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是怎么把自己變沒的?最厲害是他,最慘的也是他!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歷史上有很多改革家,他們?yōu)樯鐣陌l(fā)展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但他們的結(jié)局卻不太好,大多數(shù)改革家都不得善終。如李悝變法,吳起變法,都使自己的國家強盛起來了,但由于他們的變法損害了王公將相,士家大族的利益,必然會在失勢的時候受到這些人的抱復,商鞅也不例外。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變法最厲害的人就商鞅了,但死的最慘的人也是商鞅!
商鞅起初是魏國丞相公叔痤的賓客,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名士都喜歡養(yǎng)賓客,來為自己出謀劃策。公叔痤這個人呢,眼光還是不錯的,他覺得商鞅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臨終前對魏惠王說:“商鞅是個奇才,可以讓他接替我的位子,如果陛下真的不愿用他,那么一定要殺了他”。魏惠王嘴上是答應了,但心里并沒有當回事兒。事后,老公叔又于心不忍,便把商鞅了過來,對他說:“我已經(jīng)和大王說了要殺你了,你快逃吧”!商鞅淡淡一笑回答道:“老公叔啊,大王不信你的話任用我,又怎會聽你的話殺了我”。公叔痤無奈的嘆息道:“完了,魏國就要完了”。
商鞅對公叔痤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在老叔死后,他整整為他守了三年的孝,足以報答他的知遇之恩。三年孝期滿后,他離開了魏國。
公元前361年,秦國的秦孝公嬴渠梁繼位,此人很有才能,也有雄心壯志。于是他下了一道“求賢令”:不論是秦國人還是他國人,只要能讓秦國富強起來,皆可當官封候?!?你還別說,秦孝公這招還真的很管用,果然召來了很多賢才,其中就有商鞅。
商鞅花錢買通了秦孝公身邊的寵臣景監(jiān),終于得見了秦孝公。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相見恨晚!
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變法的內(nèi)容是:規(guī)定官職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所受軍功的大小決定,貴族沒有軍功的就沒有爵位,官位概不世襲;多生產(chǎn) 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凡是為了做買賣和因為懶惰而貧窮的,連同妻子兒女都罰做官府的奴婢(典型的重農(nóng)抑商)。
可這些措施的嚴重觸犯了貴族士大夫階層的利益,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但秦孝公支持,反對無效!于是有人很不服氣,但有不敢以身試法,便去教唆秦國的太子去犯了法。商鞅得知此事后對秦孝公說:“國家的法令必須遵守。太子犯法,他的老師應當代替受罰?!苯Y(jié)果,商鞅便派人把太子的兩個老師公子虛和公孫賈,一個割掉了鼻子,一個在臉上刺上字。這樣一來,無人再敢挑戰(zhàn)新法的權(quán)威了。
但仇恨的種子也就此埋下,在秦孝公這些貴族便起來誣告商鞅謀反,剛繼位的秦莊襄王也很討厭商鞅,便立刻下令捉拿商鞅。商鞅意欲逃跑,可惜他的法令太過嚴酷,導致了無人敢收留他的這么個局面。無奈之下,他只好回到自己的封地,舉兵對抗,死于亂箭之下。秦莊襄王覺得還不夠解氣,于是便下令將商鞅的尸體給五馬分尸了。但商鞅的法令卻留存了下來,其實他是成功的。
只是他太過極端,不留任何情面,才導致了他的悲慘下場。自己頒布的法令,自己又死于此法令,也算是自嘗苦果了。
說起降央變法,都覺得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變法。因為商鞅變法讓秦國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逐漸走向了強大。但是為什么變法這么成功的商鞅,最后卻落得一個慘死的下場。
首先商鞅變法是錢孝公允許商鞅這么做的,商鞅變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讓國家逐漸走向了富強,秦孝公的目的也就此達到了。但是商鞅的變法雖然讓農(nóng)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國家越來越富裕了,但是卻涉及了一大部分貴族和士族人的利益。
貴族和士族可不是那么好惹的,不像百姓可以牽著鼻子走。如果你一旦涉及到了他們的利益,那么他們就會想方設法的來阻止你,弄死你,畢竟他們有這個能力和實力。
商鞅的有一項制度就是廢除井田制,直接涉及到了士族的利益。以前的土地都是大部分掌握在那些有權(quán)有勢的人手里,但是廢除了井田制就等于承認了土地的私有。農(nóng)民百姓全部都可以有自己的土地了,也不用再去租住或者交昂重的賦稅。
其實我特別佩服商鞅的膽量,在做這一系列事情的時候,肯定就已經(jīng)想到了結(jié)果。但是為了農(nóng)民百姓的幸福安康著想,他還是這樣做了。
而且商鞅變法還觸動了貴族的利益,秦孝公在世的時候非常重視商鞅,所以那些貴族不敢輕舉妄動。但是秦孝公去世以后,商鞅的慘日子就已經(jīng)到來。
那個時候商鞅已經(jīng)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了,而且在百姓的心中特別的有地位。秦王也有所忌憚商鞅的實力,所以就在貴族的慫恿下和陷害下殺害了商鞅。
