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機為何要辭官回家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guān)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自科舉制度產(chǎn)生以來,歷朝歷代的讀書人為了登科、及第寒窗苦讀數(shù)十載,入仕后又以文官之首的宰相作為奮斗的終極目標。然而有這樣一位讀書人,他寒窗20幾年名列榜眼,又奮斗了20幾年成為內(nèi)閣首輔,在他6年執(zhí)政生涯中:實際僅干了9個月,而剩下時間一直在申請辭職。他申請辭職123次未果后自己炒了自己,這才結(jié)束了他痛苦的為官生涯。
這位讀書人名叫李廷機,1541年出生與福建泉州晉江外浮橋村,他幼時家境貧寒,但好學上進,于1570年中解元。此后邊教書邊讀書,最終于1583年參加會試時取得會試第一、殿試第二的好成績。李廷機從政后在國子監(jiān)干了1年,南京吏部并署南京戶、工部干了3年,署北京吏部干了4年,由于他在各個崗位時政績顯著受到了百姓和同事們的一致好評。
李廷機的政績斐然與他的做人準則和為官之道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他性端介、寡交游,為人剛正不阿,為官更是清正廉潔、一塵不染。他說:當官三事,曰:“清、慎、勤,而‘清’居首”。他為官期間,從不為親友謀取私利;凡館舍雜物,在任多不用,去時籍記封貯,以待后人,不敢有所取。他歸隱時兩袖清風,歸家后窮愁潦倒,臨終時家產(chǎn)僅有44塊銀元。
李廷機的政治能力與廉潔讓萬歷對他十分器重和信任,于1607年將他提拔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可謂官位至尊??墒钱斃钔C踏進內(nèi)閣準備大顯身手、一展抱負之時,他才發(fā)現(xiàn)理想很美好、現(xiàn)實卻很殘酷。堂堂大明帝國中央九部全部官員加一起才31人,空缺人數(shù)達24人,差不多少了一半,這也就是說他們拿著1個人的工資卻要干2個人的活。
難道我泱泱大國竟真的人才匱乏?其實這都是萬歷皇帝懶政惹得禍。自從1586年9月16日起,萬歷皇帝便開始大罷工,30幾年如一日不上朝,期間不管大臣們?nèi)绾螒┣蟆⒅櫫R、抱怨、造謠,他全都視而不見。萬歷皇帝懶政最明顯的后果就是“人滯于官、官曹空虛”,即官員任免工作大面積癱瘓,官員無法正常的升官、退休、補員。
李廷機頗為無語的是全國各地每天都有成千上百萬分奏折等著萬歷皇帝批閱,可萬歷竟看也不看將其丟在皇宮內(nèi)與自己睡覺。讓李廷機可恨人不是工作難度,而是東林黨那幫人拉幫結(jié)派,一心要讓李三才、郭正域兩人上位,李廷機因此不得不遭受這幫人的彈劾、口水,他沒有萬歷皇帝臉皮那么厚,不堪受辱的他索性向皇帝申請辭職,告老還鄉(xiāng)以圖兩耳清凈。
李廷機知道萬歷皇帝懶,得交個三五份才能批下來,他為了早點辦完手續(xù)讓皇帝看到自己辭職的決心,將房子捐給了窮人,自己帶著全家跑到了廟里住了下來??墒抢钔C寫了5份辭職信上去皇帝沒有反應,又寫了5份還是沒有反應,于是他不停地寫,花了5年多寫了123份辭職信結(jié)果仍杳無音訊,他不但沒有成功辭職反倒得了個“廟祝閣老”的綽號。
