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和珅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皇帝以89歲高齡去世,和珅進宮為先帝守靈,被嘉慶借機隔離起來,沒了先帝的袒護,又有嘉慶帝撐腰,眾臣開始紛紛彈劾和珅,將其以前做過的丑事、壞事,一件件、一樁樁深扒了出來,早就對和珅不爽的嘉慶帝,一查到底,最終下令處死和珅。
和珅生前嗜貪成性,被監(jiān)禁后從其家中搜出可估價的寶貝,價值高達2億2000兩之多,加上未能估價的東西,有人說和珅家產(chǎn)不下于20億兩,20億也許有些夸張,但其一生貪污所得,絕不止被查出的2億多兩,據(jù)記載,從乾隆五十五年到六十年,和珅一人就私吞了清朝一半的稅收,按照乾隆年間每年7000萬兩的收入計算,僅此六年時間,和珅就獲得了2億兩白銀。
之所以如此大膽,主要還是受乾隆皇帝寵愛。和珅自幼失去雙親,雖然有旗人身份,可以衣食無憂,但沒了父母的照顧,和珅、和琳兩兄弟自幼就有危機感,他們不同于其他八旗子弟整日吃喝玩樂,和珅學習十分刻苦,雖然科考未能上榜,但不愁找工作,加之娶了大學士英廉的孫女馮氏,他有了到乾隆身邊當差的機會,做起了一個小侍衛(wèi)。
八旗子弟不求上進,從康熙皇帝到乾隆皇帝,對這個問題一直很頭疼,但卻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和珅在宮中當差,很快就因為才學引起了乾隆的注意,他經(jīng)常與乾隆皇帝討論《論語》、《孟子》的內(nèi)容,這也讓乾隆皇帝對八旗子弟燃起了希望,和珅漸漸得到重用,仕途平步青云。
除了有才學,和珅察言觀色、溜須拍馬的本領也是無人能及,晚年乾隆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昏庸,尤其喜歡別人吹捧自己,別人的吹捧已經(jīng)無法滿足他的虛榮心,他還自詡“十全老人”,列舉了“十全武功”,和珅正是抓住乾隆皇帝這一特點,不僅刻苦研究吟詩作對,還研究起佛家經(jīng)典,完完全全地投皇帝所好,他模仿乾隆帝作詩的風格,簡直一模一樣,乾隆帝作詩干脆就找和珅代筆。
乾隆帝對和珅的寵愛程度,完全超出了理智,和珅身為一個文官,竟然被派去甘肅當督師,在他到來之前,朝廷軍隊與回部蘇四十三的戰(zhàn)斗未嘗敗績,和珅一來,完全是胡亂制定軍事策略,導致吃了一場大敗仗,他還把罪責推卸到手下將領身上,說是不服指揮,阿桂帶領同樣的將領,卻能取得最終勝利。乾隆皇帝得知和珅的失誤后,只是召其回朝,象征性地批評了幾句。
和珅如若適時收手,絕不至于丟掉性命,但他確實是太過囂張,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得罪嘉慶帝。嘉慶元年,乾隆帝已經(jīng)退位,和珅在乾隆面前搬弄嘉慶的是非,據(jù)《清史稿》記載,嘉慶登基時,被調(diào)入軍機處的朱珪(嘉慶老師)寫了一道慶賀奏折,和珅對乾隆說是大不敬,嘉慶帝則回了一首詩,祝賀朱珪升遷,和珅又對乾隆說嘉慶是在收買人心,乾隆最終決定將朱珪降為安徽巡撫。
乾隆皇帝余威尚在,嘉慶選擇容忍,乾隆一死,和珅的死期也就到了,據(jù)說和珅臨死前寫下了一首絕命詩: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時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后身。
對于這首詩,有些人找出了不同的理解,詩的前兩句,有人說是在暗示和珅是馬佳氏轉(zhuǎn)世,馬佳氏是誰呢,據(jù)說當年弘歷看上了宮中的一個妃子,就是馬佳氏,但雍正帝的皇后堅決不同意,還說馬佳氏勾引弘歷,于是下令將其處死,臨死前,弘歷咬破自己的手指,將鮮血沾染在馬佳氏額前,并且許諾來世再續(xù)前緣。恰巧和珅額前有一塊胎記,馬佳氏去世時間又和和珅出生時間相差不多,于是乾隆把和珅當成馬佳氏轉(zhuǎn)世,因而寵愛有加。
對于詩的后兩句,有人說是和珅在暗示清朝即將滅亡。所謂“水泛含龍”指的是發(fā)大水,又有“夏后龍嫠”的典故,和珅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下一次發(fā)大水時,他就會轉(zhuǎn)世成為一個女人,來禍害大清王朝。果不其然,和珅死后34年,黃河在河南境內(nèi)決堤,這一年是道光十二年,巧合的是,一個名叫葉赫那拉杏貞的女孩子出生,此人就是后來的慈禧太后。
和珅留下絕命詩一事,其真?zhèn)涡砸呀?jīng)無從判斷,至于對詩中內(nèi)容的理解,筆者認為完全是好事者在博人眼球,我們權(quán)且當作茶余飯后的談資罷了。
這首詩的意思是:
50多年來的日子跟做夢一樣過去了,今天就要撒手人寰,告別這個花花世界了。如果有來世,我一定緊緊的把皇上抓牢在自己手上,為自己的后半輩子攢夠錢財。