商鞅變法,商鞅是如何成為一代偉大的改革家,又是如何隕落的?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我一起看下去。
序言:
國人對商鞅不會陌生的,這幾年的《大秦帝國之裂變》劇中詳細講述的商鞅出身、在魏國懷才不遇,秦、魏在河西之戰(zhàn)中,秦獻公為爭奪河西故土,連續(xù)多年征戰(zhàn),結(jié)果受傷敗退,最后抑郁遺憾而終,當時繼承秦國大位的是年輕的秦孝公,秦孝公面對河西之戰(zhàn)戰(zhàn)敗,割地賠款的喪權(quán)辱國恥辱,秦國被趕回隴西大山,永無東出之日。國內(nèi)面對親獻公時期連年征戰(zhàn),百姓早已經(jīng)疲憊不堪,食不果腹,外部魏國聯(lián)合中原各國對秦國虎視眈眈,中原各國隨時都可能聯(lián)合瓜分秦國。面對內(nèi)憂外患,年輕的秦孝公繼位之后,發(fā)憤圖強,開始圖強秦國,開始廣招天下賢能之士入秦,力求變法圖強。
秦孝公
商鞅,戰(zhàn)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
商鞅
商鞅入秦的歷史背景:
商鞅,原名衛(wèi)鞅,衛(wèi)國后人,早年的商鞅受法家李悝、吳起的影響很大,深愛法家學術(shù),法家的新一代代表人物,早年,商鞅在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也深知商鞅的才華,一直留在身在,在公叔痤去世之前,曾經(jīng)推薦給魏惠王,說:“商鞅非常有才華,可以重用治理國家,魏國可以稱霸天下,當然,公叔痤也向魏惠王建議,如果不重用商鞅,一定要殺掉商鞅,一旦為他國所用,必然魏國遭到重創(chuàng)?!保敃r年輕的魏惠王認為公叔痤已經(jīng)病入膏肓,并沒有當一回事情,當然,也把公叔痤的遺囑當做耳旁風。公叔痤去世后,商鞅在魏國郁郁不得志。
青年商鞅在魏國
當時秦孝公面對內(nèi)憂外患的秦國,廣招天下學士入秦,力圖變法,實現(xiàn) 秦國的的國富兵強,商鞅離開 魏國,奔向秦國,在游說秦孝公之后,商鞅提出的法家治國天下,得到秦孝公的青睞。
商鞅變法遇到的阻礙:
商鞅到秦國之后,得到秦孝公的重用,開始在秦國進行實地勘察,為變法做準備,可是,秦孝公與商鞅的變法遇到秦國舊貴族代表甘龍起來反對變法,商鞅的變法深刻的觸犯了舊貴族的利益,遭到秦國舊貴族的激烈的抵抗。舊貴族認為“法古無過,循禮無邪。”,當時中原各國都已經(jīng)進行變法改革,吳起在楚國改革、韓國申不害變法等等,最后都中道停止,變法雖然取得一時效果,不過都觸犯了舊貴族利益,最后都慘死。
秦孝公與商鞅
商鞅針鋒相對地指出:“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湯、武之王也,不循古而興;殷夏之滅也,不易禮而亡。然則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禮者未足多是也?!睆亩鲝垺爱敃r而立法,因事而制禮”。
在第一次變法之后,太子嬴駟觸犯新法,商鞅改變刑不上大夫,割了嬴駟老師的鼻子,舊貴族勢力再也不敢觸犯。
商鞅變法內(nèi)容:
在秦孝公強硬的支持下,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為左庶長,開始在秦國進行第一次變法。
商鞅變法
變法的主要內(nèi)容如下:
一、 改革戶籍制度。
二、 實行什伍連坐法。
三、 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廢除世卿世祿制度 、建立二十等級爵位制度。
四、 嚴懲私斗。
五、 獎勵耕織重農(nóng)抑商、改法為律制定秦律、推行小家庭制。
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國進行第二次變法。
法主要內(nèi)容如下:
一、 開阡陌封疆 。
二、 廢井田,制轅田,允許土地私有及買賣 。
三、 推行縣制、初為賦 。
四、 統(tǒng)一度量衡。
五、 燔詩書而明法令,塞私門之請,禁游宦之民 。
六、 執(zhí)行分戶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
在秦孝公的強力支持下,商鞅在秦國全面進行變法二十年左右,秦國重農(nóng)抑商,獎勵耕戰(zhàn),秦國鑄造出一支虎狼之師,這支虎狼之師在隨后一百多年中,威懾山東諸國,最終一統(tǒng)天下。在秦國變法二十余年,商鞅帶領秦軍收復河西。商鞅 因為軍功,賜予商于十五邑,號為商鞅。
一代改革家隕落:
公元前338,秦孝公去世,太子嬴駟繼位,商鞅變法觸及秦國舊貴族利益,加之商鞅曾經(jīng)刑法處罰太子老師,以 公子虔為首等人告發(fā)商鞅謀反,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被迫起兵,后戰(zhàn)敗,尸體被帶回咸陽遭到車裂。
貝勒爺說:
商鞅變法,是戰(zhàn)國戰(zhàn)事時代的產(chǎn)物,也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商鞅變法,不僅使秦國富國強兵,最后秦國一統(tǒng)天下,商鞅變法對后世也產(chǎn)生重要影響,尤其是商鞅的推行縣制、統(tǒng)一度量衡,對后世產(chǎn)生重要影響,加速封建王朝進程,但是商鞅變法也有很大弊端,刑法過于嚴苛,輕罪重罰,實行什伍連坐法,重農(nóng)抑商,這在戰(zhàn)時會起到一定經(jīng)濟作用,但是正是由于商鞅變法過于嚴苛,也為秦帝國覆滅奠定基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4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