李廷機對萬歷皇帝徹底崩潰了,他索性自己把自己炒了,冒著抗旨的殺頭大罪回家。萬歷皇帝收到葉向高關(guān)于李廷機回家的報告后也不予追究,加封他為太子太保,賜銀帛,派人追上他并護送他回家。1616年,李廷機窮困潦倒而死,臨終時僅有44塊銀元,萬歷皇帝賜其為少保,謚文節(jié),特祀學宮,他的墓在亭店村對面山頂,墓碑有“息我處”3字。
對于古代的大臣來說,若是想回家養(yǎng)老的話,通常只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被皇帝下旨削去官職,這是比較悲催的,能保住性命就不錯了,肯定不會得到任何賞賜;第二種則是主動辭職,提交辭職報告,皇帝批準之后就可以了,若是皇帝高興的話,還有可能賞賜一些金銀珠寶,舉辦一個歡送儀式,大臣就能風風光光地返回故鄉(xiāng),也就是所謂的衣錦還鄉(xiāng)。
俗話說,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明代曾有一位大臣,官至內(nèi)閣首輔,其地位與丞相、宰相基本沒啥區(qū)別,除了皇帝之外,他在朝中就是老大。七十歲的時候,宰相身體大不如從前,感覺自己一把年紀了,也活不了幾年了,就向皇帝提出辭歸故里的請求,而且連續(xù)提了很多次,皇帝卻都不搭理他,一起之下就跑回老家去了,估計歷史上就他敢這么干。
如此任性的宰相是誰呢?他就是李廷機,小時候家里很窮,幾乎連鞋子都穿不起,但李廷機并沒有抱怨上天的不公,認為這是對他的磨煉。出身貧寒之人,若是想出人頭地,唯有科舉仕途這條道路,讀書非??炭?,不管是嚴寒還是酷暑,從來都是書不離手,睡覺時都會把書枕在下面。
公元1570年,李廷機在順天的鄉(xiāng)試中考中解元,即舉人當中的第一名。然而,在接下來的十幾年當中,每次都與進士失之交臂,直到萬歷十一年,才得以金榜題名。李廷機在會試中的成績名列第一,萬歷皇帝對他的才華極為欣賞,本來打算欽點他為狀元時,但在首輔申時行對皇帝說:“有個考生叫朱國祚,名字聽起來就很吉利,不如把狀元給他吧?!?
萬歷帝覺得申時行說的很有道理,果斷采納了他的建議,朱國祚就成了當科狀元,而李廷機無緣無故就被降為榜眼了。盡管心中有些怨言,但李廷機并沒有把不好的情緒帶到工作當中,在南京城做官期間,嚴于律己,工作能力也非常強,為官十分清廉,而且還是個大善人,每次碰到乞丐都會施舍銀兩,最后有些乞丐都跑到他門口蹲點,等著李廷機施舍。
萬歷皇帝聽說這些事跡后,又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調(diào)查,認為李廷機是個難得的人才,若不重用的話,簡直天理難容,下旨把他調(diào)到內(nèi)閣工作。來到之后他就傻眼了,許多崗位都缺人,而皇帝又一直不上朝,李廷機每天從白天忙到深夜,卻依舊有很多事情來不及處理,恨不得一天能有48小時。
幾年后,李廷機就被提拔為內(nèi)閣首輔,壓力比以前更大了,畢竟他此時已經(jīng)年過古稀,腦力和體力都跟不上,就決定辭職。先是安排妻兒踏上回想的道路,把京城的房子給賣了,所賣的銀兩都給了附近的窮人,自己住進了一座破廟,有些同僚看不過去了,就要給他安排住的地方,但李廷機婉拒了他們的好意。
