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關羽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三國人物,若論后世風光程度,就連被神化的諸葛亮恐怕都無法和關羽相比。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后世皇帝給關羽追封的謚號。
所謂謚號,《逸周書·謚法解》說:“謚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說白了就是后人根據(jù)其生平事跡或特點,用一個字或幾個字給出一個評價。
但是這個評價有好有壞,因此謚號也是分類別的,一般為三類,美謚、平謚、惡謚。比如漢武帝的謚號是孝武皇帝,這“武皇帝”,則是屬于美謚的,有稱頌其文治武功的意思;而像周厲王的“厲王”則屬于惡謚的,說明后人對他的評價是批評的態(tài)度;再比如漢哀帝劉欣的謚號是孝哀皇帝,這“哀皇帝”則是平謚的,代表后世對他的同情。
此外,除了大致的類別外,謚號的字數(shù)也是很講究的,從最初的一個字、兩個字,演變到后來的多個字,甚至十個字,乃至以上。這一點在關羽的謚號上是表現(xiàn)非常明顯的。今天筆者著重來看看關羽死后,被追封了13個謚號,每個謚號具體是什么意思?
除了13個謚號之外,關羽在活著的時候,被封過兩次,一個是漢壽亭侯,一個是前將軍。漢壽亭侯表面上是東漢朝廷漢獻帝劉協(xié)封的,但是實際上是曹操奏請封的,因此說白了,那就是曹操的意思,不過是蓋了個漢獻帝的大寶而已。曹操對關羽拜將封侯的目的很簡單,認為關羽是個人才,想把他招撫到麾下,此處足見曹操對關羽的重視。
前將軍則是劉備稱漢中王之后封的,這個職位是劉備集團的最高軍職,足見劉備對關羽功勞的肯定和褒獎。
回顧這兩處的目的是,大略了解一下關羽生前的情況,以便對他死后的謚號有更好的理解。從歷史跨度來看,關羽被追封謚號的大體情況,可以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封侯。
關羽死后被追封的第一個謚號,叫“壯繆侯”。
此謚號乃是蜀漢的第二任皇帝劉禪在景耀三年追封的,可以說是關羽的第一個謚號,也是歷來受到爭議最大的謚號。原因是有人認為這個謚號中的“繆”字帶有貶義的傾向,也就是說劉禪給關羽的謚號是惡謚。那么關羽這個謚號到底是什么意思?
根據(jù)字面意思來理解,所謂壯繆,就是“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不過按照追謚的標準來看,其“壯”字多有層意思可以理解,比如戰(zhàn)功卓著謚為壯,武力過人也可以謚為壯,克敵制勝同樣謚為壯,甚至連戰(zhàn)死疆場亦謚為壯??偟膩砜搓P羽的情況,其實跟這個“壯”字還是比較匹配的,比如其勇武的能力、水淹七軍的戰(zhàn)功、甚至敗走麥城被殺的結局,都可以用“壯”為謚。
因此,結合關羽的平生事跡來看,關羽謚“壯”大概就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對關羽平生成績的肯定,但另一層卻又有惋惜的意思,此惋惜主要是指他發(fā)動樊城之戰(zhàn),在短暫的威震華夏之后就以慘敗收場。雖然其武功和能力不錯,但是卻沒有取得圓滿的成績,故曰“武而不遂”。
再有“繆”,主要指名氣和實際不符,就是名不副實。為何這么說呢?一方面是指關羽在蜀漢的地位,位列蜀漢第一武將;另一方面是指關羽在三國時期的名氣,受到了諸如曹操、周瑜等人的高度評價,但是結果呢,關羽并沒有打出與自己名氣相符的成績,結果還落了一個不得善終的結局。故為“名與實爽”。
從“壯”“繆”兩點來看,關羽之“壯繆侯”的謚號,嚴格來說是不能算作惡謚的。劉禪的追謚是相對比較客觀的,肯定的同時帶著惋惜,應當是一個平謚。
第二個階段:封王。
進入宋元,關羽的謚號級別進入封王階段。
關羽死后被追謚的第二個謚號叫“義勇武安王”,追謚者為宋代的宋徽宗趙佶。從劉禪到宋徽宗,這個時間跨度是比較大的,但是級別卻提升了很高,從侯到王。所謂義勇武安王,大略意思就是忠義、勇敢、武能安國的王。這個謚號絕對是美謚。
但是到了宋高宗趙構,他對關羽追封了第三個謚號,不過他給關羽的謚號,則是劉禪和趙佶的結合體,為:“壯繆義勇武安王”。等于是同時認可了劉禪和趙佶兩任皇帝的追謚意思。于是,這個謚號又回到了平謚的狀態(tài)。
關羽的第四個謚號來自宋孝宗,從宋孝宗這里開始,關羽的謚號字數(shù)基本就開始變得多了——“壯繆義勇武安英濟王”。多了一個“英濟”,但是意義就不一樣了,“英”乃英雄,“濟”乃濟世。關羽這回不但是忠義勇敢,而且還英雄濟世了。
宋朝被追謚三次,一次次都在提高。到了元朝時期,元文宗對關羽進行了第五次追謚,級別更是高于宋,為“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元文宗把之前的“壯繆”去掉了,而改為“顯靈”,這就具有了一定的神靈傾向了。
