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古代洛陽為什么不能做首都呢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五千年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充滿魅力。自從夏朝建立以來,中華帝國就習慣于在北方建都,西安、洛陽、開封、北京是主要建都的四個城市,其中又以西安、洛陽最多!西安更適合建都。相對于洛陽而言,西安占據有潼關之險,可以阻擋東方力量的攻擊;西面靠近西域,無強國,幾乎沒有威脅;南面有秦嶺,可以防御四川方向的威脅!而洛陽四面八方都是開闊的平原,易攻難守,危險系數太高!西安可以有效防范少數民族威脅!中原王朝面臨的最大外患便是北方的少數民族。西安北面有長城和關隘,不懼怕其威脅,可以有效防范!洛陽北面開闊,少數民族一旦南下,首都會即刻告急,只能下令各地勤王了。腹地縱深太小。 洛陽盆地只有1000平方公里,關中平原是他的36倍,太原盆地也是他的5倍。遷都洛陽就意味著困守孤城和衰落。
因此當西安地位穩(wěn)固而強大時,洛陽便是西安的東大門,可作為帝國的陪都接受四海物質的貢獻,這是極其方便的。這得歸功于她的至中位置和發(fā)達的水路交通樞紐地位,但同時也正是因為這樣,洛陽基本上算是處于四戰(zhàn)之地,如果王朝實力羸弱,那么都城洛陽將會最先受到打擊,也就是防御力極弱,這也是大多王朝不愿意選她的緣故,保命才是最重要的。可見,排除陪都,就算是國都,無論是在建都時間長短、建都王朝多寡等方面,西安都無法和洛陽等量齊觀的。也就是說,洛陽作為陪都,只是為了凸現洛陽“不可或缺”的屬性。
而洛陽作為國都,則是秉承歷代王朝統(tǒng)治的法理性,是理所當然的。西周時期,鎬京和洛陽并為國都,在周成王即位后,洛邑的實際地位遠超豐鎬。最主要的證據《周書· 作雒篇》言周公作明堂之制,是明堂在東都,而鎬京之明堂,無有明文。也就是說,代表王權的明堂,洛陽有而西安沒有!新都(洛邑成周)建成后,成王即遷居于此。
自古以來都城的選擇如果在風水上不具備這樣的特質, 那是萬萬不可的。如果一定要選個最適合古代中國的中心,那么這四個地方中只有洛陽堪當此任,因為她處于傳統(tǒng)意義上的中原正中,是歷代君王居天下之中,為天下共主所樂于見到的局面。西安太西,隨著中國歷代版圖的東擴南展,西安越來越不適合;南京太東,離海太近,不利于海面的防守;北京太北,容易受到北方的威脅,強則還好,弱則凄慘。
洛陽一帶是夏民族活動的中心。夏禹的行跡,主要在黃河、伊河和穎水一帶。大禹治水的時候,把天下分為九州,洛陽一帶稱為豫州
陽在古代的字眼里代表著山南水北。常識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地方在山南邊河北邊,通常陽光充足,冬天寒風較弱,而且生活便利。因此,人們選在?陽?地建設城市是古代很普遍的做法。山之南為陽、山之北為陰河之北為陽 河之南為陰古人就這樣對城市進行命名。
1、夏朝都洛
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第三個帝王,禹的孫子太康把夏都從陽翟遷到澀谷谷。根據文獻記載和考古發(fā)掘,斟酌的具體位置在今洛陽市區(qū)以東的偃師二里頭。太康是一個昏庸的君主,他不管政事,專愛打獵。黃河下游有一個部落首領叫后羿,有一次太康到洛水南邊打獵,被后羿帶兵擋住歸路。太康只好在洛水南岸過著流亡的生活。后羿另立太康的兄弟仲康為王。仲康死后,后羿奪取了夏朝的王位,后來太康的侄孫恢復了夏朝的統(tǒng)治,并把夏都遷到陽翟。經過數次遷移,夏朝最后一個國王夏桀又把國都遷到斟隅。
