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劉備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劉宏病死,洛陽宮城旋即風云驟起。少帝劉辨的母舅何進欲一舉翦除久禍內(nèi)帷的十常侍,不期兩敗俱亡,東漢最后一線生機落入西涼董卓之手。董卓擅行廢立生殺,一時勢強無兩。袁紹、袁術等有志之士先后逃出洛陽,曹操亦在其列。曹操逃出洛陽城之后,于陳留募集人馬,號天下英雄共討董卓。
公元190年正月,盟主袁紹、奮武將軍曹操等18路人馬,徑投洛陽而來,《演義》中為人津津樂道的“三英戰(zhàn)呂布”就此間上演。且說第14路諸侯正是公孫瓚,其率1萬5千人馬南下,途經(jīng)平原時,遇到了特意前來迎候的劉備。彼時劉備為平原令,關羽張飛為馬、步弓手,余下只有幾騎隨身,頗為落魄,公孫瓚見狀力邀共赴洛陽誅賊。
諸侯連營200里,聲勢浩大。汜水關前,華雄引500鐵騎飛也似的呼嘯而來,連斬鮑忠、祖茂,殺得孫堅脫幘而逃,折損許多人馬。消息傳來,袁紹大驚“為之奈何”,諸侯為保存實力皆低頭不語。唯公孫瓚身后站立的3人噗嗤一陣冷笑,袁紹立問“公孫太守背后何人也”?可見,18路諸侯會戰(zhàn)之初,劉關張尚無人識,但是,揚名立萬的機會馬上就來了。
公孫瓚立刻起身,將劉備的宗親身份及履歷,備述一番,站立的劉備因此得到一個“末座”。此間華雄又斬俞涉、潘鳳,關公忍無可忍,出帳提刀飛身上馬,鑾鈴再響時,華雄首級已擲于地。溫酒斬華雄,關公威名大震,劉備張飛大喜,這為“三英戰(zhàn)呂布”埋下伏筆。眾諸侯繼續(xù)開赴虎牢關,呂布登場。
只見那呂布駕赤兔掄畫戟,東西拼殺連斬數(shù)將,如入無人之境。一旁觀戰(zhàn)的張飛挺丈八蛇矛大喝“三姓家奴,燕人張飛在此”,霎時拍馬上前,兩廂酣戰(zhàn)50余回合,關公見狀,恐飛力疲,駕起青龍偃月刀飛馳而來,三人正膠著之時,令人驚訝的是,劉備也舉著雙股劍殺將出來,這下三英戰(zhàn)呂布了。
然而,方天畫戟、丈八蛇矛抑或青龍偃月刀,都是長兵器,而劉備舉著短板雙股劍上陣,顯然不占優(yōu)勢,甚至就是來添亂的,而且呂布最后拍馬逃跑了。那么劉備為何非得上陣湊熱鬧?劉備何等精明,從迎公孫瓚開始,他就決意在18路諸侯前露一臉,這與“孟德獻刀刺董”如同一轍,而且有張飛關羽在,即便降服不住呂布,劉備的安全也是可以確保的。
故而,三英戰(zhàn)呂布,勝敗與否對劉備來說,都是一舉成名的絕佳時機,為此值得冒險上陣。有了三英戰(zhàn)呂布,十八路諸侯才能認識籍籍無名的劉備,劉備才有望借此壯大名望,繼續(xù)募集人馬,繼而攻城略地。正所謂“梟雄玄德掣雙鋒,抖擻天威施勇烈”,劉備的算盤,可是啪啪作響的。
三英戰(zhàn)呂布的故事,取材于《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情節(jié)。雖是演義中一個虛構的故事情節(jié),卻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口口相傳,影響很大。
故事的基本情節(jié)是:東漢末年,曹操聯(lián)合十八路諸侯帶兵討伐董卓,董卓的手下大將呂布驍勇善戰(zhàn),打敗了曹操手下眾多猛將。這時,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在虎牢關前與呂布鏖戰(zhàn),三人共同出戰(zhàn),與呂布打的難分難解。此時劉備有心懷天下的大志,關羽和張飛又身懷絕技,想在戰(zhàn)場上讓大哥出人頭地,揚名天下。而呂布又是三國時期最厲害的武將,勇冠三軍,天下無人能敵。呂布雖然英勇,但劉、關、張三人同時和呂布激戰(zhàn),呂布終不能支撐太久,最終落荒而逃。曹操聯(lián)軍乘勝追擊,取得戰(zhàn)場上的勝利。這便是有名的“破關兵三英戰(zhàn)呂布”。
三英戰(zhàn)呂布之時,呂布已然成名,正是威風八面的時候,而劉、關、張剛剛起步,還屬于默默無名的一般武士。正是通過這一場酣暢淋漓的戰(zhàn)斗,體現(xiàn)了劉關張三人的大忠、大勇和大義,為后來劉備取得蜀漢政權,三分天下奠定了堅實的人脈關系和社會基礎。
僅是個人觀點,請參考,如有不同意見,請留言討論,謝謝。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面,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章節(jié)叫做“虎牢關三英戰(zhàn)呂布”,也許是受到影視劇和一些網(wǎng)絡陰謀論的影響,有些人總是認為在這一場戰(zhàn)斗中,劉備的加入并沒有起到什么正面作用,反而是救了呂布一命,但實際上卻并非如此,只要是認真閱讀小說,你就會發(fā)現(xiàn),實際劉備的加入才是壓垮呂布的最后一根稻草。
