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梁為何僅維持了17年的時間,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歷史上的“黃巢起義”,對于唐王朝的歷史來說,絲毫不亞于發(fā)生于盛唐時代的“安史之亂”。因為,“安史之亂”只是開啟了此后唐王朝一個多世紀的困局,而“黃巢起義”則是給予了日薄西山的唐王朝以致命一擊。自“黃巢起義”后,唐朝的景象則宛若漢末,各地將領、節(jié)度使紛紛擁兵自重,甚至互相攻打。這個時候的唐朝皇帝,能夠做的僅是大封王侯,安撫各大藩鎮(zhèn)??蛇@樣做終歸是杯水車薪,在“黃巢起義”后的二十年,唐王朝則徹底覆滅。
公元907年,朱溫代唐自立,定國號為梁,史料稱其為后梁。后梁的建立,可以說徹底的終結了奄奄一息的唐王朝??墒?,同眾多王朝長久國祚不一樣的是,歷史上后梁從建立直到覆滅,僅歷三代帝王,而到其覆滅,滿打滿算也僅維持了十七年的時間。在后梁覆滅后,五代十國混戰(zhàn)亂的局面進一步加劇,從而禍患整個華夏大地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那么,朱溫建立的后梁,為何僅維持了十七年的時間?
首先,后梁所以維持的時間不長,同唐朝崩塌之后局勢的全面失控,有著最為重要的關系。自唐亡之后,可以說立時就是天下大亂,當時以晉北的李克用、隴西的李茂貞為代表的的藩鎮(zhèn),則同后梁形成了長期對立的局面。而以嶺南、湖南為首的大部分節(jié)度使藩鎮(zhèn),則紛紛選擇向朱溫建立的后梁稱臣。這樣的情況下,我們便能發(fā)現(xiàn),后梁從建立的伊始便存在著不穩(wěn)定因素。
由此可見,朱溫不愿屈尊于一人之下的想法,顯然讓他錯估了形勢。因為,后梁的建立并沒有結束唐末的亂局,反而加劇了各地藩鎮(zhèn)的互相爭斗,以及吞并。尤其是當時北方的李克用,可以說是朱溫最大的威脅,以至于最終后梁亡于李克用之手。這樣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后梁在建立之初,根基便不穩(wěn)定。而應對這樣一個大亂局,則需要一個文治武功俱全的君主,才能帶領后梁打破僵局。反觀后梁開國皇帝朱溫,明顯不具備一個杰出帝王所擁有的特質。
同時,后梁僅維持17年的時間,同朱溫自身有著很大的關系。在后梁建立之初,雖然不能短時間內削平各地割據(jù)勢力,但是其朱溫相對于一般的藩鎮(zhèn),則占據(jù)著很大的優(yōu)勢。但就是這樣的優(yōu)勢,卻在朱溫手中喪失殆盡。實際上,這同朱溫的性格有著很大的關系。根據(jù)史料記載朱溫性格殘暴,而且生性多疑。再其建立后梁之后,這樣性格的展現(xiàn)則愈發(fā)明顯了起來。
其在位的數(shù)年時間里,大量的能臣干將,而這中間甚至包括自己的養(yǎng)子,全部死于了朱溫的刀下,這使得后梁的統(tǒng)治基礎發(fā)生了巨變。而對皇位繼承人問題處置的失誤,則使得后梁的局勢愈發(fā)失控了起來。當時,朱溫有意將皇位傳于朱友文,但朱溫也深知朱友珪對皇位的窺伺。于是,便封朱友珪為萊州刺史。朱溫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舉動卻最終釀成大禍。
根據(jù)《舊五代史》記載“時左遷者多追賜死,友珪益恐”而朱友珪恐其被害,惱羞成怒之下轉而率軍入宮滅殺朱溫。由此可見,后梁所以僅延續(xù)17年的時間,同朱溫造成的內部不穩(wěn)定有很大的關系。而也就在朱溫死后,局勢進一步失控,最終使得后梁陷入了眾叛親離的地步?;厥走@段歷史,我們便能發(fā)現(xiàn),朱溫并不具備一代雄主的特質,而其殘暴的性格,最終也使得自己咽下了苦果。以至于,朱溫死后十年的時間,后梁便被李克用攻滅。
唐朝的滅亡與后梁的建立,可以說是五代十國亂局的一個開端。顯然,后梁是無力繼承唐王朝衣缽的。當外部的不穩(wěn)定以及內部的不穩(wěn)定,相互交錯在一起之后,便使得這個五代第一個政權后梁,在歷經三帝十七年的時間后,迅速的走下了歷史的舞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95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