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蕭何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漢初三杰”的名字那是響當當?shù)?,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漢初三杰是指西漢建立時張良、蕭何、韓信這三位開國功臣,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張良和韓信都是外來戶,而蕭何則是劉邦的嫡系,他們是老鄉(xiāng),很早就認識了,劉邦能夠走上起義的道路,蕭何出力非常大??梢哉f沒有蕭何,就沒有后來的漢高祖劉邦。
蕭何年輕的時候勤奮好學,對歷朝的律令頗有研究,秦朝時在沛縣任主吏掾。雖然官職不高,但蕭何卻是名門之后,祖先可以追溯到帝嚳,帝嚳是黃帝的曾孫,蕭何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蕭國的后代,蕭國是宋國的附屬國,是宋國分封的小國,而宋國則是商朝的后代,也就是商湯的后代,商湯的祖先是契,契是帝嚳的兒子。先別管這些有沒有根據(jù),至少蕭何有完整的鏈條可以追溯,可見蕭何并不簡單。
蕭何在沛縣任主吏掾的時候,結(jié)識了很多好朋友,這其中就有泗水亭長劉邦、屠夫樊噲,獄掾曹參,車夫夏侯嬰,還有吹鼓手周勃,這些人就是劉邦建立漢朝的基礎(chǔ)班底。劉邦雖然在當時看起來很像無賴,但是卻表現(xiàn)的器宇軒昂,與眾不同,因此蕭何對他非常的佩服。
秦朝末年,天下動蕩不安,劉邦作為亭長押運一批犯人去服徭役,但路上逃跑的人很多,劉邦又管不住,索性就把這些囚犯都放了。有十幾個愿意追隨劉邦的躲進了芒碭山等待時機,但是沛縣的縣令不打算放過劉邦,他抓不到劉邦,就抓了劉邦的妻子呂雉,也是蕭何和曹參從中斡旋,將呂雉營救出來。
陳勝吳廣大澤鄉(xiāng)起義以后,很多縣令都反叛秦朝,加入到起義軍中來,以保全自己。沛縣的縣令也有這樣的想法,于是找蕭何商量,蕭何說你是秦朝的縣令,如果起義是沒有號召力的,要把沛縣出逃的英雄豪杰召集回來,這樣的話就沒有問題了。于是沛縣縣令去就派人去請劉邦,等劉邦到了城下,這個縣令反悔了,不放劉邦進城,還要殺蕭何和曹參。蕭何和曹參就很害怕,于是鼓動城中的老百姓造反,殺了沛縣縣令,迎接劉邦進城,劉邦就此走上了起義之路。
此后,蕭何就一直擔任劉邦的總管,劉邦和大將在前方打仗,蕭何就在后方運籌帷幄,運送糧草,這讓劉邦有了穩(wěn)定的大后方,也是劉邦多次失敗仍能崛起的原因之一。而蕭何在劉邦成為漢中王之后,做的最對的事情就是追回韓信,事實證明,韓信在后來的滅楚戰(zhàn)爭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這讓蕭何月下追韓信成為美德。
劉邦建立漢朝,成為皇帝以后,曾經(jīng)炫耀的對部下說,我之所以能成功,主要靠的是張良、蕭何、韓信,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張良);鎮(zhèn)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如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zhàn)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杰,他們?yōu)槲宜?,所以能取得天下。這也是漢初三杰的來歷。
蕭何是開國功臣中少數(shù)幾個終老的人之一,靠的就是自污,但依然無法消除劉邦對他的懷疑,蕭何只能對國事沉默,最后得以善終,蕭何死后,還留下了蕭規(guī)曹隨這樣的典故,可以說蕭何為漢朝天下操碎了心啊。
蕭何是名門之后,其祖先可以追溯到帝嚳,他的后代也不差,其中有一支后代在唐朝的時候產(chǎn)生了10個丞相,并且在南北朝的時候建立了兩個朝代,分別是蕭道成,齊的開國皇帝。蕭衍,南梁開國皇帝,蘭陵蕭氏齊梁房梁支。雖然這些在史書上已經(jīng)無法完全追溯,但是在蕭氏家譜上卻傳承有序,蕭何的持家之道真是讓人佩服啊。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將的是蕭何和韓信的事情,漢高祖劉邦在評論各個開國元勛的功績時,認為蕭何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功臣。當時群臣表示不服氣,我們都和皇上一起打天下,戰(zhàn)功赫赫,蕭何連刀都不會拿,憑什么當功績表上第一名?漢高祖劉邦舉了獵狗和獵人的故事來反駁群臣,群臣聽完之后再不敢爭功。
