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zhǔn)備了:文景之治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淺談文景之治,這背后還暗藏了些什么大家不知道的秘密.我們古代歷史上第一個老百姓過得很爽的時代,被史學(xué)家們稱為“文景之治”。過得很爽是什么概念,我不妨以個人的角度憧憬一下:房價持續(xù)走低;吃的喝的價格便宜;工作一天就休息一天;治安巨好,路不拾遺,公共設(shè)施齊全;空氣質(zhì)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一級,沒有可吸入金屬顆粒物……當(dāng)然這是做夢。文景之治能有這么好嗎,不可能。
民以食為天。長久以來,評價一個主朝的好壞,米價是個重要標(biāo)準(zhǔn),西漢時期,一般米價是每石百錢,達到二百錢則比較危險。一石米是多少,如果換算一下,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六十斤大米。那時候每個成年男子一天的額定口糧是兩斤四兩左右,每天一般吃兩頓,沒有午飯這個概念。每頓吃一斤二兩,飯量似乎大了一些。不過那時候很少有機會吃肉,沒有葷腥,飯量大一點也是正常的。每人每月消耗一石二斗米,一家五口人每月(漢代家庭的基本結(jié)構(gòu))則要消耗六石米。
而漢代一個普通癥工的工資在月薪三百到一千不等。文景之治時期,米價最低達到每石數(shù)十錢,米價便宜。按照當(dāng)今國際上食物占收入比重的支出來計算發(fā)達程度的話,則可見當(dāng)時糧食的充裕,國家的富底。相比之下,秦末漢初的時候,每石米卻達到了五下錢,出現(xiàn)了人相食的慘狀。能讓百姓普遍吃飽肚子,似乎是一個政府最起碼的責(zé)任,在中國歷史上,卻常常是個奢望,就連距今幾十年前,中國人還有過普遍食不果腹的痛苦呢。
除了米價之外,在史書上,還這么記載文景之治:政府做到了發(fā)展經(jīng)濟,保障供給,老百姓家家吃穿不愁。糧食多得政府的糧倉不夠用,只能亂七八糟堆在地下培養(yǎng)細(xì)菌,沒有人有閑心理它們。京師中央銀行的錢處國為長久不需要支出,穿錢的細(xì)子都爛了??梢韵胂筮@是怎樣一種繁華。但這種好事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有一個很長的醞釀期,這得從劉邦末年講起,那一年劉邦六十歲,是他起兵反秦十四年,紀(jì)年十一年,稱帝七年,離去世還有一年。
我們知道,幫助劉邦建立漢朝功勞最大的人是韓信。而韓信的死或許可以說是劉邦新建的漢朝政府大規(guī)模清洗異姓諸侯王的開端,韓信就死在這一年。這一年的冬天十月,也就是年初。我們知道,秦朝是以十月當(dāng)作一年的開頭,但并不把十月稱為春,仍是稱為冬。也就是說,秦朝和漢朝前期,一年的開頭是冬天,我們常說“一年之首在于春”,在那時候是不適用的。十月年初,劉邦派了太尉也就是國防部長周勃去攻打代地。因為去年的九月,代國的相國陳稀發(fā)兵謀反。
陳稀實際上是以巨鹿太守兼趙相國的身份守衛(wèi)原來的代國邊境,總攬趙、代的兵馬。當(dāng)時的代國并沒有國王,但因為代國位于邊地,需要重兵抵拒匈奴騎兵的南下。陳稀的謀反其實也是被逼的,他出任巨鹿太守的時候,曾經(jīng)去向韓信辭別。韓信拉著他的手在院子里散了一同步,突然仰天長嘆道:“子是可以說點知心話的人嗎?我想和子說幾句知心話!”“子”是那時的尊敬稱呼,如果稱“你”,就不禮貌。漢代人對別人尊稱,或者稱“子”,或者稱“公”,或者稱“君”,都是有講究的。韓信這么抑郁,很可以理解。
他剛剛才被大家知曉有韓信這么一個存在,就幫助劉邦打敗了魏國和趙國兩個國家,兩個國家的失敗,也使得許多人都對韓信這個人感到很震驚,威震天下,燕國甚至被嚇到了,還沒打仗呢,就直接投降了。“后來他又以精兵偷襲了齊國,讓齊王望風(fēng)而遁,于是自立為齊王。繼而又以齊國甲兵南下,推破楚國精銳士卒數(shù)十萬。如果他當(dāng)年聽從謀土朋徹的計策,坐觀劉邦和項羽兩敗俱傷,然后出面收拾殘局,說不定天下就姓韓了可惜因為他的婦人之仁,最終落入了劉邦的魔爪,王的爵位被別人奪了,國士也被收走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97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顛覆性最大的兩君王,究竟何為勝何為敗
下一篇: 拓跋宏為什么要殺元恂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