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工匠修完皇陵就得死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古代,為皇帝修建房子可是頭等大事,除了房子還要修建陵墓,皇帝的墓一般在他還活著的時候就要動工開修,而且不能等到老的時候再修,因為那個時候已經(jīng)來不及了,一般都是壯年的時候就要開始修建了,甚至有的剛剛做了皇帝就要修建,為什么這么早呢,原因很簡單,皇帝的墓一般都是很奢華的,而且還大,自然要早早的動工。古代修完皇陵的人一般是何下場?全部殺了陪葬是不可能的,有三招。
首先:古代都講究民心,順天意,如果把修建陵墓的工匠都處死,要知道這可不是一兩個人,少則幾萬人,多則數(shù)十萬人參與,全部殺了還不引起民怨啊,沒有哪個皇帝會這么蠢。其次:修建陵墓一般都會長達幾年甚至幾十年,修陵墓在古代同樣是勞民傷財?shù)男袨?,很多工匠會在修建的過程中病死、累死或者自然死亡,等做完了會少一大半人,看看修建的長城就知道了。
最后:不是所有皇帝的陵墓都需要保密的,就拿現(xiàn)在考古學家們的研究來看,這么多陵墓被發(fā)現(xiàn),挖掘之后并沒有發(fā)現(xiàn)里面有很多骸骨,所以說大部分皇帝還是不會殺工匠,甚至大部分皇帝根本不需要保密。這些參與陵墓修建的工匠們,在修建完皇陵之后,會被朝廷強制遷往某一個地方進行集中居住,而且朝廷會派有專人進行對其監(jiān)控,以避免他們將陵墓的具體位置泄露出去,這個監(jiān)控將一直持續(xù)到這些工匠們?nèi)ナ罏橹埂?/p>
遇到比較狠的皇帝或是戰(zhàn)事緊張,陵墓修建完畢后這批百姓又會被發(fā)配到遙遠邊疆鎮(zhèn)守開墾,或是直接訓練后送上戰(zhàn)場。比如秦始皇嬴政,就曾將70萬勞工武裝起來以鎮(zhèn)壓敵人,既可以平定國內(nèi)反抗,同時“巧妙”消滅了這些勞工??梢哉f,雖然大部分勞工們沒有被殺死陪葬,但自從他們被要求修建陵墓開始,等待著他們的便只有可悲宿命。
古代皇帝死后,各種陪葬品金銀珠寶更是不可或缺的,這時候皇帝就面臨一個問題,陵墓里面這么多的寶貝肯定會被人盜走,而能夠知道陵墓地宮入口的,基本上都是參與修建陵墓的工匠們,皇帝真的會殺死這些工匠們來防止陵墓被盜嗎?
畢竟工匠是親自參與了陵墓的修建工作,他們很清楚陵墓地宮入口在哪里,如果不殺了這些工匠,他們很可能會盜挖陵墓或是告訴其他人地宮入口,來幫助他人盜取陵墓。
歷史上最有名坑殺工匠的皇帝是秦二世。秦始皇被埋葬進驪山大墓之后,秦二世下令將當時的工匠全部誅殺于地宮內(nèi),如今考古學家在地宮內(nèi)發(fā)現(xiàn)大規(guī)模的15-30歲左右的尸體,這極有可能就是當時修建的工匠。
當然,歷史上除了像秦二世如此暴躁殘忍的帝皇終究是少數(shù)。其實一般陵墓修建的時間跨度較長,很多歷時數(shù)十年,比如秦始皇的驪山大墓就歷時40多年,在修建過程中,工匠會換了一批又一批,而且很多工匠只是在外圍從事簡單勞作,并沒有進入地宮內(nèi)部,沒有掌握地宮的核心結(jié)構(gòu)和路線圖。因此,一般的皇帝只會誅殺那些最后一批進入地宮,掌握地宮詳細進出口和布設(shè)機關(guān)的工匠。
