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胤礽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清康熙十四年,康熙皇帝下旨將原配嫡后孝誠仁皇后所生嫡次子,未滿兩周歲的愛新覺羅·胤礽立為皇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的罪名廢黜胤礽做了33年之久的皇太子之位。
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眾位皇子的奪嫡之爭愈演愈烈,康熙皇帝再次將胤礽的太子之位復立。
康熙五十一年,康熙皇帝再次下詔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并將其永久圈禁。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駕崩于暢春園,皇位傳于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是為雍正皇帝。
雍正二年,被圈禁了12年之久的廢太子胤礽病逝于禁所—紫禁城咸安宮。
康熙朝晚年出現(xiàn)的“九王奪嫡”事件一直是后世頗為感興趣的清朝皇室兄弟之間的內(nèi)斗事件,被康熙皇帝明立為皇太子的胤礽一直是該事件的關(guān)鍵人物和矛盾焦點??滴跛氖吣?,胤礽首次被廢而觸發(fā)了“九王奪嫡”事件的開端;康熙四十八年,胤礽再度復立為太子,非但沒有壓制和減弱眾位皇子對皇位的爭奪,剛剛被復立太子的胤礽反而較之前受到了更大的沖擊和排擠;康熙五十一年,胤礽的再度廢黜,則讓事件發(fā)展到白熱化、公開化狀態(tài),“九王奪嫡”正式進入不可收拾、難以控制的局面。
由此可見,“九王奪嫡”事件的根本原因在于胤礽太子之位的反復廢立,也就是在于康熙皇帝對待胤礽不明朗、不堅決的態(tài)度上。而從康熙皇帝兩次廢黜胤礽所給出的“肆惡虐眾,暴戾淫亂”和“秉性兇殘,與惡劣小人結(jié)黨”、“是非莫辨,大失人心”等理由來看胤礽的罪行大多出自教育方面和管理約束的缺失。那么,胤礽從一個精明能干、謙卑誠孝,備受群臣贊頌的“皇位接班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眾矢之的”甚至成為“階下囚”的呢?其實,這一切都和康熙皇帝有著很大關(guān)系甚至是康熙皇帝直接造成的!
01 父慈子孝,原先的胤礽是康熙皇帝和朝中群臣公認的清王朝優(yōu)秀接班人
康熙十三年五月,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在所出嫡長子愛新覺羅·承牯早夭后,再次誕育嫡子胤礽。21歲的康熙皇帝面對嫡子的出世,還未來得及高興,赫舍里氏便因難產(chǎn)失血過多崩逝。赫舍里氏的崩逝讓康熙皇帝深為悲痛,他將自己對皇后的愛全部轉(zhuǎn)給了胤礽。將胤礽帶在身邊,親自撫養(yǎng)。
《康熙起居注》記載:康熙十七年,胤礽染上天花,患過天花的康熙皇帝深知該病兇險,便下旨將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九,各部院衙門的奏章全部送到內(nèi)閣,自己則全心全意看護在兒子身邊,陪伴太子度過病危期。待太子痊愈之后,康熙帝還特地祭掃了方澤、太廟、社稷等,并向天下臣民宣示這一喜訊。由此可見,這個嫡子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分量之重。
胤礽六歲以前,康熙“親教之讀書”,后來又為他選擇了名儒張英、李光地、熊賜履為師,稍長,又特召江寧巡撫、著名理學家湯斌為詹事府詹事。胤礽天資聰穎,加上有康熙皇帝的精心安排和名師的指導,很快就能“通滿、漢文字,嫻騎射,從上行幸,賡詠斐然” 。為了讓胤礽得到更好的鍛煉,康 熙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康熙皇帝親征噶爾丹期間,先后有十多個月的時間不在京城,都讓二十二歲的皇太子胤礽坐鎮(zhèn)京師處理朝政,讓他“代行郊祀禮。各部院奏章,聽皇太子處理。凡事重要,諸大臣議定,啟皇太子。” 胤礽也能克盡厥職,博得滿朝朝文武的稱贊,“舉朝皆稱皇太子之善” ??滴趸实邸安粍傧矏偂?,認為有胤礽這樣的接班人乃“朕之福澤,想由行善所致耶!”,對他寄予了莫大希望。
在《康熙起居注》中詳細記載了康熙皇帝在親征噶爾丹期間對坐鎮(zhèn)京城的皇太子胤礽發(fā)出的40份上諭,從中能很明顯的看出“父慈子孝”的感人皇家父子情。
恭請皇太后萬安!膚躬甚安。諸皇子、諸王以至臣工、軍士皆 好?;侍蛹逊??