第三階段:初級封帝。
進入明朝,關羽被追謚兩次,在總追謚數(shù)據(jù)中,為第六和第七次。
明神宗對關羽進行了第六次追謚,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zhèn)天尊關圣帝君”??梢哉f,關羽被追謚的分水嶺,就是來自于萬歷皇帝這個追謚,讓關羽直接從地上到了天上,從人成帝,被送上了道教的神壇。
明思宗對關羽進行第七次追謚,為“真元顯應昭明翼漢天尊”。這個謚號雖然沒有上個謚號字數(shù)多,但是分量卻極其足,從帝君到天尊,天尊乃是道教神仙中的最高級別,關羽被追謚的地位可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第四階段:高級封帝。
第八次追封的謚號來自清世祖順治皇帝,他給關羽的謚號為“忠義神武關圣大帝”。此謚號雖然沒有萬歷帝和明思宗的長,但是卻發(fā)生了質的變化,此變化則是“關圣大帝”。
結合之前的追謚,清朝時期對關羽的追謚,可以說是元朝元文宗的升級版。在劉禪和宋朝時期,關羽的謚號還是比較接地氣的,從侯升為王,尚處于人間狀態(tài),但到了元的時候,一個“顯靈義勇武安英濟王”讓關羽充滿了神靈氣息。不過元文宗給的謚號,還是人神結合的狀態(tài)。
到了順治帝時,就是人神結合的豪華版,關鍵點在于“大帝”。
“大帝”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針對皇帝而專用的謚號,《逸周書·謚法解》有言:“則天法堯曰大?!北热缁侍齑蟮?、帝乙大帝、盤庚大帝、武丁大帝、大圣祖高上大廣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唐玄宗對李耳的追謚,古代史上唯一被追謚的圣人)等。
第二意思是道教中級別極高的神,比如三清大帝、三官大帝、東岳大帝等。
由此可見,在清朝順治時期,關羽被提升到了一個雙層高度,在人間,被提升到了和杰出皇帝同等地位;在道教,則提升到了最頂端的神祇地位。
到清世宗雍正皇帝時期,關羽被進行了第九次追封,不過這一回不但關羽被追謚,連關羽的祖輩三代都被追謚。這可真是應了那句俗話,“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關羽被第十次追謚,來自清高宗乾隆,謚號為“忠義神武靈佑關圣大帝”。乾隆在順治帝的基礎上加了一個“靈佑”。原本靈佑是大圓禪師的名字,唐朝時期的佛教高僧,是溈仰宗(中國五大禪宗之一)的創(chuàng)始人。當然在乾隆的追謚里,除了佛教因素之外,其“靈佑”當還有“神靈庇佑”的意思,這也符合古代帝王的思想,都想得神靈庇佑以保帝國王朝的長治久安。
關羽的第十一次追謚來自清仁宗嘉慶皇帝,謚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關圣大帝”。此謚號比乾隆多了一個“仁勇”,“仁”乃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因此,這就等于是在關羽身上增加了儒家的因素。至此,關羽成為儒釋道三家通吃的神靈。
清宣宗道光皇帝對關羽進行了第十二次追謚,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圣大帝”。此謚號比上一個又多了兩個字,即“威顯”。所謂“威顯”,大約就是威力顯示,或神威顯靈。這其實也暗含了道光皇帝的訴求,因為此時的大清國已經(jīng)不是康乾盛世了,帝國開始走下坡路,困境重重,只好求助關羽顯神靈庇佑帝國的發(fā)展了。
清德宗光緒帝最后一次、也就是第十三次對關羽進行追謚,謚號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大帝”。這個謚號雖然來得晚,但是卻最長,大概是古代史上最長的謚號了。比起上一個,此謚號多了“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這其中的意思就更加明顯了,祈求關羽能夠成為清朝的帝國保護神,也說明清朝日薄西山的狀態(tài)。但大清的衰亡豈能是多加幾個字的謚號,就能挽救的呢?
結語:從關羽被追謚的13個謚號過程來看,關羽死后是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即劉禪到宋的“由侯而王”,再由宋到元的“由王而圣”,再由元到明的“由圣而帝”,最后實現(xiàn)從明到清的“由圣而天(三教通神)”。
關羽是蜀漢建國皇帝劉備的結拜義弟,在劉備起事之初就跟隨左右,一生為劉備南征北戰(zhàn),立下了汗馬功勞,與劉備走散的時候,更是身在曹營心在漢,堅定的拒絕了高官厚祿的誘惑。他的實力也不容小覷,與袁紹手下大將顏良對陣的時候,策馬沖鋒,直接于萬軍之中取其首級,后世之人稱其為?武圣人?,可是后主劉禪卻對這位叔叔一點都不感激,甚至不惜追封惡謚,這是怎么回事呢?
