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漢末第一名將皇甫嵩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說起漢末那段歷史,大家都會想到劉備曹操。但是,在那段歷史里,還有這樣一個傳奇將領(lǐng)被歷史所隱沒。他就是皇甫嵩,漢末第一名將。然而這個名將在小說里卻成了打醬油的存在,導(dǎo)致不為人所知。
漢末在諸多人眼中可能是一個英雄豪杰輩出的年代。但是在普通老百姓眼中,那就是噩夢的存在。靈帝的昏庸,激起了一場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但是,起義軍后來卻演變成了一群強(qiáng)盜以及土匪。這時候,就少一個安邦定國的人才。
在明朝是孫傳庭,在宋朝是岳飛,而在東漢可能就是皇甫嵩了。出身官宦的他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將門虎子。當(dāng)時,他本可以憑借父輩的關(guān)系,直接去中央上任,當(dāng)個大官。但是他卻主動要求來到當(dāng)時的北方去擔(dān)任一名中高級軍官。在北方前線,環(huán)境艱苦,但是他卻屢立戰(zhàn)功,成為了邊防的定海神針。
此時,黃巾起義爆發(fā),皇甫嵩率軍鎮(zhèn)壓。此時,皇甫嵩手下的人馬只有四萬多一點,根本不足以與規(guī)模龐大的黃巾軍抗衡。第一戰(zhàn),皇甫嵩就被包圍了。面對如同黃河水一樣的黃巾軍,皇甫嵩安慰自己的同僚:起義軍一點紀(jì)律都沒有。只要我們趁著夜色大亂他們的陣腳,一定能贏。于是趁著夜色,皇甫嵩帶人燒了黃巾軍的營盤,對方大亂,隨后漢軍趁勢掩殺,取得大捷。在此戰(zhàn)中,有一個漢軍小頭目立了大功,得到了皇甫嵩的賞識。他就是日后的漢末第一梟雄曹操。也就是說曹操,當(dāng)時也只不過是給皇甫嵩打工的。
當(dāng)時的大漢已經(jīng)在懸崖邊上了,再往前一步就要掉進(jìn)懸崖了。而皇甫嵩則憑借一次又一次的大捷,把大漢王朝從懸崖邊上活生生的拉了回來。而當(dāng)時同為鎮(zhèn)壓軍的董卓,卻被起義軍殺得大敗。從此皇甫嵩名震天下。他要比孫傳庭厲害,因為孫傳庭沒有剿滅李自成;他又要比岳飛幸運(yùn),因為他沒有因為功名而死。
功高蓋主,皇甫嵩在鎮(zhèn)壓完黃巾起義之后,主動放棄了所有軍職,甘心做一名普通的高級官僚。底下人勸他做霍光,他笑了一笑,并沒有理睬。他深知自己的能力最多只能是馬援,怎么可能效仿霍光呢?他知道,也許自己當(dāng)年一起鎮(zhèn)壓黃巾起義的那個細(xì)眼長須的小頭目可以完成這個目標(biāo)吧。
皇甫嵩為人仁愛謹(jǐn)慎,盡忠職守,有謀略,有膽識。平黃巾賊居功至偉,領(lǐng)冀州牧?xí)r要求朝廷減免冀州一年田稅,百姓稱道。他在任期間,上表陳辭、勸諫或有所補(bǔ)益,一共五百多次,每次都親手書寫,而且毀掉草稿,一點也不宣露于外。
在軍旅中,他溫恤士卒,甚得眾情。每次部隊停頓、宿營,他都要等到營幔修立妥當(dāng),才回自己的軍帳。將士們?nèi)砍酝觑埡?,他才吃飯。部下吏士有接受賄賂的,皇甫嵩并不顯責(zé),而是再賜給他錢物,吏士慚愧,有的竟至于自殺?;矢︶赃€折節(jié)下士,門無留客,當(dāng)時人稱揚(yáng)他,紛紛歸附。
后世歷代評價:
百姓歌曰: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fù)安居。
閻忠:今將軍授鉞於初春,收功於末冬,兵動若神,謀不再計,旬月之間,神兵電掃,攻堅易於折枯,摧敵甚於湯雪,七州席卷,屠三十六方,夷黃巾之師,除邪害之患,或封戶刻石,南向以報德,威震本朝,風(fēng)馳海外。
