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晉武帝害死的齊王司馬攸,他的兒子接管了西晉江山 。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齊王司馬冏(?-302),字景治,是司馬攸的兒子。司馬攸身份十分特殊。司馬昭的正室王氏生有二子,一為晉武帝司馬炎,一為司馬攸。因司馬師早亡無子,司馬攸自幼過繼給司馬師。司馬攸勤奮好學,多才多藝,性情清和平允,人望極高,遠遠超過司馬炎。司馬昭很喜歡司馬攸,本有意傳位于司馬攸,司馬昭常說:“天下者,景王(司馬師)之天下也。吾攝居相位,百年之后,大業(yè)宜歸于攸?!边@當然是個冠冕堂皇的理由,但卻反映了司馬昭傳位給司馬攸的明確意向。然而,司馬炎勾結司馬昭所親信的賈充、何曾、裴秀等人,整天變著法子在司馬昭面前贊揚司馬炎的好處,才使司馬昭意定于司馬炎。司馬炎即位之后,始終對司馬攸有所提防,加上司馬炎的兒子司馬衷是個白癡,有人遂提出立司馬攸為皇太弟的建議,這更增加了司馬炎對司馬攸的忌恨。在司馬攸生病時,司馬炎派太醫(yī)前往看病,太醫(yī)自然領會司馬炎的意思,對外宣布說司馬攸沒病,不用吃藥,司馬攸有病不能醫(yī),很快就死去了。
不過司馬炎總算是對自己家的親戚都比較照顧,他自感做了對不起司馬攸的事情,因此對司馬攸的兒子司馬冏還是很好的,到晉惠帝的時候,司馬冏已官居散騎常侍、領左軍將軍、翊軍校尉,既是執(zhí)掌中樞的機要人員,又是統(tǒng)率禁軍的高級軍官。司馬冏積極參與了趙王司馬倫廢黜賈皇后的行動,但他不僅沒有得到滿意的職位,還被剝奪了禁軍指揮權,出為平東將軍、假節(jié),鎮(zhèn)許昌。司馬倫篡位之后,為了安撫司馬冏,加封他為鎮(zhèn)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但這并不能夠打動司馬冏。司馬冏看到司馬倫篡位后人心浮動的局面,積極聯(lián)絡豫州刺史何勖、龍驤將軍董艾,策劃起兵。這時司馬倫派部將管襲為齊王軍司,以監(jiān)視司馬冏。司馬冏一看再不動手就要被司馬倫修理了,立即抓捕管襲,將其殺掉,與何勖、董艾合兵向洛陽進軍,同時遣使聯(lián)絡成都王司馬穎(鎮(zhèn)鄴)、河間王司馬颙(鎮(zhèn)長安)、常山王司馬乂(鎮(zhèn)常山)、新野公司馬歆,號召起兵,并傳檄天下征、鎮(zhèn)、州、郡、縣、國,稱:“逆臣孫秀,迷誤趙王,當共誅討。有不從命者,誅及三族?!?/p>
孫秀得罪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不但司馬穎、司馬乂、司馬歆紛紛響應,揚州甚至發(fā)生了支持司馬冏的兵變,附和司馬冏的“義軍”一時席卷全國。河間王司馬颙本來是支持司馬倫的,司馬颙的大將張方本已帶領兵馬到了華陰,聽說支持司馬冏的人多勢大,司馬颙馬上轉舵,命令張方改而支持司馬冏,加入了討伐司馬倫的“義軍”。
支持司馬冏的“義軍”雖然勢大,但多數(shù)離洛陽較遠,能直接向洛陽進軍的,實際上除了司馬冏自己這一支部隊以外,就只有從河北南下的成都王司馬穎了(司馬颙本來也可以直發(fā)洛陽,但其持觀望態(tài)度,首鼠兩端,逡巡不進)。
司馬倫、孫秀看準了這一點,集中兵力解決這兩路主力:上軍將軍孫輔、折沖將軍李嚴帥兵七千出廷壽關,征虜將軍張泓、左軍將軍蔡璜、前軍將軍閭和帥兵九千出崿阪關,鎮(zhèn)軍將軍司馬雅、揚威將軍莫原帥兵八千出成皋關,拒司馬冏;遣孫秀的兒子孫會督將軍士猗、許超帥宿衛(wèi)兵三萬渡河,北上以拒司馬穎;召東平王司馬楙為衛(wèi)將軍,都督諸軍,又遣司馬倫的兒子京兆王司馬馥、廣平王司馬虔帥兵八千為三軍繼援。
