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睿為什么要娶寡婦當夫人原因是什么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7-03 16:11:50
司馬睿為什么要娶寡婦當夫人原因是什么
晉元帝不娶貴族少女,卻娶了一個喪偶窮婦人當夫人
,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
,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
中國有句成語叫“皮里陽春”
,卻在晉朝被改為“皮里陽秋”,這是因為什么?這是因為鄭阿春
,因為鄭阿春的子孫是晉朝的皇帝
,百姓必須避鄭阿春的名諱。鄭阿春本是晉元帝司馬睿的妃子
,司馬睿還是丞相時娶她為夫人,當時她不過是一個窮寡婦
,這是因為什么?

鄭阿春河南滎陽人
,她是臨濟縣令鄭合孫女
,安豐太守鄭愷長女
,按理說她也算官家千金,可是她年幼時父母雙亡
,別無兄弟,僅有姐妹四人
。
鄭阿春第一次嫁人
,嫁給渤海人田某,這段婚姻很短暫
,鄭阿春生下一個男孩后不久后,田某就病故了
,鄭阿春的夫家窮困
,沒給她留財產,養(yǎng)不了她
。而她又沒有兄弟,于是她就帶著孩子投奔舅舅濮陽人吳某
。
濮陽人吳某倒是很有錢,給外甥女一碗飯吃
,一間房住
,白養(yǎng)著她,不在話下
。中國古代的富人一向有周濟窮親戚的習慣。
鄭阿春也很有眼色
,并沒有在舅舅家養(yǎng)尊處優(yōu)
,而是陪伴舅舅的女兒
。這一陪伴,可陪伴出了她的榮華富貴
。
建興三年(公元315年)
,瑯琊王司馬睿擔任丞相
,他的結發(fā)妻子虞孟母病逝了
,司馬睿打算納鄭阿春舅舅吳某的女兒作夫人。
古代人信天命
,干什么都要占卜看相。司馬睿請了一個相士給吳小姐看相
,這時鄭阿春與吳氏的女兒一起游后花園,并肩站著
,相士看見鄭阿春后
,對司馬睿說:“鄭氏女雖是寡婦,但卻是大貴之相
,宜家宜室
,比吳氏的女兒強多了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就這一句話
,讓司馬睿改變了主意
,不想娶年輕美貌的吳家千金,而要娶鄭阿春這個窮寡婦
。建武元年,司馬睿納鄭阿春為夫人
,對她很是寵愛,不到一年
,鄭阿春生下一子司馬煥
,因為司馬睿喜歡鄭阿春
,所以也特別鐘愛鄭阿春的兒子司馬煥
。
不知道鄭阿春的舅舅吳某會不會后悔收留她
,因為她
,把女兒當貴夫人的好事給攪了。到底真是鄭阿春命貴
,還是相士可憐她才這樣說的
,誰也不知道
。反正鄭阿春麻雀變鳳凰
,飛上枝頭變彩鳳了。
一個窮苦無孤的窮寡婦居然能有這樣的好事
,看來機會很重要,如果鄭阿春不到舅舅家居住
,就不會遇到這樣的好事。所以說
,窮人要是想富貴
,一定要進入富貴人經常出入的地方,才會有奇跡發(fā)生
。
太興元年(公元318年)
,司馬睿稱帝
,是為晉元帝
。司馬睿最愛的女人就是他的結發(fā)妻子虞孟母,他追封原妻子虞孟母為元敬皇后
,不再另立皇后
,冊封鄭阿春為夫人。
司馬睿不立鄭阿春為皇后
,可能是因為鄭阿春在他心里不如他的結發(fā)妻子虞孟母,也可能是為了封建社會注重發(fā)妻的規(guī)矩
,或者是為了太子司馬紹,鄭阿春有兒子
,卻不是太子生母
。
但司馬睿不封鄭阿春為皇后,卻給了她很多補償
,雖然鄭阿春只是夫人,但晉元帝令太子司馬紹
、東海王司馬沖
、武陵王司馬晞都按母親之禮事侍奉她。
就在這一年
