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劉邦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皇帝,每個人都知道,但他卻是個文盲皇帝,一生只留下了2兩首詩,卻能力壓乾隆4萬首,成為絕世名句。
提到作詩的皇帝,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乾隆,乾隆是真的厲害,一生寫了四萬三千六百三十首,不僅是皇帝中寫詩最多的,而且還是歷史之最,沒有一個人能比的過乾隆。更夸張點,唐朝所有詩人加起來寫的詩,都沒有乾隆的多。
今天要說的這個人,雖然寫的詩沒有乾隆多,而且還算是個文盲,但他卻能用一首詩,力壓乾隆4萬首詩。這個人就是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
劉邦并不是富家子弟,而是出身農民。那時候的農民不用讀書,也讀不起書,只能跟父母下地勞作,可劉邦并不喜歡這樣,每天就和朋友混在一起,經常會被父親責罵,在鄰居眼中他是個沒有理想的人,成不了大事。
但結果呢?劉邦機遇來了,一鳴驚人,直接從一個農民,跨越到了一國之君。這誰能想到?當然他這一路走來是非常艱辛也非常傳奇的。
稱帝之后,英布起反,劉邦親征平叛,大勝得歸后,途徑了自己的故鄉(xiāng)徐州沛縣,還在這里居住了一段時間,每天和鄉(xiāng)親父老們飲酒作歡,有一次,酒意正酣,劉邦邊擊筑邊高歌“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這首詩不僅氣勢恢宏,還將自己建功立業(yè)的榮耀感以及求賢若渴的迫切感融在了一起,后世把這首歌辭題為《大風歌》傳頌了下來。
劉邦僅用這一首,就輕輕松松戰(zhàn)勝了乾隆的4萬首,誰能不服?
《大風歌》一詩抒發(fā)了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也表達了他對國事憂慮的復雜心情。
此詩每句中皆帶有“兮”。劉邦故鄉(xiāng)沛縣原本雖為宋地,但已被楚國占有百年,文筆自然不免沾染了些許楚風。楚辭又由于其代表人物屈原的悲慘,而成為抒發(fā)憤懣的文體,且因楚地民風彪悍,楚辭便多了大氣磅礴。劉邦選取這種文體,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了他對家國興亡的擔憂,又不失王者風范。
《大風歌》整首詩僅有三句構成,這在中國歷代詩歌史上是極其罕見的,三句詩中每一句都代表一個廣大的不同的場景與心境,而且作者對這三句詩真可謂惜墨如金、高度凝煉。其中第一句的大風起兮云飛揚,是最令古今拍案叫絕的詩句。作者并沒有直接描寫他與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戰(zhàn)場上是如何殲剿重創(chuàng)叛亂的敵軍,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運用大風和飛揚狂卷的烏云來暗喻這場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畫面。假如說項羽的《垓下歌》表現(xiàn)了失敗者的悲哀,那么《大風歌》就顯示了勝利者的悲哀。而作為這兩種悲哀的紐帶的,則是對于人的渺小的感傷。同樣的,對第一句“大風起兮云飛揚”,唐代的李善曾解釋說:“風起云飛,以喻群雄競逐,而天下亂也?!保ㄒ娂彻砰w本李善注《文選》卷二十八)這是對的?!叭盒鄹傊鸲煜聛y”,顯然是指秦末群雄紛起、爭奪天下的情狀?!叭盒鄹傊稹钡摹靶邸?,《文選》的有些本子作“兇”。倘原文如此,則當指漢初英布等人的反亂。但一則這些反亂乃是陸續(xù)發(fā)動的,并非同時并起,不應說“群兇競逐”;再則那都是局部地區(qū)的反亂,并未蔓延到全國,不應說“天下亂”。故當以作“雄”為是。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只一個“威”字就是那樣生動貼切地闡明了各路諸侯臣服于大漢天子劉邦的腳下,一個“威”字也直抒了劉邦的威風凜凜、所向披糜,天下人能與之匹敵的那種巨無霸的沖天豪邁氣概。這樣的榮歸故里,劉邦的心情是何等的榮耀與八面威風!劉邦是在說自己在這樣的形勢下奪得了帝位,因而能夠衣錦榮歸。所以,在這兩句中,劉邦無異坦率承認:他之得以“威加海內”,首先有賴于“大風起兮云飛揚”的局面。但是,正如風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這種局面也不是劉邦所造成的,他只不過運道好,碰上了這種局面而已。從這一點來說,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實屬偶然。盡管他的同時代人在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樣的幸運,而他之終于獲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與才智;但對于劉邦這樣出身于低微的人來說,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時代,他的努力與才智又有多少用處呢?所以,無論怎么說,他之得以當皇帝,首先是靠機運,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與才智。他以當進的人對之根本無能為力的自然界的風云變化,來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寶座的客觀條件,至少是不自覺地顯示了他的某種心理活動吧!
