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楚國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自從西周建立之后,周武王就開始大規(guī)模分封諸侯,所以在春秋和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的數(shù)量是特別多的。但是到了戰(zhàn)國快要結(jié)束的時候,諸侯國也就剩下了七個國家。但是如果要拿這七個國家來比較的話,在軍事實力方面,趙國和秦國應該算是第一和第二,但是要論經(jīng)濟實力的話,位于南方的楚國應該算是第一。要知道在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國土面積是比較大的,這也就使得楚國在很多方面,是領先于其他六國的。不過楚國在長達800年的對外征戰(zhàn)當中,卻把主要方向放在了問鼎中原,對于南邊的大部分疆域,楚國卻沒有用心去征服。
要知道楚國南邊的大部分地方,在古代的時候被稱為百越之地。這個百越之地,是嬴政在兼并天下之后,為了獲得更大的地盤,于是就派遣屠雎和趙佗帶領50萬軍隊前去征討,后來經(jīng)歷了多次的失敗,才得以征服這塊土地。接著秦朝很快就被推翻了,那時屠雎已經(jīng)死亡,所以趙佗就自立為南越王。等到劉邦建立漢朝之后,趙佗表示愿意臣服于漢朝,于是就成為了漢朝的藩屬國。可是等到呂后專權(quán)的時候,趙佗又與漢朝成了敵人,于是又宣布獨立。到了劉恒當皇帝的時候,他就派出使者去和趙佗聯(lián)系,于是兩國關系又搞好了,南越國表示臣服于漢朝,當南越國發(fā)展到第四代之時,終于被漢朝滅亡,這個時候的百越之地,才終于被納入漢朝版圖。那么當初建國有800年的楚國,為什么沒有想到要征服這個地方呢?其實小編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就是百越之地在整個周朝時期,是沒有多大價值的,如果去征討的話會比較困難。自古以來,南方的百越之地,都屬于野蠻落后的地方,這里也沒有什么好的東西出產(chǎn),并且還有很多帶有毒氣的昆蟲。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宋元時候。到了唐朝時期,如果一個大臣犯了錯,就很有可能被發(fā)配到南方百越之地。到了南宋末年的時候,蒙古士兵想要攻下南宋朝廷,但是在穿越一個樹林之時,突然感染了瘴氣,所以不得不退兵。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楚國雖然靠近南方的百越地區(qū),但是對于這片不了解的地區(qū),楚國的君王是沒有多大興趣的。除了沒有多大愛好之外,這些地方因為生活著一些少數(shù)民族,所以攻打的時候特別艱難。當嬴政派出50萬大軍前去攻打的時候,有40萬大軍直接對陣廣西那一帶的老百姓。但是打了三年之后,都沒有攻打下來,并且主帥還死了,于是就由副帥繼續(xù)帶領征討。其實大家可以設想一下,秦朝的軍隊被大家叫做虎狼之師,既然這么強悍的軍隊都攻打不下來,更何況是軍事能力比較差的楚國呢。
第二點就是,在西周剛剛成立的時候,楚國的君主由于長期被中原的大國所看低,所以楚王就一直想要提高自己的地位。雖然楚國也算得是黃帝后人,但是在商朝敗落之后,楚國首領就率領全部族人投靠了姬昌,并且參與到了滅商的大業(yè)之中。商朝滅亡之后,楚國被姬發(fā)封了子爵,其實這是一個很低的爵位。之所以這么低,主要是當時楚國的地盤確實太小,那是楚國被大家叫做蠻夷。這也因此讓楚王對于周王室特別的不滿。隨著時間的過去,楚國的地盤越來越大,于是就漸漸的不聽周天子的召喚。到了周昭王的時候,就帶了很多軍隊前去攻打楚國,結(jié)果沒想到全軍覆沒。因此楚國的勢力就越來越大。
就算楚國的勢力變得很大,但是楚王的爵位依然還是當初那樣,因此楚人心里特別不高興。他們一直想要提升自己的位置,讓自己得到周王室的承認。到了熊通的時候,他向周天子提出要升爵位,但是卻被周天子無情駁回,于是在一怒之下,他干脆自己稱王。顯然想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只有向中原地區(qū)發(fā)展,因為向南發(fā)展的話,不管你有多么大的地盤,但是在政治待遇上面還是要看別人臉色的。