這個故事記載在司馬遷的《史記》當中,其他史書里也有相關(guān)的記載。筆者看完太史公的文章之后,覺得劉邦之所以把蕭何看做第一功臣,獵狗與獵人的故事只是用來堵住群臣悠悠眾口的搪塞之辭。真正的原因,太史公在《史記?蕭相國世家》的開頭就已經(jīng)說明:
漢高祖劉邦還沒有發(fā)跡的時候,蕭何已經(jīng)是小有成就的秦國官吏了。身為官吏的蕭何并沒有因為身份原因嫌棄劉邦,而且還多次利用職權(quán)幫劉邦擦屁股解決麻煩。劉邦當上了小官(亭長)之后,某次去咸陽服役,其他人送300錢,蕭何卻給他500錢。
蕭何為了劉邦的付出當然還不止這些:某天,蕭何的上司,秦朝的某個御史很賞識蕭何,想提拔他。御史把想法和蕭何說了,蕭何的反應(yīng)出乎一般人預(yù)料:他拒絕了御史。了解他的人都很清楚,蕭何這么做是為了留在劉邦身邊。
蕭何為劉邦做的一切,劉邦不可能沒有感覺,發(fā)跡之前的默默支持,起兵以后的出謀劃策,由痞子變皇帝的過程當中蕭何的鞠躬盡瘁,劉邦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所以大漢開國以后劉邦心里始終覺得蕭何才是漢朝建國第一功臣,如果沒有蕭何的支持與輔佐,自己怕是仍在沛縣當一個小流氓頭子吧。
當然,關(guān)于劉邦和蕭何的關(guān)系,想必讀者諸君心中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人會問:為什么蕭何心甘情愿地為劉邦付出那么多?這個問題,可能只有穿越回那個時代親自問問本人才可得到答案了。
漢高祖劉邦的手下有很多的大臣,這些個幫助劉邦開國的功臣,有的都是以前六國的人,有的就是以前跟著劉邦一起起義的窮人們,有的還是曾經(jīng)劉邦的上司,劉邦殺韓信殺異姓的八位諸侯王,就連運籌帷幄的張良也是害怕的不敢上朝,只能搞起了隱居,但是卻是有一個人安安穩(wěn)穩(wěn)的做起了大漢的丞相,這個人是誰?這個人就是蕭何!
蕭何這個人就是劉邦曾經(jīng)的上司,那個時候的劉邦在泗水亭還是一個亭長的時候,這個蕭何就是那個縣里的一個師爺,他精通一些法律,是當時縣令的一個很好的幫手,那個時候的所有人都看不起劉邦,只有這一個蕭何對劉邦很好。因為這個事,劉邦就一直記在了心里。
后來就是劉邦成為了皇帝,但是對蕭何卻是一直沒有動粗。
第一個可能就是劉邦沒有和蕭何走的很近,他們兩個人不想劉邦和樊噲那樣,關(guān)系不是特別親近。還有就是劉邦和蕭何的家庭教育不一樣,他們的性格不一樣,她們兩個人之間始終都是有著一定的距離,他們兩個人就是互相的欣賞,也互相的戒備著對方,但是也互相的協(xié)作。他們總是欣賞對方身上有而自己身上沒有的長處,他們之間好像就是在一起有互補的需要,劉邦和蕭何的交往關(guān)系也就是一種禮尚往來的形式。
第二個可能就是,蕭何這個人做起來事情來非常的低調(diào),讓劉邦就覺著很放心,蕭何這個人是以個很識大體的人,也可以看出來。在劉邦的一生里面,蕭何出的力氣幫助的是最大的,在剛開始起義的時候,他就成全了劉邦做為領(lǐng)袖,在勝利之后做皇帝的時候,他成全了劉邦做為皇帝,他還推薦了韓信帶領(lǐng)軍隊,這樣才慢慢的走向了勝利!在后方的事情,劉邦就更加的放心了,蕭何這個人功勞那么的大,但是卻不會居功自傲。
第三了就是蕭何善于對自己自我的保護,在劉邦把秦朝滅了的時候,開始了和項羽的決斗,他們就開始了長時間的對線,在這段時間里,劉邦就把整個的后方全部交給了蕭何管理。這樣的權(quán)利真的是很大的,蕭何干的也很有成果,他們僵持了三年的時間,劉邦害怕蕭何有異心,所以就派了使者來了很多次,說是來慰問蕭何。所有的人都以為是劉邦對蕭何起了疑心,但是蕭何卻是沒有看出來,經(jīng)過一個自己的人的說法之后,他就開始把自己的堂兄弟還有一切親戚都帶到了前線去戰(zhàn)斗,這個時候的劉邦才放下了心來!
第四個就是蕭何會侮辱自己的名聲,在那個時候劉邦勝利回來的時候,就有一些個百姓在路上攔著劉邦說蕭丞相他搶奪自己的田地還有宅子,一共加起來有數(shù)千萬之多,等到劉邦回到了長安之后,他就去見了蕭何,然后就把那些個百姓說的話告訴了他,接著就說“你作為一個丞相,也會和百姓們?nèi)寲|西?你還是快點去向那些個百姓們賠罪去吧。”劉邦他表面上只是說讓蕭何去賠罪,然后把那些錢還給這些個老百姓,但是心里面卻是暗暗的高興了起來,他對蕭何的懷疑也就慢慢的完全消失了!
