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諸葛亮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提到空城計,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三十六計》,然而將這一計發(fā)揚光大的卻是羅貫中,他在《三國演義》中為諸葛亮安排了這個橋段,諸葛亮巧用空城計,嚇退司馬懿15萬大軍,以此成就了臥龍先生一世美名。但司馬懿真的是被諸葛亮嚇退的嗎?實則是他有意要放諸葛亮一馬!
那年,諸葛亮從馬謖的建議中獲得啟發(fā),對孟獲七擒七縱,收拾完南方的叛亂之后起兵北伐。但由于用人不當(dāng),馬謖丟失了街亭這個戰(zhàn)略要地(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其實主要是這兩個原因,卻讓他難以啟齒)。敵方司馬懿率領(lǐng)15萬大軍連破三城直逼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而來,而此時城中僅剩下兩千多的老弱病殘。
諸葛亮急中生智,大開城門,穩(wěn)坐城頭,焚香撫琴。司馬懿知道諸葛亮一生謹(jǐn)慎,猜測是他故意擺出城中空虛的樣子,實則是要引他中計的。所以膽小多疑的司馬懿遠(yuǎn)退40里,讓諸葛亮得以退回四川。
難道司馬懿真的沒看破諸葛亮的“空城計”嗎?其實不然,你想啊,諸葛亮的先鋒精兵已經(jīng)被馬謖在街亭消耗殆凈,而且司馬懿率領(lǐng)的可是15萬大軍,已經(jīng)連下三城,蜀漢何來兵力再駐守西城。
退一萬步講,即使西城兵多將廣,這么個小小的城池,頂多容納幾萬之眾,司馬懿會怕被伏擊而退兵四十里?他完全可以安營扎寨,跟諸葛亮對峙的。再不濟,你多待兩日,或者派人去探探虛實也好啊,哪能看一眼就退兵的道理。所以說,司馬懿退兵沒那么簡單。
要想了解司馬懿退兵的理由,需要先分析一下當(dāng)時他所處的環(huán)境。司馬懿原本已經(jīng)被貶回鄉(xiāng)了,得益于諸葛亮發(fā)動的北伐戰(zhàn)爭,司馬懿才有機會被重新啟用。
如果這一戰(zhàn)諸葛亮死了,蜀中必定大亂,而沒有對手的司馬懿在魏軍中就沒那么重要了,鳥盡弓藏的道理司馬懿太懂了,他好不容易等到了出山的機會,可不能再回去隱居賦閑了。
所以為了獲得自身發(fā)展的時間,他必須要留諸葛亮一命,這也就是培養(yǎng)競爭對手,才能體現(xiàn)出司馬懿在魏軍中的重要性。
而后續(xù)的發(fā)展,也證明了司馬懿放過諸葛亮是多么的明智,諸葛亮后來又連著幾次出兵北伐,司馬懿在關(guān)中地區(qū)駐守的時候,進一步發(fā)展了自己的勢力,從而將司馬家族帶向了輝煌時刻。
后來不是在高平陵之變中成功的把曹爽給干倒了嗎,從而執(zhí)掌曹魏政權(quán)。所以說,諸葛亮的北伐反而是幫助司馬家族鞏固了勢力。我之前寫過一篇諸葛家族幫助司馬家族成功篡位的文章(諸葛家族神助攻!致使司馬家族成功篡位,最終三分歸晉),除了諸葛亮的“鼎力相助”,后來還有東吳的諸葛恪和魏軍中的諸葛誕,都是司馬氏一步步發(fā)展壯大直至權(quán)傾朝野的墊腳石。
所以,司馬懿出于自身以及家族長遠(yuǎn)發(fā)展的考量,在城外演了一出“中計”的戲碼,故意留下諸葛亮這個對手。所以《三國演義》中的空城計也不僅僅只是一場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心理戰(zhàn)了,更是司馬懿的戰(zhàn)略大布局。
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用的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大軍,哪真有此事嗎?如果真有此事司馬懿也顯的太膽小了吧,如果真有此事司馬懿還能在魏國混下去嗎?這顯然就是羅老先生為增加書中精彩而虛擬的,哪到底三國演義中有沒有使用過空城計呢?當(dāng)然有軍事上打仗不光靠著武力,也的用智斗,這智斗就是用的計謀。真正用的哪就是趙云的空營計。
公元219年正月劉備聽取法正的建議奪取漢中,黃忠斬殺了漢中守將夏侯淵,三月曹操親率大軍來奪漢中,并運糧草經(jīng)過定軍山北邊,黃忠請令帶兵去搶糧草,與趙云約定時間,黃忠遲遲末歸,趙云怕是有變帶領(lǐng)十騎人去探巡,不巧正遇上曹軍大部隊,趙云等人憑了地勢遍打遍退,退到自己的營寨門上。
守營的副將張翼要拒門守敵,趙云退到營寨命令偃旗息鼓,大開營門,自己單槍匹馬立于營寨門前,曹操大軍到了營寨前,曹操見趙云單槍匹馬立于營前威風(fēng)凜凜,又見營內(nèi)靜悄悄的,怕是營內(nèi)有伏兵不敢進攻,便下令撤退,這是趙云讓守營將士們,擂鼓吶喊反攻,用弓箭射擊后撤的曹軍,頓時曹軍對突如其來的進攻慌做一團,四處奔逃,自相踐踏,掉入漢水中無計其數(shù)。
第二位運用空城計的是曹操,公元195年曹操與呂布發(fā)生戰(zhàn)爭,有一次曹操把兵將們派出收麥子,呂布突然帶大軍來爭奪城池,曹操慌忙之中心生一計,把全城婦女和老弱殘兵調(diào)到城墻上站崗并大開城門,呂布大軍來到城外,呂布見城墻上老弱殘兵和婦女并且大開城門,他又審視城外,見城外近處有一茂密樹林,他害怕曹操這是伏兵之計,故而引兵而退,曹操保住命也保住了全城的侵犯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1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