第一份辭職奏折上去之后,皇帝半個多月都沒回復,李廷機心想,可能皇帝太懶,壓根就沒看他的奏折,又接著寫了好幾份,依然沒有回音。這下李廷機就不開心了,決定死扛到底,在之后的日子里,他總共寫了120多份辭職報告,結(jié)果萬歷皇帝仍然沒做出一個字的回復。最后,李廷機徹底絕望了,卷著鋪蓋據(jù)駕著馬車離開京城,這在當時可是殺頭的罪名。結(jié)果皇帝并沒有追究,還在李廷機去世后后,追贈他為太子太保,如此有意思的君臣,令人啼笑皆非。
古代的官員們都不愿意退休,其實也正常,當官多爽啊,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等你下臺了早就人走茶涼,誰還認識你!所以他們挖空心思所想的就是怎么在自己的位子上多待,就算多待一天都行。北宋的宰相張士遜77歲還不愿意退休,被一干言官御史痛罵 *** ,把朝廷當成了「 ”養(yǎng)病之地”,另一個宰相曾公亮74歲了占著位子不愿意挪窩,也被人寫詩譏諷「 ”老鳳池邊蹲不去,饑鳥臺上禁無聲?!?但是今天給您介紹的這位大爺遇到了一件窩心的事兒,他想退休,而且很想退休,于是寫辭呈上交皇帝,一連寫了120多封辭呈之后才被皇帝允許,這時候已經(jīng)過去了4年...... (中國歷朝歷代皇帝中,論起「 ”懶”,萬歷要當?shù)诙?,沒人敢當?shù)谝唬?沒辦法,因為他伺候了一個奇葩主子:萬歷。 大明歷代皇帝多奇葩。比如說成化帝昏庸,不是他不想當好皇帝,實在是他不會;正德帝胡鬧,他覺得當皇帝限制自由太不爽了;嘉靖帝一心忙著修仙,后半輩子縮在西苑煉丹玩女人,而萬歷呢?一個字:懶。 (早年的萬歷在李太后、張居正和大太監(jiān)馮保的監(jiān)督下很是勤政好學) 早年間萬歷可不這樣,由于他的老師是著名大臣張居正的緣故,從小萬歷就接受了嚴格、細致而全面的教育,張居正一心想著把小皇帝培養(yǎng)成一代明君,而萬歷也頗為爭氣,在他執(zhí)政生涯早期勤政好學,讓人看到未來明君的影子。 但等張居正死后,也許是沒人再監(jiān)督自己了,萬歷皇帝「 ”賢君”的形象迅速崩塌,皇帝迅速展現(xiàn)了對朝政的厭倦,于是托病不上朝,不處理政務成了萬歷皇帝統(tǒng)治生涯的常態(tài)。 為什么萬歷形象轉(zhuǎn)變?nèi)绱司薮??其實有幾個原因。 首先是萬歷皇帝身體確實不好,通過對萬歷皇陵的發(fā)掘,對萬歷尸骨的分析,這位皇帝的身體狀況也被我們所知,這位老兄不但患有齲齒、牙周炎等多種牙科疾病,而且「 ”背微陀,腿部殘疾”,身體上還有殘疾,偏巧萬歷同志對飲酒、女色又有特殊的愛好,所以這也導致他本就不怎么健康的身體雪上加霜。從萬歷十四年開始,尚在壯年的皇帝就說自己經(jīng)常「 ”頭暈眼黑,力乏不興”,那到底是什么病呢?皇帝又說不出個所以然,只回復經(jīng)過太醫(yī)診斷后仍然「 ”身體虛弱,頭暈未止”,所以缺席了朝會,因為自己病勢嚴重,萬歷皇帝干脆說自己連到太廟祭祀先祖都無法前往。 (肥頭大耳的萬歷皇帝,張居正病逝,李太后年老,無人監(jiān)督的萬歷放飛自我,沉溺于酒色之中) 臣子們原本以為萬歷皇帝真不舒服,大概休息幾天就能正常處理政務,沒想到萬歷這一病就病了二十幾年!在此之后萬歷皇帝多次說自己「 ”已于卯初起矣。