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是怎么被逼死的,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東漢末年,天下的英雄們是紛紛的涌現了出來,都開始招募自己的謀士和將軍。一時間都是各為其主,天下的好漢們根本就沒有幾個是忠誠于漢室的,而此人卻為漢室消滅奸賊立下了巨大的功勞,可惜的是在他剛剛立下功勞后,太過自大就被叛軍給活活的逼死了,此人就是王允。
王允,官居三公,心中是一直存在著報國,當時是董賊霍亂朝綱,大臣們都對此是苦不堪言,心中都恨透了董卓,想了很多的辦法要去殺死董卓,無奈的是董卓生性十分的多疑,凡事去面見他的人都統(tǒng)統(tǒng)不準帶武器,根本就沒有辦法除掉董卓。而當天下的諸侯們來討伐董卓的時候,開始朝中的大臣們對此都是十分的高興,希望諸侯們能夠快點除掉董卓,哪曾想這些諸侯們實際上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就沒有使出自己的全力去討伐董卓,自然董卓也不會失敗于他們。
而董卓的死則是好在有了王允的計謀,王允利用了董卓和呂布兩人的好色,以自己的義女貂蟬為誘餌,使得呂布和董卓是反目成仇,最終趁著董卓上朝不注意的時候,讓呂布給殺死了,失去了頭目的西涼大軍是如同老鼠一般,是四處逃竄。而長安之中因為除掉了董卓,眾大臣們都是十分的高興,而王允也是被推崇為了最有功勞的人,此時的呂布是終于和貂蟬團聚了,呂布對于王允能夠成全他和貂蟬是十分高興,因此對于王允也會十分的尊重,王允命令呂布將城池中所有的士兵都給聚集起來然后好好的把守城池,防止叛軍們繼續(xù)來犯。第二天上早朝后,王允就向著皇帝為呂布請了功勞。年幼的皇帝如今看到那曾經每天欺辱自己的董卓不見了,自然也是十分高興于是說話也是硬氣了許多,于是就賞賜呂布為了大將軍,而將王允也是賞賜封為了太師,讓王允幫助皇帝一起處理國家大事,畢竟當時的皇帝年紀還是十分的小,根本就對于很多的事情都是不懂。
執(zhí)政了的王允自然是十分的高興,如今再也不用受那董卓老賊的氣了,漢室的復興也是十分的有希望了,一時間長安城內百姓們和大臣們的生活都是十分的安詳,這時候突然的在一次早朝上,陳宮報告王允說董卓以前殘余的部下要投降了,因為他們現在沒有任何的支援和糧草已經是存活不下去了,這時候王允是哈哈大笑,他告訴陳宮拒絕答應這些叛軍的投降,因為那時候董卓干出來的惡行大多數都是由著這些人所干出來的,因此王允對于他們是十分的痛恨,陳宮卻勸王允一定要接受他們的投降,陳宮告訴王允他們有十二萬人馬若是將他們給逼急了到時候攻打進來可就難以處理了,王允則是非常的自信他告訴陳宮自己有呂布在手根本就是不懼怕這些反賊們。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些反賊果然是被王允給逼急了,十二萬的大軍是直接開始攻打了長安城,而長安城中此時只有兩三萬的兵馬很快城池就要被攻破了,這時候那些西涼大軍們就要求讓王允出來,王允站在城墻之上的時候,西涼的大軍就對著王允表示若是王允自殺了,他們就不會為難皇帝和其他人,王允聽到這話知道此時自己已經是沒有了活路于是就直接從城墻之上跳了下來,可憐的王允就這樣死了。
忠心為漢室的王允,最終卻落得個這樣的下場就是因為他自己在當權之后太過自大啊!
要說三國當中誰的武力值最為讓人佩服,可能就要數呂布了,畢竟天下無雙的呂布論單挑幾乎沒有遇到過敵手,只是這個人品方面就相當不太靠譜了。
說實話呂布最開始是丁原的手下,可是接到董卓的橄欖枝后,果斷將丁原斬殺,然后投奔了新的主子董卓,然后又發(fā)現自己喜歡上了董卓的愛妾貂蟬,于是為了一個女人又刺殺了董卓,可以說單從這兩點上就讓很多人對其反感,但是呂布果然就是這么一個無情無意、自私自利的人嗎?
