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秦朝最后一個名將!真實的章邯超乎你的想象!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章邯,秦末漢初時期的著名人物,歷任秦國少府、秦國將軍、秦國上將軍等職務。章邯在秦二世時期多次帶領秦軍平定叛亂,期間剿殺無數(shù)反秦首領,立下無數(shù)軍功。但是世人長期以來多是將章邯作為背景板,用來襯托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中的英勇善戰(zhàn)。實際上,真實的章邯戰(zhàn)績輝煌,超乎想象,堪稱是秦朝最后一個名將!
注意:秦國的歷法是以每年的十月為歲首,也就是說秦國每一年的月份分別是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然后是次年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一月······九月,以此循環(huán)往復。例如秦二世元年七月距離秦二世二年十月并不是十五個月,而僅僅是四個月,分別是秦二世元年七月、八月、九月、秦二世二年十月。這一點對于理解本文的時間軸比較重要,望各位讀者留心!
一、臨危受命,剿殺周文解除咸陽危機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勝吳廣于大澤鄉(xiāng)起義(今安徽省宿州市大澤鄉(xiāng)鎮(zhèn)),東方六國的舊貴族紛紛復國,起兵響應,秦末亂世正式拉開帷幕。此時的章邯擔任少府職務,正在帶領驪山刑徒進一步完善秦始皇陵。
秦二世二年十月,陳勝的部將周文歷時四個月,一路攻城略地,招兵買馬,最后率領十萬大軍抵達了戲水河畔(今陜西臨潼東部),其前鋒部隊距離咸陽只有數(shù)百里了。
值此危機時刻,少府章邯臨危受命被任命為將軍,帶領數(shù)十萬剛剛武裝起來的驪山刑徒去抵御周文的十萬大軍。
周文率領十萬大軍逼近咸陽
“亂世方顯才能”!章邯卓越的軍事才能在這一時期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他先是趁著周文軍立足未穩(wěn),果斷率領刑徒軍發(fā)動突襲,最終在戲水河畔大敗周文軍,周文被迫退出函谷關,逃至曹陽(今河南省靈寶市東北部)。
首戰(zhàn)告捷的章邯顯然不是一個小勝即安的將軍,他趁勝追擊,繼續(xù)追殺周文軍,周文被迫從曹陽逃至澠池(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章邯又繼續(xù)追擊至澠池,周文再次兵敗,被迫自殺。
章邯擊敗周文,解除了咸陽之危
至此,章邯以閃電戰(zhàn)的作戰(zhàn)方式和三戰(zhàn)全勝的戰(zhàn)果在短短一個月內(nèi)就解除了周文對咸陽的包圍。秦二世也因此格外重用章邯,任命他為秦國上將軍。章邯也就趁勢殺出函谷關,轉(zhuǎn)戰(zhàn)南北,在關東地區(qū)四處平叛。他平叛的首要目標自然是率先起兵反秦的陳勝吳廣了。
二、出關惡戰(zhàn),徹底覆滅陳勝吳廣的張楚政權
昔日周文進攻咸陽時,吳廣正在領軍進攻滎陽(今河南省滎陽市)。等到周文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到吳廣軍中時,吳廣的部將田臧就心生恐懼,最終假借陳勝的命令暗殺了吳廣,自任將軍。田臧命令李歸繼續(xù)圍攻滎陽,自己則帶領精兵向西進攻敖倉,章邯出關后與之迎頭相遇,結果一舉擊殺了田臧。進而救援滎陽,又一舉擊殺了李歸,至此陳勝的兩部攻秦軍隊都被章邯徹底剿除。
解決了陳勝軍對秦國的進攻后,章邯就開始轉(zhuǎn)守為攻,尋機與陳勝決戰(zhàn)了。
章邯迅速解決進攻秦國的叛軍,轉(zhuǎn)守為攻
章邯領軍自滎陽直撲定都陳縣(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的陳勝,沿途接連擊敗陳勝的部將鄧說、伍徐、蔡賜、宋留等人,迫使陳勝不得不從陳縣逃亡到城父(今安徽省毫州市城父鎮(zhèn))。
章邯一路追擊,窮追不舍,在城父西擊殺了陳勝心腹部將張賀。至此陳勝帳下幾乎沒有部將可以出戰(zhàn)章邯了,陳勝也只好蝸居在城父。
但是在章邯的赫赫軍威下,秦二世二年十二月,陳勝的隨身車夫莊賈殺害了陳勝,以陳勝首級為投名狀,開城投降了章邯。
陳勝被車夫莊賈所殺,張楚政權覆滅
至此,轟轟烈烈的陳勝吳廣起義在短短半年間就被章邯徹底剿除了,這對關東地區(qū)各路反秦義軍造成了沉重的打擊,章邯的大名也伴隨著陳勝吳廣的殘兵敗將四處逃亡而遠播各地。
三、南征北戰(zhàn)、重創(chuàng)多個反秦政權
陳勝吳廣的張楚政權被徹底消滅后,關東地區(qū)反秦的諸侯國仍舊不少,章邯軍在關東地區(qū)仿佛是汪洋大海中的一片孤舟。但是章邯面無懼色,從容不迫,有條不紊地逐一消滅。他選擇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魏國!
