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袁齊媯: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皇后,至死不見皇帝 。
公元405年,袁齊媯出生在一個世代為宦的家族,袁齊媯天生麗質(zhì),長大后更是嬌美動人。
公元420年,袁齊媯嫁給劉義隆。當(dāng)時劉義隆被封為宜都郡王,袁齊媯被封為宜都王妃。公元424年,劉義隆稱帝,袁齊媯被立為皇后。
起初,宋文帝劉義隆與袁氏情誼深厚。不久,皇后生下皇太子劉劭,后來又生東陽獻(xiàn)公主劉英娥,更是十分得寵。因?yàn)樵R媯的娘家貧窮劉義隆便常請求劉義隆拿錢資助。但是自從潘淑妃入宮,宋文帝很快就將視線轉(zhuǎn)移到潘氏身上,對她百依百順。潘淑妃常自稱只要請求皇上,沒有什么辦不到的,
袁齊媯起初還不相信,有一次便特意假借潘淑妃的名義向劉義隆要三十萬,沒想到才一晚上劉義隆就把錢撥下來了??墒敲看谓o袁皇后娘家補(bǔ)貼生活的錢,也不過三萬五萬。為此,袁齊媯感到十分怨恨,甚至假托自己身體不適,不再與劉義隆見面。劉義隆每次來到她的寢宮,她都回避到別處。最后,袁氏終于怨恨成疾。
公元440年,袁皇后病危,宋文帝急忙前來探視。劉義隆執(zhí)起她的手,流著眼淚問她有什么遺言要交代時。袁齊媯只是慢慢睜開眼睛看看劉義隆,一句話也沒說,過了一會,便用被子把頭蒙起來,再也不看他了。
不久,袁皇后便過世了,年僅三十五歲。
劉劭身為劉宋太子,為何殺死父皇宋文帝,提前奪取皇位?
453年,建康城發(fā)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事情,南朝宋的皇太子劉劭與二弟劉濬聯(lián)手,發(fā)動了一場宮廷政變,居然殺死了他們的父皇,也就是宋文帝劉義??!劉劭已經(jīng)是皇儲了,他自幼接受儒家文化的教育,為何會制造一場弒父奪位的歷史慘劇呢?這場宮廷政變的背后,又隱藏著哪些鮮為人知的歷史故事呢?
一、東宮太子
424年,就在劉義隆成為皇帝的當(dāng)年,他的皇后袁齊媯生下長子劉劭。按理說,宋文帝應(yīng)該非常高興,然而他卻顯得很尷尬,還故意隱藏了長子出生的消息,直到426年才對外公布。這又是為什么呢?原來,宋文帝還處在服喪期內(nèi),在此期間生子,有悖于當(dāng)時的道德倫理。到了429年,六歲的劉劭被正式冊封為皇太子。
與此同時,“中庶子二率入直永福省”,也就是說,六歲的劉劭手中已經(jīng)有了兩支軍隊(duì)。另外,宋文帝還花費(fèi)巨資為太子營建東宮,“制度嚴(yán)麗”。到了十二歲這年,劉劭納黃門侍郎殷淳之女為妃,并且遷居?xùn)|宮。第二年,劉劭舉行元服儀式,他“好讀史傳,尤愛弓馬”,對文武之道都很留意。宋文帝為東宮配置了許多軍隊(duì),“與羽林等”。
二、漸生嫌隙
雖然宋文帝對太子很好,但父子之間還是逐漸產(chǎn)生了矛盾,事情最初是從皇后袁齊媯引起的。宋文帝即位初年,非常喜歡皇后,“上待后恩禮甚篤”,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宋文帝移情別戀,“潘淑妃有寵,愛傾后宮”。袁皇后“恚恨甚深,稱疾不復(fù)見上”。440年,袁皇后憤恚成疾而死,年僅三十六歲。