在當時斬殺丁原的時候,呂布可以說身為動手的主要人員,承擔了所有的罪名,我們都知道像高順與張遼這樣的部將一直都是丁原的手下,如果說只是呂布一個人腦子沖動斬殺了丁原,這些部將們會忠心不二的一直跟隨著呂布嗎?
很顯然這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當時斬殺丁原的時候,是由呂布帶了一個頭,但是當時的張遼還有高順等人也都同意了的事,然后等這件事發(fā)生后大家一起跟著呂布投奔了董卓,哪么原因來了,為什么丁原的部下居然都不喜歡丁原,這其中有什么原因嗎?
呂布與張遼等人出生于北方的五原之地,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匈奴與漢朝的相鄰之處,每當北方的匈奴沒有糧食過冬的時候,總是會跑到這個地方來打秋風,說白了就是搶一把就跑,這個地區(qū)的百姓生活相當的艱苦。
而呂布等人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地方,可以說他們從小就立志將來有一天可以重新帶兵將占領這個地方的匈奴人趕出去,然后讓這個地方成為太平盛世,雖說這個想法不太好實現,但是有理想就是一件好事。
而當時丁原在招收這些人的時候也是大言不慚的告訴他們,將來的某一天可以帶上自己的兵馬把這些里的匈奴人全部打跑,呂布與張遼等人為了這個目標也是很拼命的為丁原效命,但是自從這些人成為丁原的部下手,丁原除了讓他們幫自己打仗之外,好像把當初說好的事情給忘記了。
也就是說丁原只是把這些人當成打手來看待,呂布與張遼等人在私底下也跟丁原講過這件事,可是丁原次次都沒有給呂布這些人一個說法,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讓呂布與張遼等人心中生了怨恨。
可以說呂布這么拼命的幫丁原就是為了有一天可以帶著兵馬回到自己出生之地打跑那些匈奴人,但是丁原居然讓自己一個武將去當記賬的,明顯就是在防著自己,而這個時候董卓的說客偷偷找到了呂布,表示讓他加入董卓的大軍,將來出人頭地也就指日可待。
然后呂布就心動了,于是找到了跟著自己一起打拼的那些兄弟們,比如說張遼與高順等人商量了一下,說實話大家也認為還跟著丁原這個坑貨不值的,這么長時間以來丁原除了讓他們拼命之外,一點好處也不給,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會有自己的兵馬回五原打匈奴。
于是在眾人一起定下的結果中,呂布直接斬殺了丁原帶著這些人一起投奔了董卓,等成為董卓的義子后,按理說呂布的權力應該提升了,但是董卓好像只是把呂布當了保鏢一樣的存在,除了讓他每天保護自己之外,幾乎就沒有讓呂布領過兵。
唯一的幾次戰(zhàn)斗還是虎牢關董卓親自帶著呂布去長長了臉,之后果斷帶著呂布又一次離開了,這讓呂布心中相當的不滿,而跟著自己一起來的張遼還有高順等人可是能力都相當的不錯,但是也都沒有得到董卓的重用。
這個時候王允出現了,可以說王允仔細的研究過呂布的出生還有理想,表示如果呂布斬殺了董卓,王允就會請皇帝給他封一個溫侯的爵位,這樣一來呂布就相當于有了兵權,以后想去干什么就去干什么,理想這種事也就可以實現了。
呂布一聽瞬間就感覺王允真是自己的人生知己,回頭果斷把董卓給砍了,然后就不用了說,王允沒有讓呂布失望,一個溫侯就到了呂布的頭上,本來這件事相當的完美,可惜王允這個人有點太過自大,一點也看不起李催等人,表示這些人就算是降了自己也不要,一定要把這些人全部斬草除根才會放心。
本來李催等人是打算逃跑的,可是被王允這么一逼,連后路也沒有了,于是就開始帶兵沖擊皇城,而當時董卓所留下來的兵馬也因為董卓掛掉的原因一直群龍無首,現在被李催這么一集合,立馬都跟著李催一起去攻打京城了。
然后京城就這樣被打了下來,而王允這個死要面子的坑貨也死在這次的事件當中,于是呂布又一次失業(yè)了,按理說這個時候的呂布直接帶著自己的兵馬回去打匈奴也是極好的。