,鄭阿春的兒子司馬煥病重
,晉元帝司馬睿很擔心
,為此撤減膳食,封司馬煥為瑯邪王
。
可是不久之后,瑯邪王司馬煥夭折
,年僅兩歲,晉元帝司馬睿十分悲痛
。古代人對幼兒夭折很不看重
,可是晉元帝司馬睿卻讓瑯邪王司馬煥用成人之禮下葬,建起陵園
,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
瑯邪國右常侍孫霄勸諫
,晉元帝司馬睿卻不聽從
。這是因為他愛鄭阿春,也愛屋及烏
,非常愛鄭阿春的兒子。
太興三年(公元320年)
,鄭阿春又生下一子司馬昱,受封瑯邪王
。
永昌元年(公元323年1月3日)
,晉元帝司馬睿駕崩了
,太子司馬紹即位
,是為晉明帝。
由于鄭阿春的兒子司馬昱出繼瑯邪王系
,為晉元帝之父瑯邪恭王司馬覲的嗣孫,所以鄭阿春沒能封為太妃
,改稱建平園(晉元帝的陵園)夫人。
咸和元年(公元326年)
,鄭阿春病逝
。雖然她的兒子司馬昱出繼瑯邪王系
,卻堅持為她服喪
,可見母子情深。
咸和二年(公元327年)
,司馬昱改封為會稽王,朝廷追封鄭阿春為會稽太妃
。
后來鄭阿春的兒子司馬昱以宗親身份輔政,兼領瑯邪
、會稽兩國
。
咸安元年(公元371年),權臣桓溫立司馬昱為帝
,是為晉簡文帝
。鄭阿春果然是大貴之命
,她的兒子當皇帝了
,
但簡文帝司馬昱的日子過得不好,他在桓溫的篡位逼迫下
,身陷困境。咸安二年(公元372年)
,晉簡文帝在位不到一年就崩駕了,他沒有時間精力來追尊生母鄭阿春
。
但簡文帝司馬昱還是掛念著生母鄭阿春的
,他臨終前封少子司馬道子為瑯邪王
,領會稽國
,祭祀太妃鄭阿春。
晉簡文帝駕崩后
,太子司馬曜即位,是為晉孝武帝
。
太元十九年(公元394年),晉孝武帝司馬曜追尊他的親祖母鄭阿春為簡文太后
。
窮寡婦鄭阿春的子孫成了皇帝
,雖然她生前沒有被封為皇后
、太后
,可是死后加封為太后,也算是尊榮至頂
。
只因相士的一句話
,鄭阿春從帶著一個拖油瓶的窮寡婦變成丞相夫人
,然后一步步走向輝煌
,成為皇帝最寵愛的妃子
,生了王爺,后來她的兒孫當了皇帝
,她被追封為太后
,她的命不但比表妹吳氏強,說不定比她丈夫的結發(fā)妻子虞孟母還強
,最少鄭阿春生前享受過皇帝妃子的富貴
。
司馬睿詳細資料大全
司馬睿(276年—323年)
,字景文
,河內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即晉元帝
,東晉王朝開國皇帝(318—323年在位)
。晉宣帝司馬懿曾孫,瑯邪武王司馬伷之孫
,瑯邪恭王司馬覲之子,晉武帝司馬炎從子
。
太熙元年(290年),襲封瑯邪王
,參與討伐成都王司馬穎
。作戰(zhàn)失利后
,離開洛陽
,回到封國。晉懷帝即位
,拜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
。后來,聽從王導建議
,南渡建康
,籠絡結交江左士族。永嘉七年(313年)
,拜丞相
、大都督中外軍事。永嘉之亂
,晉愍帝被俘,西晉滅亡
。建興五年(317年)
,在晉朝宗室與南北大族擁戴下,即位為晉王
,年號建武
。太興元年(318年)
,正式即位
,史稱晉元帝
,開啟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
。
永昌元年(323年),王敦之亂后
,郁郁而終,時年四十七
,葬于建平陵
,諡號元皇帝
,廟號中宗
。