在40份專送皇太子的上諭中,除了簡要說明軍備、戰(zhàn)況和后勤保障還有問詢京中政務外,幾乎每一份上諭中都有一句“朕躬甚安,皇太子安否?”。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大軍抵達山西境內(nèi),準備渡過黃河的時候,使用了皇太子從京中送來的繩索。順利度過后,康熙皇帝認為胤礽所送“繩索極好,甚為結(jié)實,毫無斷裂”,然后將這件事在胤礽的奏折上朱批說明:“此甚奇之事寄告皇太子,使之高興”。
康熙三十六年,身處戰(zhàn)事前線的康熙皇帝仍然記得自己兒子喜歡吃魚的習慣,親自下水捉魚,并派人送回京城,還為此專門下達上諭:“朕送爾之魚若好,則順便寄信說好?!必返i面對皇父的關(guān)愛和疼惜,自然是高興:“所賞石花魚,新鮮肥美,味道甚好。此乃春季難得之物,故儲存以食。”
此外,康熙皇帝還專門將獵獲的野物派人送至京城,交給太子品嘗:“關(guān)內(nèi)氣候炎熱,能否完好送至或變味亦未可料。朕在外日久,甚為眷念,特意帶回,勿言不好”。
上述種種,都能看出康熙皇帝對胤礽的疼愛遠遠超出了一個帝王對皇子的感情,就是一個農(nóng)家父親對兒子的關(guān)心和疼惜??滴趸实圻h征期間,胤礽也著實沒有讓康熙皇帝失望,年紀輕輕的胤礽不但將政務處理的頭頭是道,贏得了朝中群臣的贊許,還在回復皇父上諭的奏折中每每提及對皇父的思念和牽掛,這讓康熙皇帝甚為感動。
02 康熙皇帝對太子師傅的嚴重輕視
如此深厚的父子感情之下,如果沒有后來胤礽的“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那么胤礽就會最終登上皇位,成為大清皇帝,清朝的歷史就會改寫。那么,胤礽的諸多罪行到底源自何處,個人認為是胤礽在儒家優(yōu)良傳統(tǒng)上的缺失導致。那么對于傳統(tǒng)教育的缺失,誰又該承擔最大的責任呢?
康熙皇帝!康熙皇帝!還是康熙皇帝!
正是因為康熙皇帝對待胤礽教育問題尤其是對待胤礽師傅的輕視態(tài)度嚴重影響了胤礽以后脾氣秉性的養(yǎng)成。對于康熙皇帝為什么如此對待胤礽的師傅,個人認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1、康熙皇帝的教子心切
康熙皇帝8歲繼位,除掉鰲拜以后才牢牢掌握住了朝政大權(quán),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清朝皇帝。繼位之初的勢單力薄和孤軍奮戰(zhàn),讓康熙皇帝在坐穩(wěn)江山以后依然心有余悸。所以,他迫切需要自己的皇子們迅速成長起來,希望們她們都能成為博學多才、治國平天下的能手,更希望他們都能成為自己鞏固皇權(quán)最可靠、最得力的政治助手。維持,他對皇子們定下了高規(guī)格甚至嚴苛的學習目標和標準,不允許他們出現(xiàn)任何的偏差。但在清朝,皇子們畢竟是皇帝的兒子,是高高在上的主子,承擔教學的老師們說到底只是臣子,面對康熙皇帝如此高的教學標準,難免出現(xiàn)偏差,也難免會惹得康熙皇帝不高興、不滿意甚至憤怒、嚴斥、重責。
2、康熙皇帝自身極高的文化修養(yǎng),導致了他對皇子的高要求,也導致了他對皇子老師的不尊重,不推崇。
