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孝張皇后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朱棣對大兒子朱高熾并不喜歡,認為其身寬體胖又過于仁慈,不適合繼承大統(tǒng)??伤麑τ趦合睆埵蠘O為滿意,朱棣雖想廢除太子,可由于皇后不愿意并未成行。張氏也算爭氣,生下長子朱瞻基,朱棣對這個孫子極為喜愛稱之為“好圣孫”。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將皇位傳給朱高熾。朱高熾登基不到一年便病逝。父死子繼,朱瞻基順利登基,史稱明宣宗。張氏被尊為太皇太后。新帝登基根基不穩(wěn),本就對皇位有興趣朱高煦發(fā)動叛亂,打算奪取至高之位。
朱高煦叛亂后,張?zhí)髮钍科?、楊溥、楊榮等大臣召集起來商量對策。用策得當,一月不到便平定朱高煦叛亂,借機消除藩王勢力,加固朱瞻基皇權,奠定“仁宣之治”基礎。
宣德九年,36歲朱瞻基駕崩于乾清宮,朝中盛傳其會將皇位傳給朱瞻墡為帝,張氏得知后,召集群臣到乾清宮,并對大家宣布:“這就是新君?!敝炱铈?zhèn)順利登基,張氏被尊稱為太皇太后。
張氏并未垂簾聽政,重用楊士奇、楊榮、楊溥為輔政大臣,放權給賢臣舊人施展才華,國家在他們治理下變得更加強大。
另外,張氏并未因其極高地位,但從未起用娘家人,反而對他們多加約束,告知他們要遵紀守法,不得干預政事,張氏掌權期間后宮被治理井井有條。
太監(jiān)王振文化善嘉,成為太子伴讀,這家伙不是省油的燈,伺候好朱祁鎮(zhèn)后,多次干預政事。張氏看出王振不對勁,召開楊士奇、楊榮、楊溥等重臣,當著他們的面命令其下跪,大聲斥責其干預政事一事,并告知他若還有干預朝中,格殺勿論。同時叮囑朱祁鎮(zhèn)要勤于政事。
張氏對王振嚴加防范,只要聽到其有干預政事,就對其嚴加斥責,讓其不敢造次。王振對太皇太后極為害怕,做事多有忌憚。
不久,張氏去世了。張氏走后,那些賢臣舊人也因年齡頗大紛紛退出朝中,以至于改革未進行到底,王振這家伙抓住機會成為大明歷史第一個權宦,明朝因此開始走下坡路。
楊溥熟讀史書和古典文學著作,他對有關國家興亡的理論研究得比較透徹。在擔任明朝重臣期間,他為明朝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盡心盡力,死而后已,成為推動明朝穩(wěn)定的一個重要人物。
楊溥注重宣揚和運用古代治理國家的優(yōu)良方法。他建議黃帝在朝廷上除惡揚善,這讓明朝的官場風氣得到了糾正,有力地推動了國家治理的步伐。
楊溥品行高尚,為人低調(diào),在與同僚發(fā)生意見不一致的情況時,他仍然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入情入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經(jīng)過他耐心地引導,那個時期的明朝官場仿佛被一股清流洗滌,達到了吏治的最好時期。
楊溥不僅成為官場上的一座豐碑,而且還在文學方面有比較大的影響。楊溥從小苦讀詩書,研究經(jīng)典,這讓他形成了成熟而深刻的觀點。他的著作成為當時很多人傳閱的對象,大家紛紛稱贊他的作品,同時,他的詩作也會對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楊溥的書法也形成了自己的特點,成為書法界研究和模仿的對象。
