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三國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三國末期的時候,曹魏、蜀漢和東吳早期的人才早已凋零的差不多了,如曹魏的八虎騎和五子良將,蜀漢的五虎上將,東吳的江表十二虎臣等。但相對來說,還是曹魏的人才最多,畢竟地盤大人口基數大,加上占據的優(yōu)勢當時最精華的地域;而東吳次之,畢竟江東士族眾多,而且在戰(zhàn)亂時期,很多中原地帶的人逃亡到了相對安穩(wěn)的南方;最弱的就是蜀漢了,原本基礎就薄弱,再加上常年北伐,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但即便到了到了三國末期,三國仍然還是有人才存在的,現在就來盤點三國末期各國的頂級人才。首先來看看蜀漢,蜀漢末期的時候,可以說只剩下姜維了,姜維的父親姜冏曾是天水郡功曹,時逢羌、戎叛亂,姜冏挺身護衛(wèi)郡守,死在戰(zhàn)場,故此姜維受賜官為中郎,天水郡參軍,也就是說,姜維原本是曹魏的一名小將。
后在諸葛亮兵出祁山之時,姜維和功曹梁緒、主簿尹賞、主記梁虔等從天水太守馬遵在各地巡查,馬遵得知蜀漢大軍到來,各縣都響應蜀軍,懷疑姜維等人異心,于是扔下姜維等人,連夜隨郭淮逃往上邽。姜維等人追之不及,回城時城門已閉,于是率領所部前往冀縣,而冀縣也不放姜維入城,姜維不得已投降了諸葛亮。馬謖兵敗街亭后,諸葛亮拔西縣千余家回蜀,導致姜維與母親分開。
此后,姜維深受諸葛亮器重,甚至讓姜維統(tǒng)領五六千虎步軍(精銳);在諸葛亮去世后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祎死后姜維開始獨掌軍權,繼續(xù)率領蜀漢軍隊北伐曹魏,與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對姜維北伐,而宦官黃皓弄權,姜維殺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禍,后司馬昭五道伐蜀,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鐘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后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鐘會,打算利用鐘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愿望,但最終鐘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鐘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再來看看羊祜,這羊祜應該不能算是單純的魏臣,而應該是魏晉兩朝之臣;羊祜博學能文,清廉正直,娶夏侯霸之女為妻。曾拒絕曹爽和司馬昭的多次征辟,后為朝廷公車征拜。司馬昭建五等爵制時,以功封為鉅平子,與荀勖共掌機密。晉代魏后,司馬炎有吞吳之心,乃命羊祜坐鎮(zhèn)襄陽,都督荊州諸軍事。
在之后的十年里,羊祜屯田興學,以德懷柔,深得軍民之心;一方面繕甲訓卒,廣為戎備,做好了伐吳的軍事和物質準備,并在吳將陸抗去世后上表奏請伐吳,卻遭到眾大臣的反對。之后羊祜抱病回到了洛陽,在臨死前推薦杜預代替自己,后來杜預用羊祜留下的戰(zhàn)略,一舉滅了吳國;在慶功宴上,司馬炎手舉酒杯,流著眼淚說:“這是羊太傅的功勞啊!”。