2、商朝都洛
商部落的祖先曾協助大禹治水,住在離洛水不遠的地方,以后被封到商(今商一帶一帶)。公元前l(fā)6世紀,商湯帶領軍隊打敗夏桀,建立了商朝。商湯把國都遷到西亳。西亳在今洛陽老城以東約30公里處,斟斟酌斟酌城所在地南北相望。商朝在這里定都約230年,后來遷到滎陽一帶。
3、西周以洛陽為東都
周部落的祖先原來也生活在洛陽。司馬遷曾說,夏、商、周三代之居,均在河(黃河)洛(洛水)之間。因周部落的祖先善于種植,被舜封于關中平原(今陜西武功)一帶,后來逐漸強大起來。公元前1 1世紀,殷紂王無道,周武王率八百諸侯在孟津會盟,渡過黃河,滅了商朝。滅殷以后,周武王先回到洛陽。他親自察看地形,建起了一座專供周人居住的城邑,即洛邑,并把象征國家權力的九鼎從殷都搬到這里。然后,周武王把國都定在鎬京(今陜西西安市西南)。周武王死后,他的弟弟周公旦輔助周成王(武王的兒子)掌管國家大事。
為了鞏固對東方的統(tǒng)治,利用洛陽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周成王采納了周公在洛陽建立東都的建議,派周公和召公組織大規(guī)模建設洛邑。經過施工,建成了兩座城池,一座是王城,一座是成周城,規(guī)模模都相當大。這樣西周就有了兩個京都,西面的鎬京稱為宗周,東面的洛邑稱為成周。洛陽作為西周。
4、東周以洛陽為國都
西周末年,關中發(fā)生在地震,加上朝廷腐敗,犬戎進攻,鎬京被搶劫一空,周平王決定廢西京,遷都洛邑。歷史上把這以后的時期叫東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在秦襄公等人的護送下來到洛邑。周平王因秦襄公護駕有功而封其為諸侯,并把岐以西的地方賜給他。東周共經歷了548年,分為春秋與戰(zhàn)國兩個時期。那時周王朝的統(tǒng)治衰弱,諸侯爭霸,戰(zhàn)事頻繁。但是洛陽的經濟和文化卻很發(fā)達。
洛陽是?商遍天下,富冠海內?的名都。人們修了很多水渠,用來灌溉農田。有許多手工業(yè)者從事制繩、釀酒、制陶、冶煉等手工業(yè)勞動。很多人從事商業(yè)活動,商品經濟很活躍。
5、東漢以洛陽為都
出身于南陽貴族家庭的劉秀,在農民起義軍推翻王莽政權以后,奪取了農民戰(zhàn)爭的勝利果實,建立了東漢王朝。劉秀于公元25年定都洛陽。他認為漢屬火德。忌水,所以改寫洛陽為雒陽(?雒?同洛,周時亦稱洛陽為?雒邑?)。經過10多年征戰(zhàn),東漢重新統(tǒng)一了全國。東漢時期的洛陽,城市建筑宏偉壯觀,手工業(yè)和商業(yè)都很發(fā)達。在手工業(yè)方面,冶煉技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能夠煉白口鐵、麻口鐵、灰口鐵和脫碳鋼,并且比歐洲早一千多年用煤作燃料。當時洛陽是全國最大、最繁華的商業(yè)都市,也是對外貿易的中心。
市面上有很多商店和商販。商人們有的來自內地,有的來自邊疆少數民族地區(qū),有的來自國外。洛陽還是全國的文化中心。全國各地的文人們匯集在洛陽。當時洛陽有太學,相當于國立大學,學生最多時達到3萬多人。洛陽還有當時全國最大的圖書館東觀。著名的國家天文臺靈臺也建在這里。許多著作和發(fā)明在洛陽誕生,如張衡發(fā)明渾天儀、地動儀,蔡倫改進造紙術,班固著((漢書》等等。東漢時,佛教正式傳入我國。
白馬寺是佛教傳入我國后官方建立的第一座寺廟,是中國佛教早期傳播的中心。東漢除了董卓挾漢獻帝遷長安6年,曹操挾漢獻帝遷許昌24年外,在洛陽定都時間為14帝166年。
6、曹魏定都洛陽