仁宗張皇后,歷史上有“女中堯舜”之譽。她一生經(jīng)歷了燕世子妃、皇太子妃、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幾個封號,她支撐過三個皇帝,見證了明朝逐步走向巔峰,她的死,也為明朝的強盛劃上了休止符,她絕對堪稱“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最初,她是燕王朱棣的兒媳、世子朱高熾的妻子。后來,朱棣登基,世子成為太子,她自然成了太子妃。在太子妃任上,她嚴守婦道,甚得公婆喜歡。
當時,太子地位不穩(wěn),因為他身體肥碩不能騎射,而弟弟高煦卻如其父一樣英勇果敢,且屢立戰(zhàn)功,于是成祖經(jīng)常有廢長立次的念頭。每遇這種危機,張氏就努力從中周旋,為保住太子立下了莫大功勞。
等到被立為皇后,對朝中內(nèi)外政事,她無不周知。仁宗登基,不到一年即死,宣宗登基,張氏則升級為皇太后。
宣宗登基之初,閱歷尚淺,軍國大事多聽從張氏的裁決。張?zhí)鬄槿舜葠?、處事公平,親近當時的賢臣張輔、夏元吉等,所以上下一心,也將國事處理得井井有條。
后來宣宗繼續(xù)勵精圖治,臻至“仁宣之治”。宣宗在位十年而駕崩,太子方九歲,當時宮中訛傳將立年長的宣宗弟弟襄王為皇帝。在此關頭,張?zhí)篑R上召集諸大臣到乾清宮,指著太子道:“這就是新天子!”于是,群臣情緒得到了穩(wěn)定,對著太子高呼萬歲。
流言平息,太子即位,張氏成為太皇太后。大臣請求張氏垂簾聽政,張氏拒絕,說:“不要破壞祖宗之法。朝廷委任得力的輔佐大臣就可以了?!?/p>
其實,英宗初年的政治,根本無法擺脫張氏的巨大影響。正因為張氏給予了楊士奇、楊溥、楊榮等內(nèi)閣大臣充分的信任與支持,“三楊”才能展開拳腳,維持朝政的清明與社會的穩(wěn)定。
當時,太監(jiān)王振雖受英宗寵愛,但攝于張氏的權威,也不敢過于張揚。英宗登基的第八年,張氏去世,王振日益放肆,“三楊”失去了“背后的女人”支撐,在與王振的對抗中步步落敗,朝政大壞,終于釀成土木之變,明朝由盛轉(zhuǎn)衰。
說起賢德有才的皇太后,大家第一想到的會是大清朝的孝莊文皇后,這可能更多的是受清宮劇的影響,清朝的孝莊皇太后的確是后人公認的一位賢良卓識、才華出眾、功垂青史的杰出女政治家。
孝莊先后擁立順治和康熙兩位小皇帝登基,在奠定和發(fā)展大清江山的恢弘偉業(yè)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因此很多人認為她是明清以來最賢能的皇太后了。
張氏是河南永城縣人,她的父親是指揮使,她并沒有顯赫的家世,是朱高熾的原配妻子,洪武二十八年,朱高熾被立為燕王世子,同年張氏被封為燕王世子妃,永樂二年進封皇太子妃。
張氏的丈夫朱高熾從小性格很軟弱,一直體弱多病,而且肥胖腿腳也不方便,一直不受父親朱棣的待見和喜歡,心中時常有廢太子之意。
然而當時身為太子妃的張氏,和自己的丈夫朱高煦不同,她精明能干,處事得體周到,一方面做好朱高熾的賢內(nèi)助,另一方面還經(jīng)常進宮孝順婆婆徐皇后,侍奉盡心周到,因為張氏的賢惠孝順,徐皇后特別喜歡這個兒媳婦,因此經(jīng)常在朱棣面前夸贊朱高熾妻子張氏賢明,是合格的皇家兒媳,也是合格的未來母儀天下的最佳人選,因此朱棣對朱高熾的嫌棄慢慢減少。
而且張氏所生的兒子朱瞻基當時聰慧好學,像極了年輕時期的朱棣,是朱棣眼中的“好圣孫”,深得朱棣寵愛,因此也很喜歡張氏這個兒媳,朱高熾沒有被廢掉太子之位,張氏作為太子妃,起來很重要的作用。