皇甫酈:本朝失政,天下倒懸,能安危定傾者,唯大人與董卓耳。
范曄:①皇甫嵩、朱儁并以上將之略,受脤倉卒之時。及其功成師克,威聲滿天下。值弱主蒙塵,獷賊放命,斯誠葉公投袂之幾,翟義鞠旅之日,故梁衍獻(xiàn)規(guī),山東連盟,而舍格天之大業(yè),蹈匹夫之小諒,卒狼狽虎口。為智士笑。豈天之長斯亂也?何智勇之不終乎!前史晉平原華嶠,稱其父光祿大夫表,每言其祖魏太尉歆稱“時人說皇甫嵩之不伐,汝豫之戰(zhàn),歸功朱儁,張角之捷,本之于盧植,收名斂策,而己不有焉。蓋功名者,世之所甚重也。誠能不爭天下之所甚重,則怨禍不深矣”。如皇甫公之赴履危亂,而能終以歸全者,其致不亦貴乎!故顏子愿不伐善為先,斯亦行身之要與! ②黃妖沖發(fā),嵩乃奮鉞。孰是振旅,不居不伐。
歐陽詢:昔立效長丘,樹績東郡,太尉裂壤於槐里,司徒胙土於耏門。
何去非:①夫“歸師勿追”,曹公所以敗張繡也,皇甫嵩犯之而破王國。 ②皇甫嵩討賊梁州,董卓副之,賊平,詔卓以兵屬嵩,卓不受詔,挾兵睥睨。人皆勸嵩誅之,嵩不欲其專誅于外也,而以狀聞。卓因遂其兇逆,卒以不制。夫嵩之舍卓者,非出于他也,蓋以衛(wèi)青不戮蘇建,獲恭厚之譽(yù),遂系跡而求踐之。不知所以舍卓者,于今為縱寇也。
張預(yù):孫子曰:“凡火攻,必應(yīng)火變而應(yīng)之?!贬酝夥娇v火而出兵以奔其陣。又曰:“強(qiáng)而避之。”嵩則閉營休士以觀其變。又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贬圆痪汝悅}而走王國。又曰:“避其銳氣,擊其墮歸?!贬猿醪粨糍\,及其走而擊之是也。[27]?
陳普:幾多孟德總欺孤,底事山頭獨望夫。不聽閻忠聽梁衍,未應(yīng)魏闕便當(dāng)涂。[28]?
郝經(jīng):嵩儁有大將之略,昧匡時之幾,遂為桀逆所制,不能以功名終。[29]?
陳元靚:蛾蛾亂常,擾我四方。公出奇計,謀旡不臧。名震天地,志定雪霜。忠為令德,史策昭彰。
胡三?。?/strong>嵩前不能從兄子酈之言,今又不徒衍之策,自揣其才不足以制卓故也。
李贄:夫退讓者,盛德事也。持此為君,則漢文其選。持此為將、為相,則天下歸心,眾謀畢集,將國勢實賴而何有于一家乎。是乃古今天下,建功立德保國定家之第一著好棊子也。惜乎,人人皆知而不能下也。古今天下惟一留侯(張良)知之,是以功成而遂辟谷不事,使淮陰(韓信)早知此義,族其可得而赤耶。然則韓信之不聽蒯徹之說也,未為不是也,獨其所以居功者,未是耳夫。當(dāng)功業(yè)烜赫之日,封爵在前,富貴在后,獨能退讓,不居推功,與人似若不知有身家之念、子孫之遺者,不知正所以深念其身及其家而遠(yuǎn)遺子孫也……彼皇甫義真者,獨能知而下之,豈不誠可貴乎,范氏之推之也固宜。雖然,義真之不受閻忠之說也,宜也。若子酈之說梁衍之說咸棄不用,則身家之念起矣,是退怯也,非退讓也,是又安足貴也。吾故因范氏之論而推明之曰:爾知身家之不足系乎,非不足系也,愛身家者未必能保其身家,而不愛其身家者,正所謂善保其身、善保其家者也。嗚呼,皇甫義真之不死于輩卓之手者,幸也。?
黃道周:① 舍命豹袖之下,即獨行安之,如張然明(張奐)、皇甫義真其人矣。張然明破諸羌,靜幽并,恥為王曹所賣,發(fā)憤申陳竇之冤,卒不得為三公?;矢αx真蕩黃巾,破梁州賊,征赴城門,賴其子堅壽以免,雖卒為三公,亦不大竟其志。 ② 皇甫將軍,初為郎將。命討波才,寡難眾抗。嵩曰不然,方略為上。草結(jié)賊營,火攻即喪。束炬乘風(fēng),霎時掃蕩。再討張梁,閉營觀望。潛夜勒兵,至哺猶壯。既斬梁頭,寶頭照樣。請租贍饑,歌安非妄。賊圍陳倉,卓請急向。九地九天,嵩先論量。避銳擊疲,其成實當(dāng)。卓奸專誅,是權(quán)伎倆。嵩忠不聽,大禍果釀。流血叩頭,籠鳥始放。奸定遭殃,忠終無恙。
望采納,謝謝!