曹操原來是洛陽城內管理城北部治安的北部尉,后來因鎮(zhèn)壓黃巾軍有功,被提升為濟南相。董卓之亂以后,外戚董承和一些大臣帶著漢獻帝從長安回到洛陽。因洛陽已成廢墟,曹操就把漢獻帝迎接到許城(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陽病死。他的兒子曹丕廢漢獻帝,改國號為魏,定都洛陽,并把雒陽改為洛陽。曹魏在洛定都46年。
7、定都洛陽
公元265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迫使曹奐讓位,自立為帝。司馬炎改國號為晉,歷史上稱之為西晉,仍以洛陽為國都。西晉在洛定都51年。曹魏和西晉時期,洛陽都城得到重建,恢復了昔日的繁華。城內市場熱鬧商家商家商家眾多。洛陽與西域各國、北方少數民族及東夷倭國(日本)的貿易往來增多。
在文化方面,曹魏時期恢復了太學。?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賢?等留下了許多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陳壽在洛陽寫成了《三國志》。馬鈞在洛陽創(chuàng)造了翻車(水車)和指南車。西晉時期,統(tǒng)治集團非常腐敗。他們的種種丑行超過了歷代帝王,對勞動人民的迫害甚于洪水猛獸。后來,宮廷內部發(fā)生了?八王之亂?,洛陽再度遭到嚴重破壞。公元304年,北方的匈奴
貴族劉淵自稱漢王。公元311年,劉淵的兒子劉聰攻占洛陽,殺了晉懷帝。五年后攻下長安,殺了晉愍帝,西晉都洛51年而滅亡。
8、北魏遷都洛陽
十六國大亂的時候,北方的鮮卑族拓跋氏逐漸興盛起來。公元368年,他們在平城 (今山西大同)建立了魏國,歷史上稱之為北魏或元魏。北魏用武力統(tǒng)一了北方,與西晉貴族建立的東晉王朝南北相對,開始了南北朝時期。北魏統(tǒng)一北方后,魏孝文帝拓跋宏經過巡視和對比,決定遷都洛陽。但大臣們留戀故土,不愿遷都。魏孝文帝以南征齊國的名義舉兵南進。大軍走到洛陽,休息了三天。
大臣們看到洛陽的繁榮景象,也同意遷都了。遷都洛陽(公元494年)以后,孝文帝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比如說漢語,穿漢服,改漢姓,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他還嚴懲貪官污吏,恢復經濟,發(fā)展生產。洛陽又一次得到恢復和發(fā)展,人口達到40萬。在意識形態(tài)方面。魏孝文帝提倡儒術,崇尚佛教。北魏定都洛陽42年,在洛陽建了1300多所佛寺。其中最大的是永寧寺,寺內有一座木塔,高100丈,據說在百里以外都可以看見。聞名中外的龍門石窟,也是北魏時期開始開鑿的。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酈道遠的《水經注))也創(chuàng)作于北魏時期。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西魏(在長安)和東魏(在鄴城)。
9、 隋以洛陽為東都
公元581年,楊堅迫使北周皇帝讓位,自立為帝,改國號為隋,定都長安。公元589年,楊堅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結束了自西晉以來270多年的分裂局面。
公元604年,楊堅的兒子楊廣殺死父親,自立為帝,這就是隋煬帝。隋煬帝深知洛陽是軍事要地,即位的第二年便征發(fā)百萬民工營建東都洛陽城,建成了規(guī)模宏大的隋東都城。隋煬帝隨即把文武百官和皇宮遷到洛陽。洛陽又一次成為全國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口超過百萬,進入了空前繁榮時期。隋煬帝還以洛陽為中心修建了大運河。大運河通貫南北,全長約2000公里。當時洛陽水陸交通十分便利,手工業(yè)、商業(yè)極為發(fā)達,成為在世界上有影響的工商業(yè)大都會。
