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魏征死后,李世民有什么樣的變化,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唐太宗與魏征是一對君臣相諧的典范,一個善于納諫,一個敢于諫言。由于絕大多數(shù)人上大學(xué)之后和歷史“永別”,其歷史知識往往來自于中學(xué)歷史課本和歷史老師,就會形成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刻板印象。實際上,歷史遠(yuǎn)比中學(xué)課本里講的東西要豐富和真實得多。比如,唐太宗與魏征的關(guān)系就很有貓膩和水分。
據(jù)史料記載,魏征是赫赫有名的諫臣,在朝中上諫,甚至不惜沖撞皇帝,反對李世民的做法。如果皇帝不采取就以死相逼,所以朝廷上下也都很敬佩他的勇氣和膽識。以至于人人紛紛說皇帝害怕魏征。也正式有這樣一位忠臣輔佐李世民,才開啟了貞觀之治的序幕。而皇帝李世民對魏征也是又愛又恨,在朝廷中他是不可多得的忠臣在朝下魏征也是充當(dāng)著皇帝老師的職位,在生活中循循善誘,引導(dǎo)著皇帝李世民生活中的小事。
貞觀17年,魏征病重,唐太宗多次親臨魏征府看他,給他送藥,將公主許給魏征做兒媳婦。魏征死后,唐太宗罷朝五天致哀,昭以一品官的禮節(jié)送葬,親自撰寫碑文,刻于石碑上。這種榮耀,前所未有。一代君臣之間的知音佳話,如果演繹到此結(jié)束,應(yīng)該是劃上一個相當(dāng)完美的句號了。
哪曾想,就在魏征死的同一年,太子李承乾謀反。魏征極力舉薦的兩個人,吏部尚書侯君集、中書侍郎杜正倫都被牽扯進(jìn)來。唐太宗很生氣,你魏征說他們有宰相之才,竟然串在一起害我。于是唐太宗自賤天子金口玉言的名聲,解除了公主與魏征之子的婚約,還推倒了親手為魏征撰寫的墓碑。
在貞觀十七年以前,魏征多次指出李世民的過失,并提出相應(yīng)的修改意見:洞察力絕非一般。而侯君集,性格缺陷明顯,不止一次被人看出有不良圖謀,但魏征卻極力推薦,稱道說,魏征和侯君集是一伙的,魏征也參與了李承乾的謀反集團(tuán)。還有魏征是山東豪族的代表,侯君集是秦府舊將,兩個完全不同的政治集團(tuán),你違章推薦個山東庶族尚可理解,你推薦侯君集這樣的野心家是什么意思?莫非,這兩股勢力有地下交易,他們在醞釀什么威脅皇權(quán)的陰謀。
準(zhǔn)確的說并不是在魏征死后三天被李世民砸了墓碑,而是在差不多半年后的時間上。李世民之所以砸魏征的墓碑是因為太子李承乾早飯,其中有魏征推薦的候集君和杜正倫兩位大臣也參與其中。
一,明鏡魏征
李世民把魏征當(dāng)做一面鏡子,根據(jù)魏征的建議來觀察和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魏征本來是李建成的手下,因為李建成在很多方面沒有及時聽從魏征的建議,導(dǎo)致玄武門之變失敗,李世民上位。
后來魏征成了李世民的手下,魏征對李世民也是直言不諱,當(dāng)李世民做的不妥的地方,他有會毫不顧忌的說出來,讓李世民改正。這樣的性格和辦事方式在官場是是還不太容易混的,當(dāng)別的大臣為魏征捏把汗的時候。魏征也直接告訴李世民,說我之前是李建成的手下,你就是我的敵人,當(dāng)年如果李建成能夠聽從我的勸告,恐怕坐在這里的應(yīng)該是李建成,而不是你李世民。
李世民聽后感覺魏征說的很有道理,自此之后對魏征的直言勸告,都會考慮再三。雖然有的時候?qū)ξ赫饕彩鞘稚鷼猓?strong>但是李世民都會冷靜下來,考慮魏征的建議。
二,魏征推舉人才
人都會死的,魏征也是同樣如此。但是魏征在死之前也不忘國家大事,他向李世民舉薦候集君和杜正倫,說他他們兩個有宰相之才,希望李世民好好培養(yǎng)。
李世民一直把魏征當(dāng)做自己的鏡子,對魏征的建議,李世民也是非常贊成,對他們兩個也是盡心培養(yǎng)和重視。
令李世民和魏征沒想到的是這兩個人辜負(fù)了他們的心意,他們兩個在魏征死后的沒多長時間就和當(dāng)時的太子李承乾一起密謀造反。造反還未開始,就被發(fā)現(xiàn),他們也接受到了相應(yīng)的處罰。
可是候集君和杜正倫兩個人是因為魏征的關(guān)系而一步步上升的,李世民這個時候心已經(jīng)不受控制,他在想是不是魏征在給自己設(shè)了一個局,自己是不是已經(jīng)成為了別人的口中食。
三,李世民砸魏征墓碑
李世民越想越后怕,他害怕魏征是不是還安插別人在看著自己,在謀害自己。李世民在自己最多疑的時候,下令將魏征的墓碑給砸了。不過多年后李世民征伐高麗失敗后,他開始懊悔自己當(dāng)年的舉動,為此又重新給魏征修好墓碑。
說起魏征,大家肯定都會想到李世民,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廢;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個?人?,指的就是魏征。魏征生前頗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器重,但在魏征死后,李世民竟派人掘斷了魏征的墓碑,讓魏征死后都不得安寧,這又是何緣故呢?
