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黹_封府包拯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說到包拯小編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的,包拯是歷史上北宋時期的一位官員,關(guān)于包拯,大家印象最深的還是包拯的清正廉潔,剛正不阿的性格了,據(jù)說當時的包拯斷案如神,而且,包拯有著非常敏銳的觀察力還有執(zhí)行力,在當?shù)?,老百姓都害怕包拯,最近有一部講述包拯的電視劇開封府也是火了,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開封府在歷史上到底是什么?包拯為什么有這么大的權(quán)利?
提起包青天,人們往往會想到開封府,以及那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上斬皇親國戚,中斬文武大臣,下斬刁民惡霸?那開封府是什么呢?那包拯到底是個什么官?為什么他擁有這么大的權(quán)利呢?
開封府是宋朝都城汴京的首府衙門,級別相當于現(xiàn)在的北京,它始建于五代后梁時期,興盛于宋朝,掌管著整個都城轄區(qū)的民政、司法、捕捉盜賊、賦役、戶口等政務(wù),位列天下首府,地位顯赫。
到宋太宗時期,開封府的司法職能被大幅擴大,雖然名義上是地方行政司法機關(guān),卻行使著部分中央審判機關(guān)的職權(quán),與御史臺、大理寺并列為三大中央審判機關(guān)。凡是在京都發(fā)生的刑獄案件都歸開封府管轄,小案件可以自行裁決,如事關(guān)重大和涉及機密,則可以向皇帝報告。若承旨已斷者,刑部、御史臺無輒糾察。
正因為開封府特殊地位,開封府尹一職一般都是由皇族親王兼任。而在五代和宋朝初期,大部分還都由事實上的儲君擔任,如周世宗柴榮、宋太宗趙光義、宋真宗趙恒在即位前都曾擔任此職。
一般情況下,開封府尹一職是空缺的,管事的是少尹或是臨時委派的官員(權(quán)知開封府),因為開封府權(quán)利大,油水足,出任府尹一職的官員,很難超過2年??軠?、范仲淹、蔡襄、歐陽修、包拯、蘇軾、司馬光、宗澤等北宋名臣都權(quán)知過開封府。
嘉佑元年(1056)年十二月,包拯權(quán)知開封府,并授龍圖閣直學(xué)士,從三品官,相當于現(xiàn)在北京的代市長。
歷來京官難當,一是皇權(quán)可以隨便干預(yù)地方事務(wù),二是皇親國戚都聚集在這里,仗勢欺人,無理可講。 而包拯卻在這短短的一年半時間內(nèi),把號稱難治的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敢于懲治權(quán)貴們的不法行為,堅決抑制開封府吏的驕橫之勢,并能夠及時懲辦誣賴刁民。
由于包拯在開封府執(zhí)法嚴明,鐵面無私,敢于碰硬,皇親國戚、貴族大員平時行徑大為收斂,一聽到包拯的名字就感到害怕。 而開封的兒童婦孺?zhèn)兌贾腊?,親切稱呼他為“包特制”。開封府廣泛流傳著這樣的話“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庇瞄惲_比喻包拯的鐵面無私。
再加上開封府特殊的司法地位,包拯受理了不少御狀,明察秋毫、執(zhí)法如山,使得不少地方上的冤案平反昭雪,使包拯鐵面無私、清正廉潔之名天下聞名,被老百姓親切地喻為包青天。
千百年來,包拯的事跡廣為流傳,還被搬上了舞臺,改造后的包公,大黑臉,額頭上有個月牙,和歷史上真實的白面書生相去甚遠,但這是寄托了最底層百姓最真實的聲音,希望為官者都像包拯一樣,一心為民,能如黑臉一樣鐵面無私,像這彎月一樣清正皎潔。
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為官者就要像包拯,只要一心為民,不僅會被老百姓銘記,也會被歷史銘記并流芳百世。而要是誰禍害老百姓,不僅會釘在歷史恥辱柱上,并遺臭萬年。