姑且不論劉邦把他的這種機運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種純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決定的。換言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才智;但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還得看機運。作為皇帝,要保住天下,必須有猛士為他守衛(wèi)四方,但世上有沒有這樣的猛士?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們并使之為自己服務?這就并非完全取決于他自己了。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最后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寫他的心情與思想,但這最后一句,劉邦并沒有繼續(xù)沉浸在勝利后的巨大喜悅與光環(huán)之中,而且是筆鋒一轉,寫出內心又將面臨的另一種巨大的壓力。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居安思危,如何讓自己與將士們辛勞打下的江山基業(yè),不在日后他人覬覦中得而復失,回到故里后,去哪里挑選出更加精良的勇士來鞏固自己的大好河山?使之大漢江山固若金湯!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問。他是希望做到這一點的,但真的做得到嗎?他自己卻無從回答??梢哉f,他對于是否找得到捍衛(wèi)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得住,不但毫無把握,而且深感憂慮和不安。也正因此,這首歌的前二句雖顯得躊躇滿志,第三句卻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懼。假如說,作為失敗者的項羽曾經悲慨于人定無法勝天,那么,在勝利者劉邦的這首歌中也響徹著類似的悲音,這就難怪他在配合著歌唱而舞蹈時,要“慷慨傷懷,泣數(shù)行下”(《漢書·高帝紀》)了。
古往今來,多少飽讀詩書之人,日夜吟詠,拈斷無數(shù)胡須。但是,最終卻難得有半首一句流傳后世。在我們這個有著悠久文明史的詩歌國度,要想寫出能夠流傳千古的詩歌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優(yōu)秀詩人和作品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而劉邦、項羽這兩位你死我活關系的大老粗人物,竟然殊途同歸,都留下了千古傳唱的詩歌作品。這不能不令人感慨系之。君不見,清朝乾隆皇帝名下有四萬多首詩,卻無一句傳在人口! 認真講究起來,唐人章碣的詩句“劉項原來不讀書”(《焚書坑》),本意并非取笑劉邦項羽沒文化,而是說秦始皇企圖通過焚書坑儒鞏固帝業(yè)的想法是錯誤的。加上前一句“坑灰未冷山東亂”,意思是:就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不久,山東地區(qū)爆發(fā)了反秦運動;最終,秦朝被不怎么讀書的劉邦項羽給推翻了。由此可見,焚書坑儒對鞏固帝業(yè)是沒有用的?! 〔贿^,就是拿這句詩來說明劉邦項羽是大老粗,大致也是不錯的。且不說,他們的文化知識水平無法跟范曾、張良這些高級謀士相提并論,就是跟普通人相比,也不免顯得粗魯有余,斯文不足。 先看項羽?!妒酚?項羽本紀>》有這樣的記載: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項羽雖然“才氣過人”,但是,對書本上的文化知識,都不愿意深入學習??梢哉f,項羽是一個軍事實用主義者?! ≡倏磩?。《史記?高祖本紀》雖然沒有直接記錄他少年時代厭惡讀書的言行,但是從一些他人議論和本人行為看,劉邦也絕不是愛讀書之人。蕭何早年對劉邦有“固多大言,少成事”的評價;第一次接見日后成為其重要謀士的酈食其,劉邦竟踞坐床上讓兩個女子給他洗腳;劉邦年輕的時候,可能是因為生性頑劣,沒怎么上過學,憎恨儒生以及他們所穿戴的儒冠、儒服,如果有儒生戴著儒冠去拜訪他,他會摘下他們的儒冠往里撒尿(《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就是這樣的兩個人,卻都留下了千古傳誦的詩篇?! №椨鹆粝碌氖恰钝蛳赂琛罚骸 ×Π紊劫鈿馍w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K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楚漢戰(zhàn)爭接近尾聲,項羽軍隊被圍困垓下(今天安徽省靈璧縣)。一天夜里,項羽在軍帳中聽見四面漢軍皆高唱楚歌,知道敗局已定,自己沒有活路了。于是,飲酒唱歌,作了一回垂死英雄秀?!钝蛳赂琛肪褪沁@英雄秀上最精彩的節(jié)目。在這次可能是中國上最感人的英雄秀上,項羽的寵姬虞美人也作了一首不錯的和詩。虞姬的詩是這樣的: 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 〈笸跻鈿獗M,賤妾何聊生?! ∮⑿勖廊?,臨終訣別。一個是情深義重,死到臨頭還一心眷顧著駿馬、美人;一個是審時度勢,毅然決然,愿與英雄同生共死。古今中外,詩歌感人,莫過于此。 劉邦留下的是《大風歌》: 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公元前195年冬天,劉邦率軍擊破叛將黥布,命令其他將軍繼續(xù)追擊,自己率部返回京城。路過家鄉(xiāng)沛縣,在沛宮大排筵宴,邀請父老鄉(xiāng)親出席。為使筵宴更加熱鬧,劉邦事先做了這首詩,并且選拔了120名家鄉(xiāng)青年男子,教他們唱歌。酒酣耳熱時分,劉邦親自擊筑,唱起這首原創(chuàng)歌曲。我估計,《大風歌》是一首大合唱歌曲,劉邦領唱,120個青年男子合唱?! ∪绻f項羽的《垓下歌》是失敗帝王的挽歌,那么,劉邦的《大風歌》就是成功帝王的祝捷歌。挽歌易工,捷歌難寫。但是,劉邦的《大風歌》顯然是成功的。成功的秘訣就是:表現(xiàn)了自己真實的思想情感。威風凜凜,衣錦還鄉(xiāng),說不盡的榮耀得意,但是,內心深處卻有著常人所無從體驗的憂慮――從反對者角度說,劉邦的《大風歌》不過是小人得志和患得患失。 當然,除了《大風歌》,劉邦還有一首為自己無法立戚夫人所生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而作的《鴻鵠歌》,充滿無可奈何之情,也是不錯的詩?! 蓚€粗人,何以能夠做出流傳千古的詩歌? 我認為,除了他們的境遇非常人所可經歷,他們的情感非常人所能體驗,以及楚人(劉邦、項羽都是楚人)有在重要時刻和場合飲酒、唱原創(chuàng)楚風歌曲的習俗傳統(tǒng)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這兩個粗人都很憨直,不怕袒露自己的真實情感。 真實的情感,是詩歌的生命線。兩個粗人,恰巧抓住了詩歌的生命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