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駕崩,太子朱高熾繼承皇位,張氏被冊封為皇后,張氏被冊封為皇后以后,對朝中內(nèi)外大事都熟知,還時常勸說朱高熾勤于政事,同時把后宮管理的井井有條,是賢德的賢內(nèi)助,可惜朱高熾因為身體不好,在位不足一年就在洪熙元年駕崩。
洪熙元年,朱高熾駕崩,終年四十八歲,此時的皇太子朱瞻基遠在千里之外的南京監(jiān)國,而當時對皇位虎視眈眈的朱高煦也想趁機打算在朱瞻基回京的路上截殺朱瞻基。
面前如此險惡的局勢,張皇后體現(xiàn)了她特有的政治家素質(zhì),采取了非常措施,秘不發(fā)喪,封鎖消息,秘密派出楊榮出京,急召朱瞻基回京,承繼大統(tǒng),一場政治危機得以被化解。
宣德元年,朱瞻基登基后,張氏被尊為皇太后,也是明代第一位皇太后,當時軍國大事大多聽命于張氏,聽從她的裁決。
宣德九年,朱瞻基駕崩,年僅三十八歲,當時皇太子朱祁鎮(zhèn)才九歲,還是個孩子,當宮中訛傳新皇帝為襄王時,張氏為了朝局穩(wěn)定,馬上主持召集眾位大臣來乾清宮,指著太子哭道:“這就是新天子??!”當時群臣對著朱祁鎮(zhèn)高呼萬歲,流言才得以平息,朱祁鎮(zhèn)得以成功登基。
朱祁鎮(zhèn)登基后,遵從明宣宗遺詔,凡是朝政大事都要奏請張氏才可以施行,作為朱祁鎮(zhèn)祖母,張氏被尊為太皇太后,當時的張氏等于領導了一個事實上的攝政團,由于當時朱祁鎮(zhèn)年幼,張氏作為太皇太后便成為實際上主掌朝政的人。
張氏當時是宮中實際掌權的人,看到如此情景,當時很多大臣請求張氏垂簾聽政,但是張氏卻說不要破壞祖宗規(guī)矩,并沒有垂簾聽政,而是委任了得力的輔佐大臣來共同處理朝政事務。
當時朱祁鎮(zhèn)身邊的太監(jiān)王振,因為受到朱祁鎮(zhèn)的寵信,開始囂張跋扈起來,張氏知道以后,為了避免宦官專權,對朝廷不利,她一直壓制朱祁鎮(zhèn)身邊的太監(jiān)王振,在張氏去世之前,王振始終不敢逾雷池一步,一直謹守做宦官的本分。
張氏不僅處理朝政得當,還經(jīng)常提醒百官要體恤百姓疾苦,張氏知書達禮,重用老臣,在她的攝政下,她重用張輔、胡濙、楊士奇、楊榮、楊溥五大臣輔政,使得正統(tǒng)初年的朝政相對清明,百姓得以安居樂業(yè)。
張氏對外戚的約束也相當嚴格,她出身寒微,父親很早就去世,但是還有兩位兄長在朝為官,雖然兩位兄長當時在靖難之役的時候都有戰(zhàn)功,但是張氏始終沒有給自家兄弟很高的封賞,也不允許兄弟參加商議國家大事,同時她對自家人要求嚴格,從不允許自己家人借著自己皇太后的名義欺壓百姓,因此家庭成員都是安分守己,因此得到了百姓的一致稱贊。
張氏在世期間,一直參與政治決策,她沒有政治頭銜,也不選擇“垂簾聽政”,只是以妻子、母親以及祖母的自然身份,在朝堂幕后默默地奉獻心血、智慧和才能。
張氏歷經(jīng)明代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四朝,從太子妃、皇后、太后和太皇太后,不論在朝堂上還是百姓心中,她都是人人稱贊的賢后,取得了最受人尊敬的地位,作為明代第一位皇太后以及第一位太皇太后,她用自己的才能和賢德譜寫了一曲璀璨的大明華章。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7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