魏征,原名為?魏徵?,字玄成,早年時期的魏征在李密帳下為官,因其寫得一手好奏疏,頗得李密欣賞,認(rèn)為他文采非凡。魏征曾為李密獻(xiàn)上過能夠壯大自身的十條計策,但可惜沒有被李密采納。
后來魏征跟隨李密投降了李唐,但這也不能阻擋魏征那顆蠢蠢欲動的心。魏征在投降之后又轉(zhuǎn)去了李神通的麾下,不久李神通被竇建德大敗,魏征又改投于竇建德麾下,兩年之后,竇建德又?jǐn)∮诶钐浦帧?/p>
不得不說,魏征就像古代版?柯南?,,走到哪,哪就兵敗。
按照慣例,像魏征這種身份的人早就被處死了,但是這次魏征依然沒有被處死,反而受到李唐太子李建成重用。不得不說,魏征眼光獨到,看出李世民不甘于屈居人下。他曾經(jīng)為李建成出謀劃策,建議李建成把李世民調(diào)走,但還沒來得及實施,就爆發(fā)了玄武門之變。在玄武門,李建成、李元吉等被誅殺。李世民成了最終的大贏家。那之后,魏征又遇到了什么樣的境遇呢?
李世民派人將魏征帶來,責(zé)問他為什么要離間他們兄弟?魏征非常直接回答道:?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李世民見魏征直言相告,認(rèn)為這個人可用,便赦免了魏征,并讓他擔(dān)任詹事主簿。
唐貞觀元年,李世民稱帝,魏征的官職也隨之水漲船高,官拜尚書左丞。不得不說,盡管魏征曾效忠過李建成,但李世民還是很信任他的,所謂用人不疑,大抵是這個樣子的。李世民心懷大志,想要打造一個空前盛世。便重用魏征,還曾多次在床榻上召見魏征,向他詢問國家大事的得失。魏征也盡心盡力的回答,直言相告。
據(jù)記載,貞觀六年,唐太宗李世民最寵愛的女兒長樂公主要嫁給長孫無忌的孫子長孫沖。李世民十分疼愛這個女兒,想讓她風(fēng)光大嫁,便和大臣們商量說,?長樂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鐘愛。今將出嫁,禮數(shù)欲有所加。?說白了,就是想給女兒多點嫁妝。這也是人之常情,大臣們都附和,并進(jìn)言說長樂公主的嫁妝可以雙倍于她的姑姑永嘉長公主。但是魏征對此事卻表示反對,認(rèn)為這違反了禮制。李世民不太高興,回宮之后將這件事告訴了長孫皇后。長孫皇后聽了之后對魏征贊不絕口,并派人賞賜了他,并傳話給魏征,?聽說你正直,如今見識到了,希望你保持下去,不要改變。?魏征聽聞之后十分感動,而且有了長孫皇后的話,魏征更加敢于進(jìn)諫。
久而久之,皇帝看見他都十分頭疼,害怕魏征說他的錯處。但是對魏征的信任,也是與日劇增的,還任命魏征為太子太師,魏征以自己患病來推辭,李世民卻認(rèn)為患病的魏征也可以保全太子??梢娢赫鞫鲗欀ⅰ?/p>
貞觀十七年,魏征因病去世。李世民傷心異常,罷朝五天。這在當(dāng)時可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殊榮。李世民下詔厚葬魏征,但被魏征的妻子裴氏以魏征生平喜好簡樸為由拒絕。靈柩就以一輛小車裝載,李世民召集文武百官出城相送,痛哭流涕,并且親自為魏征刻寫碑文。還說下了那句流傳千古的話?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廢;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鏡矣!?