提起包拯,很多人的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一個額頭正中貼著月牙皮膚黝黑的包青天形象,他秉公執(zhí)法剛正不阿,不畏強權(quán)敢于和皇親國戚作斗爭,深受百姓的愛戴。那么 歷史 中的包拯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
在正史的記錄里,包拯親自斷過的案子并不多。曾有記錄,當年他曾在天長縣里當縣令,遇見農(nóng)民來哭訴:他的牛竟然被割掉舌頭!大家應(yīng)該知道, 在古代耕??墒欠浅=鹳F的,法律明文規(guī)定百姓不能私自宰牛。 可問題是,被割掉舌頭的??隙ㄒ不畈涣?,殺了它又犯法,農(nóng)民只好來找包拯。包拯仔細問了情況,只說讓他殺掉牛賣錢就行,既然大人都發(fā)話,農(nóng)民就回去殺牛去了。
沒想到過了幾天,衙門就沖進一個人,告發(fā)有人私自宰牛,包拯就問此人:你怎么知道人家是無故殺牛呢:那人說:自己親眼所見,包拯假裝要給他要用刑,說他就是割牛舌的人,此人嚇得趕緊承認了。還問包拯怎么知道作案的就是他?包拯就說:你割掉牛舌頭,就是想等他殺牛后,好告他私自殺牛的罪。這人一聽,只好承認是因為兩家有仇,所以才想到這個方法來報復(fù) 。包拯命人打了他二十板子,再賠對方一頭牛 。
幾天內(nèi)就把犯人抓住,周圍人無不佩服包拯的破案速度,對于下屬們的請教,包拯就給他們分析案情,割牛舌頭的人, 之所以不直接殺掉牛,就是想嫁禍到牛主人。 只要找到 作案者的動機 就行了!可見包拯應(yīng)該是深諳 犯罪心理學(xué) 的人。
他在當 開封府 尹 時候,還曾斷過一個案子,一對好朋友相約喝酒,就叫他們張三和李四吧!張三 對 李四 說:我身上裝了錢,你先幫我保管著,等酒醒后再還給我。沒想到第二天 , 李四 竟然說沒這回事,明明把錢交給了朋友,他卻翻臉不認人了? 張三 一氣之下就把朋友告到府衙。包拯聽了來龍去脈,一方面給兩人做思想工作,勸他們坦白從寬;另一方面悄悄讓人去李四家傳話,說李四都認罪了,你們趕緊把錢交出來,要不然就對他用刑了!
他的家人看見官差都來了,嚇得趕緊把錢拿了出來。當官差回了府衙后,李四還在抵賴說自己沒拿朋友的錢,對于這樣的刁民,說太多也無濟于事,亮出證據(jù)即可。李四只好承認因為貪心想吞掉對方的錢,其實從這兩個案子,就可以看出, 說包拯思維縝密 、斷案如神一點也不為過。
那么另一個疑問來了,包拯手下的 公孫策 、 展昭 ,還有 四大護衛(wèi) 是真有其人嗎?其實這些都是虛構(gòu)的藝術(shù)形象, 歷史 上的包拯,他的仕途還是挺順暢的。但是我們的小說作者和編劇,還是把老百姓的美好愿望寄托在文學(xué)作品里,虛構(gòu)了幾個人物來幫助這位好官。讓足智多謀的 公孫策 輔佐他,武力高強的 展昭 保護他,在斷案的過程中,還有 王朝、馬漢、張龍、趙虎 四個侍衛(wèi),負責處理具體的事務(wù)。
雖然關(guān)于開封府判案的故事,很多是虛構(gòu)的,但是包拯的公正不阿卻是真的。他在職期間,皇親國戚都很害怕他,有朝中官員和名門望族私建園林致使河道不通 ,恰好正逢京城發(fā)大水,包拯就把那些園林全部毀掉了。 京城的百姓都說:行賄私通辦不成事的,只有閻羅王和包老頭。 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誰想打官司,不能直接把狀紙上交給官署的。但是 包拯卻打開衙門大門,想告狀的都可以上前陳述案情。 這樣的結(jié)果就是,下面辦事的小吏們再不敢欺瞞。
算下來, 包拯任開封府尹的時間不過1年左右 。開封府尹就相當于如今的北京市市長,而且不光包拯,我們知道的 歷史 命人如 寇準、歐陽修、范仲淹 等,也都坐過這個位置。從官位大小看,開封府尹并不是包拯擔任過的最大官職,但是包拯無論是在哪個崗位上,都是兢兢業(yè)業(yè)盡心盡責。
他不畏權(quán)威。曾彈劾販賣私鹽的 淮南轉(zhuǎn)運按察使 ,更是七次彈劾朝中有宰相撐腰的 王逵 ,最后一次還直言不諱地對 宋仁宗 說:此人巧立名目剝削百姓,又濫用酷刑濫殺無辜!最終迫使朝廷罷免了王奎。包拯的政績和品行受人敬仰,他和人交往不攀附權(quán)勢,也不愛拉幫結(jié)派,吃穿用度和普通百姓一樣。他還曾寫過家訓(xùn): 后世子孫仕安者,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mo)之后,不得葬于大塋(ying)之中,不從吾者非吾子孫! 以至于他去世時,朝野震驚,全城哀悼。