最后再來看看吳國的中流砥柱是誰,在吳國末期,蜀國早已亡,吳國失去了盟友,獨力抵擋曹魏(晉國)的壓力,十分艱難;在此之際,陸遜的兒子陸抗站了出來,成為吳國的“守護神”。話說在陸抗20歲時,孫權任命他為建武校尉,領其父陸遜部眾五千人,駐守武昌。后遷立節(jié)中郎將、鎮(zhèn)軍將軍等。孫皓為帝,任鎮(zhèn)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xiāng)、公安諸軍事,駐樂鄉(xiāng)。
公元272年,晉武帝司馬炎命車騎將軍羊祜率步兵5萬進攻江陵,令巴東監(jiān)軍徐胤率水軍進攻建平;陸抗為避免腹背受敵,命吳西陵各軍自赤溪至故市構筑高墻,內用以圍困步闡,外則抵御晉援軍,卻不急于攻打西陵城。此時陸抗坐鎮(zhèn)樂鄉(xiāng),欲親赴西陵督戰(zhàn)。吳諸將聞羊祜率五萬晉軍進至江陵,皆請陸抗至江陵督戰(zhàn)。而陸抗卻說“我寧愿放棄江陵而奔赴西陵,何況江陵十分牢固!”遂奔赴西陵。
最終,一切皆如陸抗所料,不僅擊退晉將羊祜進攻,并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這時吳國國勢雖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實力,特別是荊州尚有陸抗這樣的優(yōu)秀將領主持軍事。于是羊祜對吳軍采取懷柔政策,每次兩軍交戰(zhàn),羊祜都預先與對方商定交戰(zhàn)的時間,從不搞突然襲擊。雙方交戰(zhàn)甚至都不像是戰(zhàn)爭,而像是兒戲了;一次陸抗生病,羊祜甚至派人送藥給他。于是一時晉、吳兩國和睦相處,相安無事。
在陸抗在世之時,不管吳國內部有多亂,不管孫皓有多暴戾,但都不會動陸抗分毫;但生命終有盡時,在陸抗死后,羊祜迅速上書,要求伐吳,但并沒有成功;不久之后,羊祜也病逝了。代替羊祜的杜預,用羊祜所布置的戰(zhàn)略,輕而易舉的就滅了吳國。
在姜維、羊祜和陸抗這三人中,非要分一個上中下等的話,個人認為姜維排在下位,羊祜排在中位,而陸抗排在上位。為何這么說呢?姜維的確算是有點能力,但這也只是在蜀漢而已,常年北伐,勞民傷財卻沒得到任何實際利益,導致蜀漢內部窮困不堪。羊祜是歷史上典型的“善戰(zhàn)者”,雖無赫赫之功,甚至還有敗績,但卻絲毫沒有影響羊祜的名聲。至于陸抗,就更不用多說了,憑一己之力,以弱小的吳國抵擋晉國多年;后世將陸抗與其父親陸遜合稱為“遜抗”,同為千古名將。
姜維年少喪父,侍奉母親,崇拜儒家大師鄭玄。公元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北伐中原時,姜維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漢,得到諸葛亮的信任和重用。在諸葛亮去世后,姜維開始嶄露頭角。延熙十七年(254年),后主劉禪拜姜維為大將軍,執(zhí)掌兵權,繼續(xù)北伐曹魏事業(yè),大戰(zhàn)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互有勝負。公元262年,蜀國大將軍為躲避黃皓的迫害,前往沓中屯田避禍。
東吳最后的名將
孫皓這位皇帝在位時,陸抗任鎮(zhèn)軍大將軍、都督西陵、信陵、夷道、樂鄉(xiāng)諸軍事,駐樂鄉(xiāng)(今湖北江陵西南)。公元272年,吳國西陵守將步闡降晉,吳派陸抗討伐步闡。西晉朝廷派楊肇、羊祜等率軍援救步闡,陸抗率主力對楊肇軍進行阻擊。兩軍接觸后,陸抗部將俞贊投降了楊肇,吳軍情況十分危急。但是,在各方面形勢都極為不利的背景下,陸抗還是擊退晉將羊祜進攻,并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取得了西陵之戰(zhàn)的勝利。在此之后,陸抗被孫皓這位皇帝拜為大司馬、荊州牧,卒于官,終年49歲。與陸遜皆是吳國的中流砥柱,并稱?遜抗?,被譽為吳國最后的名將。對此,《三國志》的作者陳壽評價陸抗:?抗貞亮籌干,咸有父風,奕世載美,具體而微,可謂克構者哉!?