秦二世元年九月,周市擁立原魏國公子魏咎為新魏王。秦二世二年六月,章邯在休整了半年之后,隨即進軍臨濟(今山東省高青縣高城鎮(zhèn))攻打魏咎。魏咎軍根本不是士氣高漲的章邯軍的對手,很快就被團團包圍在臨濟城中。
章邯充分準備了半年之后才進攻魏國,明顯不滿足于只是剿殺魏咎,此時他包圍了臨濟城卻遲遲沒有強攻,其目的就是要以逸待勞、圍點打援。
章邯包圍了臨濟城,要圍點打援!
魏咎被包圍在臨濟城中,魏國丞相周市果然火急火燎地請求其他諸侯國派兵救援。齊、楚、魏三國聯(lián)軍迅速集結奔赴臨濟,不料此舉正中章邯下懷。
章邯軍在臨濟城下以逸待勞,趁著夜色果斷帶領精兵發(fā)動突襲,瞬間擊破三國聯(lián)軍,其中齊王田儋、齊將田巴、魏相周市戰(zhàn)死,楚將項他戰(zhàn)敗逃亡,魏咎眼看援軍都全軍覆沒了,被迫選擇自焚而死。
章邯以逸待勞,重創(chuàng)魏、齊、楚三國聯(lián)軍
秦二世二年九月,章邯重創(chuàng)了魏、齊兩國后,楚國的項梁主動與章邯軍交戰(zhàn),項梁不愧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后人,的確有些軍事韜略,先后在東阿(今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濮陽(今河南省濮陽市)和定陶(今山東省菏澤市定陶縣)三次擊敗章邯軍,但是項梁也因此日益驕傲托大,自認為章邯軍不過如此。但是此時的章邯軍就如同暫時受傷的猛虎躲在巢穴里養(yǎng)傷一樣,章邯軍也安靜地駐扎在濮陽休養(yǎng)生息,最終得到秦朝的后續(xù)兵力和糧草補充后,章邯軍迅速重整旗鼓,連夜突襲還在定陶休整的項梁軍。
項梁軍一方面驕傲輕敵,防備松懈,另一方面兵力和糧草的補充遠遠沒有章邯軍充足,所以章邯軍一擊即潰,在定陶大破楚軍,楚軍主帥項梁也戰(zhàn)死于定陶。
章邯在定陶擊殺項梁,重創(chuàng)楚國
就這樣,從秦二世二年六月至九月短短四個月間,章邯就接連重創(chuàng)了齊、魏、楚三國,幾乎平定了關東地區(qū)絕大多數(shù)的叛亂,秦朝也因為章邯而爆發(fā)出回光返照般的輝煌。
四、內(nèi)憂外困,無奈投降項羽
章邯在定陶斬殺了項梁后,認為楚地的叛亂已經(jīng)不足為懼了,所以就沒有繼續(xù)南下剿滅楚國,而是轉(zhuǎn)而北上攻擊趙國。
秦二世二年十月,趙王武臣被部將李良所殺,張耳、陳余遂扶持趙國公子趙歇為新趙王。章邯渡過黃河北攻趙國,一路攻城略地,大破趙軍,將趙王趙歇,趙相張耳都包圍在巨鹿城中,趙將陳余畏懼章邯軍威,根本不敢救援巨鹿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巨鹿之圍。
巨鹿之戰(zhàn)源于章邯將趙王包圍在巨鹿城中