劉備托孤白帝城之后,劉禪就成了蜀漢的第二任皇帝,他雖然一生昏庸無能,但是該做的事情還是要做的,那就是為已經(jīng)去世的舊臣追封謚號。他在晚年,也就是公元260年和261年分別為西蜀五虎將追謚,其中趙云被追封為順平候,取意柔賢慈惠,執(zhí)事有班,是非常高的評價,回想趙子龍曾兩次救后主于危難之中,這也不難理解;馬超和黃忠分別被追封為威候和剛候,意在稱贊他們武藝超群,殺敵果敢,寓意也很不錯;就連一向行事魯莽,暴而無恩的張飛都被追封為桓候,即開疆拓土,威振邊疆的意思;然而不管是實力還是功勞都不在他們之下的關羽卻被封為壯繆候。
關于壯繆候的含義,現(xiàn)在仍然有爭議,根據(jù)盧弼所著的《三國志集解》記載,?繆?通?穆?,含有布德執(zhí)意,中情見貌的意義,具有夸贊的意味,可是在最為推崇關羽的宋朝,一眾皇帝為他追封了義勇、武安等美謚,卻從來沒有人提過他原本的封號?壯繆?,由此可見,這個封號并非美謚,可能是平謚甚至惡謚。
另外我們再來對比一下曹魏集團中夏候淵的謚號,曹操的父親曹嵩本是夏候家的人,只是被過繼給了宦官曹騰,所以夏候與曹操那是有血緣關系的兄弟,比劉備與關羽的關系更近一步,但是他因為丟失了戰(zhàn)略要地就得到了一個意為哀憐嘆息之意的愍候封號,而關羽失誤卻直接導致了蜀漢政權走向滅亡。
這時我們不妨按照盧弼認為?繆?是通假字的想法繼續(xù)推斷,設想?繆?能?謬?,意為武而不遂,名與實爽。在蜀漢的一眾武將中,劉備最器重也是最信任的就是義弟關羽,所以派他鎮(zhèn)守荊州,威震東吳,當然不是說張飛不值得信任,只是他行事魯莽,不堪守城的重任,可是關羽是怎么做的呢?他不顧諸葛亮定下的?聯(lián)吳抗曹?方針,單方面與東吳鬧掰了,然后因為自視甚高,大意失了荊州,之后更是連自己都折了進去。他這一死不要緊,急于為他報仇的張飛在出兵途中因為暴而無恩被部將所殺,劉備更是不惜發(fā)動了夷陵之戰(zhàn),被火燒連營之后,托孤白帝城,從此之后,蜀漢國力大損,最終與東吳一起被魏國各個擊破。如果劉禪嘲諷他名不副實,也是非常說得過去的。
再說了,如果在他造成了這一系列后果之后,劉禪還能對他生出好感,并他追封美謚,那么樂不思蜀之事,也不值得人們嘲諷了。
三國時期猛將眾多,他們死后都用了什么謚號?其中含義耐人尋味
在古代比較有才能的將軍去世之后,皇帝一般都會給他們謚號,用來表示嘉賞或者是對他們生前的功績的贊嘆。三國有才能的將軍特別的多,那么他們死后分別得到了什么樣的謚號呢?其實古人定是謚號也是比較講究的,很多將軍的謚號都非常的符合他們生前的性格以及功績定位。
馬超得威,黃忠得剛。這兩個詞匯都是比較正面的形容詞,而且都是用來形容將軍武功高強,非常勇敢,用這兩個詞匯來形容他們兩個可以說是非常貼切,他們都是非常勇敢而且很忠心的將軍,在帶兵打仗方面特別的有才能,而且也給蜀國做了比較大的貢獻,得到這個謚號是理所應當。
馬超黃忠的謚號還是相當正面的,但是關于趙云的時候就比較耐人尋味了,因為大家都知道,在當初追謚的時候他并沒有在列,可能后來因為后人的要求或者是后主感念之前的恩情,所以給他加了謚號,不過這個謚號卻并不是那么的好,它是順平。用這樣的形容詞來形容一個武將其實是比較屈辱的,順是和善順從的意思,而平只是一個比較一般的詞匯,形容他并沒有什么過失。
張飛。他得的謚號是桓。給他用這個謚號還是比較恰當?shù)?,因為這個詞是形容攻陷城池有功,但是也暗示了他心情比較暴躁,總體來說非常的貼切,雖然說也贊賞了他,但是卻也非常全面的概括他的性格。
關羽。他的謚號是壯繆,這個謚號其實不是特別的好,雖然說第一眼看上去感覺好像還不錯,但是并不是這樣的,壯其實有暗含犧牲的意思,關羽確實在早些年的時候就犧牲了,用這個詞也還比較恰當,但是后面的繆卻不是那么好,他用在關羽的身上意思是,雖然說他的武力非常的高強,但是卻沒有干成什么特別大的事兒,功勞也不是特別的大。
不過想想關羽做的這些事情,你也就明白為什么起這樣的謚號了,他并沒有太大的功勞,反而讓蜀國失去了重要的城池。
我覺得取謚號也是一門學問,這些謚號大部分都是比較符合人物生前所做的事情,并且有的還概括了他們的功勞以及性格等等,非常的有意思,三國的這幾位大將取這些謚號也都是比較恰當?shù)摹?/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91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康熙無間喊錯水果的名字,為何無人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