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我們在學習歷史的時候,可能都注意到這么一個現(xiàn)象。就是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版圖面積十分大,基本上當時天下,楚國占了一半,楚國的版圖甚至達到江淮、東海、南海、巴蜀。那么,為何會出現(xiàn)這個奇怪的現(xiàn)象呢?
我們知道,周朝時期,天下諸侯都是周王朝分封的。從名義上來說,諸侯國都是周天子的附屬國。那么,楚國當然也不例外是周王朝的附屬國。但是楚國由于遠離中原,地處偏遠。因此,實際上從西周中晚期開始,楚國開始了對外擴張。
楚國原本被周天子分封的時候,只有方圓數(shù)十里,而且爵位是子,也被人們稱為楚子。說明楚國的地位在當時是很低的。可能是在周天子那里得不到重視,加上荊楚一帶遠離中原且生性彪悍,楚國人骨子里不服周天子。至今在湖北等地仍然有“不服周”的諺語。在西周時期,由于楚國不向周王室進貢,也不帶兵隨從作戰(zhàn),甚至對外擴張勢力范圍。
這樣楚國就破壞規(guī)矩了。周昭王時期,周天子為了遏制楚國對外擴張的步伐,同時為了教訓楚國。于是周昭王御駕親征,親率王師渡過漢水,然而卻中了詭楚國人的詭計。王師在還師的時候被楚國人用膠水粘貼的船沉沒。史書記載:王師盡喪漢水之上,就連周昭王也被淹死。
楚國這一次挑戰(zhàn)了周天子的權威,樹立了楚國的威望,在后來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不斷對外擴張,甚至楚國率先稱王,公開挑戰(zhàn)周王的權威,其他諸侯紛紛效仿。周天子不能遏制!
到了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版圖達到了鼎盛,從原本方圓數(shù)十里的小國變成了沃野千里的大國,占據(jù)了半壁江山。楚國能夠占據(jù)南方半壁江山很大原因是:當時南方都是落后的部落和野蠻人,人煙稀少?;旧显谀戏經]有能夠與楚國抗衡的勢力,在春秋時期還有一個吳越國。但是到了戰(zhàn)國時期,吳國和越國都衰落了,只能任由楚國在南方一家做大。
當時秦國、齊國是大國,自然不能對楚國一家獨大坐視不管。諸侯們經常發(fā)動對楚國的戰(zhàn)爭,想要削弱楚國的實力。由于當時秦國也很強大。那些中小諸侯就在秦國和楚國之間徘徊不定。于是就有了朝秦暮楚的說法。
朝秦暮楚指的就是那些諸侯反復無常,早上的時候還在楚國說要一起對付秦國,晚上的時候就與秦國商量著怎么遏制楚國了。
這是由楚國在春秋時期就拓展了大面積版圖決定的。
春秋三百年間,晉國領導中原各國才能與楚國北上的勢力旗鼓相當。楚國是春秋時期滅亡吞并其他國家最多的,版圖也是相當巨大。戰(zhàn)國時期,楚國逐步被秦國蠶食,版圖就不斷縮小,直至滅亡。
在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面積明明是最大的,但是卻不是最強大的。這主要是因為雖然楚國的地盤大,但是楚國能夠利用起來的資源很少,導致楚國的經濟提不上去,而經濟決定著一切,所以楚國不是最強大的。
戰(zhàn)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一個時代,和三國一樣,戰(zhàn)國時期也有很多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比如說在戰(zhàn)國時期,楚國是一個很有希望一統(tǒng)天下的國家,因為他們的面積是最大的,但是最后一統(tǒng)六國的是秦國而不是楚國,那么楚國明明面積最大,為什么不是最強的呢,我們來看一下。
第一,楚國能夠利用的資源少。
楚國一開始的地盤很小的,后來吞并了越國以后,國力得到了提升,后來又滅了魯國,而楚國也一躍成為一個大國,他們的國土面積是最大的,但是能夠被利用起來的地方卻很少,有很多地方還很荒蕪,就連楚國的國都也不是什么富饒的好地方,也沒有什么特別出色的商人,在商業(yè)方面的發(fā)展也不好,正因為如此,在經濟方面,楚國沒有辦法和別的國家比較。
第二,楚國與其他國家不能抱團。
從一開始,楚國和其他國家的關系就一直比較差,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都和楚國的關系不好,甚至是眼中釘肉中刺,后來吳國又差點把楚國給滅了,幸好秦國拉了楚國一把,后來的楚國也算是看開了,和其他國家的關系也緩和一點了,后來又發(fā)生了合縱之盟,楚國和秦國的關系破裂,而楚國內部領導階層也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導致楚國內憂外患,怎能強大。
第三,楚國變法失敗。
在那個時代,秦國變法成功慢慢的成為一個強國,還有別的國家也效仿變法,也有的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楚國本來也可以成功的,但是因為楚國貴族的阻攔,還有君王對于變法的不重視,最終導致了變法失敗,再加上君王的權力慢慢的被楚國貴族架空,朝政可以說亂的一塌糊涂。
春秋到戰(zhàn)國,楚國就從來沒有在哪個時期最強過,說土地最寬倒是真的,不過多數(shù)地方都是中原看不上的蠻夷之地,開初中原諸侯國都不怎么看得起它,因為楚國國君并不是周天子分封的諸侯,楚國君春秋爭霸時就自僭稱王,同時期更加強大的齊桓晉文都只稱公,中原文化圈都視其為化外蠻夷,因為王當時還是周天子的專稱,到戰(zhàn)國才都稱王了。
春秋時期,楚國多次想要進入中原,都被中原諸侯一次次打敗阻止,到吳王夫差時候倒是差點被吳國給滅了,后來被偷襲伐楚中的吳國而滅掉吳國的小小越國壓著打了幾十年,終于把越國拖死了統(tǒng)一南方才算得上強大了起來。不過也就跟戰(zhàn)國七雄中的趙齊秦差不多。
古時候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與治理得人關系太大了,楚國空有最大的體量,卻基本上沒出過一個好的國君,偶有不昏庸的奮斗幾年就耐不住寂寞去干荒唐事,自毀前功,所以楚國在整個春秋戰(zhàn)國就靠著一流國家的潛力沉沉浮浮,完全強大不起來又不會完全沒落。
所謂的楚國實力強大,是用現(xiàn)在的感覺看的。歷史上,楚國占得湖南、湖北、安徽、江蘇、江西等地,面積十分廣大,但均屬于偏僻的蠻夷區(qū)域,人口數(shù)量少,土地開發(fā)不成熟,經濟不發(fā)達,唯有南陽、漢中區(qū)域屬于開發(fā)較早的地方,但是又處于同西秦、中原諸侯交戰(zhàn)區(qū)域,根本無法發(fā)展起來。
相反,看中原魏國,面積很小,還不大現(xiàn)在河南的一半大,按現(xiàn)在的眼光,絕對是弱國,但是人家可是一等一的強國,經濟發(fā)達、名人輩出(商鞅、吳起等大量名臣名將均是魏國人),軍力強橫,曾經逼得秦公俯首、趙國被圍、齊國不敢正視,可惜后來窮兵贖武、四方圍攻,逐步沒落。。。。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3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