一時頭暈眼黑,力乏不興,已御卿等暫免朝講數(shù)日,以為靜攝,服藥庶效。今連服藥餌,身體虛弱,頭暈未止?!薄?”朕自前月服平肝清心之劑,至今頭尚眩暈眼黑,心滿腸漲,飲食少思,寢不成寐,身體尚軟”,總之就是以哎呀朕身體不行啦,朕頭暈啦,身體虛弱啦等借口縮在后宮不露面。 當然,萬歷皇帝這么做也確有苦衷,從流傳的畫像來看萬歷長的肥頭大耳,估計患有「 ”高血壓”、「 ”高血脂”等心腦疾病,但身體如此不適依然無法阻攔萬歷皇帝沉溺女色,花天酒地,于是皇帝的身體情況愈加惡化,到了中年時萬歷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神思恍惚,步履艱難,一只耳朵甚至失聰?shù)默F(xiàn)象,就連給太后請安都要「 ”膝行前進”,連走路都做不到。 (明朝的官員崇尚「 ”以直取名”,經(jīng)常上疏指責嘲諷皇帝) 其次在于對文官集團的厭倦,萬歷不喜歡文人這一點似乎是很明確的事實,在他生下太子朱常洛和福王朱常洵之后,皇帝與大臣們的矛盾幾乎到達了頂峰,因為文人們要爭國本,也就是確立太子的身份和人選。 (苦命的明光宗朱常洛,從小就被父親萬歷皇帝忽視,萬歷從來就沒喜歡過他和他的母親王妃) 朱常洛是萬歷偶然與一王姓小宮女春風一度過后生下的孩子,但萬歷對王氏母子并不喜歡,當他知道王氏懷孕的消息后甚至沒擔當?shù)恼f這孩子不是自己的種,還是李太后堅持王氏才被晉升為妃。但朱常洛始終被自己的父親忽視。萬歷皇帝真正的心頭肉是鄭貴妃和貴妃之子朱常洵,皇帝一直希望能夠立朱常洵為太子,但這遭到了文官集團的強烈反對。 (為了躲避文官集團的騷擾,萬歷皇帝干脆縮在后宮不出來,臣子們上交的奏折也全被扣住) 他們搬出祖訓、禮儀成法告誡萬歷皇帝太子之位立嫡立長,怎么也輪不到比朱常洛還小的朱常洵,于是大臣們開始瘋狂上疏(這樣的情形還要持續(xù)幾十年,這就是萬歷朝著名的「 ”爭國本事件”,無數(shù)的官員因為請求皇帝立朱常洛為太子被流放,廷杖甚至罷官),大臣們的意見讓萬歷異常惱火,但偏巧人家又占著理,擱漢唐時期皇帝一言九鼎,讓誰當太子誰就當,官員們也沒話說,但明朝時期文官勢力飛速發(fā)展早已能夠和皇權(quán)分庭抗禮,對于這種原則性的事情大家同仇敵愾一致對外,所以就連萬歷皇帝也無可奈何。 貴為皇帝連自己喜愛的女人和兒子都沒辦法保護,萬歷是又憋屈又憤怒,大臣們還不依不饒咄咄逼人,非得要皇帝給個說法,眼看連和稀泥都行不通了,萬歷皇帝干脆就一個字:拖!你們不是要我立太子么,我現(xiàn)在就裝病不上朝,你們的奏折我也全留中不管,看你們能拿我怎么樣!哪有皇帝成天縮在后宮的道理?但不管大臣們怎么勸、罵、求,萬歷皇帝是王八吃秤砣,鐵了心,他從此龜縮在后宮不出門不露面當了幾十年宅男,用后人的話來說就是「 ”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 皇帝不出面,國家政務怎么辦呢? (扣住了奏章,皇帝還是不出面,連官員的升遷、錄用和辭職都沒人管) 涼拌,既然身在后宮,萬歷索性放縱自己吃喝玩樂,把朝政扔在一旁,反正朕是不管了,你們這些大臣自己玩去吧!有些重要的政務需要皇帝點頭,結(jié)果大臣們千求萬懇,大家集體在皇城外聚集要求皇帝出來見一面,結(jié)果連個屁都沒等到,奏章也如同泥牛入海,沒有激起一點浪花。