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叱咤風云的一代君王—拓跋燾,卻慘死于官宦之手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辛棄疾的詩中有一句:“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這里的“佛貍”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皇帝的字,他是北魏政權的第三任皇帝。先說一下北魏這個政權,它不像以往所認為的朝代一樣,如漢唐經(jīng)歷戰(zhàn)爭后實現(xiàn)統(tǒng)一,開國皇帝和初初繼任的前幾個皇帝實行的休養(yǎng)生息的比較平穩(wěn)的前期,到后期各種問題才轉衰破滅的,北魏從開國皇帝拓跋珪,也就是拓跋燾的爺爺開始就是時局混亂的,這里要追溯淝水之戰(zhàn),前秦苻堅,他,也是一個很厲害的人,基本統(tǒng)一了北方,但是淝水之戰(zhàn)的大敗,使北方分裂,猶如一盤散沙了,北方分裂成為的一個個政權,而北魏就是從開國拓跋珪拓跋燾他爺爺開始一路打打打,成長起來的。拓跋珪就曾夸他的那個孫子拓跋燾,他就應該繼承我未完成的大業(yè),這個大業(yè)指的就是統(tǒng)一北方,而后來的事實證明拓跋珪慧眼識珠,拓跋燾最后也的確做到了。
可以說拓跋燾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了,實施一系列興盛強國之策。信奉儒學,任用漢族的有知識的賢能等,他的鮮卑騎兵,橫掃北方大地,打敗柔然,滅夏,北燕,北涼等政權后,甚至和南朝來了場戰(zhàn)爭,南朝當時是宋,劉義隆,是辛棄疾詩中元嘉年間,想要像霍去病一樣封禪,卻失敗匆匆北逃的主人公,但其實歷史上的劉義隆,實則沒有那么不堪,在他統(tǒng)治下的南方是比較平穩(wěn)安定,出現(xiàn)了南朝最繁華的時期,但是很可惜的是劉義隆碰到了拓跋燾,這個謚號太武的人,劉義隆謚號文,文碰到武,結局是必然的。總之,拓跋燾幾乎是在一路的打殺中,品出一條血路來。
前面說了,北魏政權的局面是混亂的,少數(shù)民族多,以及各種文化交織混雜,必然會導致沖突。即使是拓跋燾統(tǒng)一北方也對此改變較少,這在北魏后期弊端會顯露出來,直到后面的馮太后孝文帝改革才會有所改變的。而此時的拓跋燾會怎么做呢?強權正壓,暴力執(zhí)行,當然這是指標不治本的。這時,拓跋燾的缺點就更易暴露出來—殺伐太重,也許本就是多年打仗養(yǎng)成的性格吧,這就給宦官宗愛鉆了空子。
宗愛,這個太監(jiān)可是十分奸絞,他正是憑著這一點,弄死了皇帝,還是兩個。他很會阿諛奉承,妥妥的一副小人嘴臉,但他就是靠這一點贏得拓跋燾信任的。而當時的太子拓跋晃不喜歡,也許就是看透了其小人本質(zhì)。可是就小人禍害遺千年,就是這個小人害死的君子。拓跋燾南征時,把軍國大事交給了太子,等拓跋燾回來時宗愛乘機挑太子和一些大臣的毛病,挑撥離間。拓跋燾殺了大臣們,打擊了太子。太子便抑郁,不久死去了。
等太子死后,拓跋燾也想明白了,太子是沒有罪的,十分地后悔,也想清楚了是宗愛陷害的。宗愛當然不會束手就擒,先下手為強了。在拓跋燾喝醉酒的一個晚上,伙同幾個太監(jiān),將他勒死,還有種說法是用枕頭悶死。就這樣,一個在戰(zhàn)場馳騁多年的武帝,就死在一個太監(jiān)手里,真是讓人唏噓不已。
縱觀拓跋燾的一生,除了結尾有些草率,凄凄涼涼的,一生基本上是豪氣萬丈的了。他是南北朝中一代叱咤風云的君王,死于太監(jiān)之手,更不如說是死于他自大輕敵,殺伐太重。從他的滅佛這一行為中也可看出他是一個行事太重,太過決絕的人了。
這四位君王都做了同一件事毀民心,惹天怒的事情,那就是滅佛,同時也是因為他們大舉滅佛這一行為使得他們自己壯年暴死,并且還禍及子孫。
拓跋燾是北魏時期的第一個皇帝,當時國內(nèi)的佛教廣為流傳,許多人都信佛,但是拓跋燾并不相信佛教,在一些奸臣的慫恿下開始對國內(nèi)的佛教大舉毀滅,下令全國范圍內(nèi)全面禁止經(jīng)書,拜佛,焚燒拆除寺廟。他有一個兒子信佛,這個兒子阻止他這種霸道的行為,但是并沒有阻止成功。后來慫恿滅佛的奸臣被人殺死,而拓跋燾自己也被宦官殺死,兩個兒子都染病而死。世人說這是菩薩對他們一種懲罰。
宇文邕是南北朝時期的一位皇帝,他三十多歲就統(tǒng)一國家。后來宇文邕要求佛道兩教全部停止,同樣的要焚燒經(jīng)書,眾多的寺院也是被摧毀,還要求所有的僧侶還俗。結果宇文邕在滅佛的第二年,北伐的時候就暴病而死,他的兒子十分殘暴,為了到后宮淫欲將皇位傳給六歲的兒子,幾年后國家滅亡。
皇帝李巖二十多歲就登基做了皇帝。在身邊道士的煽動下,聽信了道士的妖言,展開了滅佛行動。所有的寺廟全部都被摧毀,銅像和法器都被用來鑄造成了銅錢,而且大量的經(jīng)書都被燒毀。這次的滅佛行動沉重的削弱了佛教的實力,所以同時也讓李巖失去了民心,幾年后李巖突然猝死。
五代時期的柴榮是后周的皇帝,在其上位之后,大肆的毀滅全國的寺院,只保留了佛家寺院。結果沒過幾年,柴榮也抱病而死。
拓跋浚是病死的,其謚號為文成皇帝,葬于金陵。至于歷史上拓跋浚死于何病,沒有具體說明,可能是風寒,也可能是其它病。歷史上拓跋浚出生于公元440年,病逝于公元465年,享年26歲。拓拔浚是拓跋燾的孫子,其性格陽光開朗以及幽默風趣,在李未央的幫助下登上皇位。其也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第五位皇帝。文成帝在位期間,北魏恢復佛教,始建云岡石窟。
拓跋浚在年少便與眾不同,繼位以后便誅殺了殺害拓跋燾和南安王拓跋余的兇手宗愛,并且開始休養(yǎng)生息,而且盡量減少高壓手段,實行懷柔統(tǒng)治,安撫遠近內(nèi)外民眾,民心又得以安定下來。
在拓跋浚年長之后,風格異常,每有大政,常參決可否,開始參于政治決策。在公元465年五月癸卯,年僅26歲的拓跋浚不幸染病,在救治無效后病逝,而后其長子拓跋弘即位。
拓跋_少年時聰慧明達,深受祖父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喜愛,常隨祖父左右巡游。公元444年,拓跋_隨祖父出巡,遇到邊將解壓俘虜而過,當即以王者口氣命令邊將釋放俘虜,因而深受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的器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96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