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在古代是怎樣的一種的存在?明朝一白兔產(chǎn)子竟舉國歡慶?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金烏西墜,玉兔東升”形容日落月出。
神話傳說中太陽中有三足烏鴉,故以金烏稱呼太陽;
月宮中有搗藥的仙兔,所以用玉兔稱呼月亮。
傳說月宮中有一只潔白如玉的兔子,它整天拿著玉杵,跪在地上搗藥,如果誰能夠吃上它的藥丸,就可以長生不老。
傳說久了,許多文人的詩文中都以玉兔代指月亮。
玉兔自然也就成了可以代表月亮的神仙,人們在拜月時也要拜玉兔。
古人認(rèn)為,兔子是一種能夠給人們帶來吉祥的瑞獸。
因?yàn)橐吧米佣酁楹稚ⅫS褐色,屬于遺傳變異的純白色兔子在古代并不多見,所以古人發(fā)現(xiàn)了這種潔白如玉的兔子,要獻(xiàn)給帝王。
《漢書》記載:建平元年、元和三年、永康元年,地方百姓曾三次捕獲白兔,獻(xiàn)給皇帝。
《瑞應(yīng)圖》記載:“赤兔大瑞,白兔中瑞?!?/p>
說明白兔屬于次于赤兔的中瑞,真正屬于大瑞的赤兔,自古以來是鮮見的。
《明史》記載:“(嘉靖)四十一年春三月辛卯,白兔生子,吏部請告廟,(嘉靖帝)許之,群臣表賀?!?/p>
一只白兔產(chǎn)崽,竟然舉國歡慶,在今天來說簡直不可思議。
人們對兔子最初的印象是“狡”和“脫”。
“狡兔三窟”形容兔子極其狡猾;
“動若脫兔”表示兔子奔跑的速度極快。
“逸”字面上看為“走兔”,兔子“走(奔跑)”的速度比馬要快,可以達(dá)到每小時七十多公里,難怪古人用“逸”字表示飛奔的意思。
兔子長耳闊鼻,短尾長齒,模樣十分滑稽。
皮毛柔軟,惹人憐愛,無論是安臥還是跳躍,都會給人一種歡喜的感覺。
古代有很多詠兔和借兔喻人的詩歌,表達(dá)了人們對兔子的喜愛。
漢樂府詩《古艷歌》:“煢煢白兔,東走西顧。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描寫一個被拋棄的婦人,猶如那孤苦無助,在四野流浪的白兔,讓人不禁哀憐。
唐代宮廷詩人王建《宮詞一百首》中有一首描寫白兔的詩歌:
新秋白兔大于拳,紅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擊,玉鞭遮到馬蹄前。
初秋時節(jié),一只小白兔正安靜地在草叢中睡覺,正在圍獵的代宗皇帝李豫發(fā)現(xiàn)后,一時間殺心頓無,憐愛之情頓起,遠(yuǎn)遠(yuǎn)地小心翼翼欣賞著白兔靜美的睡態(tài)。
元代學(xué)者袁桷[jué] 在《舟中雜詠》中寫道:
家奴拾枯草,走兔來相親。生來不識兔,卻立驚其神。行人笑彼拙,歸來如頻呻。乃知特幸脫,未信吾奴仁。
袁桷的一個家奴大概自幼很少出門,在野外拾草時,一只小兔子跑過來和他親近,竟然被嚇了一跳,惹來路人嘲笑。
詩中也讓人感受到,野生動物與人類撒嬌那質(zhì)樸可愛的一面。
漢代以前,人們由于缺乏對兔子的了解,認(rèn)為兔子只有雌性,沒有雄性。
《論衡》說:“兔舐雄毛而孕,及其生子,從口中吐出?!?/p>
舐毛而孕,聽來可笑。
晉代《博物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兔舐毫望月而孕,口中吐子?!?/p>
看看月亮就懷孕很離譜,嘴里吐子就更加離譜了。
“吐子吐子”,叫來叫去就成了“兔子”。
漢樂府詩歌《木蘭辭》中“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p>
人們開始對兔子的雌雄,有了初步較為科學(xué)的鑒別方法。
我國大規(guī)模馴養(yǎng)野兔在東漢時期。
《后漢書》記載:著名的跋扈將軍梁冀在洛陽城西修建了一個縱橫十余里的園林,以養(yǎng)兔為主,名為兔苑。
自此人們才開始對兔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古人飼養(yǎng)兔子最初僅僅是為了祭祀、狩獵和賞玩。
伴隨飼養(yǎng)規(guī)模逐漸加大后,開始食用、藥用、制筆和制作衣帽,形成了食用兔、毛用兔、寵物兔三大類。
兔子自古以來可謂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guān)。
“兔子不吃窩邊草”俗語給人類的啟示是:
我們要從兔子身上學(xué)會保護(hù)自然、善待生存環(huán)境的樸素道理,維護(hù)生態(tài)的持久平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09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