曹魏最后的名將
在此背景下,趁著姜維和鐘會對峙在劍門關一帶的機會,鄧艾選擇采用以迂為直的謀略,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越過700余里荒無人煙的地區(qū),鑿山開路,奇襲江油(今四川江油北)。等到鄧艾進入到蜀漢腹地后,后主劉禪派遣諸葛瞻等人前往綿竹一帶抵抗。在綿竹之戰(zhàn)中,鄧艾取得勝利,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戰(zhàn)死沙場。不久之后,鄧艾成功兵臨成都,迫使后主劉禪放棄了抵抗。263年11月,蜀漢正式滅亡,開始了三國時代結束的序幕。
在蜀國滅亡后,鄧艾和鐘會都獲得了官職上的晉升。其中,鄧艾被封為太尉,而鐘會則被拜為司徒。不過,魏國大將鄧艾因遭到鐘會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與其子鄧忠一起被衛(wèi)瓘派遣的武將田續(xù)所殺害。與此相對應的是,就鐘會來說,鐘會在功成之后,萌生不臣之心,勾結蜀將姜維,圖謀據蜀自立。景元五年正月,鐘會以郭太后遺命之名,矯詔討伐司馬昭,為部將胡烈所害,死于亂軍之中,時年四十歲。而在鐘會引發(fā)大亂時,蜀國名將姜維也被殺害。因此,對于曹魏和蜀漢最后的名將,幾乎都在一個時期相繼被殺。
最后,景元五年三月三十日(公歷5月2日),魏元帝曹奐再次下詔拜司馬昭為相國,封為晉王,加九錫。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司馬昭病死,時年五十五歲,葬于崇陽陵。同年十二月,其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國號晉,史稱西晉。也即在蜀國滅亡后的第二年,曹魏也被司馬炎建立的西晉所取代了。至此,在魏蜀吳三國中,蜀漢和曹魏相繼告別歷史的大舞臺。而就東吳來說,則依靠陸抗等名將抵抗強大的西晉王朝。公元280年(天紀四年)5月1日,在晉滅吳之戰(zhàn)中,王濬所率的舟師首先抵達石頭城下,孫皓自知大勢已去,反綁雙手,到西晉軍門前去投降。伴隨著東吳的滅亡,魏蜀吳三國鼎立的時代徹底結束。
在東漢末年,由于外戚宦官斗爭,加上黃巾起義以及董卓掌權,導致東漢皇室在地方上失去了統(tǒng)治力,這便有了諸侯爭霸;從最開始的諸侯爭霸,到后期的三國鼎立,經歷了無數場大小戰(zhàn)役;頻繁的戰(zhàn)爭,自然更容易誕生名將,而這里,就來盤點下漢末三國時期真正的十大名將,來看看都有誰吧。
TOP、10 關羽
關羽是蜀漢劉備麾下的猛將,因忠義無雙而聞名于世;由于劉備早期時勢力很小,所以關羽早期戰(zhàn)績平平,最顯赫的也就是替曹操斬殺了顏良。后期替劉備鎮(zhèn)守荊州五郡(劉備所有),期間數次抵御東吳進犯;在劉備占據漢中后,發(fā)動襄樊之戰(zhàn),威震中原,但由于孫權背后偷襲荊州,以至于襄樊之戰(zhàn)失敗,不僅丟了荊州,而且自己也被擒殺了。
TOP、9 張遼
張遼原是呂布的部將,但似乎并不得呂布信任,在呂布敗亡后,張遼歸降了曹操;此后,立下眾多顯赫的功勛。洞察敵情而勸降昌豨。攻袁氏而轉戰(zhàn)河北。在白狼山之戰(zhàn)率領先鋒大破烏桓并斬殺烏桓單于蹋頓。驅逐遼東大將柳毅。以靜制動平定軍中謀反。進軍江淮擊滅陳蘭、梅成。并在合肥之戰(zhàn)中以八百死士擊退孫權大軍,而后率三千士兵大敗孫權的十萬大軍,自此威震江東。
TOP、8 陸抗
陸抗是陸遜的兒子,但在軍事上的成就,似乎比陸遜更高;陸抗所處的時期已是三國后期了,在蜀漢滅亡后,司馬炎篡位建立晉國,并準備一舉滅掉東吳,從而一統(tǒng)天下;陸抗臨危受命,負責統(tǒng)兵鎮(zhèn)守長江沿岸,以抵御晉軍的進攻,雖然晉國有名將羊祜,但仍然無法突破陸抗的防線。但陸抗在49歲時因病去世,自此之后東吳再無良將,無法抵御晉國的進攻,在數年后滅亡。