東漢末年,有三名重臣在平定各地、穩(wěn)定大局方面居功至偉,即皇甫嵩、朱儁、盧植,后人習(xí)慣將他們合稱為“漢末三將”。其中最出名、功勞最大的是皇甫嵩,《后漢書》稱贊他,“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復(fù)安居”,堪稱漢末第一名將。
皇甫嵩本來可以有更大的成就,甚至為天下蒼生謀得一片安定,可惜他實在對政治一竅不通,辜負(fù)自己,辜負(fù)蒼生。
剿滅黃巾軍的頭號功臣
漢靈帝起用盧植為北中郎將、皇甫嵩為左中郎將、朱儁為右中郎將,剿滅各地黃巾軍。
皇甫嵩最大的功績是,干掉了黃巾軍主力。在盧植被宦官誹謗撤職,繼任者董卓被擊敗的情況下,皇甫嵩獨挑大梁,進(jìn)攻在廣宗的張梁大營,最終張梁戰(zhàn)死,黃巾陣亡三萬多人,投河而死五萬多人,焚燒黃巾輜重車三萬多輛,皇甫嵩還將張角(此前已病死)“剖棺戳尸,傳首京師”。
隨后,皇甫嵩與巨鹿太守郭典攻克曲陽(今河北晉縣西北),殺死張梁的弟弟張寶,俘殺十余萬人?;矢︶詫⑹f人的尸骨筑成了“京觀”。朝廷表彰皇甫嵩,任命他為左車騎將軍,領(lǐng)冀州牧。
不僅平定黃巾軍,皇甫嵩還鎮(zhèn)壓了胡人北宮伯玉的反叛、涼州人王國的反叛,戰(zhàn)無不勝。
道統(tǒng)愚忠遮蔽了他的雄心
桓靈之間,東漢的朝政已經(jīng)破敗不堪,天下零亂?;矢︶云蕉S巾軍,朝野威望大震,漢陽人閻忠勸他把握機(jī)會,南面稱帝,被他拒絕了。
董卓一度是皇甫嵩的副手,平定涼州人王國叛亂時,靈帝任命皇甫嵩為左將軍,督領(lǐng)前將軍董卓。漢靈帝病重,害怕董卓坐大,就任命董卓為并州牧,并要求董卓把兵權(quán)交給皇甫嵩。董卓不同意交兵權(quán),有人建議皇甫嵩討伐董卓,可皇甫嵩的回答卻是,“董卓不交權(quán)是不對的,但我擅自討伐董卓也是不對的,還是把這事交給朝廷處理吧”,活生生錯過了把董卓扼殺在搖籃里的機(jī)會。如果董卓死了,也就沒有之后的董卓進(jìn)京了,也可能沒有三國亂世了。
大難臨頭仍迂腐,險些喪命
董卓進(jìn)京后,為防后院起火,招京兆尹蓋勛為議郎,實則是架空蓋勛。皇甫嵩當(dāng)時統(tǒng)兵三萬駐扎在扶風(fēng)郡(董卓的西涼軍也不過五萬),蓋勛秘密與皇甫嵩商議討伐董卓,長史梁衍也勸他起兵抗拒董卓,與袁紹呼應(yīng),可是皇甫嵩都沒有同意。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當(dāng)董卓召皇甫嵩進(jìn)京為城門校尉時(實際就是削奪皇甫嵩的兵權(quán)),皇甫嵩居然同意了。一到洛陽,董卓就授意手下官員,編制罪名要殺掉皇甫嵩。還好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跟董卓有交情,從長安跑到洛陽,聯(lián)絡(luò)群臣,向董卓求情,才把皇甫嵩保了下來。
身逢亂世,手中有兵就是草頭王,沒有了兵,別說是地位、財富,就連性命都難保。皇甫嵩雖然是漢末第一名將,卻連這軍事和政治最基本的關(guān)系都不知道,真令人扼腕嘆息。
碰到另一個榆木腦袋,再無機(jī)會放光
董卓被殺后,皇甫嵩被任命為征西將軍。曾有人向司徒王允建議,派皇甫嵩統(tǒng)領(lǐng)董卓的舊部,并留駐陜縣進(jìn)行安撫。可王允是出名的榆木腦袋,個人品行或許尚可,但掌控全局、戰(zhàn)略謀劃實在太差,居然拒絕了這么一個好建議?;矢︶栽谲娭械耐?,可是非常高的,如果他去到西涼軍中,估計李榷、郭汜都會老老實實的。
可惜不知什么原因,王允就是不愿意用皇甫嵩這張牌。最終結(jié)果兩敗俱傷,王允被李榷、郭汜攻破長安城,被殺;皇甫嵩也失去了最后大放光芒的機(jī)會,失去了最后的維持天下太平的機(jī)會。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078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孫策不傳為給孫翊他是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