同時,隨著歷史進步,儒家思想深得統(tǒng)治者之心,帝王講究好生之德,坑殺工匠的事少了很多。比如到了清朝,為了兼具保密和顧全匠人的性命,在地宮修建的關(guān)鍵和秘密處大量征集聾啞人為工匠。如此一來,陵墓修建完成后,聾啞匠人不會泄露秘密,當然得以保全性命。當然,這樣也不能萬無一失,比如在慈禧陵墓修建中,就有正常人陰差陽錯地充當了工匠。據(jù)了解最后盜墓賊進入慈禧地宮時還是依仗這名工匠。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死后,參與修建陵墓的數(shù)千工匠同樣被活埋殺死了。這還不夠,負責殺死工匠的400多士兵們回到京城后,同樣被滅口了,至此再也沒有人知道鐵木真的陵墓在哪里,現(xiàn)在的考古學家盡管費了很大力氣,仍舊一無所獲。
古代基本上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修建皇陵的工匠尤其是修建地宮的都必須要死,其實原因本身就很簡單,那就是防止皇陵的地宮入口被泄露出去,皇帝百年之后還要受到打擾,所以這些修建皇陵的工匠都是必須要死。不過這些往往都是下一任皇帝的意思,先皇去世下葬之后,在舉行葬禮之后需要下葬,在這段時間里面新皇繼位,安葬先皇的時候,在最后將先皇棺槨放進去以后,那么封閉地宮的的時候就會提前下令將這些工匠處死,要不就將他們憋死在地宮里面。
我是一個十分喜歡看《盜墓筆記》和《鬼吹燈》的讀者,對倒斗文化有著熱切的好奇,直到干起自媒體,認識了一個考古學的博士,通過跟他一番攀談交心才了解到,原來考古沒有想象的那么美好,經(jīng)常風餐露宿,像我這180斤的大體格,好不容易長出來的肉,萬一要瘦了,那我不虧大了。
言歸正傳,其實有一個問題,應(yīng)該是每一個盜墓迷的所關(guān)心的,那就是修建的大型陵墓后,一般都是將工匠全部封在里面,工匠是怎么逃出來的呢?
其實,大多數(shù)情況并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問題,因為修建大型陵墓的時候,從人數(shù)上來說,由于工程量都特別浩大,召集的工匠和民工也很多;從時間上來說,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通常需要花費很長時間,這樣的話,參與的人數(shù)就多了。
比如說修建秦始皇的陵墓,在秦始皇十三歲登基的時候就在修,前前后后修了將近四十年,參與工程的民工多達上百萬,如果要把這些人都殺了,那我倒是懷疑,修這座陵墓到底是為了葬秦始皇,還是為了葬這些民工。
當然,還是有很多統(tǒng)治者出于各種各樣的目的,在最后都會讓那些最核心的工匠陪葬,原因就是,這些人是知道陵墓位置和入口的,萬一這些人跑了,過不久,自己的陵墓就被這些工匠給挖了。
當然,殺掉大部分工匠是不現(xiàn)實的,有高明的統(tǒng)治者,都會將陵墓修好幾期,負責前期的工匠修完后就可以回家了,只有最后封門的那幾個工匠有點危險,因為他們可能了解整個陵墓的結(jié)構(gòu),遇到不靠譜的統(tǒng)治者,或許就沒命了,傳說秦二世就把修建秦皇陵的最后一批工匠給處理了。
當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古代的工匠也不是吃干飯的,古代的工匠都是?祖?zhèn)鞯氖炙?,不等同于普通老百姓,只要你出生的時候是工匠,那你就世代都是工匠,尤其給人修過皇陵的,自然是知道給人封口的人,是很難逃出來的,如果有士兵看著,把你殺了,那也是沒辦法的事,但是要是把工匠都封陵墓里面的話,估計他們也會事先在里面留個口,然后逃出生天。
當然,我認為利用殺工匠來封口這件事,都是秦朝建立前的那些統(tǒng)治者干的低級手段,真正到秦國建立之后,在強大的國家權(quán)力面前,守護陵墓的不能依靠藏匿,只能依靠國家的權(quán)威,比如在漢朝時期,漢朝沒亡的時候,誰敢盜墓啊!
