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田豐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三國的故事當(dāng)中,說起田豐,肯定很多人都會覺得他死的實在是太冤枉了,的確,他的死,在很多時候,都是因為袁紹的個人的性格和態(tài)度造成的,但是其實,看問題不能夠只能看一個方面,在很多時候,他自己的性格也是有一定缺陷,那么,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他自己的性格問題。
熟悉三國的小伙伴們都知道,田豐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因此在很多的事情上,他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他也會直接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對于喜歡人才的曹操來說,這自然的好事兒,但是要是換做是別人,或許就不能夠完全的理解田豐了。田豐有的時候經(jīng)常的說話非常的懟人,也就是說,他經(jīng)常說話懟自己的上司,也就是當(dāng)時的皇帝,當(dāng)然,說這樣的話的人,自然也是有權(quán)利和地位的,就是荀彧,我們都知道,荀彧對于曹操的和魏國的重要性,他之所以敢這么說,肯定也是有原因的。在荀彧的眼中,荀彧認為,田豐在袁紹手底下當(dāng)謀士,其實并不是非常的合適的,而且袁紹手底下的人,其實只是看上去很團結(jié),實際上根本就不是特別的團結(jié)的,其實,我們想想田豐最后的結(jié)局,自然也是中了荀彧的說法,最后被袁紹直接殺死,在沒有犯什么錯誤的情況下被處死,著實是很冤枉的。
田豐是一個很聰明的人,因此,在袁紹的部下里,沒有任何一個人的聰明能超過他,但是田豐這個人性格太過于剛毅了,也非常的有主意,因此很多的時候,他都會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比如,他反對袁紹攻打曹操,其實對于一個首領(lǐng)和將領(lǐng)來說,一旦做出了決定,自然是要有面子的,田豐不管不顧,直接當(dāng)著眾人讓袁紹取消計劃,這對于任何一個將領(lǐng)來說都是沒面子的事情,但是田豐表現(xiàn)的十分的極端,甚至可以說是一點也沒有給袁紹留面子,這也使得袁紹對于田豐有了很多的反感。在打仗的過程當(dāng)中,田豐還是不夠當(dāng)時的情景,直接反對袁紹,這就讓袁紹徹底大怒,直接把田豐關(guān)了起來。
在袁紹失敗之后,田豐還諷刺的說,早就知道會是這樣的結(jié)局,本來敗軍的袁紹就非常的懊惱,他還說這樣的風(fēng)涼話,就讓袁紹更加的生氣了,于是一氣之下,才殺了田豐。
我們都知道,他和許攸有一段時間是一同的,共同為袁紹出謀劃策的,就在當(dāng)時田豐反對袁紹進攻的時候,許攸是呈現(xiàn)一個支持的狀態(tài)的,這樣兩個人就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和反差,在當(dāng)時袁紹自己就希望進攻的時候,自然是對許攸產(chǎn)生了大量的好感,于是,這兩個人也結(jié)下了很多的恩怨。
其實評價田豐的話,他也算是非常厲害的一個人物了,腦子非常的靈光,各個方面都是非常的全面,并且人品也很好,特別的善良和正直。但是就是不懂得變通,如果稍微懂一點的話,也不至于最后是這樣的下場了。正是因為性格不一樣,是的他和許攸有著相反的人生,許攸就是一個比較會變通的人,自然會收到袁紹更多的喜愛。
其實不止是許攸,田豐和其他的人也是有矛盾的,比如沮授,其實他們兩個是共患難的人,但是最后的時候,他依舊由于太耿直了,于是也走偏了。關(guān)于田豐,其實還有很多故事可以講,但是不管是什么,他是死都是蠻可惜的,并且也是非常的不值得的。
生活在那個時代沒有什么忠奸的分別的。如果以漢為正統(tǒng),2個都不是忠臣。如果說從一而終是忠誠,那么可以說田豐比許攸忠心。如果說從良禽擇木而棲的角度看,許攸又要比田豐好點,就像徐晃張遼張合等都不是一開始就是曹操的手下。。
