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秦國遷都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晚唐詩人許渾雖然名氣不大,但那句“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卻家喻戶曉。這首七律的頭兩句是“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痹S渾是在哪里的高城發(fā)“萬里愁”的呢?這座城市大名鼎鼎,就是咸陽。證據(jù)呢?這首詩的標題就叫《咸陽城東樓》……
陜西省咸陽市,最為著名的一張歷史標簽,無疑是“秦都”。戰(zhàn)國時期,秦國歷代君主就是在咸陽發(fā)號施令,“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币唤y(tǒng)天下。
作為晚唐詩人,許渾看到了大唐帝國的腐朽與不堪,他自然會想到秦國時的咸陽。那時的咸陽,是何等的大氣磅礴,氣勢雄偉。許渾希望唐朝能像秦國那樣勵精圖治,重新收拾舊河山。
那么,秦國為何要把都城放在咸陽?
由于史料的缺失,秦國早期的都城在何處,爭議較大。比如早期都城西犬丘(西垂)到底是不是秦國都城,學(xué)術(shù)界有不同意見。根據(jù)古人的說法,西犬丘的位置約在今甘肅省天水市西南。雖然有爭議,但秦國的地圖還是把西犬丘標注為秦國第一個都城。
之后,秦國不斷東遷,而國君所居之地,一般也被視為秦都,比如汧渭之會(一說為今陜西寶雞市區(qū),一說為今陜西眉縣附近,還有很多種說法),此時的秦國君主是秦文公。隨著地盤的不斷擴大,秦寧公二年(公元前714年),秦都遷到了平陽(陜西省寶雞市以東),也是地圖標注的秦國第二個國都。
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都又遷至平陽西北不遠的雍(陜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為地圖上所標注第三個秦都。當時,晉國與楚國將秦國阻在關(guān)西(潼關(guān)以西),秦國地盤主要是狹長的關(guān)中地區(qū)。只不過由于晉、楚實力太強,秦國無法取向東向的巨大進展。秦國國都在雍三百多年,但遷都于雍,依然是秦國東向戰(zhàn)略的必然選擇。秦國需要做的,就是等待機會。
機會果然來了,趙、魏、韓三家分晉,雖然魏國實力很強,但以秦國的實力是可以與魏國抗衡的。公元前419年,秦靈公將國都從雍遷到了東邊的涇陽(今陜西涇陽)。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到,雍距離涇陽150公里左右,而涇陽距離魏國的河西(今陜西韓城、大荔一帶)不過一百公里左右。這次遷都,雖然有秦靈公想擺脫雍的守舊勢力的糾纏,但東向之意非常明顯。
涇陽位于渭水以北、涇水以東,北有北山,南有秦嶺,地理優(yōu)勢明顯。不過,由于魏國有名將吳起,尤其是公元前389年,魏軍大破秦軍50萬,秦國遷都的優(yōu)勢并沒有顯現(xiàn)出來。秦國的戰(zhàn)略依然還是那個可怕的字——等,需要等多久就等多久!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之后,趙國與魏國翻臉,再加上魏國的精力明顯放在東線(齊、趙),秦國不但防御壓力下降,還有機會東向。公元前383年,秦獻公再次將國都東遷,新都是櫟陽,也就是現(xiàn)在的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櫟陽鎮(zhèn)。櫟陽位于涇陽以東約30公里,地理上距離不算太長,但這次遷都,給秦國主要帶來了心理上的影響。公元前340年,秦將商鞅大破魏將公子昂。魏國招架不住,決定把河西之地讓與秦國,魏國遷都大梁(河南開封)。不過,秦國真正得到河西之地,是在公元前330年。而早在公元前350年,秦國又一次遷都,新都是咸陽。
為什么叫咸陽呢?古人定地名,有一個非常簡便的方法,山之南、水之北稱為“陽”。而咸陽地位于渭水之北,又位于九嵕(“嵕”讀“宗”)山之南,山水都是“陽”,所以叫咸陽?!跋獭钡囊馑际恰岸?dou)、皆”。
營建新都咸陽,是商鞅向秦孝公嬴渠梁提出來的,時間是公元前350年,孝公即位第12年。值得注意的是,咸陽位于櫟陽以西約30公里,舊都涇陽正南不遠處。遷都咸陽,主要有幾個考慮:一、秦國規(guī)模越來越大,櫟陽城小,不足以容納更多的人口,以及國君對宮室的需求。咸陽位于關(guān)中中部,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遷都的合適所在。二、秦國已攻下河西之地,整個關(guān)中都可以解除來自東方的軍事威脅。當然,都城往西遷,也是在萬一有敵軍從東線攻秦的情況下,爭取到戰(zhàn)略空間和時間。
秦定都咸陽,還有一個好處,距離西南的蜀國更近了。秦國雖強,但與東方諸侯的優(yōu)勢并不太明顯。秦國要壯大,非取蜀不可。定都于咸陽,方便取蜀。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納司馬錯之議,出兵滅了蜀國。取蜀之后,秦國有了巨大的后方補給基地,綜合實力遠在六國之上,為日后的秦滅六國統(tǒng)一打下堅實的物質(zhì)基礎(chǔ)。
秦收天下,咸陽為天下之中。
咸陽的地理位置優(yōu)越。。。除了邯鄲就是咸陽。都是守大利的地形。其次咸陽新城更利于王都發(fā)展。戰(zhàn)略意義更明顯。。。咸陽也是唯一沒有被他國圍過的都城。
古代的河是天然屏障。。。龐暖攻蕞也是因為不攻下蕞無法過河。終不拔。
咸陽是秦國的重要都城,其經(jīng)營時間,從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從櫟陽徙都咸陽,到被楚漢聯(lián)軍滅亡,前后七代國君144年。作為都城,它經(jīng)歷了早期"大筑冀闕,營如魯衛(wèi)",形成了國都的雛形;到以此為中心,"席卷天下","襄括四海"、"橫掃六合"、"并吞八荒"兼并六國后的"秦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阪上",最終形成"關(guān)中計宮三百,關(guān)外四百"的宏偉規(guī)模,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成為"天下輻輳"的中心。歷史在此揭開了輝煌燦爛的一頁。但是,咸陽作為秦統(tǒng)一后的國都,僅僅15年,就被項羽一把火化為灰燼。經(jīng)過千年風(fēng)雨,朝代更替,秦都咸陽已成為一堆堆瓦礫,深埋地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908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