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司馬倫,為人庸鄙,篡奪侄孫的皇位,掏空司馬家根基。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nèi)容。
按照正史記載,司馬倫是司馬懿第九子,同時也是他最小的兒子,為柏夫人所生(柏夫人本名不見于正史,柏靈筠之名為后世杜撰)。司馬倫小時候的性格、才能如何,歷史上并無記載,想來資質(zhì)一般,表現(xiàn)不過爾爾。司馬倫在魏朝政壇上并沒有取得過驕人的成績,只是憑借著父親司馬懿的關系,以父蔭封安樂亭侯。曹魏恢復爵位五等制后,司馬倫改封為東安子,并拜諫議大夫。
在侄兒、晉武帝司馬炎代魏建晉后,司馬倫被封為瑯琊郡王,因讓散騎將劉緝收買工所的人圖謀盜竊御裘遭彈劾,但被武帝下詔赦免。司馬倫雖然獲釋,但因此一事備受王公大臣鄙夷。咸寧三年(277年),武帝下詔命凡在朝無官職的諸侯王需要返回封國,司馬倫也在其列。司馬倫歸國后,又被朝廷委任為東中郎將、宣威將軍。
咸寧年間(275-279年),司馬倫改封趙王,并被升為平北將軍、都督鄴城守事,后又進升為安北將軍。元康元年(291年),司馬倫再度升遷,官拜征西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并奉命鎮(zhèn)守關中。在鎮(zhèn)守期間,司馬倫刑賞不公、施政無方的本性暴露無遺,從而激起氐族、羌族的大規(guī)模反叛,而司馬倫也因此被征召回京?;氐铰尻柡?,司馬倫雖然官拜車騎將軍、太子太傅,但卻沒有實權。
司馬倫不甘心就此被閑置,于是拼命地巴結專制朝政的皇后賈南風及其母郭槐,極盡諂媚奉承之能事,以故漸得賈皇后信任。由于孫晉惠帝白癡無能,司馬倫漸生篡奪之心,在靠賈南風邀寵固位的同時,暗地里卻在不斷地尋找取代賈南風、奪取皇位的機會。
但在解決賈南風之前,司馬倫還需要鏟除另一個對手,此人便是皇太子司馬遹。晉惠帝雖然是個白癡,但謝才人為其所生的司馬遹自幼聰慧,有其高祖父司馬懿之風,被朝臣視為帝國未來的希望。然而司馬遹并非賈南風所生,所以他越優(yōu)異,越容易引起賈后的嫉恨。司馬倫洞悉內(nèi)情,便主動為賈后獻策,潛人誣告司馬遹謀反,并誅殺司馬遹及其妻子、兒女。
司馬遹遇害后,天下憤恨不已,輿論對賈后極為不利。司馬倫見時機已到,便聯(lián)合異母兄司馬彤(司馬懿第八子)、齊王司馬冏(司馬倫侄孫)發(fā)動政變,廢殺賈后,并挾惠帝以號令天下,時當永康元年(300年)。政變成功后,司馬倫又自任持節(jié)、大都督、督中外諸軍事、相國,侍中、趙王如故,一如當年乃父司馬懿奪權后輔魏故事,并在朝廷內(nèi)外進行大清洗,大肆捕殺、迫害對手。
司馬倫才學平庸,雖然篡權成功,但根本沒有執(zhí)政的能力,大事小情全靠心腹孫秀為他處理。然而孫秀只是個狡黠愛耍小聰明、貪求榮利的小人,他所提拔重用之人也全是邪佞之徒,只知道追逐榮祿名利,卻毫無深謀遠慮。國家大權交在這樣一幫人手中,未來如何發(fā)展可想而知。次年(301年),司馬倫自認為篡位時機成熟,便將侄孫惠帝趕下臺,自立為帝。惠帝雖然被廢,卻被叔祖父尊為太上皇,實在是史上一則大笑話。
司馬倫稱帝后,根本沒有大志向,除了沉溺于酒色犬馬之樂,朝中大事全部委托給孫秀等一干奸佞之臣。司馬倫為拉攏朝廷內(nèi)外官員,大肆封官授爵,就連追隨過他的奴仆、士卒、雜役也都獲得爵位,以至于官帽上的飾物貂尾不足,便用狗尾代替,這便是成語“狗尾續(xù)貂”的典故來源。此時,正人君子恥于接受司馬倫的賞賜,而天下百姓也知道他不得善終。
果不其然,就在司馬倫稱帝后四個月,齊王司馬冏、河間王司馬颙、成都王司馬穎便利用天下的怨恨失望之心,紛紛舉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屢戰(zhàn)屢敗,無奈將皇位還給晉惠帝,并帶著家人到金墉城避難。此時,當初跟他一起做逆的八個司馬彤突然“反目”,上書強烈要求誅殺司馬倫,并得到朝廷的首肯。司馬倫被賜以金屑苦酒自殺,臨死前用手巾遮臉,連聲說:“孫秀誤我!孫秀誤我!”