基本介紹 本名 :司馬睿 別稱 :晉元帝 字號 :字景文 所處時代 :晉朝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洛陽 出生時間 :276年 去世時間 :323年1月3日 主要成就 :建立東晉 諡號 :元皇帝 廟號 :中宗 年號 :太興 在位時間 :318年—323年 陵寢 :建平陵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留守下邳,移鎮(zhèn)建業(yè),登基稱帝,大權旁落,憂憤去世,人物評價,軼事典故,家族成員,家世,后妃,子女,史料記載,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司馬睿于咸寧二年(276年)生于洛陽
,祖父瑯琊王司馬伷是司馬懿的庶子
,魏帝曹芳正始年間
,始受封為南安亭侯
。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發(fā)動高平陵政變
,從而控制了曹魏 *** 的實權。之后
,司馬懿分別派諸子出任境內幾個重要地區(qū)的都督。司馬伷以寧朔將軍之職坐鎮(zhèn)鄴城。鄴城是曹操封魏時的都城
,曹魏王公的聚居之地
,素為屯兵屯糧的重鎮(zhèn)
。司馬伷被委鎮(zhèn)此地,反映了司馬懿對他的重視
。
司馬睿 西晉開國后,司馬伷又歷任尚書右仆射
、撫軍將軍
、鎮(zhèn)東大將軍
、假節(jié)
、都督徐州諸軍事等職,初封東莞郡王
,后改封瑯邪王。平吳之役
,司馬伷率軍出涂中,立有大功
,遂進拜侍中
、大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
、并督青州諸軍事等職。司馬睿父司馬覲為司馬伷長子
,初拜冗從仆射,后襲爵瑯邪王
。平生碌碌,地位顯赫
。 太熙元年(290年)
,司馬覲去世
,年僅十五歲的司馬睿依例襲瑯邪王爵
。同年四月,晉武帝司馬炎去世。繼立的司馬衷魯愚遲鈍
,無力駕馭政局。在動蕩險惡的政治環(huán)境中
,處于帝室疏族地位的司馬睿無兵無權,為避殺身之禍
,他采取恭儉退讓的方針
,盡量避免卷入斗爭的旋渦。但在當時也獲得名士嵇康之子
、侍中嵇紹的高度評價
。在洛陽,司馬睿交結密切的朋友只有王導
。王導
,字茂弘
,出身于北方頭等士族的瑯邪王氏
,公認的名士領袖王衍是其族兄。王氏家園所在的瑯邪國
,是司馬睿的封國
。司馬睿的瑯邪國在西晉算是大國
,并與司馬越的東海國相鄰。
留守下邳
永興元年(304年)七月
,“八王之亂”進入 ***
。東海王司馬越挾待晉惠帝司馬衷親征鄴城。當時
,坐鎮(zhèn)鄴城的將軍是皇太弟成都王司馬穎(前不久
,司馬穎擊殺了執(zhí)政的長沙王司馬乂
,強迫惠帝封他為皇位繼承人)
。在取得了都督中外諸軍事、丞相等職務之后
,司馬穎將皇帝的乘輿服御盡數劫入老巢,并以鄴城遙制洛陽
。司馬穎的橫暴和專權
,引起了另外一些實力派人物的不滿。尚書令司馬越乘機以惠帝的名義發(fā)布檄書
,征召四方軍隊討伐司馬穎。時任左將軍的司馬睿奉命參加了討鄴戰(zhàn)爭
,年二十九歲
。兩軍在蕩陰(今河南湯陰)展開激戰(zhàn)
。結果司馬越兵敗
,遁回封國東海
。惠帝及隨軍大臣被司馬穎劫掠入鄴
,司馬睿也在其中
。不久司馬睿的叔父東安王司馬繇因得罪司馬穎而遭殺害。司馬睿害怕禍事殃及自己
,潛逃出鄴。在出奔洛陽的途中
,他行至黃河岸邊曾被津吏捕獲
,險遭不幸
。司馬睿到達洛陽
,馬上將家眷接出赴往瑯邪(治今山東膠南縣)去了
。
晉元帝 永興二年(305年)
,東海王司馬越起兵下邳,準備西迎晉惠帝時