首先,我們來看看書中對這場戰(zhàn)斗的描述,當時公孫瓚出場迎戰(zhàn)呂布,兩人只戰(zhàn)了幾個回合,公孫瓚便不是對手,撥馬敗走,呂布在后面緊追不舍,由于呂布胯下的是寶馬赤兔,所以很快追上了公孫瓚,就在馬上要將公孫瓚刺落馬下之時,張飛提著丈八蛇矛出來解圍,救了公孫瓚一名。
但張飛并不是呂布的對手,書中的描寫是“飛抖擻精神,酣戰(zhàn)呂布。八路諸侯見張飛漸漸槍法散亂,呂布越添精神”。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毛本的《三國演義》里面,這一處被改成了“連斗五十余合,不分勝負”,但是早期的嘉靖本、李卓吾本、葉逢春本、余象斗本、湯賓尹本這些版本則都是上面的說法,顯然張飛不不敵呂布的寫法更加符合邏輯,如果張飛自己就能戰(zhàn)平呂布,然后加上關羽還是戰(zhàn)平呂布,那關羽在這場戰(zhàn)斗之中豈不是一點作用都沒有了。所以毛本《三國演義》應該是毛家父子為了拔高蜀漢故意用了曲筆。
說回這場戰(zhàn)斗,關羽眼看張飛不敵,急忙拍馬來夾攻呂布,三個人又打了三十多個回合仍舊是不分勝負,書中的原文是“戰(zhàn)不倒呂布”。當然如果三個人繼續(xù)這樣打下去,時間久了,張飛和關羽也許會贏得一招半式,但是時間越長,對盟軍士氣的影響越大。所以這個時候劉備拿著雙股劍加入了戰(zhàn)斗,這里需要說一下劉備的武力問題,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面,劉備愛哭,甚至有人說他的天下是哭來的,所以這些人認為劉備根本沒有什么與人作戰(zhàn)的能力,但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其實劉備的武力值一點都不低,在歷史上劉備早期就是游俠,在小說里面劉備與之前出場的公孫瓚是同學,兩人一起讀書的同時也會一起練武,公孫瓚能夠揮槊與呂布戰(zhàn)上幾合,想來劉備應該也可以,并且劉備在早期討伐黃巾軍的時候,一直都是親自上馬殺敵的,“地公將軍”張寶便被劉備一箭射中左臂,黃巾軍中的大將孫仲也是被劉備一箭射死,后來在面對與張遼齊名的高覽之時,劉備也是打算親自出馬迎戰(zhàn)的。
所以說,劉備的武力起碼能夠達到一個二流將領的水平,另外還有人質(zhì)疑呂布、張飛、關羽三人使用的都是長兵器,而劉備使用的雙股劍則是短兵器,所以他的加入根本對呂布造不成任何威脅,反而還會給關羽、張飛添亂,但是在小說里面,劉備的身材比較特殊,他的雙臂特別長,能夠雙手過膝,雙股劍在他的手中,大大的增加了攻擊范圍,其實在以前的袍代書中,有很多人是使用短兵器在馬上作戰(zhàn)的,比如在《說唐》、《說岳》中都出現(xiàn)過的“四猛八大錘”,當然了,如果劉備是單獨拿著雙股劍上去迎戰(zhàn)呂布,估計一兩個回合就會死在呂布的方天畫戟之下,但是現(xiàn)在的情況是有關羽和張飛兩人牽制呂布,劉備完全可以在每個回合的交手中,尋找機會出手突襲,并且前面也說了,劉備的箭法也非常了得,這一技能必然會給呂布造成很大的壓力。
事實也的確如此,劉備的加入讓盟軍方面很快占據(jù)了上風,書中原文是“呂布架隔遮攔不定,看著玄德面上,虛刺一戟,玄德急閃。呂布蕩開陣角,倒拖畫戟,飛馬便回”。如果單獨拿出來這一段,可能有的人會認為呂布眼看就要招架不住了,發(fā)現(xiàn)了劉備比較弱,便從劉備這里打開突破口,逃回了關中,但實際情況是在劉備沒有加入之前,呂布根本沒有想要逃跑的念頭,一直在與關羽和張飛硬剛,當劉備加入了戰(zhàn)斗之后,呂布也沒有馬上打算逃走,而是與三人“轉燈兒般廝殺”了一陣,他之所以沒有馬上逃走,應該就是還不知道劉備的實力如何,不過在這陣廝殺之中,呂布發(fā)現(xiàn)了劉備雖然遠差于關羽和張飛,但也并非等閑之輩,自己這樣打下去必然會敗,甚至有性命之憂,所以才選擇了逃跑,因此在這場“三英戰(zhàn)呂布”的戰(zhàn)斗中,劉備并沒有救了呂布一命,反而是成為了壓垮呂布的最后一根稻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59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