許攸(?-204年),字子遠,南陽(治今河南南陽)人。本為袁紹帳下謀士,官渡之戰(zhàn)時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許攸因此背袁投曹,并為曹操設(shè)下偷襲袁紹軍屯糧之所烏巢的計策,袁紹因此而大敗于官渡。后許攸隨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屢屢口出狂言,終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田豐(?-200年),字元皓,鉅鹿(今河北巨鹿一帶)人,一說渤海人。[1] 東漢末年袁紹部下謀臣,官至冀州別駕。其為人剛直,曾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采納,曹操部下謀臣荀彧曾評價他“剛而犯上”。后因諫阻袁紹征伐曹操而被袁紹下令監(jiān)禁。官渡之戰(zhàn)后,田豐被袁紹殺害。
有一種死法叫“田豐之死”。
田豐之死,在《三國志》中詳細記載。
《三國志·袁紹傳》是這樣記載的:
初,紹之南也,田豐說紹曰:“曹公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jù)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jié)英雄,內(nèi)脩農(nóng)戰(zhàn),然后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yè);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zhàn),若不如志,悔無及也?!苯B不從。豐懇諫,紹怒甚,以為沮眾,械系之。紹軍既敗,或謂豐曰:“君必見重。”豐曰:“若軍有利,吾必全,今軍敗,吾其死矣。”紹還,謂左右曰:“吾不用田豐言,果為所笑?!彼鞖⒅?
這就是田豐之死。
陳壽在這段文字最后有一個總結(jié):
紹外寬雅,有局度,憂喜不形于色,而內(nèi)多忌害,皆此類也。
這是是說袁紹性格的缺陷,袁紹表面上寬容大度,實際上猜疑心中難以容忍。
田豐便是袁紹這個性格的犧牲品。
裴松之在給《三國志》作注時,關(guān)于田豐之死,引用了一段材料:
先賢行狀曰:……逢紀憚豐亮直,數(shù)讒之於紹,紹遂忌豐。紹軍之?dāng)∫?,土崩奔北,師徒略盡,軍皆拊膺而泣曰:“向令田豐在此,不至於是也?!苯B謂逢紀曰:“冀州人聞吾軍敗,皆當(dāng)念吾,惟田別駕前諫止吾,與眾不同,吾亦慚見之?!奔o復(fù)曰:“豐聞將軍之退,拊手大笑,喜其言之中也?!苯B於是有害豐之意。 這里是說,田豐受到了逢紀的嫉妒和陷害。
田豐之死也有自己的原因,田豐剛而犯上,說話不注意分寸尺度,常使的袁紹下不了臺,這也導(dǎo)致袁紹不喜歡他。
不管怎么說,田豐是死于袁紹之手,當(dāng)從田豐知道袁紹軍敗必殺自己來說,田豐是知道袁紹性格的,只能說田豐沒有遇到一個好主公。
袁紹沒有采用田豐的意見,最高興的還是曹操。
初,太祖聞豐不從戎,喜曰:“紹必敗矣?!奔敖B奔遁,復(fù)曰:“向使紹用田別駕計,尚未可知也。”
對于他們共同的主公袁紹來說,田豐比許攸好,原因如下:
1、田豐對袁紹的貢獻比許攸要大,田豐曾妙計百出,助袁紹滅公孫瓚,而許攸并沒有對自己的主公袁紹做出太大的貢獻;
2、田豐對袁紹更忠誠,為人剛直,曾多次向袁紹進言而不被采納,曹操部下謀臣荀彧曾評價他“剛而犯上”。后因諫阻袁紹征伐曹操而被袁紹下令監(jiān)禁。盡管袁紹下令監(jiān)禁田豐,田豐亦然視袁紹為他的主公,一直對他忠心耿耿。而許攸在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時,立即背袁投曹。
當(dāng)然許攸也有比田豐優(yōu)秀的地方,田豐因為性格過于耿直,經(jīng)常在言語上冒犯袁紹,讓袁紹動了殺掉田豐的念頭,許攸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要好很多。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97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