TOP、7 羊祜
羊祜出生于名門望族,而他自身也是全才型的牛人,是歷史上著名的戰(zhàn)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在司馬炎代魏立晉后,羊祜作為開國功臣,自然是備受重用;后被司馬炎派往荊州,鎮(zhèn)守襄陽,全權負責滅亡東吳的所有事宜。羊祜深知東吳遠非蜀漢能比,在都督荊州諸軍事十年間,屯田興學,以德懷柔,以攬軍民之心;繕甲訓卒,廣為戎備,做好伐吳準備。但在伐吳之前病逝,后杜預就是靠羊祜的準備和遺策順利滅掉東吳。
TOP、6 鄧艾
鄧艾是曹魏后期名將,其人文武全才,深諳兵法,對內政也頗有建樹;而且鄧艾還難得的具有戰(zhàn)略眼光,作戰(zhàn)中料敵先機,始終能掌握戰(zhàn)場的主動權,在與姜維的數次交戰(zhàn)中未嘗敗績。而且鄧艾帶兵也是很有一套,平時除了與士兵同甘共苦外,作戰(zhàn)時還身先士卒,真正贏得了麾下士兵的信任和敬重,也正因如此,鄧艾才做到偷渡陰平,攻滅蜀漢。
TOP、5 姜維
姜維本是魏國人,后投降蜀漢,因才能卓絕,深得諸葛亮的器重和信任。在諸葛亮去世后,姜維開始嶄露頭角;但蔣琬和費祎一直不同意姜維北伐,理由是曹魏強大,蜀漢貧弱,要多積累。直到費祎遇刺身亡后,姜維才被拜為大將軍,獨攬軍權,領兵北伐;姜維北伐的次數很多,大戰(zhàn)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互有勝負。蜀漢滅亡后,姜維志存光復,假意投降,勾結鐘會反叛,事敗被殺,但也拉著鐘會和鄧艾一起死了,算是為蜀漢報仇了吧。
TOP、4 曹仁
曹仁是曹操的從祖弟,在曹操起兵后,便開始跟從曹操征戰(zhàn)四方,破袁術、攻陶謙、擒呂布、敗劉備,參加官渡之戰(zhàn),立下汗馬功勞。赤壁之戰(zhàn)后,曹仁奉命留守江陵以拖延周瑜,雖然最終計謀略遜半籌敗給了周瑜,但任務也是順利完成了。后敗馬超于渭南,破蘇伯、田銀于河間,滅侯音于宛城。在襄樊之戰(zhàn)中,誓死鎮(zhèn)守樊城,擋住關羽的圍攻??傊桑鳛椴芪呵捌诘念^號大將,曹仁的能力還是很強的。
TOP、3 周瑜
周瑜出生于頂級官宦世家,當然,周瑜自身的能力也是極為卓絕;原本以周瑜的才能和身世,他可以輕輕松松就成為高官,但奈何周瑜是孫策的“小迷弟”,所以周瑜選擇和孫策一起開拓事業(yè);但奈何剛平定江東,孫策就遇刺身亡了,孫權繼位后,按照孫策的遺訓,周瑜掌軍,張昭主政;在赤壁之戰(zhàn)時,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于赤壁之戰(zhàn)中大敗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又率軍大破曹仁,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可惜不久后,周瑜便因病去世。
TOP、2 司馬懿
司馬懿是被曹操強行征辟的,但之后司馬懿迅速轉變態(tài)度,積極輔佐曹操,關羽之所以兵敗襄樊,就是因為曹操聽從了司馬懿的建議。但是在曹操和曹丕在位時期,司馬懿都只是作為文臣存在,直到曹叡繼位后,司馬懿才得以掌兵,之后司馬懿率軍平定孟達叛亂、抵擋諸葛亮北伐,而且還遠征遼東,滅亡了盤踞遼東的燕國。
TOP、1 諸葛亮
諸葛亮是歷史上罕見的全才,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fā)明家等;而這里主要說說諸葛亮軍事上的能力。在劉備去世后,南中叛亂,諸葛亮親領大軍平叛,不僅擊敗叛軍,而且還七擒七縱徹底解決了南蠻問題。之后諸葛亮五次北伐中原,雖然都無功而返,但主要是實力不足,諸葛亮的能力還是沒得說的。在唐朝建武廟時,將諸葛亮列為十哲之一,可見諸葛亮的能力是公認的。
