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株連九族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古時候,很多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自己的地位,讓自己的江山永固,都發(fā)明了一些很殘酷的刑罰。比如誅九族就是其中之一。一人犯罪,全家甚至全族都受牽連被誅滅,真正的斬草除根。小編覺得,這算是最狠的一個刑罰了吧
族刑最早出現(xiàn)在商朝,當時商朝一個叫盤庚的君主想要遷都。但是很多貴族和大臣都強烈反對。盤庚一怒之,下令將拒絕遷都的貴族全家處死。在這種酷刑面前,大家都不敢反對了。到了秦朝的時候,族刑被正式的列入了法典。由于族刑的震懾力巨大,所以古時候都喜歡用。甚至在此基礎上,衍生了“夷三族”、“誅九族”等更加滅絕人性的刑罰。
明朝初期,燕王朱棣起兵打敗了建文帝朱允炆,奪得了皇位。大學士方孝孺拒絕為燕王朱棣草擬即位詔書,被朱棣下令“滅十族”,僅僅因為一個人,卻要處死近一千人??梢姰敃r有多慘烈。
那么既然株連九族這么可怕,為什么犯人的親戚朋友不逃跑呢?按理說,古時候通訊落后,跑到偏僻之處隱姓埋名也很難被人發(fā)現(xiàn)。其實主要原因有這幾個。
一,這些人心存僥幸的心里
在古代,雖然滅族的口號叫做“男女無少長皆殺之”,但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卻不一定是這樣。東晉的時候規(guī)定,滅族時,可以不殺婦女。唐朝時期,未年滿十四歲可不殺;之后的宋元明清,基本都沿用了唐朝這一規(guī)定,不過未殺者還是要被罰為奴隸。
二,處罰的速度特別快
古時候不像現(xiàn)在,出事了打個電話就能通知家人。古時候通訊落后,很多犯人被抓住判刑了,家里人都不知道。而且那些負責辦案的在收到指令之后,都會“速戰(zhàn)速決”,直接到犯人家里就開始大開殺戒,犯人親屬們大多死的不明不白。更別說還能提前逃跑了。
三,實在是跑不掉
古時候盛行宗族群居,一整個家族其實都住的很近。這樣便于在遇到匪患、盜搶流寇之類,互相都能有個照應。但是這樣的結果就是,一旦其中一人被判了誅九族的大罪,辦案的軍隊會火速趕到這個家族,雞犬不留。
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皇帝的權力是不可逾越的,皇權是高度集中和不斷加強的,君主為了加強皇權穩(wěn)固自己的統(tǒng)治,一定要利用一些刑法來維護。中國古代的刑罰有很多,輕者被殺,各種殘忍的刑罰折磨罪犯。株連九族,整個家族都一起受罪,被斬草除根,被殺掉的家族是最可憐的,無論老少都要被斬首。
那么這些人在古代的時候,為什么不逃到很遠的地方去躲避呢?古代的時候地廣人稀,逃跑是很容易的呀。當時交通出行方式有幾種,步行,馬車,坐船。先不說能跑多遠,只是從村子里面跑到市區(qū)就得跑一整天。皇帝那邊派人過來都是快馬加鞭,即使這些人要逃跑也根本沒什么可能。
那么那些人為什么不跑到其他地方躲起來呢?說到皇帝的權力,百姓們都喜歡安居樂業(y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樣平凡的日子過完一生就知足了。皇帝要株連九族的罪犯一定要抓到,誰敢違抗命令自己就會被殺掉,誰會拿自己的性命去開玩笑呢。
古代的技術并不發(fā)達,談不上科技,古代沒有監(jiān)控錄像,沒有人臉識別,更沒有身份證這種東西。被誅殺九族的人,即使想要逃跑,也沒有人認識他,但是朝廷的官兵不是省油的燈。古代士兵的數(shù)量比現(xiàn)在多幾十倍,而且還會畫出頭像來,通緝罪犯,而且賞賜的金銀財寶特別多,被舉報的話也是沒辦法。
在古代,統(tǒng)治者為了更好的統(tǒng)治臣民,往往會制定十分嚴苛的法律法規(guī),連坐法就是古代法規(guī)制度中最殘忍的一種,其中“族刑”(即將罪犯一定范圍內(nèi)的親屬也視為罪犯,并追究一定的責任)又是連坐法中最嚴厲的一種。眾所周知,族刑中最殘酷的就是株連九族,九族具體指那些,主要有兩種說法,其中一種是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另一種說法則是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
不管“九族”具體指的是哪些,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這九族的人必定不會生活在同一個地方,再加上古代并沒有現(xiàn)代這么發(fā)達的科學技術,那么為什么當這九族的人被牽連后,很少會有人選擇逃跑呢?難道他們都不怕死嗎?當然不是,他們之所以不會逃跑,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抓了。在古代,凡是被株連九族的人,大多數(shù)都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謀反罪,因此一旦主犯被控制后,其親屬也會在第一時間被控制或軟禁起來。
二,僥幸心理,不想逃。古人對故鄉(xiāng)有一種十分特殊的情感,所以許多人寧愿面臨殘酷的刑罰,也不愿意離開家鄉(xiāng)。再加上古代因“株連九族”被牽連的人也不一定會死,有的只是被流放,可一旦逃跑被抓住后,必死無疑,所以許多人就沒有選擇逃跑。(另:在某些朝代,未滿16和年過80的人是可以免于株連被殺的。)
三,不敢逃也逃不掉。在古人的潛意識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在他們看來,無論跑到哪里,都會被抓住,所以在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的影響下,許多人根本就沒有逃跑的勇氣。還有一個因素就是,古達人口的流動性很差,一旦一個地方來了陌生人,往往都會引起官府的注意,除此之外,古代對知情不報的人也會有相應的懲罰,所以“告密”也就成了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6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