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歐洲中世紀到底是什么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是一個朝代接著另一個朝代,不間斷地延續(xù)下來的,但是世界歷史卻不是這樣順暢。歷史上也只有亞洲能如此連貫的有一個朝代進入另一個朝代的統(tǒng)治,并且社會經(jīng)濟生產(chǎn)都通過朝代的更迭,也有了一定的發(fā)展。而今天雄踞全球的歐洲,卻是另一番景象。
他自從羅馬帝國滅亡以后,確切的說是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后,進入了幾乎發(fā)展停滯的黑暗中世紀時期。沒有亞洲的中華文明、印度文明以及中東的波斯文明、拜占庭文明那樣,一代一代延續(xù)了下來。所謂歐洲的中世紀,其實就是因為在西羅馬最后的幾個皇帝,確立了基督教為國教之后,結果不久被日耳曼人推翻了帝國,蠻族雖然奪得了政權,但不久也被基督教思想統(tǒng)治,由此整個歐洲思想禁錮在基督教以及后來的分支——天主教的思想禁錮之中。因為當時基督教也隨著龐大羅馬帝國的分裂成為西羅馬帝國的天主教和東羅馬帝國的東正教。但是雖然在這漫長的1000年左右的時間里,無論從科技還是生產(chǎn)力,都幾乎處于停滯狀態(tài)。
但是仍然有很多可說的內(nèi)容,比如說我們一提到中世紀,腦海中就會閃現(xiàn)出幾個關鍵詞,比如教皇、國王、公爵、伯爵、騎士、莊園等等。也就是說在這漫長的1000年間,歐洲都在圍繞這幾個關鍵詞,處于一種嚴重的分裂狀態(tài)。莊園作為最基礎的行政單位,通過自有的騎士力量保衛(wèi)封地,各種小國林立,而這種狀態(tài)恰恰是真正的封建狀態(tài),也就是說羅馬帝國前身是羅馬共和國他是共和體制的,而由屋大維創(chuàng)建的羅馬帝國是君主制的,但并不是說只要一個國家是君主制,便是封建制。嚴格意義上的封建制是——分封加建制。就是通過將土地一級級的分封下去,國王并不擁有分封出去的土地所有權,被分封的領主又分為公,侯,伯,子,男等各個級別。
騎士開始的時候是作為封建領主的守護力量,確切的說就是雇傭兵或者家奴,后來由于軍功騎士也會得到封地,漸漸地騎士形成一個基層。當時處于貴族階層無戰(zhàn)事的時候,各個小領主或者大莊園各自為政,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農(nóng)民生產(chǎn)勞作,通過收取田租維持貴族生活,而這些莊園又以城堡為據(jù)點。佃戶生活在周邊農(nóng)村,這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玩的一些游戲里面出現(xiàn)的場景。當大領主有戰(zhàn)事的時候,這些騎士有義務召集自己的兵馬,服從大領主的指揮,對抗外來的侵略或者出兵侵略其他領主。這些領主可以是號稱國王,也可以號稱伯爵等等,但勢力大小并不是因為他們的爵位劃分,而是因為它們的實際實力而劃分。這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封建。
這段時間有多漫長?跟東方文明加以對比我們便可以得知,西羅馬帝國滅亡的時候,是我們的漢朝,中世紀結束的時候,也就是文藝復興時期,是我們的明朝。我們的思想中就會有一個宏觀的概念,也就是說輝煌的羅馬帝國和我們的大漢帝國本來是并駕齊驅(qū)的東西方兩個大文明,然而當我們不斷發(fā)展了1000年之后歷經(jīng)了歷朝歷代,歐洲卻一直處于停滯狀態(tài)。這種反差你也知道了到底文藝復興加工業(yè)革命的力量是有多么強大,趕超力是有多強。中世紀為什么黑暗?你看一下書籍或者電影便可以知道。那時候百姓的生活大體印象就是身披粗麻布,破破爛爛,行走在臭氣熏天的街道上,旁邊的石頭壘起來的房屋歪七扭八,而且這還是城市的景象。鄉(xiāng)村更是除了城堡以外,不堪入目,更不用說震驚世界的黑死病、鼠疫了。
黑死病短短持續(xù)了三年時間,卻要了1/3歐洲人的命,而處于天主教會思想統(tǒng)治下的百姓,卻只有極少部分人萌發(fā)出了上帝并沒有憐憫他們的想法。而大部分人選擇接受教會的搪塞之言。當時的教會是這樣說的:人類犯下了罪惡,疾病和瘟疫是上帝對人的懲罰,如果可以花錢買一張贖罪券,就相當于免死金牌的東西,上帝就會赦免這個人的罪行。也就是說在瘟疫遍地的情況下,天主教會卻在忙著通過兜售贖罪券牟利。這也就逼迫一部分人創(chuàng)立了新教,從而脫離了天主教,也為后來美國的誕生打下了思想基礎,因為美國的創(chuàng)立者也就是第一批到達美洲建立城鎮(zhèn)的那些人,基本上都是由新教發(fā)展出來的清教徒。
我們來分別看一下當時歐洲主要的三個國家——英法德,英國王權和教權在不斷的博弈之下,最終受罪的還是百姓,社會矛盾逐漸激化,結果導致內(nèi)戰(zhàn),反對王室的首領成功俘虜了英國國王,并且召集國會,成為了今天英國議會的開端;法國也有同樣的現(xiàn)實因素,開始組成議會,和英國一樣依然保留君主,法國的議會是三級議會,最高級的是教士、第二級貴族、第三集是富裕的市民,這也彰顯了在中世紀時期,教會的勢力是有多大。德國是原來的東法蘭克王國,當時還沒有統(tǒng)一成為今天的德國,當東法蘭克王國最后一個國王因為沒有子嗣,而只能選擇由法國國王來繼任德國國王的時候,德國人選擇了不接受這一現(xiàn)實,重新建立一套能保障國王一直是德國人的制度,那便是選王制。由于當時德國恰恰處于嚴重分裂狀態(tài),各個邦國便利用這一制度,通過確立選帝侯的方式,當一個國王下臺或去世之后,由各主要邦國選舉產(chǎn)生下一任國王,選出來的國王雖然號稱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但他的地位和權利與選他的那些邦國是平等的,只不過作為一個代表而已。
關于中世紀大體形態(tài),今天先介紹到這里,當時畢竟延續(xù)了1000年,中間發(fā)生了許多事,雖然生產(chǎn)力沒有得到什么提高,但是在宗教思想的統(tǒng)治下,軍事才是正事,比如十字軍東征,我們下期再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2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封,對蜀漢忠心耿耿,因諸葛亮而喪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