巨鹿之戰(zhàn)的結局大家都比較熟悉,章邯最終投降了項羽。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章邯并不沒有被項羽徹底擊敗。雖然項羽在巨鹿之戰(zhàn)中確實取得了輝煌的戰(zhàn)果,楚軍俘虜了秦將王離,擊殺了秦將蘇角,迫使秦將涉間自焚而死。但是這一系列勝利對于章邯而言都不是致命的。因為此時章邯手中還有二十多萬秦軍,其軍力較之項羽仍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真正令章邯投降的原因是秦二世的責備和趙高的陷害。
巨鹿之戰(zhàn)后,項羽軍士氣高漲,兵鋒正盛,但是卻后勤補給不足,所以項羽迫切希望趁早與秦軍決戰(zhàn)。章邯老將謀國,深知楚軍的利弊,決心暫避鋒芒,等待楚軍坐吃山空,將士疲敝的時候再一擊必殺。所以章邯在巨鹿之戰(zhàn)后下令秦軍退居漳水北面與楚軍隔河對峙。
章邯下令暫避鋒芒,與楚軍隔河對峙
此時遠在咸陽的秦二世十分不滿意章邯這種暫避鋒芒的策略,為此多次派遣使者責備章邯遲遲沒有徹底平定叛亂。章邯膽戰(zhàn)心驚,不得不派遣自己的副將司馬欣趕赴咸陽去解釋一番。但是司馬欣卻被趙高阻攔在宮墻之外,根本見不到秦二世。司馬欣明白這是趙高有意為之,因此連夜從小路返回章邯軍中。
心懷恐懼的司馬欣給章邯帶來了最糟糕的消息。司馬欣說道:“現(xiàn)在趙高在朝中擅權弄事,下面的官吏根本無法有所作為?,F(xiàn)在這場戰(zhàn)爭如果我們勝利了,那么趙高會嫉妒我們的功勞而構陷我們;如果我們失敗了,那么不可避免會被朝廷下令處死。將軍要仔細考慮清楚啊!”
章邯內(nèi)憂外困之下無奈投降項羽
章邯對于秦二世的薄情寡恩和趙高的口蜜腹劍十分清楚,他知道這場戰(zhàn)爭無論是勝利還是失敗,自己的結局確實如同司馬欣所說是必死之局。內(nèi)憂外困的章邯只好率領剩余的秦軍投降了項羽以保全性命??梢哉f章邯不是敗給了項羽,而是敗給了秦朝,敗給了秦二世和趙高啊!
結語
章邯自從秦二世二年十月?lián)螌④娐殑找詠?,直到秦二世三年十二月投降項羽。在這一年多間,章邯先后覆滅了張楚陳勝吳廣政權、魏國魏咎周市政權,重創(chuàng)了齊國田儋政權、楚國項梁政權和趙國趙歇政權。
關東地區(qū)復辟的六國政權,章邯以一己之力先后覆滅和重創(chuàng)了四個,這等輝煌的戰(zhàn)績哪怕和王翦、王賁、蒙恬等名將們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只可惜在秦二世的猜疑和趙高的陷害下,章邯不得不投降項羽以保全自己的性命。真可謂是“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啊!倘使章邯能早生三十年,使其能夠在秦始皇手下為將,恐怕章邯的軍事生涯會更加輝煌燦爛吧!只可惜“時勢造英雄,英雄只能順時勢”在秦國眾叛親離、土崩瓦解之際,章邯只能盡力延續(xù)秦朝些許壽命,卻終究不能逆天改命,再造大秦啊!
