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司馬炎真的把自己的父親司馬昭毒死了嗎?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正史中記載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是因中風(fēng)猝死,不過在野史中卻出現(xiàn)了這樣一種聲音即司馬炎毒死了自己的父親司馬昭。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后人根據(jù)司馬昭喜愛自己的幼子司馬攸,曾有意讓幼子司馬攸繼承王位而選擇性忽略長子司馬炎,要不是眾大臣的反對,司馬炎很可能喪失繼承人身份這一點來說司馬炎對自己的父親懷恨在心。其實細想是站不住腳的,原因就在于:
司馬炎雖是晉國的開國皇帝,但晉國的基業(yè)基本上都是其父司馬昭,伯父司馬師,祖父司馬懿打拼下來的,尤其是對他的父親司馬昭而言登不登基全在他自己的一念之間,大臣都臣服于他,軍隊也在他的掌控之下,在司馬昭去世前,司馬昭已經(jīng)明確立司馬炎為晉王太子,身份已經(jīng)確定,大臣也都偏向司馬炎,大局已定,司馬炎沒有必要冒殺死自己父親的這個風(fēng)險。萬一失敗,豈不是一無所有?
再說自己的父親又沒有苛刻自己,自己已經(jīng)是繼承人了,只要低調(diào),安心等待一切都會水到渠成。所以司馬炎毒死自己父親的這個說法,竊以為是不合理的。
天時(嫡長子),地利(整個國家都在他們司馬家掌控之下),人和(眾大臣都支持他)司馬炎都占,為什么要去冒弒父的風(fēng)險呢?
所以,司馬昭不是他的兒子司馬炎毒死的,不要相信野史傳聞,真實歷史是司馬昭病死的,是中風(fēng)而死。
電視劇《三國演義》為什么把司馬昭說成大笑而死呢?其實個中原因還是中風(fēng)引起的。中風(fēng)都是因為情緒激動,大喜大悲情緒波動而引起的。司馬昭滅蜀國后,俘虜了后主劉禪,他為了試探劉禪是否有野心復(fù)國,故意試探他,當(dāng)劉禪說出:"此間樂,不思蜀"這句話時,司馬昭看到劉禪的窩囊相,禁不住哈哈大笑,突然就死了。由此可見,司馬昭是情緒激動而引起中風(fēng)而猝死。
說司馬昭是被兒子司馬炎毒死的,始作俑者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羅貫中故意把這件事寫的撲朔迷離,讓人浮想聯(lián)翩。
不過親們仔細想一想就明白了,司馬昭這個人陰毒和狡猾是兒子司馬炎可望不可及的,司馬昭的智慧無人能及,他曾經(jīng)在滅蜀國時,能"一石三鳥"——一計殺三賢。
第一殺了征西大將軍鐘會,鐘會可不是小人物,是曹魏權(quán)臣鐘繇的兒子,看過軍師聯(lián)盟的親們對其父子并不陌生吧。
第二個殺的是征東將軍鄧艾,鄧艾是滅蜀國的人物,能滅一國的人,沒能力行嗎?
第三個是捎帶殺了蜀國大將軍姜維,姜維可是諸葛亮的徒弟,論謀略姜維是蜀國頂尖人物。這三個人都是人精,都被司馬昭收拾了,你說司馬昭厲害不?