當然,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可能很多人會對這樣的排名很不滿,但歷史與小說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在三國時期,軍事能力得到后世廣泛推崇的就兩個人,分別是諸葛亮和曹操,可見諸葛亮的能力之強。其中最可惜的當屬周瑜,死得太早了,不然以周瑜的能力,未來大有可為,甚至東吳與曹魏兩分天下也不無可能。
說到三國演義中的武將,可謂是武將薈萃、人才輩出,武將的數量、單挑次數以及精彩程度,遠勝于梁山泊108將,眾多的武將分屬于不同的首領,其中以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為最主要的歸屬地,而對于武將的排名又歷來是三國學津津樂道的事情
當然了,排名的標準不同,排法也是多種多樣,這里以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為界線,對三家內部的武將作一個排名。排名當然是以武將的戰(zhàn)績作為標準,戰(zhàn)績包括:單挑成績、斬將記錄、勇猛程度等,以劉備為首的蜀漢政權排名前十的武將是:趙云、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姜維、李嚴、魏延、關平、關興。
第1名、趙云上榜理由:斬將記錄第一,常勝將軍,勇猛善戰(zhàn)。趙云一個回合斬河北名將鞠義,一個回合刺死裴元紹,三個回合重傷周倉,一個回合刺死河北四庭柱之一的高覽,30個回合擊敗張郃,三個回合刺死張武,十個回合擊敗李典,長坂之戰(zhàn)中,趙云獨戰(zhàn)百萬曹軍,七進七出
不僅搶了曹操的青釭劍,還斬殺了五十多員將領,威震長坂坡。漢水之戰(zhàn)趙云一身是膽,勇救黃忠,徐晃和張郃二將膽戰(zhàn)心驚,不敢與趙云交戰(zhàn),趙云即使到了70歲高齡,仍然力斬西涼名將韓德一門五將,老當益壯,一生大小七十余戰(zhàn),從未失敗。
第2名、關羽關羽是斬殺名將最多的武將,溫酒斬華雄,千軍萬馬中一合就斬了河北四庭柱之首的顏良,三個回合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襄樊之戰(zhàn)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當之無愧的蜀漢第二名將。
第3名、張飛張飛是蜀漢的拼命三郎,誰都不怕,張飛敢跟天下第一的呂布單挑上百回合,毫無懼色,張飛三個回合斬殺曹豹,一個回合生擒郝萌,十個回合斬殺紀靈,長坂之戰(zhàn)時,張飛面對曹營所有猛將和曹操,毫無懼色,一人獨擋長坂橋,百萬曹軍不敢上前,張飛一聲大吼還吼死了夏侯杰,把曹操嚇得趕緊逃命。張飛十個回合生擒嚴顏,十個回合打敗馬岱,擊敗醉酒的許褚,把張郃打得全軍覆沒。
張飛第4名、馬超馬超也是以勇猛著稱的,同時號稱打遍曹營無敵手,曹營最厲害的許褚與馬超大戰(zhàn)230個回合,不分勝負,但馬超還是稍占上風,馬超八九個回合擊敗于禁,20個回合擊敗張郃,數個回合殺死李通,四五十個回合擊敗曹洪,馬超一個獨占楊阜等7人還大獲全勝,馬超還能與張飛數百個回合打成平手,因此與張飛武力相當,但又稍為遜色。
第5名、黃忠黃忠可是老當益壯的猛將,能跟關羽打成平手,毫不遜色,數個回合擊敗泠苞,四五十回能與李嚴戰(zhàn)平,一個回合在戰(zhàn)場上斬殺敵方主帥夏侯淵,一個回合斬殺韓浩,一個回合生擒夏侯尚,三個回合殺死史跡,數個回合擊敗潘璋。
第6名、姜維姜維能與趙云和張翼打成平手,雖然趙云老了,可是武藝一點不差,就憑這一點,姜維也算一流武將了,三個回合擊敗陳泰,三個回合擊敗司馬師,一個回合殺死徐質,一個回合擊敗郭淮,與鄧忠三四個回合戰(zhàn)平,與鄧艾數十個回合也是戰(zhàn)平。