,起用瑯邪王司馬睿為平東(后遷安東)將軍兼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
,看管后方
。司馬睿受命后
,請王衍從弟
、參東海王越軍事的王導為司馬
,委以重任
。
移鎮(zhèn)建業(yè)
永嘉元年(307年)九月
,司馬睿偕王導渡江至建鄴
。晉室政治中心
,自此逐漸南移江東
。永嘉南渡后
,王導始終居機樞之地,王敦則總征討于上游
,王氏家族近屬居內外之任,布列顯要者人數甚多
。以王導
、王敦為代表所構成的王氏家族勢力在當時是非常牢固的
,這使“王與馬共天下”的局面在江左維持了二十余年
,直到庾氏家族興起
,抑制王氏并凌駕于王氏為止
。 建興四年(316年),劉曜長圍長安
,12月11日,晉愍帝無奈出降
,西晉亡
。 建興五年(317年)4月6日,司馬睿承制改元
,即晉王位(尚未稱帝)
,改元建武,東晉建立
,史稱東晉
。他廣辟掾屬以為輔佐,有“百六掾”之稱
。農歷六月
,孤懸在北方的晉地方長官劉琨
、段匹磾
、劉翰等一百八十人上書勸進。
登基稱帝
建武二年(318年)4月23日
,晉愍帝死于漢國的訃告?zhèn)鞯浇瓥|
,司馬睿才于4月26日即皇位(“上尊號”),改元太興
。東晉據長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區(qū)
。 司馬睿即位后
,因為在皇族中聲望不夠
,勢單力薄
,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穩(wěn)
。但是,他重用了王導
。王導運用策略
,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馬睿
,使北方南遷的士族也決意擁護司馬睿,穩(wěn)定了東晉政權
,維持了偏安局面。司馬睿十分感激王導
,任他為宰相
,執(zhí)掌朝政
。時人謂之“王與馬
,共天下”。
大權旁落
東晉 司馬睿完全信任王導
,叫他“仲父”,把他比作自己的“蕭何”
。王導也經常勸諫司馬睿克己勤儉
,優(yōu)待南方
,與人為善。司馬睿和王導在草創(chuàng)期上演了一場君臣相敬相愛的佳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樼鹜跫乙策_到了權勢的高峰
,除了王導擔任丞相
,王敦控制著長江中游,兵強馬壯
;四分之三的朝野官員是王家人的或者與王家相關的人。另外
,王家在南朝時期出了八位皇后
。 大權旁落引起司馬睿極大的不滿,他引用劉隗
、刁協(xié)
、戴淵等為心腹,試圖壓制王氏權勢
。 永昌元年(322年)
,素有野心的王敦以誅劉隗為名,在武昌起兵
,直撲石頭城(即建康)。王導為保全王氏家族利益
,暗助王敦
。王敦攻入建康,殺戴淵等
,劉隗投奔石勒。司馬睿一敗涂地
,無奈之下
,司馬睿“脫戎衣
,著朝服”對王敦說:“你如果想當皇帝,早和我說啊
,我把皇位讓給你,還當我的瑯邪王去
。何苦讓百姓跟著受苦呢
?”司馬睿近似哀求的話,并沒有撫平王敦的野心
。不久,王敦便自己為自己加官進爵
,自封為丞相
、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
。司馬睿征討王敦時,曾下令“有殺敦者
,封五千戶侯”
,而王敦卻把自己“封武昌郡公,邑萬戶”