司馬倫雖然死了,但由他打開的“潘多拉魔盒”卻再也關不上,之后十余年間,諸王為爭奪權位,互相間展開殊死混戰(zhàn),導致天下大亂、流民遍野。此時,邊疆內(nèi)外的胡人紛紛起兵作亂,處處割據(jù)稱雄,把長江以北的中國禍害得極深。就在司馬倫伏法后10年,匈奴兵攻陷洛陽,俘虜晉懷帝,并盡發(fā)晉朝皇陵。6年后,匈奴兵再陷長安,俘獲晉愍帝,西晉就此滅亡。
皇權史上出現(xiàn)了聞所未聞的一幕,就是爺爺篡奪了孫子的王位。發(fā)生了什么事?讓我們看一看。
皇帝是最高統(tǒng)治者,享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所以歷代都不缺少各種權力的謀求和篡奪。有篡位的兄弟,有篡位的臣子,有篡老子的兒子,有篡侄子的叔侄,但只有這一個說爺爺篡孫子。
公元265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燕迫使魏帝曹桓退位,建立了西晉王朝。司馬燕是一位英明的皇帝,他結束了漢末一百多年的紛爭,統(tǒng)一了全國。他采取一系列措施發(fā)展經(jīng)濟,改善民生,開創(chuàng)了西晉初期的“太康之治”。然而,這樣一位前途無量的君主在選擇繼任者時犯了一個大錯??上x了一個最差的繼承人,——司馬忠。
司馬忠就是后來歷史上有名的“傻皇帝”。司馬忠智力低下,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有一年,民間鬧饑荒,所有的人都沒有食物吃。他們只好吃草根和觀音土,很多人餓死了。大臣們向他匯報,他不以為意地提出了一個讓所有人震驚的方法:“為什么不吃肉末”。司馬忠不僅智障,還娶了一個丑悍婦皇后賈南風。
賈南風把持朝政,把整個朝廷搞得一團糟。朝臣終于忍無可忍,“八王之亂”終于爆發(fā)。這時,這個故事的主人公隆重登場了。趙王司馬倫是司馬懿的第九子,與司馬昭、司馬師同父異母。
趁著這次動亂,他逼迫司馬忠退位,自己當了皇帝,尊司馬忠為太上皇。
按輩分,司馬倫是司馬忠的爺爺,司馬忠應該叫司馬倫“叔爺爺”?,F(xiàn)在,司馬倫不僅篡奪了祖父孫子的王位,還尊司馬忠為太上皇?;实鄣母赣H一般是皇帝的父親?,F(xiàn)在,應該稱司馬忠為司馬倫的“兒子”還是“叔祖父”?
當然,對于司馬倫這種別有用心的機械師來說,如果能當皇帝,他愿意當孫子。最后,當然司馬倫的命運也很糟糕。僅僅過了四個月的皇帝癮,就被國王們趕下了舞臺。司馬倫退位,歡迎司馬忠回來做皇帝。最后司馬倫被朝廷殺死。
賈南風一死,趙王司馬倫就掌握了政權,但此人本是庸愚無識之徒,發(fā)動政變,誅殺賈后都是聽了身邊小吏孫秀的主意?,F(xiàn)在后位空虛,皇帝雖傻,到底還是大晉的天子,趙王司馬倫還要拿他做幌子號令天下呢,所以又張羅著再給他找個皇后。而小吏孫秀一朝飛黃騰達,也就攀附高門,認了平南將軍孫_為同宗。這時,他推薦孫_的外孫女羊獻容做皇后。
羊獻容出身高門,是西晉功臣羊詁的侄孫女,那時還是十幾歲的花季少女,卻要嫁給這個四十多歲的白癡皇帝,也夠倒霉的。更倒霉的是由于晉惠帝作為幌子在諸侯王之間傳來傳去,她這個皇后居然被廢被立達五次之多。后來晉惠帝死了,她又做了后趙皇帝劉曜的皇后。這般驚險的經(jīng)歷,也算是亂世中的一段傳奇吧。
趙王司馬倫的野心很大。永寧元年春正月,他派惠帝的堂叔義陽王司馬威去惠帝那里逼迫傻皇帝禪位。只是皇帝雖傻,倒也知道璽綬的重要,緊緊地抱在身上,死也不放。司馬威欺負皇帝傻,也懶得和他多說,伸手就奪,幾乎把惠帝手指掰斷,弄得皇帝嗷嗷大哭。接著,司馬倫把大哭的傻皇帝尊為太上皇,送到金墉城關起來。只是司馬倫還是惠帝的叔祖,現(xiàn)在竟讓侄又名常寧站長網(wǎng)孫做自己的太上皇,輩分也錯亂大了。司馬倫一當上皇帝,就把他的同黨,不論文官武將,甚至是侍從、兵士,都封了大大小小的官職。那時候,當官的戴的官帽上面都用貂的尾巴做裝飾。他封的官實在太多太濫了,官庫里收藏的貂尾不夠用,只好找些狗尾巴暫時來湊數(shù)。民間就編了歌謠來諷刺他們,叫做貂不足,狗尾續(xù)。這就是成語狗尾續(xù)貂的來歷。