第7名、李嚴李嚴能跟黃忠四五十個回合戰(zhàn)平,說明李嚴與黃忠武力差得不遠,因此排在黃忠后面,但與姜維也有差距,所以排在姜維后面。
第8名、魏延魏延數個回合能生擒泠苞,泠苞可是西川第一名將,魏延十個回合擊敗了馬岱,還曾一箭射中曹操,魏延還生擒了孟獲,與祝融夫人打成平手,一個回合擊殺了魏將王雙,與張郃十個回合打成了平手,三個回合擊敗了司馬懿。
第9名、關平三國演義中,關平是關羽的義子,武藝也非常不弱,關平一個回合生擒高沛,一個回合斬殺翟元,三個回合大敗徐商,五六個回合擊敗呂建,并且與徐晃三四個回合戰(zhàn)平。
第10名、關興關興是關羽的兒子,一生戰(zhàn)績頗多,跟隨劉備參與伐吳之戰(zhàn),一個回合斬李異,30回合大敗孫桓,數個回合生擒譚雄,一個回合殺死周平,一個回合斬殺了潘璋,為父親關羽報了大仇,與張苞聯手一起大敗韓當、周泰,關興一個回合殺死董禧,一個回合殺死越吉元帥,還與張郃十個回合打平。
說完了蜀漢的,再來說曹魏的,曹操手下的曹魏政權武將從強到弱的排名如下:典韋、許褚、龐德、文鴦、徐晃、夏侯惇、張郃、張遼、夏侯淵、曹彰。
第1名:典韋上榜理由:勇猛無敵、力大無窮,善于以一敵多典韋無疑排名第一,敢追逐老虎過山間,又力大無窮,能單手舉起牙門旗,典韋一個人能擊敗郝萌、曹性、成廉、宋憲四將的聯手,顏良只能一個一個打,典韋能一把四,典韋比顏良厲害多了吧。典韋還擊敗了侯成,同時擊敗了侯成與高順的聯手,三個回合殺死何儀,典韋與許褚數百個回合是戰(zhàn)成平手。
典韋最后一次為了救曹操,一個人擋住了張繡軍數千人的攻擊,刀砍鈍了,典韋拿起兩個敵人尸體當武器繼續(xù)應戰(zhàn),數千敵軍不敢靠近,只敢以射箭對付典韋,典韋死守大門,身中幾十處傷痕,勇猛戰(zhàn)死,死了半天敵軍都不敢上前。
第2名:許褚典韋死后曹操的保鏢才是許褚,許褚首次出場兩個回合殺死李封,與典韋數百個回合戰(zhàn)平,一個回合殺死李惺與李別,三個回合殺死張先,許褚一個人擊敗楊昂與楊任的聯手,數個回合殺死張衛(wèi),與馬超大戰(zhàn)230回合戰(zhàn)平,略占下風。
第3名:龐德第三名是龐德估計很多人會感動意外,其實看了龐德的戰(zhàn)績就不會感到意外,龐德與張郃數個回合打成平手,與夏侯淵數個回合打成平手,與徐晃三五個回合打成平手,與許褚50個回合打成平手,與關平三十個回合戰(zhàn)平,與關羽100回合戰(zhàn)平,光是與關羽的戰(zhàn)績,龐德就能排在第三名。
第4名:文鴦文鴦是后三國時期的一員猛將,雖然沒有具體的斬將記錄,但是文鴦的戰(zhàn)績與當年的長坂坡趙子龍有幾分相似,文鴦率領少數軍隊獨闖司馬師大營,大戰(zhàn)一夜,七進七出,毫發(fā)無損,天明后準備撤退,被司馬師派兵追趕,文鴦又單槍匹馬殺回去,又殺了個七進七出,同樣毫發(fā)無損,一個人把數千魏軍殺得不敢追趕,這就是文鴦的勇猛與武藝高強,再兼膽大敢沖收打,號稱趙子龍第二。
第5名:徐晃徐晃是曹操的大將,雖然20個回合敗了顏良,但徐晃的實力也不弱,一個回合分別殺死了崔勇和李樂,數個回合擊敗了韓猛,數個回合殺死汪昭與彭安,二十個回合與許褚戰(zhàn)平,80個回合擊退右臂受傷的關羽,要知道關羽可是殺了顏良,顏良又20回合擊敗徐晃的。
第6名:夏侯惇夏侯惇也是一員猛將,曾與呂布交手,數個回合敗走,但是夏侯惇在數個回合殺死了徐榮,夏侯惇與張遼打成平手,三個回合殺死袁術的大將橋蕤,四五十回合擊敗高順,一個回合殺死了曹性,曾與關羽十個回合戰(zhàn)平。
第7名:張郃張郃曾與趙云在十個回合內戰(zhàn)平,數個回合殺死楊昂,與張飛三五十個回合打成平手,數個回合殺死雷銅,數個回合擊敗孟達,20個回合與黃忠戰(zhàn)平,張郃十個回合還擊敗了王平,張郃與數位一流武將的平手紀錄讓張郃排名升高不少。