第三點就是,在整個周朝時期,楚國的君王一直想要取代周天子來讓天下諸侯承認。在這個時間段之內(nèi),楚國由于在戰(zhàn)爭當中很多諸侯國都給兼并了,所以無論是從地盤還是從實力上面來說,都有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從楚莊王開始,經(jīng)歷五代君主之后,楚國一共跟中原國家,尤其是超級大國晉國發(fā)動了很多戰(zhàn)爭,其目的就是想要在中原稱霸。在楚莊王的時候,他帶領軍隊打到了周王室邊界的地方,并且還向周天子打聽了九鼎的大小和輕重,他這么做明顯是有取代周王室的想法。
由此可以預見,楚國作為周朝時期的一個大諸侯國,其實這個國家也和另外幾個強國一樣,最終目的也只有一個,那就是取代周王室,好統(tǒng)一天下。既然抱著這樣的想法,因此楚王是絕對不會把所有的兵力和精氣神,全部浪費在沒有什么征討意義的南方上面。因此小編想說,楚國算得上是一個很大的國家,并且經(jīng)濟實力還特別好,但是由于楚人在建國的時候,被周天子看輕,所以封的爵位特別的低。
因此楚人就特別的不滿意,為了取得跟自己國力相匹配的名號,很多楚王不惜發(fā)動戰(zhàn)爭,來問鼎中原,楚人這么做無疑是在想周天子和當時的中原大國說明,自己完全是有能力稱霸中原的,并且也是有能力統(tǒng)一天下的。但是楚人的做法,還是被很多中原大國看輕,因為在當時,中原大國一直認為,楚國是一個蠻荒之地,就算經(jīng)濟發(fā)展得再好,國家實力再不錯,那也是一個暴發(fā)戶而已。因此為了證明自己,楚人不惜多次跟中原大國較量,所以最終才在楚莊王的時候,成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各位對于楚國不把心思放在南方之地有什么自己的想法嗎?、
中國古代不是沒有大規(guī)模的擴張的,從歷史來看,黃帝、夏商周時期,中國本土核心土地僅僅局限于今河南、山西大部、陜西大部、安徽北部、湖北北部部分地區(qū),而至清朝初期領土面積合計1316萬平方公里,是原來面積的幾十倍。
而后期領土未有大規(guī)模擴張,簡單歸結(jié)于意識形態(tài)、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以及地理與地緣關系限制三個方面因素。
1、意識形態(tài)方面:在古典時期中國擴張的意愿比較強烈,但自從中古時期(宋朝)以后,鑒于漢朝歷史以來的佛家文化影響以及對游牧民族的同化結(jié)果,在擴張意愿方面降低,并且將朝貢體系逐步完善,對實際占領、統(tǒng)治的需求降低,而偏向于羈縻、朝貢體系;個人方面的安土重遷、父母在不遠游等思想束縛,對擴張有很大的影響。
2、生產(chǎn)力與生產(chǎn)關系,在中古時期以后,中國科技文化占領世界巔峰后逐步開始發(fā)展緩慢,在古代交通限制的情況下,國家面積過大,對于統(tǒng)治力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從東到西,快馬加鞭要一年才能收到訊息,對于邊疆偏遠地區(qū)不能達到有效的統(tǒng)治;封建社會是小農(nóng)主義的社會,對于商業(yè)、科技、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在后期起到局限的作用,推崇小農(nóng)經(jīng)濟、封閉自給自足的經(jīng)濟模式,使得對外的擴張,存在資源、人力、社會組織制度的各方面限制,導致擴張后期心有余而力不足。
3、地緣政治和地理因素,地理因素限制較大,在往北擴張至北海(今貝爾加湖)后,再往東北過于寒冷,在棉花種植較少,引進較晚的時候,抗冷措施較少,無法進行有效的農(nóng)墾活動,西北面對浩瀚的戈壁沙漠,西部走絲綢之路出酒泉、金城、哈密后,逐步進入到帕米爾高原,形成仰攻的態(tài)勢,無法進入到兩河流域的蜜與奶之地,西部偏南的青藏高原也限制了往恒河流域的肥沃土地,西南方向是廣闊的云貴高原及地理斷層,再加上偏熱帶氣候因素,土地轉(zhuǎn)化為有效耕地需要大量人力及時間,在無五胡亂華、宋朝南遷等歷史因素的影響下,人力、技術無法有效的南移開發(fā);東面直面大海,在遠洋航海技術(六分儀、尾舵、水文信息)沒有充分得到應用的時代,很難向東亞及東南亞地區(qū)開發(fā)。在地緣政治方面,自古以來,由于中原帝國無法對草原以及漠北形成有效的統(tǒng)治,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時刻威脅著中原帝國,在漢朝、唐朝、清朝三個朝代,在解決完北方游牧民族時,漢朝大力向長江以南發(fā)展;唐朝在向西擴張時遇到了同時期吊打中亞、歐洲部分的阿拔斯王朝;清朝北方遇到強盛時期的沙俄哥薩克騎兵、東南亞那時候完全被歐洲列強瓜分,導致無法再向其他地方開拓。