各地的諸侯王聽說趙王倫做了皇帝,自然心中不服,便打起解救皇上的大旗,紛紛出兵。兩個月后,手握重兵的齊王司馬_、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_以及長沙王司馬_等共同起兵討伐司馬倫。司馬倫慌了,就和親信孫秀一起,天天弄幾大幫人在宮里跳大神,想以此退兵。可惜大神也救不了他們,不久,四王攻入洛陽,殺了趙王司馬倫和孫秀,又把傻皇帝請了回來。但他們都有擁立之功,誰也不服誰,都想發(fā)號施令當老大,又都握有重兵,于是剛安定沒幾天,這幾個就開始混戰(zhàn)起來,惠帝這個幌子又成了爭奪的對象。混戰(zhàn)中的諸侯王都想把他搶到手,可以明正言順地發(fā)詔書、下詔令收拾政敵,成為事實上的老大。于是可憐的傻皇帝常常是半夜睡得正香,突然被兵士闖入寢宮,掀開龍被,套上龍袍,或強行架到殿上簽字,或強迫塞上龍車趕路。在混戰(zhàn)中,齊王司馬_、長沙王司馬_先后喪命,成都王司馬穎暫時領先,搶到了皇帝,就讓惠帝簽個字,封自已為皇太弟,打算搶班奪權。但此時又冒出個東海王司馬越對此不滿,找個機會將惠帝搶入自己軍中,打出奉帝北征的大旗,討伐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_。雙方軍隊幾番拉鋸大戰(zhàn),殺得是血流成河,尸橫遍野。惠帝在亂軍中數(shù)度遭遇險境,最險的一次,惠帝臉上中刀,身上中箭,幾乎身死。最終,光熙元年,東海王司馬越消滅了起兵諸王,獨攬大權,惠帝才結束了動蕩流亡的生活,回到了洛陽。
參加這場混戰(zhàn)是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_、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_、長沙王司馬_、東海王司馬越。加上已經(jīng)被殺的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一共有八個諸侯王,史稱八王之亂。這場禍亂長達十六年之久,令晉室元氣大傷,更使生靈涂炭。都城洛陽及關中是主戰(zhàn)場,受害尤烈。而且忙于內(nèi)戰(zhàn),邊備廢弛,諸王混戰(zhàn)中又引胡人參戰(zhàn),雜居北方的胡人乘時而起,最終種下了西晉覆亡的種子。
傻乎乎的晉惠帝屢經(jīng)戰(zhàn)亂,雖然沒能變得聰明,一直都搞不清自己被這么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到底是因為什么,但也慢慢地有了點閱歷。趙王司馬倫作亂篡位把惠帝關到了金墉城,他經(jīng)過一番折騰,就對那個掰他手指的義陽王司馬威念念不忘。等到司馬倫倒臺,義陽王司馬威也被抓了起來。諸王商議想饒他不死,一直呆呆坐在上座的惠帝忽然發(fā)話:阿皮掰我手指,奪我璽綬,不可不殺。
于是這個阿皮只得萬分不情愿地上了刑場,恐怕這也是惠帝一生中所下的唯一一次體現(xiàn)自已意志的詔令。后來在成都王司馬穎與東海王司馬越兩方軍隊的混戰(zhàn)中,惠帝處境極其危險,臉上給砍了一刀,身中了三箭,周圍的侍從都跑光了,只有侍中嵇紹用自己的身軀擋住皇帝。亂兵到了,惠帝大喊:這是忠臣,你們不要害他。那些亂兵卻說:我們奉皇太弟的命令,只不傷害陛下一人。結果嵇紹死在亂刀之下,他的血濺到了皇帝衣服上。后來皇帝給挪到了安全的地方,侍從們要把血跡洗掉?;莸蹍s說:這是嵇侍中的血啊,為何要洗呢。這話說得實在是入情入理,便成了這個傻皇帝的又一句名言。后來文天祥在正氣歌里還特地提出為嵇侍中血。史家記錄至此,也不由得驚嘆一句:孰言惠帝憨愚哉。這個嵇紹也很有名,他就是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嵇康死于司馬昭之手,他的兒子卻成了晉朝的忠臣,世事變幻如此,也真可使人感嘆了。
晉惠帝回到了洛陽,又成了東海王司馬越的傀儡。可這位王爺慢慢覺得這個傻皇帝越來越不順眼,就在光熙元年十二月,下手毒死了他。因司馬越是晉室疏宗,沒敢自已當皇帝,便擁立武帝二十子司馬熾為帝,是為晉懷帝。永嘉五年,晉懷帝為匈奴漢國所俘,西晉名存實亡,建興四年,匈奴兵又攻入長安,俘獲了晉愍帝,西晉正式滅亡,僅僅立國51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01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