秦始皇在我國歷史上是一位傳奇人物,他建立第一個統(tǒng)一的封建王朝。這其中離不開他卓越的治國才能,更有他旗下得力武將的功勞。那么章邯作為秦國歷史上最后一名武將,他的軍師才能排名第幾呢?根據(jù)歷史記載章邯的軍師才能排名第五。
一、秦國最后一位武將章邯是秦國末期綻放耀眼光彩的一位武將,他僅僅帶領一群關在牢房的囚犯,接連打了幾場勝仗,擊退各方的起義軍,甚至連項梁都死在他手里。由此可以看出章邯的軍事才能高超,即使沒有帶領正規(guī)軍,也能取得勝利。但是后來在巨鹿之戰(zhàn)中,碰到勁敵項羽,再加上朝廷中趙高想要殺他。于是無奈下只能投靠項羽,最后戰(zhàn)死在沙場上。其實挺為章邯惋惜的,如果把他放在其他朝代,也許可以放大他的能力。
二、排名前四位名將那么秦國有比章邯還厲害的人是哪些呢?首先排名第一位的是王翦,他是秦國杰出的軍事家,輔助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第二位是蒙恬,有中華第一勇士的稱號,在對抗匈奴的戰(zhàn)爭中表現(xiàn)突出。第三位是王賁,他是王翦的兒子,跟他的父親一起輔助秦國滅掉六國,立下很多功勞。第四位是蒙驁,他本是齊國人,后來投靠秦國。先后攻打韓國和魏國,同時他也是蒙恬的祖父。有這些人在前,章邯只能排名第五。
三、章邯的軍事能力章邯的軍事能力確實很厲害,但是當時秦國已經(jīng)走向末路,所以他輸就輸在在當時政府腐敗。我們可以看出排名靠前的四位都在輔助秦始皇統(tǒng)一中建立功勞,而章邯可惜在生不逢時,如果早出生幾十年,還在秦始皇執(zhí)政期間,說不定更能突出自己的能力。
公元前230年,秦國消滅韓國,正式開始了秦滅六國之戰(zhàn)。在10年時間內(nèi),秦國陸續(xù)消滅了韓國、趙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六國,從而一統(tǒng)天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這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封建王朝。在秦朝建立的過程中,王翦、王賁、李信、蒙恬等名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秦朝建立后,王翦和王賁逐漸退隱,蒙恬則在公元前210年,也即秦始皇嬴政去世后被秦二世胡亥賜死。在此基礎上,秦朝末年也出現(xiàn)了武將匱乏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章邯臨危受命,逐漸成為秦朝最后一員大將。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章邯受命率驪山刑徒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zhàn)屢勝。又陸續(xù)攻滅起義軍田臧等部于滎陽直逼陳,迫陳勝遁走。后攻殺反秦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攻趙。因此,非常明顯的是,如果讓章邯繼續(xù)勝利下去的話,秦朝很可能不會在公元前207年走向滅亡。對于章邯來說,最終在巨鹿之戰(zhàn)中敗給了項羽,又在秦朝滅亡后敗給了劉邦。那么,問題來了,章邯作為秦王朝最后的名將,最終是什么結局呢?
一
首先,在秦始皇嬴政在位時,章邯的官職是少府,這主要負責皇宮內(nèi)部的事務。因此,非常明顯的是,章邯原本不是一位武將,更沒有像王離、蒙恬一樣出自武將家族。但是,章邯最后的表現(xiàn),卻無愧于一位名將。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突然病逝。在其去世后,趙高和李斯合謀,賜死了公子扶蘇和蒙恬將軍,扶持秦二世胡亥即位。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秦二世胡亥聽信奸臣趙高的讒言,殺戮大臣,假借罪名互相株連。而這,自然導致秦朝人才匱乏和凋零,從而無力平叛之后風起云涌的起義。眾所周知,在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揭竿而起,而山東六國的后人,更是紛紛起兵,以此響應陳勝。武臣趙歇自封為趙王,魏咎為魏王,田儋為齊王。劉邦在沛縣起義,項梁(項羽的叔父)在會稽起兵。各路人馬以討伐秦朝為名,相互聯(lián)合起來向秦朝朝廷進軍。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陳勝派遣的周文等將領到達戲水,有幾十萬大軍。在得知這一消息后,秦二世胡亥非常驚慌。雖然秦朝兵力眾多,但是,秦朝的主力還是在邊境地區(qū),比如在上郡等地,蒙恬就曾執(zhí)掌數(shù)十萬大軍。在蒙恬被殺后,這數(shù)十萬大軍被王翦的孫子王離所掌握。不過,上郡到秦朝都城咸陽,顯然還是有一定距離的。