10、唐都洛陽
621年,李世民攻克洛陽。洛陽在唐朝的大部分時間里是陪都,地位僅次于長安。有6位皇帝曾經移都洛陽,累計時間約70余年。這期間洛陽便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特別是武則天,在洛陽稱帝的時間達15年。隋末洛陽未受到大的破壞,唐代洛陽仍十分繁盛,人口最多時達l40余萬。洛陽在經濟上比長安還要發(fā)達。
手工業(yè)水平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洛陽是唐代絲綢的加工集散地,是唐三彩的故鄉(xiāng)。絲綢之路以洛陽為起點,各國使者、學者和商人絡繹不絕地來到這里,加強了中外合作與交流。唐代對龍門石窟進行了進一
步開發(fā)?,F在可以看到的龍門石窟雕像,大部分開鑿于唐朝。其中最著名的奉先寺盧舍那大佛,開鑿于武則天時期。洛陽還是全國文人學士薈萃的地方。唐初四杰曾經云集在洛陽。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公權顏真卿顏真卿顏真卿顏真卿、吳道子、玄奘等人,都曾在洛陽活動并從事創(chuàng)作。當時洛陽牡丹已馳名天下。
唐代洛陽是世界東方最大的都市之一。開元、天寶之際,政治日趨腐敗,社會矛盾尖銳,中央集權消弱,蕃鎮(zhèn)割據勢力擴大,三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于公元755年起兵叛唐,攻下洛陽,自稱皇帝,國號大燕,定都洛陽并打入長安。安祿山回洛后,被其子安慶緒所殺,子繼位,安慶緒被史思明所殺,史思明仍都洛陽,國號仍為大燕。后長安、洛陽被唐攻破,洛陽再次被史思明攻開,兩年后史思明被其子史朝義所殺,史朝義于公元763年自殺,歷經七年安史之亂被平息。叛軍盤據洛陽建立大燕國,使洛陽成為大亂的中心戰(zhàn)場。唐(含武周)都洛約70余年。
11、后梁都洛
唐朝后期,土地兼并愈演愈烈,階級斗爭日益尖銳。朝廷陷于派系斗爭之中,政治腐敗。公元874年,王仙芝率眾起義。第二年,黃巢起義響應。起義軍于880年11月攻取東都洛陽,l2月破潼關,攻占長安。但黃巢部將朱溫叛變,使起義軍慘敗,唐昭宗李曄封朱溫為東平王,后來朱溫挾迫唐昭宗遷都洛陽,又先后連殺兩位皇帝,自稱梁太祖。后梁以洛陽為都4年余。
12、后唐都洛
莊宗同光元年(923年)十二月,莊宗李存勖從魏州遷洛陽,以西京洛陽為都,東京開封為陪都。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唐將李嗣源兵變入洛,奪取帝位,改元?天成?,是為后唐明宗。天成二年 (927年)十月,明宗遷都開封。后唐愍帝應順元年(934年)四月,潞王李從珂擁兵入洛陽稱帝,是為后唐末帝。后唐以洛陽為都,東京開封為陪都。清泰三年(936年)閏十一月,后唐大將石敬瑭勾結契丹攻入洛陽,唐末帝自焚,唐亡。后唐以洛陽為都6年零6個月。
13、后晉都洛
石敬瑭滅唐建后晉,即帝位于洛陽,是為后晉高祖。天福二年(937年)四月,晉高祖遷都東京開封。洛陽為后晉首都6個月。
此外,還有河南王(申陽)、西漢(劉邦)、新莽(王莽)、更始帝(劉玄)、鄭(王世充)、大燕(安祿山)等朝代或政權曾以洛陽為首都。l932年日侵淞滬,國民政府以洛陽為行都,于同年3月由南京遷都洛陽,5月上海停戰(zhàn),國民政府于l l月又遷回南京.