總的原因來說,中國是熱愛和平的國家,但是這個熱愛和平,是建立在文化、科技、制度等領先,在文化輸出成功建立東亞、東南亞、南亞部分地區(qū)朝貢體系以天朝上國自居的一種和平。
楚國之所以能夠占據(jù)南方半壁江山的原因就是當時南方的部落其實都非常落后,并且整個南方的人煙都非常稀少。在南方可以說沒有哪一個部落能夠與楚國相抗衡。在這種情況下楚國的勢力也就越來越大,影響力也就越來越大。在周朝的時候,諸侯的封地其實都是周天子分封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些諸侯國其實也是朱天子的附屬國。楚國也是當時周朝的一個附屬國,但是楚國其實離中原地區(qū)非常遠。所以在西周晚期的時候,楚國的君主就開始實行對外擴張政策,也就讓整個楚國的版圖逐漸擴大。要知道當時周天子分封楚國的時候,楚國僅僅只有數(shù)十里。由此就可以看出當時周天子其實并不注重楚國。當時周天子把這些諸侯王分到楚國之后,他們的爵位是子,所以人們都把楚國的君王稱為楚子。由此就可以發(fā)現(xiàn),其實在一開始楚國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因為這種不公平待遇,所以在很早以前楚國人就不服從周天子的統(tǒng)治了。當時在西周時期,楚國不再向周王室進貢,同時也不再讓自己的軍隊配合周天子作戰(zhàn)。為了能夠讓自己的國家變得更強大,楚國的君主選擇開始對外擴張。當時楚國就明白只有自己的封地擴大之后才會有著威嚴有著影響力,從而才能獲得一個更加公平的待遇。楚國一次次在挑戰(zhàn)周天子的權(quán)威。但是由于周天子意識到楚國對自己產(chǎn)生威脅的時候,其實楚國已經(jīng)發(fā)展起來了。所以當時周天子也并不能對楚國怎么樣,反而是其他的各個諸侯國看見楚國發(fā)展起來之后就紛紛效仿,楚國不再為周天子服務。從而也就進一步加速了周王氏的滅亡。因為當時楚國所在的地區(qū)人員非常稀少,并且僅有的幾個部落也是非常落后的,并沒有辦法與楚國抗衡,所以楚國才能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逐漸崛起。
楚國在春秋時候,打遍中原很多地,消滅了40多個諸侯小國,讓自己的國土面積達到了最大,成為一個稱霸南方的超級大國。國土邊界甚至擴張到了江淮、南海和巴蜀等地。那么,楚國為何會獨霸南方占據(jù)半壁江山呢?
早在周朝時期,楚國是諸侯國,還就只是周王朝的附屬國。但是楚國人天生野蠻彪悍,內(nèi)心里并不滿足于這種從屬關系。于是它利用自己離得遠,地處偏遠的地理優(yōu)勢,偷偷的強大自身,開始對外擴張自己的勢力范圍。
這種不服天子權(quán)威的行為,在周昭王被水淹死后更加放肆。楚國的權(quán)威開始漸漸建立起來。再加上除了楚國之外,南方大部分都是落后的附屬國,人數(shù)很少。相鄰的吳越兩國也都在逐漸衰落。楚國在南方一家獨大具有本能的優(yōu)勢。
而當時的秦國、齊國實力上是前頭兵,不相上下。楚國的崛起還有面積的不斷擴張,他們肯定不會坐視不管這種威脅。還有周邊的諸侯小國也是不甘于附屬于他人,奮起反抗楚國。這種局面下,那些中小諸侯變身墻頭草,誰的實力強就去巴結(jié)誰。一會秦國一會楚國。朝秦暮楚這個成語就是這么來的。
到了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國土面積已經(jīng)達到了它的歷史巔峰。占據(jù)了南方大半江山,再也不是僅僅數(shù)十里的小國了。這全都得益于它自身的勵精圖治和奮勇進取。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699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高緯為什么那么喜歡馮小憐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