那么皇帝不出面,大臣們主動去看他行么?也不行,在萬歷這二十多年的宅男歷史中,如果說他一個大臣都不見那是冤枉了他,但他和大臣們見面的次數(shù)也著實是屈指可數(shù),不說新入朝的大臣們連皇帝長什么樣都不知道,就連朝廷柱石,內(nèi)閣首輔也得等個三四年才能得到萬歷的接見。 既不接見大臣,也不上朝,萬歷治理國家的方式都是下諭旨,但關(guān)鍵是很多時候萬歷連諭旨都懶得下,大臣們提交上去的奏章和諫書到了后宮就沒出來過,皇帝把它們?nèi)巯铝?,至于怎么處置,拖著!由于沒有皇帝的首肯,朝廷各機關(guān)單位職位得不到補充,政事無法及時處理,就連大臣辭職退休皇帝也不放在心上,而且在皇帝看來,你退休了這政事怎么辦?不準! 發(fā)展到后來變成了什么情況? (到了萬歷中期,全國的官員出現(xiàn)了嚴重的缺失,很多要害部門都無人負責) 萬歷三十年時北京和南京一共缺尚書3名,侍郎10名(作為大明的陪都,南京也有六部),全國各地缺巡撫2名,布政使、按察使66名,知府25名.....首輔葉向高上疏萬歷說:「 ”今六部止有五人,都察院遂至空署”,直接警告皇帝朝廷快沒人了!但萬歷依然對此無動于衷,情況到了萬歷三十三年時繼續(xù)惡化,本來按照朝廷的規(guī)格,六部給事中人數(shù)應當為50人,全國十三道御史應當為110人,但此時六部給事中只剩下了4人,十三道御史只有5人!您要說這些畢竟是七品言官,人數(shù)少點也不影響朝廷的正規(guī)運行,這時候六部尚書和侍郎加起來只有4人...... 等于很多官員得一人身兼數(shù)職,既管刑部又要操心工部,當起了多面手,最慘的就是首輔葉向高,堂堂大明內(nèi)閣就只有他一個人充門面,繁重的工作任務讓葉向高忙得腳不沾地,眼看就要累得嗝屁了。 (大明首輔葉向高,這位大爺在內(nèi)閣無人的情況下孤軍奮戰(zhàn)獨挑大梁累死累活干了七八年) 萬歷四十一年時朝廷要舉行科舉,結(jié)果內(nèi)閣只有首輔葉向高一人,實在是找不出其他人去當考官了,于是葉向高懇求萬歷皇帝任命在家賦閑的方從哲出任禮部右侍郎,暫時充當主考官。這樣火燒眉毛的時刻萬歷皇帝還是猶豫不決,葉向高連著上疏四次皇帝才不情愿的下令委任方從哲為吏部左侍郎,輔佐葉向高主考科舉。 估計是加班加得受不了了,葉向高向皇帝請求速速增補內(nèi)閣大臣,他懇切的對皇帝說「 ”昨科臣張延登揭稱,自皇上御極以來,閣臣二十有一人,只有王家屏、沈鯉有立朝之節(jié),而未竟厥施。夫以二十一人僅有二人,而又用之不竟,則閣臣之難蓋可知矣?!薄?”然以四十一年之間,有閣臣二十余人,而臣以一人獨支七年,則臣之難又可知矣?!币粋€人單槍匹馬干了七年,葉向高你也太不容易了! 這次萬歷皇帝破天荒的回復了葉向高的奏疏,不過卻是肯定了葉向高的貢獻,讓他接著發(fā)光發(fā)熱為朝廷服務,至于補充大臣入閣嘛,「 ”其推補閣臣章疏,目前聯(lián)自簡發(fā)”,再說吧! 不過到了九月份萬歷皇帝任命了方從哲和吳道南兩人入閣,我估計葉向高都要淚流滿面,總算有人來替自己分擔工作任務了! 那么是朝廷無人可用么?其實并不是,萬歷一朝很荒誕的景象就是這頭朝廷各部人員缺失,各個部門都嚷著缺人,但另一方面卻是一大群候補官員們等著當官,但朝廷又遲遲不發(fā)委任狀,于是這些人只能窩在京城等消息。 