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函谷關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所謂戰(zhàn)略要地,簡而言之就是通過對某地核心區(qū)域的控制,可以達到對其他區(qū)域的絕對控制權。
秦穆公霸西戎是人盡皆知的故事,但是秦穆公向西攻打犬戎實在是不得以而為之的無奈之舉!要知道,秦穆公的抱負是爭霸中原而不是和一幫茹毛飲血的野人打交道,所以不能東進才是成就穆公霸業(yè)的最主要因素。而阻止秦穆公以及秦穆公之后15代秦君東出的攔路虎就是晉國所控制的函谷關。
秦國通過函谷關進入山東六國的道路如下,反之六國亦然。
自咸陽順渭水東行,會到達今天的潼關(曹操修筑)而進入淆涵通道。淆涵通道是被中條山與秦嶺包夾而成河谷谷地,中間流淌的是黃河,通道的兩端正是三門峽與潼關。在這片呈長方形的區(qū)域之間,函谷關所處的高地稠桑原從秦嶺向北延伸下來,直達黃河岸邊,正好完全的攔截淆涵通道,將之一截兩半,大有此路不通的架勢!但是,稠桑原中間卻天然存在這一條被雨水沖刷出來的東西向裂口,函谷關就設關于此裂口東端(如今的靈寶縣王垛村)。
另外,稠桑原之上森林茂盛也使得人畜難以通行,而函谷關關前的弘農河也充當著函谷關的天然護城河。經過函谷關會到達今天的三門峽,然后抵達崤山,過了崤山就可以抵達洛陽。
洛陽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它所在三川河谷不僅控制著黃河南北兩岸通行的渡口——孟津渡、小平津渡,而且再東行一步就完全走出了中國第二大階梯——山區(qū),進入一馬平川的平原。此時,位于平原地帶的魏都大梁和韓都新鄭均在鄰近不遠,而且秦軍渡過黃河沿著太行山北上亦可直達平原地帶的趙國都城邯鄲,南下亦可攻打楚國在平原的勢力。
通俗來說,秦國若控制函谷關,退可以守住八百里秦川,進可以出兵東向,爭霸中原。如果此地被山東六國占領,秦國不但會被牢牢地封鎖在函谷關以西難以東進,而且隨時都有被敵軍偷襲、蠶食、直至滅國的危險。
歷史上每個朝代必然要鎮(zhèn)守邊疆塞要,維護國家和平,而函谷關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塞要,特別是先秦時期,很大程度上各諸侯國的安寧與否,取決于函谷關的失守,可以說在當時,誰戰(zhàn)勝了第一雄關函谷關,就取得先機,占據高地,不過函谷關可不是易攻之地,古來六國都沒有哪一個成功攻下函谷關,難怪有勝也函谷關,敗也函谷關的說法。
占據有利軍事位置
古代作戰(zhàn)除了講究戰(zhàn)術之外,占據有利地形也是成功的關鍵,這樣才能建立起穩(wěn)固的根據地,積蓄力量,完成一方霸業(yè),進而一統(tǒng)江山,是各諸侯國君王的一生追求,,史料記載中提到,關中最有得天獨厚的地位,能進能退、可攻可守,而函谷關位于關中和中原的主干道,所以尤為重要,打戰(zhàn)雙方必定要先爭奪下來函谷關之地。
秦襄王時期經歷函谷關之敗,受盡屈辱
歷史上,襄王就嘗了一下敗也函谷關的滋味,當年戰(zhàn)國七雄,秦國可謂是一家獨大,齊、魏、韓三國一直以來聯手攻打函谷關都沒有成功,但在商鞅變法之后,秦國內政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襄王嬴稷還聽信讒言,準備把當時秦相田文殺了,后來田文在手下的幫助,成功逃去了齊國。歷經了三年之久,最后齊、魏、韓三國攻下秦國的函谷關,襄王無奈之下還割地求和,這次戰(zhàn)敗是秦國商鞅變法之后的經歷的最屈辱一戰(zhàn)。
劉邦幸運攻下函谷關,秦國被滅
秦始皇去世后,秦國大變,扶蘇爭權失敗,有名的大將軍蒙恬也被殺害了,秦國處于風雨飄搖時期,劉邦是很懂得把握時機的人,他雖然帶領的軍隊并不是最強的,但是他讓項羽去攻打秦國的軍隊,自己悄悄帶兵進入咸陽城,這是秦國已經是案板上的魚肉了,于是劉邦輕輕松松攻下函谷關,一下子奠定了地位。
函谷關(中國古代關卡)
函谷關西據高原,東臨絕澗,南接秦嶺,北塞黃河,是中國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之一,位于河南省靈寶市北15公里處的王垛村,距三門峽市約75公里,地處“兩京古道”(長安、洛陽),緊靠黃河岸邊,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故稱函谷關。這里曾是戰(zhàn)馬嘶鳴的古戰(zhàn)場,與“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劍門關都是重要關口。這里又是我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經》的地方,千百年來,眾多海內外道家、道教人士都到這里朝圣祭祖[1] 。
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函谷關古文化旅游區(qū),位于豫陜晉三省交界、河南省西大門靈寶市境內,轄區(qū)面積16.5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太初宮、道圣宮、道家養(yǎng)生園、藏經樓、瞻紫樓、雞鳴臺、碑林、蠟像館、博物館、關樓、函關古道等20余處[2] 。
函谷關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著述道家學派開山巨著《道德經》的靈谷圣地,道家文化的發(fā)祥地;是古代西去長安、東達洛陽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晉文化的交匯地;是千百年烽煙際會、兵家必爭的戰(zhàn)略要塞,紫氣東來、雞鳴函關等歷史故事與傳說的發(fā)軔地。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這里以名人(老子)、名著(《道德經》)、名關(函谷關)留芳青史,聲播海內外。
請采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98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