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越甲可吞吳是真的嗎,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歷史上并沒有記載勾踐在滅吳時使用了多少兵力,僅有一個詞“三軍”,說明了基本上可用的兵力都被用了。那勾踐滅吳可用的兵力總共是多呢?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看一下越國和吳國的國力轉折點,發(fā)生在滅吳六年前的“吳越之戰(zhàn)”。
根據(jù)《史記》記載,公元前482年吳王夫差率領精兵北上“黃池會盟”,準備與當時的晉定公爭奪諸侯盟主之位。由于這盟主之位對吳王來說至關重要,且當時的吳國國力強盛,也是勢在必得,故而幾乎傾巢出動,只留老弱與太子留守都城。恰巧當年六月,吳國受洪災嚴重,幾近危難之時。
當勾踐聽到這個消息之后,立馬率領“習流二千人,教士四萬人,君子六千人,諸御千人”攻打吳國,并殺死吳國太子。先不論這是“越滅吳之戰(zhàn)的開始”,單從這里我們就可以看出當時越國總共是出動了五萬多兵馬,可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越國依舊無法滅掉吳國,只得逼迫吳國求和。
公元前478年,勾踐再領三萬精兵攻打吳國,發(fā)動“笠澤之戰(zhàn)”,夫差不敵,吳國國力一落千丈。兩年后,勾踐再領精兵發(fā)動總攻,實習“三千越甲可吞吳”才最終徹底滅掉吳國。
這里的“三千”是虛數(shù),是為了平仄和詞性上與“百二”對仗而已。那么問題來了,勾踐到了用了多少兵馬滅了吳國呢?也就是說,勾踐在滅吳的過程中,一共所發(fā)動的兵力遠遠不止十萬,應該是十萬到十五萬之間。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描寫的是:勾踐
《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fā)生了戰(zhàn)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后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坐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倰行淖载煟骸澳阃藭髷≈鑶幔俊本瓦@樣勾踐與命運同甘共苦,經過十年發(fā)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于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三千越甲可吞吳》
越國本已亡國,但憑著勾踐等君臣忍辱負重、從大處著想,結果非但越國得以保全,最后一雪前恥,率領越軍(此處“三千越甲”為虛數(shù),并不一定是指3000名越國士兵)反滅了吳國。并挾滅吳的余威渡淮北上,與諸侯會盟,終于成就了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夢?!熬\所至,金石為開”,越國臣民的堅忍得到最終的成果。
1、三千越甲可吞吳發(fā)生在春秋公元前496年的吳國和越國之間的爭霸戰(zhàn)爭。
2、越國本已亡國,但憑著勾踐等君臣忍辱負重、從大處著想,勾踐臥薪嘗膽十年,結果非但越國得以保全,最后一雪前恥,率領3000越國士兵滅掉了死敵吳國,殺死夫差。并挾滅吳的余威渡淮北上,與諸侯會盟,終于成就了春秋時期最后一個霸主夢。
3、吳王闔閭派遣重兵去攻打越國,結果被越王勾踐打敗,并且身負重傷,在臨死之前,囑咐自己的兒子夫差一定要替他報仇。夫差牢牢記住了父親的話,日日夜夜訓練自己的兵馬,時刻準備著攻打越國。兩年之后,終于派兵進攻越國,并且這一次大獲全勝,打敗了越國。
4、越王勾踐回國后,日夜渴盼發(fā)誓要報仇。他為了使自己不因安樂的生活而忘記失敗的恥辱,晚上睡在柴草上,睡覺和吃飯前都要嘗一嘗苦膽的苦味,以此激勵自己的斗志.經過長期的準備,越國終於打敗了吳國。
1、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意思是:勾踐臥薪嘗膽,最終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吳國。
2、出自清代蒲松齡“落第自勉聯(lián)”: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3、譯文:有志向的人,做事都會成功,就像項羽破釜沉舟,最終的百二秦關都歸于楚;有苦心的人,天也不會辜負他,就像勾踐臥薪嘗膽,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吳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88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