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手握四十萬大兵為什么不謀反?鰲拜在忌憚?wù)l?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清朝是距今最近的一個封建朝代,也是了解最多的一個朝代,其中也有很多事情令人不解;就像是康熙小時候那樣,當時朝廷動蕩鰲拜野心勃勃,同時他又手握重兵,但他卻一直未曾謀反,這是為什么呢?據(jù)說只是因為一個女人得人存在。
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出身將門,精通騎射,從其青年時代起就效力軍中,隨皇太極征討各地,戰(zhàn)功赫赫,不但是一員驍勇戰(zhàn)將,而且也是皇太極的心腹。
由明將毛文龍率軍守衛(wèi)的皮島與關(guān)外寧錦一線的明軍遙相呼應(yīng)、互為犄角,騷擾和牽制滿清的兵力,使后其背受敵,是明朝嵌入滿清后方的一顆釘子,戰(zhàn)略地位極為重要。滿清一直欲除之,無奈不能成功。
1637年太極命阿濟格率軍進攻,鰲拜隨從出征。清軍制定了兵分兩路、聲東擊西的進攻方案:一路從海上以巨艦擺出正面進攻的態(tài)勢,吸引守島明軍的注意力;另一路以輕舟精銳,快速推進,直插該島西北角之要害陣地。鰲拜主動請纓,率輕舟突襲。但明軍并沒有中計,而是早有準備。萬箭齊發(fā),火炮轟隆,清軍進攻受挫,偷襲變成了強攻,一時間大有潰退之勢。見情勢危急,鰲拜奮起大呼,率先沖向明軍陣地,與守軍展開肉搏。其它清軍見狀大受鼓舞,蜂擁前進,在后續(xù)部隊的支援下一舉攻克皮島。戰(zhàn)后鰲拜以首功晉爵三等男,賜號“巴圖魯”。
1641年,鰲拜隨清軍進攻錦州,在增援失利的右翼清軍時路遇明軍騎兵,于是迎頭而上,擊敗對方。隨后鰲拜又不待軍令,果斷決定乘勝追擊,打到明軍步兵陣地之前,遂令部下將士下馬步戰(zhàn),再敗明軍。鰲拜沖鋒陷陣,一馬當先,五戰(zhàn)皆捷,因功晉爵一等梅勒章京。在隨后的系列戰(zhàn)斗中,鰲拜都勇敢善戰(zhàn),果斷機敏,逐漸小有名氣。
1643年皇太極死去后,滿洲親貴在帝位繼承上出現(xiàn)矛盾。鰲拜是黃旗的重要代表,反對多爾袞自立,堅決擁立皇太極后人,在穩(wěn)定清朝內(nèi)部的繼承秩序方面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作用。
1644年清軍入關(guān),鰲拜率軍定燕京,征湖廣,馳騁疆場,沖鋒陷陣,為清王朝統(tǒng)一中國立下汗馬功勞。1646年鰲拜出征四川張獻忠大西軍,在南充大破大西軍軍營,斬張獻忠于陣,因此以首功被順治皇帝超升為二等公,授議政大臣、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在(皇帝禁衛(wèi)軍司令),擢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教習武進士。自此,鰲拜參議清廷大政。
1661年順治駕崩遺詔,封鰲拜為四大輔政大臣之一。雖然當時鰲拜在四輔政大臣中地位最低,但因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庸懦,蘇克薩哈因曾是多爾袞舊屬與其他幾位大臣不睦,所以大權(quán)逐漸被鰲拜掌控。
而讓鰲拜忌憚的這個女人就是孝莊皇后--大玉兒,當然在康熙繼位時,此時的大玉兒已經(jīng)是孝莊太后了。這個女人對于清朝的歷史地位和意義相當?shù)纳钸h,康熙也常常懷念自己的祖母,他說沒有祖母就沒有他今日的成就。皇太極死后由于他并未指定繼承人選,因此豪格與多爾袞都想要爭奪皇位,但二人都擁有兩旗的支持,一時間矛盾重重。這時是孝莊站出來,她運用了一些策略最終打消了二人的念頭。
在這場皇位的爭奪中,孝莊身為幕后策劃者,手段十分靈活,可以說能在這樣的權(quán)力斗爭中全身而退又保住大局,實在是需要大智慧。要知道多爾袞也是一個厲害的人物,他南征北戰(zhàn),政治能力與手腕都很強硬,這樣一個人能按照孝莊的計劃來,可見其腕力。洪承疇等官員也是她勸降的。洪承疇等人在日后清朝的發(fā)展中做出了多大的貢獻想必大家都知道,所以孝莊這一舉又為日后清朝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孝莊可以說是一個杰出的女政治家,但她卻不愿垂簾聽政,而是為大清培養(yǎng)了兩位明君,真的是令人佩服。
康熙之所以能成為千古一帝,這其中孝莊功不可沒,孝莊此時已經(jīng)是太后,她經(jīng)歷了許多的大風大浪變得十分沉穩(wěn)。再教育小皇帝的時候她也沒有像慈禧一樣,而是讓他去處理政務(wù)。也正是這樣,康熙才沒有成為一個傀儡任憑鰲拜擺布。雖然鰲拜手握重兵,但是古代的正統(tǒng)思想還是很嚴重的,因此除了直接篡位以外,他還可以選擇將皇上當做傀儡,自己攝政。