這種安排本來是較為妥當?shù)模抉R倫、孫秀畢竟是沒文化的人,他們發(fā)兵之后,不是關注戰(zhàn)況,做好情報收集、戰(zhàn)略指揮、物資調度、思想宣傳等工作,而是迷信方士巫覡,拜道士胡沃為太平將軍,日夜祈禱,還讓巫師來選擇開戰(zhàn)時日,又使人在嵩山上身穿羽衣,詐稱仙人王喬,作讖緯妖書歌頌司馬倫皇祚長久,迷惑群眾。
張泓等人開始進軍順利,很快就打到了司馬冏的老巢陽翟,但司馬冏退守穎陰,等待各路援兵加入,堅壘自守。一天夜里,司馬冏遣一支輕兵襲擊張泓諸軍,張泓等不為所動,而孫輔部隊夜亂,逃回洛陽,為了逃避責任,孫輔放出謠言,稱:“齊王兵盛,不可當,張泓等已死?!币鹆寺尻柍莾鹊臉O度混亂。
此時張泓仍在向司馬冏發(fā)動進攻,他強渡穎水,攻司馬冏在穎陰的大營,司馬冏遣奇兵攻擊張泓軍的側翼,打亂張泓的攻勢,張泓只得退兵。
孫秀為了穩(wěn)住人心,詐稱已攻破司馬冏大營,生擒司馬冏,還命令百官都來祝賀。但紙究竟包不住火,群眾不是這么好欺騙的,一場針對司馬倫、孫秀一伙的政變,已在策劃之中了。
河北方面,司馬穎的前鋒部隊在黃橋為孫會等人打敗,死傷萬余人。司馬穎本打算退至朝歌,兗州刺史王彥、鄴城令盧志勸他選精兵星夜加倍行進,奇襲孫會。此時,司馬倫正在為黃橋一戰(zhàn)的勝利而大行封賞,孫會、士猗、許超都得到了“持節(jié)”的權力,三人互不服氣,暗自相爭,對司馬穎根本沒有防備。司馬穎親自率領著奇兵來到,雙方在溴水交戰(zhàn),孫會大敗,棄軍南逃。司馬穎乘勝渡河,兵臨洛陽。得到司馬穎的勝利消息,司馬冏的部隊士氣大振,立即出動攻閭和等軍,閭和等大敗,左軍將軍蔡璜投降,原來派出的各路兵馬全部敗退洛陽。
可是洛陽已經(jīng)守不住了。早在司馬冏起兵的時候,就有人開始策劃政變了。孫秀終于知道眾怒難犯,連門也不敢亂出,只得和義陽王司馬威商議,打算讓司馬倫親征,京官四品以下子弟年十五以上,都集結到洛陽跟隨司馬倫出戰(zhàn),這實際上是要把京官子弟作為人質,當然引起了京中眾官的反對。連司馬威都自感危險,嚇得不敢再和孫秀商議此事了。
孫會、士猗、許超的敗軍逃回洛陽,和孫秀一商議,各執(zhí)己見,有的想糾集殘兵作最后一戰(zhàn),有的想焚燒宮室、奉司馬倫逃往荊州投靠支持司馬倫的安南將軍孟觀,有的想乘船東走入海,一時不能決斷。
然鵝,孫秀其實已經(jīng)沒有決斷的時間了。就在孫秀一伙還在為逃跑路線吵吵嚷嚷的時候,司馬倫所親信的左衛(wèi)將軍王輿(就是在淮南王起兵時關閉宮門堅守的那位尚書左丞)開始了策劃已久的政變,他率營兵七百余人自南掖門進入,敕宮中兵各守諸門,三部司馬皆聽其號令,王輿自率親兵攻打孫秀所在的中書省,孫秀關閉中書省南門以據(jù)守,王輿的士兵們登墻放火,孫秀只得逃出,被另一位左衛(wèi)將軍趙泉擒殺。司馬倫的親信許超、士猗、殷渾、駱休、閭和、伏胤皆被斬。孫秀一死,司馬倫已不能再為惡,王輿帶兵屯守云龍門,發(fā)詔書宣布司馬倫退位,迎晉惠帝復位,派黃門將司馬倫從華林東門帶出,回到城南汶陽里的老宅,并派甲士數(shù)千迎回晉惠帝,自端門入宮,升殿復位。
當初和司馬倫一起發(fā)動兵變廢后、又慫恿司馬倫稱帝即位的梁王司馬肜,這時候見風使舵,倒打一耙,上奏列舉司馬倫十條大惡,請治其罪。執(zhí)政的司馬冏認為司馬倫畢竟是宣帝之子,皇室耆老,不宜下獄折辱,于是遣尚書袁敞持節(jié)宣詔,廢司馬倫為庶人,并賜金屑苦酒,司馬倫飲酒后,以巾覆面而死。
至此,那些參與司馬倫廢后稱帝的主要人物:
張林已為孫秀所殺;許超、士猗、孫弼、謝惔、殷渾、孫秀為倒戈的王輿所殺;張衡、閭和、孫髦、高越、伏胤,皆被收捕,斬于東市;蔡璜自陽翟降齊王冏,回到洛陽后自知罪重,不為眾人所容,自殺;王輿以功免誅,后與東萊王司馬蕤謀殺司馬冏未遂,亦伏法受誅。
司馬倫既死,司馬冏率眾進入洛陽,屯兵通章署,其余數(shù)十萬甲士皆駐扎城內外,由于得到了各地的大力支持,司馬冏的部隊旌旗甲胄嚴整華麗,聲光震于京都。晉惠帝論其倡義之功,拜為大司馬,加九錫,輔政。