但是沒有糧草呀,于是為了湊齊足夠的糧草,呂布只能在中原這個地方一直打來打去,很可惜呂布武力值很高,就是腦子不是很好用,打到了最后不光糧草沒有湊齊,連自己的兵馬也給打光了。
其實呂布誰也不信誰,他從一開始就一個想法,就是帶著自己的兵馬加上足夠的糧草然后回到自己的出生之地去匈奴,讓自己從小生活的地方回歸到沒有戰(zhàn)亂之中,很可惜一直到最后呂布都沒有實現自己的理想,不過卻一直在努力中,而張遼等人也一直看在眼里,所以自此自終都沒有背叛過他。
你首先得清楚一件事,無論在三國任何時期,只要是在曹丕建魏之前,國家元首都只有一個——漢帝。無論他多么沒有實權,但國體是沒有變的,他仍然是名義上的最高權力者。
經歷了何進專權、董卓專權、王允輔政、李郭專權、曹操專權這些時期,漢帝仍然存在,所以無論這些是其中的任何人提到“朝廷”,都指的是漢帝朝廷。當時陶謙提到上奏朝廷,那時仍然是李傕(這字念“絕”,不是李儒,看書要仔細,不會的就查字典)郭汜把持漢帝的時期,可以說仍然是他二人專政。
呂布余黨很簡單,當時李傕郭汜率西涼軍攻進首都,逼死王允,呂布就趁亂逃走了。三國演義原著里寫的很明白,他先去投袁術,不納,又投袁紹,納之,后與袁紹起了矛盾,又去投張楊。當時李傕郭汜致書張楊,教殺呂布,因此呂布又投張邈,張邈弟張超將陳宮介紹給呂布。陳宮建議張邈趁曹操東征徐州時突襲他老巢,因此張邈便派呂布與陳宮一起進攻兗州,這就是所謂的呂布余黨了(《三國演義》第十一回)。
看電視劇前建議盡量先看原著。還有啥不明白的盡管問。
事實證明這是錯誤的。他不是自信,是殺掉董卓后高興過了頭,很輕松。這時,尤其還有呂布在,導致他輕敵了。王允和朝臣很透了董卓,連帶著也很西涼軍四大軍頭,他們是董卓幫兇,王允此時十分自大,就拒絕了投降。試問,要是此時允許投降,西涼軍四軍頭因為王允和呂布在,不會掀起風浪了。那么王允也是好人,可以自命為丞相之類,呂布為大將,其他人輔佐。就會又是一番天下,說不定曹操等也出師無名。中央政權在王允領導下走向強盛。
司徒王允的能力和智力都屬于一般水平,并且他還有一點剛愎自用。說的好聽點,就是原則性很強。所以他的這種性格人,其實最適合去司法機關(法院)工作。然而漢末亂世,他卻陰差陽錯的就當上了東漢王朝的掌舵者。但是他的能力和實力,與他面臨的困難完全不成比例。
再加上漢末亂世,時勢變了。而王允的思路過于僵化,沒有跟上時代變化。于是,王允便死在了他過于剛愎自用這個缺點上。
先簡單的介紹一下王允的背景,用六個字可以形容運氣好的出奇!
王允出身太原王氏,是典型的士族出身。在漢末魏晉時期,太原王氏是當時的望族,并不比汝南袁氏差多少。
在那個注重出身的時代,王允的出身就是他踏入官場的墊腳石。
王允十九歲時,有個宮里小太監(jiān)在鄉(xiāng)里禍害百姓??だ锏墓賳T不敢管,而王允卻天不怕地不怕,居然把小太監(jiān)給殺了。宮里的大宦官見自己的馬仔被人殺了,便趁機向皇帝告黑狀。漢桓帝聽說后大怒。然后他并沒有抓王允,而是把太守劉瓆抓回京師,關到監(jiān)獄里給弄死了。
可以說,太守劉瓆做了王允的替罪羊。而王允屁沒有。
王允是個原則性很強的人,劉瓆替他背了大黑鍋,他不能不報恩。于是,王允替劉瓆辦了后事,并為他守喪三年。
三年后,王允出仕為官。結果剛剛出仕,王允又惹了一個大麻煩。
當時有一個叫路佛的人,沒有品行,而沒有品行的人,在當時是不能當官的。但是王允的上級,太守王球卻讓路佛當了官。這一下激怒了王允,他犯顏強諫,把小報告打到了并州刺史那里。并州刺史聽說了王允的名聲后,認為王允是個人才,就把他把辟為州駕從事,連提了好幾級。
后來,王允的事跡傳到了京城。經京城的三公爭相聘用王允,王允可以自個挑選去哪個。最終王允做了司徒府的侍御史,也是管監(jiān)察的工作。其實這個監(jiān)察工作,最適合他這種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0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