葉向高是解脫了,接下來就輪到方從哲倒霉了,老葉在退休前特意向皇帝說明「 ”臣今已行,道南未至,只從哲一人在閣,極為勞苦?!爆F(xiàn)在吳道南還沒來,所有的事兒都讓方從哲給干了,這也不是個事兒??! (葉向高好不容易脫離苦海,這下輪到苦逼的方從哲當牛做馬了) 很快方從哲也累垮了,為啥?吳道南在萬歷四十三年終于來京入閣,但只任職了短短兩年就因為科舉舞弊案請辭而去,于是大明內(nèi)閣只剩下了方從哲一人(其實我很是惡意的揣測吳道南是因為太累了,所以故意往自己頭上扣屎盆子,乘機逃離),眼看著奏折積壓的比山還高,方從哲吃不消了,他也向萬歷皇帝請辭,但上了賊船哪有這么容易走?不管方從哲如何懇求離職退休,裝病不來上班,萬歷皇帝就是一句話:內(nèi)閣的重任就交給你啦!偏偏方從哲又是北京人,想逃都沒法逃,于是乎老方又「 ”一人為相”辛苦撐了十幾年。 (李廷機也挺慘,人家是為了當官傷腦筋,而李廷機則是為了辭職傷腦筋) 在這種背景下我們的主角李廷機出場了,萬歷三十四年,李廷機官至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入內(nèi)閣執(zhí)掌機要,成為內(nèi)閣的一員恐怕是天下所有讀書人夢中所盼之事,而李廷機也摩拳擦掌,頗想做出一番事業(yè)??蓻]想到入閣不超過一年李廷機就打起了退堂鼓,這宰相他當不了,為什么當不了?朝廷缺人?。〕⒘烤徘淙绷艘淮蟀?,連跑腿的小嘍啰都不夠,這就等于每個人的工作量都翻了三四倍,自己身為內(nèi)閣成員責任更是重大,全國各地的奏章都送了過來等自己批示!要說皇帝能給建議還好,但萬歷皇帝懶的出奇,奏章交上去連個響都聽不到,凡事還得自己出面主持大局。 更要命的是朝廷這時候也不太平,萬歷中后期朝廷黨爭激烈,言官御史如同瘋狗一般見人就咬,貴為閣臣的李廷機也未能幸免,彈劾他還能夠博取清名?。∮谑菐资畟€言官發(fā)了瘋一般對他從上到下、從里而外的進行人生攻擊。工作累,任務重,還要挨罵,李廷機臉皮可沒這么厚,他很是干脆的打好了包裹打算離職退休,于是一片洋洋灑灑的辭職報告就被呈交了上去。 (為了辭職,李廷機足足寫了一百二十多封辭職信,用了四年時間才征得萬歷的同意) 萬歷沒反應,李廷機毫不氣餒,他知道皇帝的尿性,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這場「 ”辭職退休戰(zhàn)”是一場長期,艱苦的戰(zhàn)斗,于是李廷機又寫了5封奏疏交了上去,萬歷依舊沒有反應。這下李廷機發(fā)了飆,我就一直寫,我就不信你不批!于是從萬歷三十六年開始,李廷機是日日寫,夜夜寫,10封,50封,100封!李廷機一直寫到了萬歷四十年,辭職奏疏超過了120封。 這簡直是中國歷史上最搞笑的一幕。這頭大臣拼命辭職,我不干了不干了!那頭皇帝死活不同意,我就不批就不批!李廷機終于崩潰了,他再也等不下去,索性自己把自己解雇,扔下了大學士的身份不要,自作主張的逃出了北京城。 鬧到這個份上萬歷皇帝才放過李廷機,讓他退休回家去了,而這時候的內(nèi)閣首輔是誰呢?就是苦逼的葉向高,當他看著同事為了告老足足拖了三四年才成功時,就算心里有什幺小九九也全都掐死了,在萬歷朝當大臣,就得做到當?shù)剿赖臏蕚浒。?