反正就是,蕭何這個人是一個聰明的人,不然也不會一直做這個丞相!他自己能夠看得清自己,他也是能都看得清對手,所以說,人在屋檐下的時候,就要不得不低頭,如果你不低頭的話,最后受傷的還是你自己,并且做這些事,也不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自己的子孫后代,所以才會那么的小心謹慎,劉邦對蕭何也是越來越喜歡!最后的蕭何也是因為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了自己的一切,也得到了善終!
如果要說“漢初三杰”,一定很多人都能夠立即把他們的名字說出來,的確,這三個人是西漢開國功臣里面最為人所熟知的三個人,而且按照名氣來看,張良、韓信的名氣似乎比蕭何還要高一些,可是在劉邦眼里,他手下的功臣,排在第一位的應(yīng)該是蕭何。那么,為什么蕭何能夠成為功臣之首?蕭何對漢朝又有什么樣的功績呢?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zhàn)爭中打敗項羽,奪取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在分封功臣的時候,他說:“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張良);鎮(zhèn)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如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zhàn)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杰,他們?yōu)槲宜?,所以能取得天下?!睆倪@里不難看出,劉邦認為張良、蕭何、韓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這三人也因此被稱為“漢初三杰”。
后來,劉邦論功行賞,把蕭何排在功臣之首,封他為酂侯,食邑最多。那么,蕭何到底有哪些功勞呢?
其一,開國之功。在劉邦起兵過程中,蕭何是主要的策劃者和組織者。秦國滅亡以后,形成了楚漢相爭的對峙局面。劉邦命令蕭何留守關(guān)中。蕭何收斂賦稅,鎮(zhèn)撫百姓,把關(guān)中治理得井井有條,源源不斷地前方前線輸送充足的糧餉和壯丁,使百姓愛戴劉邦,不肯為項羽出力,解除了劉邦的后顧之憂,為劉邦建立起穩(wěn)固的后方基地。劉邦對于蕭何的作用有充分的認識,他在向眾將解釋為什么將蕭何列為功臣第一時說:“各位將領(lǐng)的功勞是獵取野獸,功同狗等;而蕭何是指示獸蹤,功同人等。”
其二,定策之功。蕭何還沒有跟隨劉邦起兵時,就通曉法令,擔任秦沛令“主使掾”。劉邦稱沛公后,任命蕭何為主丞,料理日常政務(wù)、軍務(wù)。攻占咸陽后,他勸劉邦不要滿足于當前的勝利,應(yīng)當安撫民心,制定了著名的“約法三章”。在楚漢戰(zhàn)爭和建立西漢以后,他重新整頓秦朝的舊法條文,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律令和賦稅制度,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蕭何死后,曹參繼任丞相,治事方針一無變更,一切都遵循蕭何的成規(guī)。這就是成語“蕭規(guī)曹隨”的由來。
其三,薦賢之功。韓信投奔劉邦以后,劉邦只派他當了一名管軍糧的小官。蕭何發(fā)現(xiàn)了韓信卓越的軍事才能后,向劉邦大力舉薦,但劉邦仍舊沒有重用他。韓信失望之下,逃離漢營,另找出路。蕭何聽到消息后,騎上快馬連夜追趕,把韓信追了回來。在蕭何的一再舉薦下,韓信被為大將軍。
韓信沒有令劉邦失望,也沒有辜負蕭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漢戰(zhàn)爭中,他率領(lǐng)漢軍渡陳倉,戰(zhàn)滎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連戰(zhàn)連勝,最后在垓下設(shè)十面埋伏,一舉將項羽全軍殲滅,為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蕭何月下追韓信,成為中國歷史上識才薦賢的典型事例。
其四,護書之功。秦始皇頒布焚書令后,民間的前代儒家經(jīng)典和諸子百家書籍被燒成灰燼,咸陽就成了收藏和保存圖書資料的惟一場所。劉邦的義軍攻入咸陽后,許多將領(lǐng)忙著搶占府庫良馬,瓜分金銀美女,就連劉邦本人也被勝利沖昏了頭腦,一頭扎進宮中,貪戀著金玉、狗馬、美女而舍不得離開。唯獨蕭何對金帛財物毫不動心,卻急如星火地趕往秦丞相御史府第等衙門府第,收取律令、圖書、文獻檔案,細心地保藏起來。
在隨后爆發(fā)的楚漢戰(zhàn)爭及劉邦初創(chuàng)帝業(yè)的艱難時期,劉邦之所以能夠?qū)μ煜麓髣萘巳缰刚?,并迅速采取措施占領(lǐng)要塞、鎮(zhèn)撫百姓,全賴蕭何這一及時收藏圖書、檔案之功。西漢建立后,蕭何制定漢律,就是在秦律的基礎(chǔ)上加以完善而成的。如果沒有蕭何的救護圖書,就不可能制定出那么完整的漢律來。也同樣是由于蕭何的護書之功,才保存了大量先秦文化典藉,才使中華文化得以延續(xù)。
可惜的是,蕭何的護書之功一直淹沒在其他三大功勞里而很少有人提及,即使談起也大多從蕭何為官廉潔的角度來看這件事,而忽視了對整個中華文化的貢獻。如果從整個歷史的角度來看,蕭何的護書之功應(yīng)該算是最大的功勞,列為四功之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9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