而且宮中還有孝莊坐鎮(zhèn),鰲拜深知與她對著干自己也會元氣大傷,因此他選擇了把康熙當傀儡。不過康熙當時雖小,確是假裝聽命于他,暗中壯大自己。要說這也是孝莊教導有方,所以年紀不大的康熙才懂得如何對付鰲拜,最終收復(fù)權(quán)力,成為千古一帝。所以說哪怕鰲拜擁有再大的兵權(quán)也不敢輕舉妄動,有一個連多爾袞都不怕甚至還能參與他們權(quán)力斗爭的女人在,謀權(quán)篡位不亞于自取滅亡。
鰲拜手握40萬重兵,明知康熙想殺他,但是不敢舉兵造反,其實就是因為沒有十足的把握。
要知道舉兵造反可是要滅九族的重罪,如果沒有十足的把握,是沒有人會輕舉妄動的。而且鰲拜位高權(quán)重,戰(zhàn)功顯赫,一身榮光,他不會輕易冒著殺頭的風險來爭奪帝位。而且當時的康熙對于鰲拜來說其實毫無威脅,康熙即位的時候還是一個九歲的小孩。如果鰲拜想要造反的話,當時就是最好的時機,但是他并沒有選擇這樣做。
鰲拜是三朝元老,他對皇太極忠心耿耿,而且在順治帝時臨危受命成為了康熙的輔政大臣,他對大清可以說是鞠躬盡瘁,但是?功高蓋主?這四個字用在鰲拜身上可以說是非常恰當。并且鰲拜也認為自己功勛顯赫,所以在皇帝面前也高人一等,再一看康熙是個小毛孩,朝廷里全部都是自己的門生。雖然沒有皇帝的頭銜,但是權(quán)力卻比皇帝還要大,所以可以說鰲拜一點危機意識都沒有。
而當時的鰲拜看不上康熙這個小子,所以并不知道平時在自己面前裝得一事無成的小毛孩竟然會有如此縝密的部署,平時康熙裝作無心政事,什么事情都請教鰲拜,其實私底下早就在跟索爾圖商量如何擒住鰲拜。所以當鰲拜被擒的時候,一點準備都沒有。
鰲拜的勢力雖然很大,但是朝中還是有很多忠于大清的官員,這部分人肯定是站在康熙那邊的。這部分人對于鰲拜囂張跋扈的做法早就看不過去了,所以也會集中力量幫助康熙除掉鰲拜,這也是這些官員在為自己謀福利。
雖然鰲拜以謀反的罪名被抓了,但是康熙其實心里也知道他并沒有造反的心。所以才會把他一直收押,并沒有直接殺掉。畢竟鰲拜也是一個三朝元老,對大清的貢獻是無人能及的。但是作為帝王處置鰲拜也是勢在必行。
最終康熙也給鰲拜平反了,而且他的家人和后代依然可以世襲榮華,但是鰲拜的下場還是很可悲的。
鰲拜當時雖然手中長有很多兵權(quán),但是這些兵權(quán)并不是全部都掌握在他的手中的,他想要動用這些兵權(quán)仍需要統(tǒng)治者的認可才行。而鰲拜不造反的理由主要有三個。
第1個原因就是鰲拜始終對清朝是非常忠誠的。其實鰲拜從始至終都沒有生出過想要造反的意思,他對于清朝來說一直非常忠心。只不過電視劇中塑造的一些情景與歷史不符,給人們這種錯覺罷了。因為鰲拜本身就是滿清貴族之后,出身非常的高貴。在很早之前就跟隨皇太極征戰(zhàn)沙場,為整個清朝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同時鰲拜與皇太極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的,這份感情讓鰲拜從始至終都沒有想要背叛清朝的意思。
第2個原因就是鰲拜并不能完全掌握他手中的這40萬軍隊。要知道清朝當時是中央集權(quán)國家,只有君主才擁有絕對的軍政大權(quán)。鰲拜當時手中雖然有40萬的軍隊,但是他如果想要調(diào)動這些軍隊的話,還要聽從清朝統(tǒng)治者的指示??梢哉f他手中這40萬軍隊是清朝的軍隊,而不是鰲拜自己的軍隊。如果當時鰲拜選擇造反的話,這40萬軍隊當中很有可能有很多將士不愿意聽從鰲拜的安排。一旦軍隊出現(xiàn)內(nèi)訌的話,對整個計劃來說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所以鰲拜不愿意冒險。
第3個原因就是其他的官員對鰲拜帶來的一種制約。當時順治帝在非常小的時候就登上皇位了,在順治帝登上皇位之后,他的權(quán)力其實大多數(shù)都由多爾袞暫為掌管。而當時除了朝拜,整個朝廷當中還有4個輔政大臣,這些官員在朝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也就是因為這些官員無形之中約束著鰲拜,鰲拜時刻記住自己的職責,不敢輕舉妄動。
其一是滿清的旗戶制度,鰲拜并不是旗主,只是鑲黃旗護軍統(tǒng)領(lǐng),雖然手上有兵,但實權(quán)還是在旗主本人手上。
其二鰲拜過于自信,以為康熙對付他至少要等到成年以后,并不以為尚未成年的康熙能對他造成威脅。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960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武威公主的丈夫是誰政治婚姻的悲情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