武則天的上位可以說是一部傳奇史,從一個小小的宮女成功成為女皇帝,在唐朝的基礎上開創(chuàng)了屬于自己的武周王朝。讓很多人感到奇怪的是,武則天稱帝之后,為何不待在當時的首都長安,而一定要去往洛陽,將這里定為都城呢?
當然有人認為,武則天開辟的是“ 周 ”王朝,既然是新的王朝,那么就應該選擇一個新的都城,這才能顯示出新朝的氣象。不過更多的人并不認同這種說法,武則天遷都洛陽一定有更深層的原因。
原因之一:懼怕死去的蕭淑妃 司馬遷在主編 《資治通鑒》 之時提到過這個原因。當年蕭淑妃曾經是唐高宗最為寵愛的妃嬪,這讓唐高宗的原配皇后王皇后十分不悅,一直想要找個辦法來對付蕭淑妃。而就在此時,王皇后知道唐高宗與正在遠在感業(yè)寺做尼姑的武則天暗通款曲。于是便心生一計,將宮外的武則天接回到宮里來,利用武則天與蕭淑妃爭寵。
王皇后這一招可以說是引虎驅狼,武則天入宮之后的確是分走了蕭淑妃的寵愛,但是王皇后忽略了武則天的野心,她根本想不到武則天受寵之后會連自己一起拿下。在后宮爭斗當中,王皇后與蕭淑妃都敗下陣來,最后都被武則天給害死了。蕭淑妃在臨死之前對武則天破口大罵,說來世自己變成貓,武則天變成老鼠,前來報復武則天。
而在這之后武則天便整天做噩夢,夢見蕭淑妃與王皇后的鬼魂前來索命。武則天也變得非常怕貓,所以下令宮中不能養(yǎng)貓。而武則天為了尋求內心的安寧,所以選擇遷都洛陽,離開長安這個是非之地。不過這個說法好像有些站不住腳,難不成武則天換一個地方待著就能擺脫自己所做過的事情嗎?洛陽城中就沒有貓嗎?
原因之二:遠離李唐宗室勢力 武則天是女人,還篡奪了李唐皇室的江山自己做了皇帝。這樣的事情在當時可以說是大逆不道,自然反對者眾多。而武則天清除反對者的手段極為殘酷,她任用酷吏羅織各種罪名殘害反對者,周興、來俊臣等人都是當時有名的酷吏,大量官員折損于他們之手,可以說令人聞風喪膽。
而這其中受牽連最多的應該就是李唐皇室成員了,大量的李唐皇室成員被迫害,就連武則天親生的兒子們也未能幸免,死的死,流放的流放。而在武則天統(tǒng)治時期,各種反對武則天的叛亂出現了不少,這讓武則天疲于應付,于是她想到了遷都。
在武則天走上統(tǒng)治舞臺之前,大唐王朝已經被李家人統(tǒng)治了幾十年了,世家大族大多站在李唐皇室這邊,朝中大臣們也大多世受皇恩,效忠李唐皇室。而李氏宗族勢力更是盤根錯節(jié),即便是武則天費盡心力,也很難徹底根除。
但是洛陽就不一樣了,這里同樣是古都,自古以來就是極為適合建都的地方,文化、經濟興盛,地理位置重要。東漢、曹魏、西晉等多個朝代都曾經將洛陽作為首都,諸多的帝王在這里成就屬于自己的霸業(yè)。
相對于長安來說,這是個新的都城,武則天同樣可以在這個新的都城當中開創(chuàng)屬于自己的霸業(yè)。而盤踞在長安的反對勢力們鞭長莫及,搗亂的人也就少了,這對于武則天實施自己的統(tǒng)治是有好處的。武則天在遷都洛陽之后便將這里改為神都,她也想利用這個名字告訴眾人自己做皇帝是天命所歸。
原因三:長安作為首都已經是超負荷運轉 一個城市的人口如果太多,城市容納不下,基礎設施跟不上,那么這個城市是要出問題的。長安作為當時世界上最為繁華的都市之一,吸納了大量的人口。唐朝對外政策比較開放,眾多少數民族以及外國人都來長安居住,幾十年的盛世,長安城一片繁華景象,導致長安城的人口數量激增。而長安城的基礎設施卻跟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
