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蜀國邊境發(fā)生叛亂為何要等兩年才出兵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在談到三國故事時,有一個很奇怪的現(xiàn)象。那就是讀者會首先將目光放在三國之中的蜀漢集團身上;更為奇怪的是,在這樣一種密切關注之下,偌大一個蜀國,其知名人物不過寥寥十幾人。
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原因,恐怕還是因為蜀國不設史官,許多人的資料嚴重缺失。后來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更是直接將劉關張和諸葛亮作為了主要線索描寫。正因如此,在提到三國人物之時,不少讀者的第一印象便是蜀國的趙云、諸葛亮等人;而同樣為蜀國重臣的劉巴、許靖等人,卻鮮為人知。
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的這位蜀國重臣,也非常的有意思。從其一生行事來看,此人是一位極有原則的人。在蜀漢后期,哪怕是掌握了蜀國軍政大權的諸葛亮,面對這位臣子的勸諫,也不得不聽從。這位以剛正著稱的直臣,便是蜀國重臣王連。
王連字文儀,荊州南陽人,也是諸葛亮的同鄉(xiāng)。王連早年間,是在劉璋手下做事的。因為他頗有才干,即便是剛?cè)胧竦膭?,也聽說了他名聲。據(jù)《三國志王連傳》記載:“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不強逼也?!贝藭r王連只是閣小小的梓潼縣令,但面對劉備的招攬,王連卻依然很有原則的拒絕了前者。直到劉璋獻城投降之后,王連這才跟隨舊主,投入了劉備麾下。
在這之后,王連在處理地方上的政務之時,也是頗有政績。為了不大材小用,劉備將蜀漢集團的鹽鐵事務,交給了王連。在古代,鹽鐵方面向來掌管了一個國家的經(jīng)濟命脈。而劉備將這樣的重任,交給了王連,也足見對其的重視程度了。當然,王連也沒叫劉備失望:“較鹽鐵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國用?!?/p>
不僅如此,王連還繼續(xù)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在他加入到蜀漢集團之后,便經(jīng)常為國家發(fā)掘人才。由王連提拔的呂乂、杜祺、劉幹等人,也都成為了蜀漢集團的棟梁之才。在劉禪繼位以后,王連更進一步,受到了諸葛亮的重用?!敖ㄅd元年,拜屯騎校尉,領丞相長史,封平陽亭侯?!?/p>
在劉備死后,南方的蠻夷和益州內(nèi)部一些士族相互勾結,并在西南邊境屢次發(fā)動了叛亂。在這種情形之下,諸葛亮還打算親征南蠻。對此,王連明確表示了反對意見:“不毛之地,疫癘之鄉(xiāng),不宜以一國之望,冒險而行?!睆耐踹B的角度出發(fā),他之所以阻止諸葛亮親征,可能有著以下幾個原因在內(nèi):
首先,諸葛亮作為蜀漢集團中的丞相,其分量之重,無人能及。在此情形之下,諸葛亮根本不適合親自冒險。萬一出現(xiàn)什么變故,諸葛亮有所閃失,這對蜀漢集團來說,是不能承擔的后果。其次,從當時局勢來看,蜀漢集團不宜在妄動干戈。因為不久之前,劉備在夷陵之戰(zhàn)遭受到了重創(chuàng),蜀軍精銳都損失殆盡了。如果諸葛亮再將剩下的兵力投入到西方的不毛之地,可能會造成蜀國其他地方的空虛。萬一曹魏集團來襲,這對蜀國來說,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所以王連便建議諸葛亮此時的首要任務,是幫助蜀國盡快的恢復國力。
最后,從王連的角度出發(fā),他可能還有著憂患意識。此時的蜀漢集團,先后經(jīng)歷了荊州之戰(zhàn)和夷陵之戰(zhàn)的慘敗,期間有不少優(yōu)秀的將領,都折損在了其中。在蜀漢進入到后期之時,能獨當一面的將領,卻只有魏延、趙云等人,這顯然是不夠的。再加上諸葛亮喜歡事事親為,所以王連這句勸諫,也是在暗示前者,可以單獨派出一員或者數(shù)員將領前往,以此來鍛煉他們獨當一面的能力。
正因如此,王連堅持原則的作風,在此時又體現(xiàn)了出來?!傲翍]諸將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連言輒懇至,故停留者久之。”可以看到,在王連的不斷堅持之下,諸葛亮最終聽取了他的勸諫,放棄了親征南蠻。不過諸葛亮便觀諸將,一時間也沒有找到合適的將領代替自己南征,所以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直到兩年之后,王連病逝。而且蜀漢集團在諸葛亮的治理之下,其國力也恢復的差不多了。在經(jīng)過周密安排之后,諸葛亮還是選擇了親征南蠻,最終蕩平了蜀國西南邊境的叛亂。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06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