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司馬丕:歷史上第一位服食長生不老丹藥中毒而死的皇帝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司馬丕生于咸康七年(341年),他出生后第二年,父親成帝司馬衍就去世了。咸康八年(342年),司馬丕受封為瑯邪王。晉成帝去世,本應(yīng)司馬丕登基,但中書令庾冰因害怕其登基后失去權(quán)勢就以司馬丕年幼為理由反對,于是司馬丕叔父晉康帝司馬岳登基,改元建元。
皇帝之位讓叔叔坐了,他只好干些象征性的閑職,永和元年(345年),拜散騎常侍。永和十二年(356年),加中軍將軍。升平三年(359年),任驃騎將軍。其實這都是一些虛銜,他并不能領(lǐng)兵打仗,上陣殺敵。
升平五年(361年)五月,19歲的晉穆帝司馬聃去世,皇帝無子,皇太后褚蒜子說司馬丕本來早就該登基為帝,他是皇室正統(tǒng),如今沒有人比他更適合當(dāng)皇帝。于是司馬丕登基當(dāng)了皇帝,皇帝之位轉(zhuǎn)了一圈,又交回到屁股底下。
“男兒漢大丈夫若不能流芳百世,寧可就遺臭萬年?!睔v史上說出這句話的名人,就是桓溫。
桓溫(312年-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譙國龍亢(今安徽懷遠龍亢鎮(zhèn))人。東晉政治家、軍事家、權(quán)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東漢名儒桓榮之后,宣城內(nèi)史桓彝長子。
桓溫是晉明帝司馬紹的駙馬,因溯江而上滅亡成漢政權(quán)而聲名大奮,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戰(zhàn)功累累。后獨攬朝政十余年,操縱廢立,有意奪取帝位,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于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愿。
桓溫曾在晚年逼迫朝廷加其九錫,但因謝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也未能實現(xiàn)。死后謚號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為“宣武皇帝”。
以下是桓溫前半生的輝煌經(jīng)歷:
15歲,父親遇害,立誓要報仇雪恨,重振家業(yè);
19歲,桓溫假扮吊客,混入仇人喪禮,手刃其三子,以此揚名天下,并被皇室招為駙馬,做為政壇新星步入仕途;
33歲,時為晉康帝司馬岳時期。司馬昱為削弱已在荊州傳承兩代的庾氏,不準(zhǔn)其父死子繼,任命桓溫鎮(zhèn)荊州,都督西部六州之地;
41歲,晉穆帝司馬聃在位時,司馬昱令殷浩領(lǐng)軍北伐,希望他建立功業(yè),制衡桓溫。豈知接連大敗,朝野共憤。司馬昱為桓溫逼迫,罷免殷浩?;笢貜拇吮M攬朝中內(nèi)外大權(quán)。
52歲,晉哀帝司馬丕在位,桓溫主持“庚戌土斷”,打擊士族豪強,極大增強國力。
如果桓溫的生命到此為止,那么,他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名聲將達到更高的程度??上€繼續(xù)活著,于是,就出現(xiàn)了晚年逼迫廢皇帝的故事,從而被人垢病,落下罵名。
桓溫給后人留下了諸多成語典故,許多知名度更超過了他本人:
他出身士族,卻鄙視清流,每讀《高士傳》便至棄書;痛斥世家高門導(dǎo)致“神州陸沉”的無能,譏刺他們是一幫“劉景升之牛”的廢物,慨然“我不為老兵,爾輩豈能高坐?”
他的謀主是“入幕之賓”的郗超;他的妻子對情敵“我見猶憐,何況老奴”;連他的主薄也善辨別美酒,管好酒叫“青州從事”,劣酒叫“平原督郵”。
他在行軍路上,憐憫因思子“肝腸寸斷”的母猴,處罰捕猴的士兵;看到昔年親手植下的柳木,長嘆“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竟至泣下;
他是天下知名的孝子,為父報仇枕戈泣血整整三年,自解權(quán)柄為母送葬,卻又在絕壁天懸下高呼“既為忠臣則不得為孝子”;
最后,他終于喊出了那句中國史上的名言: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復(fù)遺臭萬載邪!