同年,李世民將魏征的畫像置于凌煙閣,在二十四位功臣中,位列第三。可見李世民對魏征真是非常重視了。
但自古伴君如伴虎,誰能想到李世民竟將魏征的墓碑給掘斷了。
死后斷碑
這主要是因為魏征曾向李世民舉薦過兩個人,侯君集和杜正倫,說這兩個人有做宰相的能力,應(yīng)該重用他們。結(jié)果侯君集竟然造反了,李世民大怒,將其處死,又罷免了杜正倫。
轉(zhuǎn)念一想,這兩個人都是魏征推薦的,魏征生前有可能也參與了謀反,李世民越想越生氣,就派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大概是覺得魏征沽名釣譽(yù),不是個好人,怎么能用皇帝親手刻寫的墓碑呢!不僅如此,還取消了衡山公主與魏征長子的婚禮。
但魏征墓碑也沒有一直斷著,貞觀十九年,李世民親自率兵征討高句麗,損失慘重,也沒能滅了高句麗。這時的李世民又想起了魏征的好處,說如果魏征在,能夠勸諫我,我也不會這樣了,于是又派人修好了魏征的墓碑,并且按照少牢之禮祭祀他。
自古君心難測,誰能想到李世民那么信任魏征,居然斷了魏征的碑。我猜想,可能不僅僅因為侯君集謀反的案子,也有可能是因為魏征提了太多諫言,惹得李世民不高興了,生前不好意思處罰他,畢竟李世民想要當(dāng)明君,怎么能隨便處罰臣子呢,所以只好在死后找個由頭折騰折騰魏征,這也是有可能的。
原因是因為魏征在任的時候,曾經(jīng)推薦過杜正倫與侯君集。杜正倫其人因罪被捕,而侯君集更是因為參與謀反而被斬首。所以說魏征下場那么慘可能原因是因為這兩人。
魏征是朝廷的非常重要的人,給李世民提出過很多很好的建議。李世民也是把魏征認(rèn)作標(biāo)準(zhǔn)的諫臣,做出過不小的貢獻(xiàn)。魏征死的時候也很風(fēng)光,魏征病死時李世民就感慨到自己失去了一面可以照自己言行舉止的鏡子。
本身魏征是一個非常好的臣子,是一個為了大唐江山敢于罵君主的諫臣。但經(jīng)過這件事情之后,李世民就開始感覺魏征好像早已包藏禍心。畢竟侯君集與杜正倫兩個人都是魏征推薦上來的人都出了問題,如果要找責(zé)任肯定要從魏征身上找了。
李世民在魏征死后還要做出這種毀人墳?zāi)沟氖虑?,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若不是魏征推薦的兩個人惹了他,魏征也不會因此在死后還要被李世民追究責(zé)任。
魏征雖然說是中國歷史上出了名的忠臣,但如果真就這么簡單的認(rèn)為魏征就是個如何清白的忠臣還是有些不全面的。忠臣并不是簡單的取決于這個人留給后世的名聲。就像是岳飛精忠報國,然而在歷史上的岳飛卻不完全是個精忠報國的名將。秦檜也不能完全的說是一個奸臣。更多的時候,秦檜只是負(fù)責(zé)背鍋的,歷史上這樣的現(xiàn)象真的是太多了。
所以說史書上寫的并不一定全是真的。畢竟歷史是勝利者來書寫的。所以說很多史書也可能會顛倒黑白。所以要抱著一個理性的心理去看問題。
魏征本來是大功臣,那為什么李世民在魏征死后要掀翻他的墓碑?
大家都知道,李世民在登上大寶之初就曾放言群臣要敢于納諫。而后來的李世民也確實是做到了,他不僅善于納諫,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上都極其儉德。在對待群臣的納諫上,不管是忠言還是逆耳,他都虛心聽取意見。而在這些敢于納諫的大臣當(dāng)中,魏征就是最敢說話的那個人。李世民就曾經(jīng)用一面鏡子來形容魏征??梢娢赫髟诶钍烂裥闹械奈恢煤椭匾?。但就是這么一個大人才,李世民在他死后為什么又要掀翻他的墓碑?