所以武則天選擇遷都到洛陽,躲避長安因人口暴增帶來的弊端,一個新的都城,可以任由武則天來規(guī)劃建設,而洛陽也因為都城的便利,成為了另外一個繁華大都市。后來李唐皇室光復,首都再次回到了長安,而洛陽儼然已經成為了陪都,成為了另外一個不遜色于長安的城市。
安史之亂之后唐朝便開始走下坡路了,在中晚唐時期,皇帝們也會遷都到洛陽。因為長安人口太多,城市的基礎配套設施難以維持,就連飲用水與糧食都很難供得上。等到飲用水與糧食充足了,皇帝們再返回長安,可見洛陽在當時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武則天遷都洛陽,更多的是出于政治與經濟的考慮,而司馬遷在《資治通鑒》中繪聲繪色描述的原因,并不是真正的遷都原因,不過倒是給后世評價武則天增添了許多的談資。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鑒》《舊唐書》。
在網上看到這篇文章,和你分享一下:
河洛文化,華夏之根文化。河洛地區(qū),華夏人文之根。洛陽,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城市,我想,世人未必真懂的她。
洛陽是走不出歷史的。相比于西安,洛陽已經被嚴重弱化。
洛陽,現在在常人眼里似乎比不上西安,但我覺得洛陽位于西安之上。眾所周知,中原地區(qū)是中國之根,洛陽位于中原的核心,自然孕育了華夏文化,華夏文明的第一道曙光也是從這里向外散播出去。
夏商先朝,洛陽已為帝都。經過考證,夏朝王都在洛陽,商自然也在洛陽,要知道夏商是中國最早的。我們不能因為它早就把這段歷史弱化,甚至忽視。這個時期,西周乃中原地區(qū)的一個諸侯,洛陽才是中國先人活動的核心區(qū)域。在西周以前,洛陽更是有著一千多年的中國核心地位??扇缃瘢覀兛偘阉鲆?,或者弱化。
周漢,洛陽西安各有榮光,在這個時期,洛陽更具關鍵。東周比西周,似乎中央集權不夠,但不要忘了,正是諸侯的強起,才有了春秋戰(zhàn)國,有了向奴隸制的訣別,有了華夏文化史上的最燦爛時刻。東漢比西漢,同樣如此,正是一個暗弱的東漢及以后的魏晉南北朝,才造就魏晉風流,華夏文化上第二個解放大時代??蛇@個風流時代,卻是被人容易遺忘的。
隋雖短暫,卻不疏洛。龍門之天闕,讓隋煬帝驚嘆一片天然帝王地望,就在古洛建都,浩浩揚揚。
唐,洛陽雖居東都之顯,卻有西安陰影,終沒能在則天女皇之后建立一個“東唐”。這一仗敗的可惜,令人叫屈。唐的威儀,遠播海外,臣服四方,巍巍于八方,也就從此讓西安赫赫于世界。想及現在,今日中國,自然愿意向外推出一個威儀的大唐,西安自然也名垂四海,聲顯于世。
五代繁亂,洛陽也沒有湮沒,做了三朝,雖短暫無威,卻也留名青史,此時洛陽勝于西安。
宋,洛陽地位是高于西安、略低于開封的。宋太祖趙匡胤終于沒能實現自己遷都故鄉(xiāng)洛陽的夢想,慘死在其弟之手。
兩宋以降,西安洛陽俱往矣,攜手墮入凡塵。西安洛陽,榮辱相伴,可為兄弟。西安,雖無帝都之赫,卻也安守一片故土;洛陽,空有千年之榮,卻幾被湮滅,為人不知。
洛陽,我的古都,心痛如此,何以言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95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