和珅在感慨自己這虛幻的一生,在和珅回顧自己一生的時候,和珅想到了幼年的貧苦,想到了為出人頭地、富貴加身而努力讀書,也想到了自己一步步高升,直到家財萬貫,成為大清的上層人物。一生的風雨滄桑,他最后意識到人生不過一場夢,所謂的功名利祿,最后還是是被荒??莶萋駴],雖有家產(chǎn)無數(shù),死還是難以逃脫的。
擴展資料
和珅初為官時,精明強干,通過李侍堯案鞏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對其寵信有加,并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使和珅不僅大權(quán)在握,而且成為皇親國戚。隨著權(quán)力的成長,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脹,利用職務之便,結(jié)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慶帝賜和珅自盡,和珅死時年僅49歲 。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和珅
清朝乾隆時期的寵臣和珅,在中國擁有極高的知名度。他被嘉慶皇帝抄家時發(fā)現(xiàn)的巨額家產(chǎn),更是讓人津津樂道。
其實,和珅還是一名詩人。
乾隆皇帝喜歡寫詩,一生留下4萬多首詩歌。為了迎合乾隆皇帝的這種愛好,和珅花了不少功夫來學詩和寫詩,水平并不低。和珅死后,這些詩歌被他的侄兒豐紳伊綿收錄進《嘉樂堂詩集》。
和珅最著名的一首詩,當屬死前留下的一首絕命詩。
和珅被嘉慶皇帝以"二十大罪狀"革職抄家后,一直關(guān)在刑部大牢。作為乾隆皇帝最寵信的大臣,和珅還是享受到許多待遇。比如,別的犯人在監(jiān)牢里,是不可能接觸到紙筆的,和珅卻可以隨時拿到紙筆。因此,他利用這些紙筆寫了不少詩歌,為自己辯護,希望嘉慶皇帝寬大處理。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當天晚上,和珅一個人坐在獄中,孤苦伶仃,感懷萬千,揮毫寫了《上元夜獄中對月兩首》:
"夜色明如許,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挨曉,墻高不見春。星辰環(huán)冷月,縲紲泣孤臣,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余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蓱z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與更俱永,恩隨節(jié)共新。圣明幽隱燭,縲紲有孤臣。"
從詩歌中我們可以看出,和珅已經(jīng)感覺到末日即將來臨,想起了前程往事,發(fā)出了幾聲哀鳴。字里行間,仍然在向嘉慶皇帝表達忠誠,沒有放棄求生的努力。
其實,和珅還真有一絲轉(zhuǎn)機。
參與辦案的幾位親王,與和珅關(guān)系不錯,沒有下狠心整他。與和珅一起被捕的軍機大臣福長安,寧死不肯揭發(fā)和珅的"罪行"。和珅的長子迎娶了乾隆皇帝的小女兒,屬于皇親國戚,應當在判罰時"議親議貴"。嘉慶皇帝想判和珅"大逆之罪",也一直找不到真憑實據(jù)……
然而,嘉慶皇帝卻鐵了心要殺和珅。正月十八,嘉慶皇帝賜和珅在家中自盡,"于萬無可貸之中,免其肆市,和珅著加恩賜令自盡"。當一段白綾懸掛在面前時,和珅徹底絕望了,又寫了一首詩:
"五十年來幻夢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時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后身。"
這首詩歌流傳出去后,被民間進行各種解讀。其中,在孟森所著《清高宗內(nèi)禪事證聞》中是這樣解釋的:"臨絕作詩,似偈似謠,不甚可解?;蛑^'水泛含龍'似用夏后龍漦故事,為孝欽禍清之兆。"意思是,和珅的絕命詩,已經(jīng)預示了慈禧太后禍害晚清的先兆。
當然,這純屬無稽之談。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和珅死后,他這首絕命詩無人敢收藏,害怕惹禍上身。就連和珅侄兒豐紳伊綿編輯《嘉樂堂詩集》時,也沒有將這首絕命詩收藏進去。那么,它是怎么流傳至今的?
這與一個叫徐有聞的朝鮮人有關(guān)。
徐有聞是朝鮮大臣,于1798年奉命出使中國,第二年才回到朝鮮。在中國期間,發(fā)生了和珅被嘉慶皇帝扳倒的事件,和珅的絕命詩在民間悄悄流傳。徐有聞將這首絕命詩記載下來,回到朝鮮后,將之與其它親身經(jīng)歷和聞見之事奏報給朝鮮國王。朝鮮史官在編撰《李朝實錄·正宗大王實錄》時,就收錄了和珅這首絕命詩。
于是,和珅絕命詩得以流傳至今。
【參考資料:《清史稿》《嘉樂堂詩集》《清高宗內(nèi)禪事證聞》《李朝實錄·正宗大王實錄》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5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