明朝萬歷年間的皇帝是明神宗朱翊鈞,他是明朝第十三任皇帝。他10歲即位,58歲退位,在位48年。他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在位的前十年,在張的指導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國家的經(jīng)濟、文化有了很大的進步,出現(xiàn)了“萬歷中興”的可喜局面,進行了“萬歷三大征用”,鞏固了國家的版圖,頗有帝王之氣。
然而,1586年后,萬歷開始逐漸沉溺于酒色,對國家事務的管理持否定態(tài)度。更是因為立太子的事和內(nèi)閣鬧翻了十幾年。我干脆整天把自己關(guān)在紫禁城里,對朝廷大臣不理不睬,對朝廷的政務視而不見,對出示的折子也不理睬。
導致明朝的官員任免根本無法正常工作,很多職位缺少個人。像吏部、禮部、兵部等部門。只見公章不見了,而都察院和大理寺,不僅沒人上班,連公章都沒了。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出現(xiàn)了,那就是——號總理李廷機。李廷機從小聰明好學,本來可以在科舉考試的時候當狀元,但是糊涂宰相申時行覺得朱國佐最順眼,李廷機只好屈居第二。
幸運的是,李廷機并沒有在意這頂假帽子,他也沒有因此而感到消極。他在為官期間,為國家和人民做了很多好事。比如鼓勵經(jīng)商,打擊各種亂收費,嚴肅檢查作風,打擊作弊,選拔一批高素質(zhì)人才。
不僅如此,他還很善良,遇到乞丐會給一些錢。他的勤政廉潔感動了“懶皇帝”萬歷,提拔他入閣,相當于宰相。
為什么相當于宰相?其實明初就有宰相,李善長和胡是最后兩位宰相。為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朱元璋控告胡謀反,封胡統(tǒng)領(lǐng)九族,前丞相李善長就是其中之一。
至此,宰相的頭銜被廢除,宰相的權(quán)力被分配到六個部。讓六部直接為皇帝服務。這個想法一開始是好的,但是皇帝一個人處理不了那么多事情。所以明末的皇帝都設置了內(nèi)閣首輔和大學士。只能說相當于宰相。這個制度一直延續(xù)到明朝末年。
這又扯遠了,讓我們回到李廷機。他是入閣才知道的。當他入閣時,他大吃一驚。中央九個部門官員加起來一共31人,空缺高達24個!這還不包括下面那些想跑步的人。這意味著幾乎所有人都在拿一個人的工資,做兩個人的工作。
即便如此,更難的是,每天都有數(shù)百份奏章從全國各地送來,等待萬歷皇帝審閱。但萬歷連看都懶得看,讓成堆的奏章躺在宮里陪他睡覺。當時流行一種說法叫“留在中間”。
即使工作艱難,可恨的是林東黨在當時已成氣候,一心要讓李三才和郭正域當宰相。為了達到這個目的,這些人整天寫奏章,倒臟水。李廷機不像萬歷那樣臉皮厚。罵了幾個月,他忍無可忍。他拍拍屁股,遞上辭呈走人。
他知道萬歷皇帝有多懶,一封辭職信交上去也不會看,于是一連寫了五封,左等右等都沒有得到回復。他又寫了五封信,交了上去,萬歷還是沒有回信。為了表明自己辭職的決心,李廷機要求一戶人家先回家,然后把房子捐了,去一個破廟湊合。他繼續(xù)寫道
但他決心辭職,于是干脆辭職,以抗拒圣旨的罪名跑回福建老家與家人團聚。幸運的是,由于萬歷皇帝懶得追究,李廷機沒有受到懲罰。四年后,李廷機去世,萬歷皇帝聞訊后罕見地發(fā)力,賜李廷機少保,謚號“文杰”。
明朝很多時候是無為而治,皇帝不干活,不上朝,整個國家照樣可以照常運轉(zhuǎn)。但是如果一個皇帝勤奮,他會做得更好。
皇帝當然是勤勞的,所以朝廷的文武百官和宦官更是勾心斗角?;实鄄磺诳欤瑝核麄兊墓ぷ鞫?,不怎么打仗。皇帝勤政的時候,真的是奮斗。所以你沒做,你也沒做。為什么不“什么都不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97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