然后看漢朝墓基本開一個,都是金縷玉衣啥的,花式炫富,因為不怕盜,所以陪葬品都特別多,漢朝倒閉之后,從東漢末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盜墓盛行,在盜墓小說中,摸金校尉將曹操看作盜墓鼻祖,就是因為,那個時候就已經(jīng)有了盜墓國家隊。
要說防盜工作做得好,還是元朝的統(tǒng)治者。早在元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揮劍征戰(zhàn)四方,締造了我國歷史上領(lǐng)土最大的時代。
但是按照蒙古人的習俗,喪葬禮儀是由駱駝馱著逝去的人的靈柩,帶著駱駝的孩子走到山上,挖坑將靈柩放入坑內(nèi),用土埋上靈柩,再由人騎馬用馬蹄將突出的土踏平,看起來沒有陵墓,當然,駱駝的孩子會在駱駝的眼前被殺掉,和靈柩一同埋入土中,駱駝是個很會記路的動物,日后當人要找回當時的陵墓地點,帶著駱駝在山上行走,當駱駝跪下哭泣時,那個地方就是陵墓的所在地。
利用這種方式埋葬的話,一般來說陵墓很難被盜。
當然,這種說法縱橫在小說里面看到很多回,真正實際操作上是什么樣的,咱也不清楚,咱也不敢問,咱也不知道問誰,權(quán)且一聽,哪天跟我博士哥聊聊再給大家普及。
喵仔愛讀史奇聞趣史第三百四十七講,獨家原創(chuàng),未經(jīng)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我已授權(quán)“維權(quán)騎士”!
導語:封建帝制時期有句話叫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每當一代新皇帝登上基座,他們就開始規(guī)劃自己的身后之事,雖然生前擁有整座江山,但這江山注定誰也帶不走的,自然是要在自己百年之后給自己留有一畝三分地,保證自己在另一個世界依然過得逍遙自在。
古墓
帝王修陵于本人自然是件好事,可對于修陵的工匠來說這似乎不是件好差事,因為自古就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就是為帝王修陵者,以身殉葬。但處理工匠這件事并非當朝皇帝所為,往往在下一任皇帝上任時,為先皇舉辦葬禮時,最后將棺槨放入后,將他們一并處理完再封閉地宮。
兵馬俑
早在秦朝就出現(xiàn)了這種現(xiàn)象,當時秦二世為了保證先皇陵墓所在地不被泄露,曾下令將所有參與修建地宮的工匠全部處死;而后成吉思汗也采納了這種方法,為其修墓的幾千名工匠無一幸免,即使被派出殺害工匠的士兵回來后迎接他們的也是殘忍的死亡,不夸張的說只有前去的幾支駱駝才知道陵墓位置;清朝時力度稍微縮小了點,比如征用一些聾啞人來修建皇陵,由于他們既聽不見更沒法說,從根源上避免了泄密的問題。
古代工匠
但凡事無絕對,在為慈溪太后修建陵墓的時候,負責現(xiàn)場督察的官員為了節(jié)省時間,東拼西湊了一些路人假冒聾啞人。其中一位工匠就是假冒者之一,然而他卻在修建時不幸被石頭砸中昏死過去,在場的監(jiān)工都以為他已經(jīng)死了,為了保證慈禧陵墓的絕對純潔,便將他扔在一邊,也正是這個契機工匠幸運的存活下來,他也成為唯一知道慈禧地宮入口的人。當時孫殿英盜慈禧墓時,就是借助了這個工匠的神助攻,由此輕松進入陵墓。
由此看來,皇陵采取這樣一個措施雖然非常殘忍,但站在當事人角度來看也實屬迫不得已,為了保證先祖陵墓的隱蔽性,恐怕也別無他選了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29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