原來,魏征在最開始并不是李世民的人。在“安史之亂”前期,魏征其實是太子李健成的人。在朝政上他也是完全擁戴李健成的。然而最后卻是李世民當(dāng)了皇帝。依照慣例,魏征這個太子黨的臣子,肯定是要被全部處死的。但最終魏征卻被李世民截下來了,不僅沒殺他,反而還大大的重用了他。而李世民之所以這么做,就是因為魏征他敢于納諫,有啥說啥。而李世民心里也清楚知道隋朝滅亡的原因。而這也正是他留下魏征的原因。一開始,魏征其實并不敢多說什么。但隨著其他人開始漸漸地納諫,李世民非旦不生氣,還開始大大嘉獎他們后,魏征的膽子也漸漸的放開了,開始對李世民有啥說啥起來。
相傳有一次,魏征又因為公務(wù)上的事情和李世民爭執(zhí)起來。魏征心想本來也是死過一次的人,于是就更放開了,直接就跟李世民爭得面紅耳赤起來。最終李世民被他氣得甩著袖子就走了。等李世民回到宮里,這氣還沒消呢,于是就發(fā)了幾句啰嗦。最終還是長孫皇后的勸諫他這才消了氣。事實上,魏征這么直白的說話好是好,就是不討人喜歡。想也知道忠言必定逆耳,更何況以李世民的身份,他可是一個帝王,更是一個在乎臉面的人。魏征這么直白的說話,每次都讓他的各種不足之處暴露在全大唐人的面前。時間久了,次數(shù)多了,李世民心里也是會不舒服的。他也曾經(jīng)多次動了想殺他的念頭。
但長孫皇后卻是一個非常有遠(yuǎn)見的人。雖然她的原則是不干涉朝政,但在魏征這件事上,她卻是勸李世民不能殺魏征的。說留著他更利于章顯他的大度和明智,李世民這才對魏征一再忍讓。還用鏡子比喻魏征。之后魏征去世,李世民還十分傷心。說自己的鏡子碎了,身邊少了魏征這面鏡子,讓他處事難安。為此,李世民還罷朝五天,并親自前去魏征家里給魏征吊唁。這種榮譽(yù),在古時候,又有幾人能得到?況且對方還是之前自己的對手一派。但事實的真相卻是,魏征在死后不久,李世民既然下令搗毀魏征的墳?zāi)梗€十分出人意料的給魏征安上了一個奸賊的名號。這可大大的讓人想不透了,李世民他怎么突然又變成了這個態(tài)度呢?
小編猜測,他這舉動可能是除了發(fā)泄心中那股一直被魏征罵火了的怒氣外,更多的還是那些魏征生前因為嘴毒而得罪的那些官員的彈劾。那些人因為魏征生前非常得李世民的寵愛,他們就算恨死了魏征,也不能拿他怎么樣。但現(xiàn)在魏征死了,他們就都跳出來說話了。各種彈劾他的奏章看的李世民眼花。再加上魏征已經(jīng)死了,也沒辦法從棺材里面跳出來反駁,這才造成了李世民心里對魏征的態(tài)度來了個大轉(zhuǎn)變。然而小編猜測,這其中可能是當(dāng)初魏征向李世民推薦的杜正倫,候君集兩人在之后接連做出讓李世民不能饒恕的事情,李世民恨巫及巫下,所以連著當(dāng)初推薦他們的魏征也一起懷疑,當(dāng)初魏征推薦他們是別有用心了。
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李世民得到消息,說魏征把生前和李世民爭吵,李世民又有哪些功與過的記錄拿給了負(fù)責(zé)記錄史策的大臣諸遂良作參考。這可大大地激怒了李世民。試想哪一個帝王不希望自己的形象也完美的存在記錄在史策,供后人瞻養(yǎng)?就算不能留得美名,但至少不能留污點存在呀?所以李世民這才一怒之下直接掀翻了魏征的墓碑。至此,一代君臣坦誠相待的美談終于化為烏有。然而在這之后不久,李世民在之后的一次的兵敗中,突然想起如果魏征這時候還在的話,一定會勸他應(yīng)該怎么做。就算不勸,至少也會跟他請清楚這場戰(zhàn)事的利于幤。當(dāng)他想到這里后,又后悔之前的沖動了,于是又把魏征的墓碑重新建造了起來。其實,李世民縱然有錯,但也情也可原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03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