有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道出了司馬昭謀權(quán)篡位急迫的心情,對于權(quán)利之爭,司馬昭是教父級別的人物,無論是和哥哥司馬師爭權(quán),還是作為次子上位的謀略,司馬昭做的相當(dāng)出色,也就是在這方面積累了經(jīng)驗。司馬炎所思所想,司馬昭閉著眼也能猜出來,事實也確實如此。
司馬昭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司馬炎,二兒子是司馬攸,由于哥哥司馬師無子,老二過早早過繼給了司馬師。這樣以來,司馬炎自然被立為了世子,換言之,沒人和司馬炎爭皇位,再者說了,當(dāng)時司馬昭又不是皇帝,皇帝還是曹奐呢。司馬昭只是被封晉王,司馬炎沒理由毒殺父親,司馬炎稱帝是魏國皇帝曹奐禪讓的,換言之,司馬炎只是撿了了個大便宜,摘了父親的桃而已。
羅貫中如此寫,無非是詆毀西晉建立的合法性,詆毀司馬家族。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故意混淆是非,但老羅可沒有直說,換言之,他也不能肯定司馬炎毒殺了司馬昭,把這個謎留給了讀者。
(皇帝曹奐欲封昭晉王)昭心中暗喜;回到宮中,正欲飲食,忽中風(fēng)不語。次日,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馬荀顗及諸大臣入宮問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時八月辛卯日也。——引自《三國演義》
羅貫中寫的很巧妙,這就是考驗讀者的智慧,他也寫出了真實的中風(fēng),同時留下了一個迷局,指著司馬炎而死,你自己判斷去吧,也許是……?也許是……?
?司馬炎毒死司馬昭?這種事并不見于任何正史中,但既然有此流言傳出,可見也是空穴來風(fēng)。那么假如司馬炎真的毒死了司馬昭,是什么原因?qū)е滤抉R炎不惜一切的背上?弒父?的罵名呢?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雖然《晉書》只提及了司馬昭是病逝,但在《武帝紀》里卻有這么一段值得深思的記載:
初,文帝以景帝既宣帝之嫡,早世無后,以帝弟攸為嗣,特加愛異,自謂攝居相位,百年之后,大業(yè)宜歸攸。每曰:?此景王之天下也,吾何與焉。?將議立世子,屬意于攸
此段記載的意思是,司馬昭的哥哥司馬師沒有子嗣,于是司馬昭的兒子,也就是司馬炎的弟弟司馬攸過繼給司馬師。他們都對司馬攸非常的疼愛,而司馬昭也曾說過,待自己死后便讓司馬攸繼承大業(yè),而司馬昭之所以這么做,除了出于對司馬攸的疼愛外,還有另一個原因,即天下本應(yīng)該是哥哥司馬師的而天下,自己不想據(jù)為己有,因此才打算日后將一切都給司馬攸。
而實際上,司馬攸也確實能夠擔(dān)負起這一重責(zé),史書記載,司馬攸性格溫和,待人真誠,且治國能力也尤為突出,總而言之一句話,司馬攸在各方面都完勝司馬炎。
雖然司馬炎是嫡長子,但他的身份在此刻卻顯得尤為尷尬。父親要將天下還給伯父司馬師一脈,而司馬師本身沒有子嗣,只能給司馬攸,可是司馬攸明明是自己的弟弟,自己沒有繼承權(quán),弟弟竟然有,就因為他在名義上已經(jīng)是司馬師的兒子了,這公平嗎?這對自己公平嗎?很顯然不公平,所以若說司馬炎沒有怨氣那是假的。
出生在這種家庭,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所能決定的了的,為了將來,司馬炎或許會兵行險招,孤注一擲。
不過,有一種可能也是存在的,那就是司馬昭當(dāng)年說要將天下還給司馬師一脈也就是司馬攸,真的是出于真心嗎?畢竟司馬昭?名揚歷史?是因為一句話,即?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見司馬昭也并非一個心胸坦蕩之人,或許他說的那些話只是做個樣子而已,任何時代,都需要樹立一個形象。
不過,司馬昭對司馬攸的疼愛以及司馬攸突出的個人能力這兩點是真實存在的。
而司馬攸與司馬炎之間的恩怨即便在司馬炎登基后也沒有消除,晉朝建立后,司馬炎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由于司馬攸太過優(yōu)秀,導(dǎo)致朝中很多人都支持由他來繼承皇位,這就讓司馬炎更難看且更憤怒了,自己不是沒有兒子,憑什么由司馬攸來繼承皇位,而且司馬攸竟然能夠得到朝中這么多大臣的支持,可見他對自己以及對自己的兒子來說就是一個最大的威脅。
若說司馬炎毒死司馬昭是假,但司馬炎與司馬攸的帝位之爭,或許就是真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02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