司馬冏登上了最高權力舞臺,但他很快就證明了自己不適合這個位置。司馬冏住在父親司馬攸的舊齊王府里,這當然不能滿足他的享樂欲望,于是大筑館邸,毀壞民宅無數(shù),命皇室工匠營造,規(guī)模勝于皇宮。他還拆掉皇宮千秋門的門墻,以便其住宅直通皇宮西閣。在其府內,后房施鐘懸,前庭舞八佾,沉迷酒色,常常不預朝會,在家封拜百官,號令三臺,昵狎寵嬖,行事不公。殿中侍御史桓豹奏事,沒通過司馬冏,立即被下獄拷問,主簿王豹屢屢規(guī)諫,竟被司馬冏所殺。
司馬冏器量狹窄,對于當初起兵響應他的諸王,他都覺得是一種威脅,非想法設法鏟除不可。一直支持他的成都王司馬穎,他認為兵權太大,不宜留在京師重地,把司馬穎趕回了鄴城。對于沒有一開始就支持他的河間王司馬颙,他更是猜忌,只是司馬颙不在其操控范圍,一時沒有辦法對付。本來,由于司馬攸的才華與名聲,人們對其子司馬冏是寄予厚望的,但司馬冏的表現(xiàn),只能使朝野側目,海內失望。人們逐漸意識到:這只不過是第二個孫秀而已。于是,政局的變化,又開始醞釀了。
關鍵人物是翊軍校尉李含。李含原為河間王長史,司馬冏輔政之后,河間王司馬颙為表示對司馬冏的支持,請求將李含調到洛陽任翊軍校尉,幫助工作。但李含與參預司馬冏軍事機要的涼州刺史皇甫商歷來關系較僵,曾被李含殺死的安西參軍夏侯奭的哥哥也在司馬冏幕府中任職,司馬冏的右司馬趙驤也跟李含合不來。這樣的處境,終于迫使李含不敢再留洛陽。
某夜,李含單騎出城,奔回長安找司馬颙,自稱受皇帝密詔,命司馬颙討伐司馬冏。司馬颙當然知道白癡皇帝不可能發(fā)出這樣的密詔,但他有野心,他要的只是一個借口。于是,司馬颙上表歷數(shù)司馬冏的罪惡,號召在洛陽的長沙王司馬乂起兵廢司馬冏,由成都王司馬穎執(zhí)政。長沙王司馬乂手下沒有多少兵,但此表一到洛陽,兩王勢不能并立,司馬乂不論是否起兵都一定會被司馬冏所殺,然后司馬颙就可以宣布為司馬乂報仇,發(fā)兵攻洛陽了。因為司馬颙是司馬懿弟弟司馬孚的孫子、司馬懿的侄孫,不是皇室至親,執(zhí)政恐怕人心不服,所以他又把司馬穎推上前臺,司馬穎年紀輕,為人較為溫順,不像楚王司馬瑋那么勇武,似乎便于控制。所以,司馬颙的這份表章是暗藏殺機,十分陰險的。
這樣一份表章傳到洛陽,讓一貫忌憚關中兵力的司馬冏十分害怕。司徒王戎、司空司馬越勸司馬冏遜位,司馬冏的親信葛旟大罵二人:“趙庶人聽任孫秀,移天易日,當時喋喋,莫敢先唱。公蒙犯矢石,躬貫甲胄,攻圍陷陣,得濟今日。計功行封,事殷未遍。三臺納言,不恤王事,賞報稽緩,責不在府。讒言僭逆,當共誅討,虛承偽書,令公就第。漢、魏以來,王侯就第寧有得保妻子者乎!議者可斬!”于是百官震悚,不敢復言。
但司馬乂已經(jīng)開始行動了。司馬乂兵分兩路,一路入宮控制皇帝,一路攻司馬冏的府第,并放火燒千秋門、神武門及諸觀、閣,制造混亂。司馬冏讓黃門王湖拿出騶虞幡,大呼:“長沙王矯詔!”但經(jīng)過歷次的政變和混亂,騶虞幡早已喪失了當年的威信,根本沒有人去理會。司馬乂也命人大叫:“大司馬謀反,助者誅五族?!彪p方在洛陽城內混戰(zhàn),箭雨如注、火光沖天。晉惠帝跑到上東門去避亂,亂箭都射到了惠帝的身邊,城內死于亂軍和戰(zhàn)火者不計其數(shù)。
司馬冏畢竟已經(jīng)失去人心,經(jīng)過三天激戰(zhàn),司馬冏慘敗,被司馬乂生擒至晉惠帝面前。晉惠帝本想放司馬冏一條生路,但司馬乂已喝令左右將司馬冏牽到閶闔門外,司馬冏再三回首大呼,終被斬首,首級被徇示六軍,其黨羽皆夷三族。
司馬乂力斬齊王司馬冏,他能登堂入殿執(zhí)掌朝政嗎?潛居幕后操縱政局的河間王司馬颙,在一計落空之后,將會如何應對呢?面對變幻的時局,一直隱藏實力的成都王司馬穎又會采取什么行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02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