有桓溫這樣的權(quán)臣當(dāng)政,晉哀帝司馬丕形同傀儡。他也就沒有心思放在朝中的政事上。司馬丕一向喜歡長生不老之術(shù),按照道士傳授的長生法,斷谷、服丹藥,侍中高崧諫曰:“這不是好事情啊,陛下不應(yīng)如此?!卑У鄄宦?,結(jié)果服藥后藥性大發(fā)而臥病在床,不能聽政,桓溫和其他大臣們一商量,又請出崇德太后褚蒜子攝政。
興寧三年(365年)正月一日,皇后王穆之去世。同月,司馬丕因服藥過多發(fā)病在西堂去世,時年二十五歲。葬在安平陵。司馬丕死后謚號為哀,和王皇后并葬于安平陵。
在中國歷史上,信道士之言,直接服食長生不死之藥而死的皇帝約有10人,哀帝司馬丕是第一位。晉哀帝司馬丕沒有后嗣,他死后,皇太后褚蒜子下達詔令,司馬丕弟弟瑯邪王司馬奕繼承帝位。
一、西晉皇帝:
1、晉高祖,司馬懿;(追謚)
2、晉世宗,司馬師;(追謚)
3、晉太祖,司馬昭;(追謚)
4、晉世祖,司馬炎;
5、孝惠皇帝,司馬衷;
6、孝懷皇帝,司馬熾;
7、孝愍皇帝,司馬鄴。
二、東晉皇帝:
1、晉中宗,司馬睿;
2、晉肅祖,司馬紹;
3、晉顯宗,司馬衍;
4、晉孝宗,司馬聃;
5、晉太宗,司馬昱;
6、晉烈宗,司馬曜;
7、晉成宗,司馬德宗;
8、恭皇帝,司馬德文。
擴展資料:
1、晉王朝奠基人: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nèi)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quán)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xué)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丑”,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xué)掾。
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
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于司馬懿和曹爽。
曹芳繼位后,司馬懿遭到曹爽排擠,升官為無實權(quán)的太傅。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并控制京都洛陽。
自此,曹魏的軍政權(quán)力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曾率軍擒斬孟達,兩次率大軍成功抵御諸葛亮北伐,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nóng)耕經(jīng)濟發(fā)展有重要貢獻。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73歲,辭郡公和殊禮,葬于首陽山,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2、走向滅亡
劉裕掌控朝廷,荊州刺史劉毅忌妒,意圖舉兵。412年劉裕搶先討伐之,劉毅兵敗自殺。譙蜀為東晉叛將譙縱所建。
在405年時,益州刺史毛璩率軍討伐江陵桓振,蜀軍不愿遠征,便推譙縱為主叛晉。隨后攻陷成都,殺死毛璩,譙縱也自號成都王。408年晉廷派劉敬宜率軍討伐但失敗。413年劉裕派西陵太守朱齡石率軍西伐,攻占成都。譙縱敗退自殺,譙蜀亡。
盧循為孫恩繼承人,桓玄為安撫之任為永嘉太守,但他仍不斷襲擾沿海。404年盧循由海路攻占廣州,隔年晉廷為安撫而命他為廣州刺史。410年盧循趁劉裕北伐南燕之機,與其姐夫徐道覆分二路北伐,合潰劉毅于桑洛州(今江西九江市),乘勢攻入京師建康,史稱盧偱之亂。
此時劉裕已趕回,盧循和徐道覆發(fā)生內(nèi)訌,盧循久攻京師不破,撤守尋陽。10月徐道覆進攻江陵,為守將劉道規(guī)所敗。12月盧循敗于晉軍,退守廣州。
411年劉裕派兵擊殺徐道覆。盧循最后于交州被交州刺史杜慧度殲滅,投水自殺,至此亂事平定。
劉裕消滅若干異己后,為了名正言順稱帝,先后發(fā)動兩次北伐。當(dāng)時南燕慕容超屢屢入侵,409年劉裕率軍伐南燕。于次年攻破南燕都城廣固,擒殺慕容超,南燕亡。
而后因盧循叛亂,劉?;貛?。后秦因為屢遭夏主赫連勃勃入侵,國勢大衰,幼主姚泓初立。416年12月 劉裕再度北伐,連克許昌、洛陽。隔年劉裕兵分兩路圍攻關(guān)中,最后攻破長安,后秦亡。
但于該年冬天,留守京師的劉穆之突然去世,為免朝廷生變,劉裕不得不親返。他命其幼子劉義真同王鎮(zhèn)惡、沈田子等諸將防守長安,后來諸將內(nèi)哄,夏主赫連勃勃率軍攻擊。
417年冬劉裕命劉義真等將領(lǐng)率軍東歸,遭夏軍追擊,元氣大傷,至此北伐結(jié)束。關(guān)中失守后,劉裕開始積極謀取帝位。同年劉裕殺晉安帝,立其弟德文,為晉恭帝。
420年劉裕廢晉恭帝自立,建國宋,史稱南朝宋,是為宋武帝,東晉至此滅亡。
439年北魏統(tǒng)一華北后,至此進入南北朝時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晉朝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晉朝君主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司馬懿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01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