二
在此基礎上,秦二世胡亥就問大臣到底應該如何應對。對此,少府章邯說:“驪山刑徒很多,希望赦免他們,發(fā)給兵器,讓他們出擊盜賊?!痹谡潞慕ㄗh下,秦二世大赦天下,派章邯為將領,受命率驪山(今陜西臨潼東南)刑徒(《前漢紀》記載有七十萬)迎擊楚軍。雖然各地的起義軍,并不是訓練有素的大軍。但是,就章邯來說,麾下的驪山刑徒,同樣可以稱之為烏合之眾。因此,這場戰(zhàn)役能否獲勝,章邯的指揮才能將起到重要的影響。
根據(jù)《史記》等史料的記載,章邯大敗周文,周文出關,逃至曹陽,章邯追至,擊破曹陽。周文再次敗走澠池,10余日后,章邯進擊澠池,大破周文,周文自刎。打敗了周文,章邯又向滎陽(今河南省滎陽東北)進發(fā)。在此之后,章邯再破齊楚之聯(lián)軍,先敗后勝,擊破楚軍統(tǒng)帥項梁,殺之定陶。從這一角度來看,章邯不僅拯救了秦王朝,避免周文大軍攻破咸陽結果的發(fā)生,還重創(chuàng)了各地的起義大軍。如果勢頭按照這一趨勢發(fā)展的話,章邯完全有機會撲滅秦朝末年的起義,延長秦朝的存在時間。
三
但是,既生瑜,何生亮,章邯最終還是遇到了更勝一籌的項羽,從而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章邯打垮了項梁的大軍后,他認為楚地的余眾不用擔心了,就渡過黃河,北進攻打趙地,大破趙軍。這個時候,趙歇為趙王,陳余為將,張耳為相,都跑進了巨鹿城。章邯命令王離、涉間圍攻巨鹿。在秦滅六國之戰(zhàn)中,趙國和楚國,無疑是抵抗秦國最激烈的兩個諸侯國了。等到秦朝末年,山東六國復國之后,楚國和趙國,同樣是秦朝的心腹大患。所以,在除掉項梁之后,章邯下一步就將矛頭對準了趙國。如果楚國和趙國都被消滅的話,秦朝和起義大軍之間的形勢將會被扭轉(zhuǎn)。
不過,在之后巨鹿之戰(zhàn)中,秦軍被項羽擊敗,秦軍退卻,王翦之子王離被項羽斬殺。章邯退至棘原駐扎,項羽駐扎在漳水南岸,兩軍相持,沒有交戰(zhàn)。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項羽取得了巨鹿之戰(zhàn)的勝利,但是,項羽主要消滅的是王離率領的20萬大軍。對于章邯來說,還擁有繼續(xù)和項羽作戰(zhàn)的實力。
到了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冬天,趙高做了丞相。趙高權傾朝野,陷害忠良。因秦軍的退卻,秦二世胡亥派人責備章邯。正是在趙高和秦二世胡亥的壓力之下,章邯選擇歸降了項羽。不久之后,趙高殺死了二世胡亥,立子嬰做秦王?!妒酚洝酚涊d,趙高被子嬰所殺。在這場內(nèi)亂之后,本就千瘡百孔的秦朝,只能無奈接受被滅亡的結局了。
四
最后,公元前207年,秦朝滅亡后,項羽三分秦地,封立3個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號稱三秦。其中,項羽封章邯為雍王,稱王于咸陽以西,建都廢丘(今陜西省興平縣東南)。對此,在筆者看來,雖然章邯擊殺了項梁,但是,項羽對待章邯,還是做到了不計前嫌,甚至將其封為一方諸侯,這自然可以稱之為厚待了。而這,無疑是章邯對劉邦寧死不降的重要原因。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用韓信的計策,從古道回軍,襲擊雍王章邯,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在這場戰(zhàn)役中,章邯在陳倉迎擊漢軍,結果兵敗。章邯在好畤縣(治所在今陜西乾縣東)停下與漢軍交戰(zhàn),又被漢軍打敗,退保廢丘。劉邦隨即平定了雍地,向東到達咸陽,率軍圍困雍王于廢丘。劉邦久攻廢丘不下,至漢二年(公元前205年)六月,漢軍用計水淹城池而城破,章邯遂拔劍自刎,從而無愧于項羽了。
對于章邯來說,完全可以歸降于劉邦。畢竟,對于劉邦來說,也需要籠絡這些諸侯,以此孤立項羽。不過,章邯很可能是因為感念項羽的恩情,所以寧愿自刎,都沒有歸降劉邦。對此,后人評價道:“高祖自漢中東出,司馬欣、董翳望風稽顙,獨章邯堅守廢丘,逾年不下。至于澆水灌之然后破,此豈脆敵哉!惜其不知所事,身名俱滅,嚴尤之于王莽,道覆之于盧循,皆一律也?!?/p>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938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揭秘,清朝知縣的權力到底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