第8名:張遼關羽曾經說過張遼武藝不在自己之下,這話雖然有謙虛的成分,但也說明了張遼武藝不錯,張遼曾與夏侯惇戰(zhàn)成平手,與張郃也是四五十回合戰(zhàn)成平手,張遼一個回合殺死蔣奇,張遼三個回合大敗袁尚,曾在戰(zhàn)場上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張遼還與太史慈七八十個回合打成平手。
第9名:夏侯淵夏侯淵曾與張飛數個回合打成平手,一個回合斬殺成宜,30個回合殺死楊任,3個回合殺死昌奇,曾經20個回合與黃忠戰(zhàn)成平手,數個回合生擒陳式,也算是曹魏一員勇猛的戰(zhàn)將了。
第10名:曹彰曹彰是曹操的兒子,臂力過人,手能伏虎,曾獨自率軍平定烏桓造反,三個回合擊敗劉封,數個回合殺死吳蘭。最后就來說說孫權或者孫策手下的武將排名,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就是孫策會排進去,而且還是東吳第一武將,另外東吳的武將整體水平弱于蜀漢和曹魏,排名如下:孫策、太史慈、甘寧、周泰、程普、凌統(tǒng)、韓當、孫堅、黃蓋、馬忠。
第1名:孫策上榜理由:號稱江東小霸王,打遍江東無敵手孫策三個回合生擒于糜,然后挾在身下,不一會就挾死了,一個喝死樊能,跟張飛差不多一樣嚇死的,一個回合殺死嚴輿,一個回合殺死周昕,孫策一生從無敗績。
第2名:太史慈太史慈也是勇猛善戰(zhàn),與孫策大戰(zhàn)一百回合不分勝負,另外三十回合與程普也戰(zhàn)成平手,數個回合與王朗戰(zhàn)成平手,太史慈七八十回合與張遼也打成平手,一生都是平手。第3名:甘寧甘寧看起來蠻厲害,一個回合射殺了凌操,一個回合又射殺了黃祖,一個回合射殺了蔡曛,一個回合擊殺了馬延張凱,20回合與曹洪戰(zhàn)平,甘寧還曾射中了樂進的門面,還在數個回合擊敗了樂進。
第4名:周泰周泰是孫權手下既忠心又勇猛還不怕死的典型代表,周泰為救孫權身中12槍,赤壁之戰(zhàn)周泰一個回合斬殺了張南,合肥之戰(zhàn)時,周泰拼力救出孫權,又回去救徐盛,身中十槍,身體上傷痕累累,夷陵之戰(zhàn)中周泰二十回合斬殺了蠻王沙摩軻,周泰是孫權手下武將勇武的代表。
第5名:程普程普是孫堅手下的大將,到孫權時期已經是一員老將了,程普數個回合刺死了華雄的副將胡軫,數個回合擊敗了蔡瑁,與太史慈三十個回合戰(zhàn)成平手。
第6名:凌統(tǒng)凌統(tǒng)與樂進和張遼都是五十回合戰(zhàn)平,凌統(tǒng)武藝不差。第7名:韓當東吳老將了,三十回合斬張虎,一個回合斬焦觸。
第8名:孫堅孫堅是江東猛虎,是孫策和孫權的父親,有其父必有其子,孫策被稱為江東小霸王,其實他父親孫堅一點也不比孫策差。
第9名:黃蓋黃蓋是赤壁之戰(zhàn)的頭號功臣,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說的就是黃蓋,也是他向曹操投降時率領火船沖向曹營,后中箭落水。
第10名:馬忠馬忠的出名之外在于蜀漢五虎上將中的兩人死在馬忠手上,雖然馬忠本身的武藝不高,但是顯然運氣極好,關羽敗走麥城后,被馬忠所俘虜,還有關平和趙累,夷陵之戰(zhàn)時,一箭射中了被東吳埋伏的黃忠,黃忠當天就年老失血而死,馬忠還曾打敗張苞,最后被糜芳和士仁所殺??傮w來說,蜀漢武將武藝最強,曹魏武將次之,東吳武將最弱。
蜀漢,三國之一。
公元221年―263年,劉備在四川(蜀)成都稱帝,續(xù)漢之大統(tǒng),國號「漢」。劉備為漢中 山王劉勝之后,其國號“漢”意味著是東漢的延續(xù),又因其占據益州,俗稱蜀地,其政權歷史上也稱“蜀漢”。 國土在今四川東部和云南、貴州北部以及陜西漢中一帶,懷帝時為魏所滅。
蜀漢(221年--263年)始于昭烈帝劉備,終于后主劉禪,共2帝。