老少婦孺都愛戴他,所以后世傳頌他的各種事跡,產(chǎn)生了各種戲曲作品和小說,在這些作品里,包拯嫉惡如仇斷案無數(shù),比如非常出名的案件 貍貓換太子、鍘美案 等。其實這些都是 后人杜撰 的,和包拯沒啥關(guān)系。先說貍貓換太子,包拯出生在999年,那時才11歲,他還在家學(xué)習(xí)呢!后來太后駕崩,36歲的包拯在家丁憂(守孝期間) ,更不可能去審理皇家案件了。還有鍘美案,里面的人物陳世美的原型,其實是清朝人,只因為他的朋友托關(guān)系想做官,被拒絕后懷恨在心,就改編了當時的一出劇,將里面的人物角色換掉。久而久之,就演繹成陳世美被包青天給鍘了的故事。
我們從電視中或者戲劇中了解的多是,包拯家境不好,從小沒有父母被嫂嫂養(yǎng)大。而 歷史 中的包拯家境很好,父母對他也很喜歡,本人聰明好學(xué),2 8歲那年考上進士后,被任命為大理評事,讓他去江西做知縣。 要知道包拯老家是合肥的,包拯想照顧父母,就請求調(diào)職,最后去了 和州 (安徽和縣)做監(jiān)稅官,顧名思義,就是監(jiān)管地方的稅收工作。沒想到?jīng)]幾年,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就決定辭官回家守孝,他在父母的墳?zāi)古赃呍炝艘粋€草草棚,直到守孝期滿。 后來到了38歲,朋友一再勸慰,才讓他決心重返官場。
他先后做過 監(jiān)察御史 (監(jiān)察百官), 戶部判官 以及 陜西、河北路轉(zhuǎn)運使 (掌管財賦監(jiān)察)等職務(wù), 開封府 尹 只是一小段經(jīng)歷而已。 雖然包拯已經(jīng)去世幾百年了,但是他清正廉潔的形象卻通過眾多的作品,活在了人民心中!
一些描寫清官的小說故事或影視劇,清官殺皇親國戚只是藝術(shù)塑造,現(xiàn)實中幾乎不可能存在。
一、別說皇親國戚了,宋代士大夫都沒有幾個被處死的
宋代的宗室有被處死的,但是處死他們的只有一種罪名:謀反。
一般,皇帝對宗室都是優(yōu)待的,貪贓枉法,縱仆橫行等只會被皇帝訓(xùn)斥等就算過去了。只有明確的謀反是皇帝不能容忍的。
別說皇親國戚了,宋代一般士大夫都沒有幾個被處死的。
而謀反,這就不是包拯可以處理的。
即便是影視作品,包拯還要“尚方寶劍”才可以便宜行事呢。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是一種理論。
理論和現(xiàn)實是兩回事。
王子犯了一些小罪過,也許可能會和庶民同罪,那是一種形象塑造。
真是犯了該處死的大罪,皇室的特權(quán)就來了。
二、包拯就沒有處死一個權(quán)貴
《宋史》記載:
“拯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wù)呓詰勚??!?包拯的確很剛,剛到可以硬鋼宋仁宗,但是臣子進諫的需要。
貴戚宦官知道包拯的剛毅,不想觸霉頭,最多是“為之斂手”,收斂一些罷了。
我想,宋史的這段記載是符合史實的。
包拯“權(quán)知開封府”時,大家就避避風頭,不頂風作案就是了。
別說皇親國戚了,就是一般高官權(quán)貴,包拯最可行的做法是“彈劾”
“張方平為三司使,坐買豪民產(chǎn),拯劾奏罷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論之;祁罷,而拯以樞密直學(xué)士權(quán)三司使?!?宋代優(yōu)待士大夫,一般官員被彈劾且查實有據(jù)的話,或罷官免職,或貶官外放,這是最常見的處理。
一般官員都是如此,更別說是皇親國戚了。
話本小說或影視劇中,包青天的形象是藝術(shù)加工,殺皇親國戚那是帶有尋常百姓的美好想象,想象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理想社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07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