,無疑又將司馬睿嘲弄了一番。司馬?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实弁骄咛撁眩腥魏问虑槎加赏醵刈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王敦看到太子司馬紹有勇有謀
,便想以不孝而廢之,后因百官皆不從而作罷
。四月,王敦還師武昌
,遙控朝政。此后
,王敦更加猖狂,以至于司馬睿和他的朝廷成了擺設
。
憂憤去世
司馬睿見無法動搖王氏的權勢
,自己名為天子,號令卻不出宮門
,漸漸憂憤成病
,臥床不起
。他想到大臣中只有司徒荀組對自己比較忠順
,就任命他為太尉兼領太子太保,打算讓他參與朝政
,鉗制王導。不料司徒荀組受任不久就病死
,司馬睿更加憂傷
,病勢加重。 永昌元年閏十一月初十日(323年1月3日)
,晉元帝憂憤病逝
。終年47歲
,在位6年
。諡號元皇帝
,廟號中宗
,葬于建平陵(江蘇江寧)。遺詔由太子司馬紹繼位
。 人物評價 司馬鄴:今左右丞相茂德齊圣,國之昵屬
,當恃二公
,掃除鯨鯢
,奉迎梓宮
,克復中興
。 王導:瑯邪王仁德雖厚
,而名論猶輕。 曹毗:運屯百六
,天羅解貫。元皇勃興
,網籠江漢
。仰齊七政
,俯平禍亂
。化若風行
,澤猶雨散。淪光更耀
,金輝復煥。德冠千載,蔚有余粲
。 魏收:司馬睿之竄江表
,竊魁帥之名
,無君長之實
,局天脊地,畏首畏尾
,對之李雄,各一方小盜
,其孫皓之不若矣
。 虞世南:元帝自居藩邸
,少有令聞
,及建策南渡
,興亡繼絕
,委任宏茂,撫綏新舊
,故能嗣晉配天,良有以也
。然仁恕為懷
,剛毅情少
,是以王敦縱暴
,幾危社稷,蹙國舒禍
,其周平之匹乎? 房玄齡:晉氏不虞
,自中流外
,五胡扛鼎
,七廟隳尊,滔天方駕
, *** 懷其舊德者矣。昔光武以數郡加名,元皇以一州臨極
,豈武宣余化猶暢于瑯邪,文景垂仁傳芳于南頓
,所謂后乎天時
,先諸人事者也。馳章獻號
,高蓋成陰,星斗呈祥
,金陵表慶。陶士行擁三州之旅
,郢外以安
;王茂弘為分陜之計,江東可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蚋哽何捶鳎谛乃官?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回首朝陽
,仰希乾棟
,帝猶六讓不居
,七辭而不免也。布帳綀帷
,詳刑簡化
,抑揚前軌,光啟中興
。古首私家不蓄甲兵,大臣不為威福
,王之常制
,以訓股肱。中宗失馭強臣
,自亡齊斧
,兩京胡羯,風埃相望
。雖復六月之駕無聞,而鴻雁之歌方遠
,享國無幾
,哀哉
! 范浚:昔晉元帝啟基江左
,出師露次,躬擐甲胄
,移檄四方,刻日北征
,至以漕餉稽期
,珠督運令史,志非不速也
;然終不能成尅復功者
,惟無圖功之謀而已。 趙構:若元帝
,僅能保區(qū)區(qū)之江左
,略無規(guī)取中原之心。 朱熹:晉元帝無意復中原
,卻托言糧運不繼,誅督運令史淳于伯而還
。行刑者以血拭柱
,血為之逆流
。天人幽顯
,不隔絲毫! 蔡東藩:元帝實一庸主
,毫無遠略,始則縱容王敦
,使據長江上下游
,繼則信任刁協(xié)劉隗
,疑忌王敦,激之使叛,而外無可恃之將
,內無可倚之相,孤注一擲
,坐致神京失守
,受制賊臣
,刁協(xié)死
,劉隗遁,周顗戴淵
,又復被戮,其不為敦所篡弒者
,亦幾希矣。 軼事典故
主詞條: 牛繼馬后 曹魏時期
,有一本流傳很廣的讖書叫《玄石圖》
,上面記有“牛繼馬后”的預言,司馬懿又請星象家管輅占卜子孫運勢
,管輅占卜的結果與《玄石圖》不差毫厘。司馬懿不解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