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君側到底是什么,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對于古裝劇迷來說,清君側這三個字肯定不陌生,很多電視劇里都會有這樣的橋段,不同于文學作品里那么多,其實歷史上也就發(fā)生過四次,成功的也就一次。那么清君側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清除君王身邊的小人奸臣,但是真是這樣嗎?其實也就是一個名義而已,說來說去不過是需要一個開戰(zhàn)的理由,本來是正義之舉,往往演變成鬧劇。
歷史上第一次,也是最著名的一次是在漢景帝時期,漢初因為劉邦給諸王分封了過多的地盤,諸王在地方上極度有實權,甚至幾個王加起來都可以動搖到了皇權。有感于此漢景帝心里就有個疙瘩,估計常常唉聲嘆氣,他的心腹重臣晁錯看到老板這幅樣子,想一想也就猜到了怎么回事,于是上書提議削藩,這正中漢景帝的心意,很開心的采納了。但是因為諸王自身有實力,誰也不愿就這么為人魚肉,于是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個諸侯王打著清君側的名義起兵,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七國之亂”。最終這場叛亂是被平定了,但是漢景帝其實挺對不起兩個人的,一個是晁錯,明明就是揣摩他的心意,結果起了事第一個把晁錯給砍了。另一個就是梁王劉武了,如果不是劉武奮力抵擋住了吳楚聯(lián)軍,天下歸屬還真的難說,結果給人家開了一堆空頭支票,幾乎是把他活活氣死。
這次打著清君側名義的純粹就是諸王為了自身的利益,君王都把晁錯直接給砍了還是起兵,不過這場叛亂并不是沒有好處,結果倒是加強了中央集權,沒了諸侯的阻力,為之后的文景之治打下基礎。
第二次就是安祿山這個大胖子,大家都知道開元盛世就是毀在了安史之亂,要說李隆基身邊有沒有奸臣,那肯定是有的,但是安祿山就實實在在是當朝的第一奸臣啊。他的起事也不過是因為自身實力強大了,想要事業(yè)上更上一步罷了,最后也沒能成功。
第三次是元末時孛羅貼木兒,他雖然沒有在歷史上留過什么重筆,但是也來了這么一手,他就更加不是什么忠心為君的人物了,本身就是個跟王保保爭權的軍閥,因為黨爭打著清君側的旗號攻進了大都,不過沒多久就被元順帝派人殺死。
最后一次也是唯一成功的一次——明成祖朱棣,以一州之地對抗全國,最后還贏了,此前從未有,之后也沒有。雖然有朱允炆這邊統(tǒng)帥太差勁的緣故,但是也無法掩蓋朱棣的軍事才能啊!他的起兵雖然有被逼的因素,但是很多史料都表明了他其實早就有野心,所謂的清君側,也不過是一個起兵的借口而已。
古代還是講究一個師出有名,但是有時候就顯得會有點有當有立啊!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08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