東漢末年,劉備與河東關羽、涿縣張飛結為兄弟,募兵參加鎮(zhèn)壓黃巾。先后任安喜尉、高唐令、平原縣令、平原相、徐州牧、鎮(zhèn)東將軍、封宜城亭侯等,后封左將軍、豫州牧。在官渡之戰(zhàn)時,為曹操所敗,逃至新野。公元208年三顧茅廬,得諸葛亮(孔明)輔助,聯合孫權,大敗曹操于赤壁,又南收荊州四郡。后來接劉璋邀請入川抗拒張魯,后吞并益州。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與曹操、孫權鼎足之勢。后關羽率軍征發(fā)荊州北部,因呂蒙偷襲荊州南郡而宣告失敗,而劉備同時也丟失荊州領土。漢獻帝延康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劉備于魏·黃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四月,正式在武擔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年號“章武”。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劉備率軍征發(fā)孫權,為陸遜敗于彝陵,不久病逝,托孤于諸葛亮,輔佐長子劉禪即位。期間諸葛亮曾七出祁山,但是勝少負多;姜維九伐中原,卻次次失敗。諸葛亮、蔣琬、費祎、董允死后,內廷逐漸為宦官黃皓把持,使得前方戰(zhàn)事不為劉禪所知,最終導致鄧艾偷襲成都成功、劉禪自赴而降。后來姜維“詐降”,意圖借助鐘會之力復國,但是計劃失敗被殺。共二主,四十三年。有今四川及云南、貴州北部、陜西舊漢中府一帶。
劉備集團自建安十九年(214)攻占益州到炎興元年(263)蜀漢滅亡,共50年。在這50年中,諸葛亮治國約20年,可以視為蜀漢政治的前期,也是其最輝煌的時期;接著蔣琬、費祎執(zhí)政約20年,他們并無變革,保持了蜀漢政治前期主要優(yōu)點,但也留有隱患,這一時期可視為蜀漢政治的中期;蜀漢政權的最后10年,陳祗、黃皓亂政,位高權重如大將軍姜維也岌岌可危,朝政混亂,迅速滅亡。這三個時期中尤其是蜀漢的前期和后期之間,政治狀況有著明顯的差異。將其分別進行研究,有助于把握不同時期政治狀況。
蜀漢前期 公元214年劉備占領益州后雖然并未立即建立封建王朝,但政權實際是存在的,同時也馬上著手對這一地區(qū)進行治理。從占領益州時起,至蜀漢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去世,共約20年。建興元年(223)以前,諸葛亮雖說是劉備的助手,但由于劉備經常征戰(zhàn)在外,因而在治國方面諸葛亮仍發(fā)揮相當重要的作用;劉備去世以后,諸葛亮受托孤遺命輔佐后主,“事無巨細,咸決于亮”,在治國方面發(fā)揮主要作用。這一時期政治清明,社會穩(wěn)定,吏治良好,既有效控制了益州士族勢力的過度膨脹,也得到其支持。
蜀漢中期 諸葛亮死后蔣琬、費祎相繼執(zhí)政(234~254),他們治國“咸承諸葛之成規(guī),因循而不革”,[①]繼續(xù)保持了社會的安定,注意維護與益州士族的關系??梢哉f,這一時期蜀漢政治狀況與前期大致相同;但是,費祎對奸佞陳秖的提拔和縱容,為日后陳秖、黃皓的弄權亂政,留下了禍根。這是蜀漢的中期。
蜀漢后期 自244年年初費祎遇刺身亡后,蜀漢政治發(fā)生了很大改變。陳祗把持朝政,宦官黃皓與之“互相表里”,操弄權柄,位高權重如大將軍姜維竟至不敢回朝議事,惟擁軍在外以自重;政治的昏暗也引起社會的動蕩,益州士族由于自己應有利益得不到封建王朝的保護,對蜀漢政權的存亡也漠不關心。于是263年魏軍攻入益州,蜀漢迅速滅亡。這10年,可視為蜀漢的后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27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