太子劉劭因此恨上了潘淑妃以及潘淑妃所生的兒子劉濬,對父皇也有怨恨之情。不過劉濬很聰明,他成為了太子的死黨。另外,劉劭與劉義隆在對外政策上也產(chǎn)生了嚴(yán)重的分歧。宋文帝執(zhí)意發(fā)動對北魏的戰(zhàn)爭,而太子劉劭對此表示反對。后來北魏大軍抵達(dá)長江北岸,劉劭說道:“不斬江湛、徐湛之,無以謝天下!”宋文帝則說:“北伐自我意,不關(guān)二人也?!?/p>
三、弒父奪位
劉劭認(rèn)為,既然正常的手段不能奏效,那就搞點(diǎn)非常的方法,于是他過姐姐東陽公主府中婢女王鸚鵡,結(jié)識了一個名叫嚴(yán)道育的女巫。在嚴(yán)道育的唆使下,劉劭居然搞起了巫蠱,將一個玉像埋在含章殿前。但不久之后,這件事居然被宋文帝得知了!宋文帝勃然大怒,立即對此事進(jìn)行調(diào)查,打算廢黜劉劭,賜死劉濬。
但是,宋文帝還有些猶豫,主要是他沒有確定好新太子的人選。劉義隆打算立第七子劉宏,徐湛之支持第六子劉誕(徐湛之),江湛支持第四子劉鑠(江湛的妹夫)。一連數(shù)日,都沒有確定下來,結(jié)果消息泄露了。于是,劉劭發(fā)動了宮廷政變,將正在商議廢立的宋文帝、徐湛之殺死。但是,劉劭僅做了百余日的皇帝,就被三弟劉駿推翻,最終被殺,終年30歲。
參考資料:1.《宋書》;2.《資治通鑒》
稱為薨。
古人對身故的有多種方式的描述,常見的就是“卒”了,早亡一般用“殤”,帝后級別用“崩”,還有就是對一些特殊地位或者特殊方式死亡的描述,比如“殉”、“沒”、“自盡”、“弒”等,這里專門談一下“薨”的用法。
《禮記·曲禮》:“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
白話譯文:天子死了叫崩,諸侯說去世,大夫說去世,人說“不祿,一般人說死亡。
在古代主要針對地位高的人士所用,一般是皇帝的高等級妃嬪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貴族。清代皇室成員中,皇帝皇后和皇太后等身故稱“崩”,皇貴妃以下到嬪稱“薨”。
擴(kuò)展資料:
皇后不同時期的謚號
1、漢朝時期
西漢后妃,自己列無謚號,而已皇帝之謚稱之,如孝文竇皇后、孝元王皇后,孝文、孝元皆為其夫之謚,借而稱之,西漢皇后中只有衛(wèi)子夫和許平君有獨(dú)立謚號(都由漢宣帝在位時追封),第一位從夫謚或夫謚再加一字為本謚是從光武帝皇后陰麗華開始的。
2、晉到唐時期
但直到唐高祖妻子竇氏,所有的皇后都只有單謚而不是復(fù)謚,只不過史官為了便于區(qū)分,才將她們的謚號和皇帝的謚號合在一起。如唐高祖即位的時候,追謚竇皇后為“穆皇后”,唐高祖死后合上他的謚號即為“太穆皇后”。而長孫皇后卻在逝世后直接被唐太宗上了復(fù)謚“文德”。
3、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到唐朝的皇后謚號通常為司議謚,如果有為司議謚的皇后謚號,皇帝不滿意,皇帝會改為其他的謚號,如宋文帝劉義隆就嫌有司奏謚擬給皇后袁齊媯的的謚號宣不好,特別頒發(fā)詔書改為元。?
4、宋朝時期
宋朝的皇后謚號要冠以帝謚,如宋真宗正妻潘氏原謚莊懷,因章連真宗謚而改為章懷。從宋真宗皇后劉氏開始,垂簾聽政的皇太后謚號都為四個字,如宋英宗皇后高滔滔謚為宣仁圣烈。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92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