康熙皇帝的好學眾所周知,無論是中國的傳統(tǒng)儒家文化還是西方科學、自然知識,康熙皇帝都有過數(shù)十年的刻苦學習和深入研究??滴趸实鄣奈幕逓橥耆Q得上一代大儒甚至在西方知識上都有較為深刻的認識和見地。這也是康熙皇帝為何對皇子們立下如此高學習標準的原因所在。而僅在一方面有所建樹的皇子老師們,面對如此修為的康熙皇帝只有慚愧的份,面對康熙皇帝的高要求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這也直接導致了康熙皇帝對皇子老師的不尊重甚至輕蔑之情。
3、高高在上的康熙皇帝對“尊師重道”傳統(tǒng)的嚴重漠視
康熙皇帝作為清王朝高高在上的帝王,權(quán)傾天下,地位尊崇,對于他而言,不論是臣子還是皇子,哪怕是漢民族倍為推崇的“師傅”,都是必須臣服在自己面前的奴才。儒家文化中最關(guān)重要的“尊師重教”優(yōu)良傳統(tǒng)在皇權(quán)面前只不過是一紙空文,只不過是康熙皇帝用來要求別人而非自己的規(guī)范。所以,如果康熙皇帝認為皇子師傅們的表現(xiàn)或者皇子們的表現(xiàn)不能達到自己要求的時候,便會動則打罵。
03 康熙皇帝的“言傳身教”和胤礽“被廢罪行”的養(yǎng)成
《康熙起居注》記載了康熙皇帝數(shù)次嚴厲處罰甚至羞辱皇子師傅的事例,然后我們將康熙皇帝廢黜太子所列罪行做出比較。
1、康熙皇帝所為:康熙二十六年,康熙皇帝為太子胤礽親選了三位師傅—湯斌、耿介、達哈塔。并在第一天上課的時候,康熙皇帝親自提問三位師傅有關(guān)書中典故和詩詞的問題,對于未能答出問題的師傅,康熙皇帝大加訓斥并言辭侮辱,讓三位師傅在自己的學生面前顏面掃地。
太子胤礽罪行:太子坐著讀書寫字,師傅需要從清晨站到黃昏。太子完全可以讓師傅坐著授課,然而在康熙皇帝的“親自教導”下,太子并沒有這樣做。久站以后,如果出現(xiàn)昏聵摔倒,就被會太子是為“失禮”,進行嚴厲責罰。
2、康熙皇帝所為:康熙二十六年,康熙皇帝教授皇子射箭的時候,皇子師傅徐元夢奉命隨侍。徐元夢作為一個文人出身的臣子,對滿人所熟悉的騎射并不擅長確實有情可原,可是皇子的師傅徐元夢不能掌握騎射技能的表現(xiàn)讓康熙皇帝非常不滿,對其百般辱罵,并在徐元夢稍微辯解以后,命人將其打成重傷,還將其抄家,將其父母發(fā)配黑龍江。
太子胤礽罪行:太子胤礽背著康熙皇帝,指著自己的師傅徐元夢破口大罵,甚至打罵徐元夢的父母。光是打罵還不解氣,竟然將徐元夢推進河里,然后從河里揪起來以后繼續(xù)毆打。親眼目睹了太子胤礽罪行的康熙皇帝認為胤礽“舉止乖張,肆惡虐眾”。
3、康熙皇帝所為:康熙四十七年,在皇三子胤祉及眾位皇子的監(jiān)視下,皇子師傅徐元夢因為“皇子背書不清晰、不熟悉”而被康熙皇帝下令革職,并在乾清宮西側(cè),皇子讀書的懋勤殿前,重責三十大板。
太子胤礽罪行:康熙二十九年,康熙皇帝首次親征噶爾丹期間病重,命皇太子胤礽和皇三子胤祉前往探視。面對精神憔悴、重病纏身的父親,胤礽竟然毫不在意,既無憂心之情,又無關(guān)切之語,滿是冷漠??滴趸实壅J為其“絕無忠愛君父之情”。
由此對比可以看出,從自己師傅動輒被康熙皇帝辱罵、責打甚至抄家、將師傅父母發(fā)配邊疆的做法深深刺痛并嚴重影響了胤礽幼小的心靈。胤礽在康熙皇帝的“言行身教”下,深深領(lǐng)悟到了師生之間身份和地位的絕對懸殊,然后將人性中必不可少的親情和友情拋到一邊,學到了更多的是殘酷和冷漠。胤礽一步步走向深淵的背后,是康熙皇帝對其道德品質(zhì)教育的缺失,是康熙皇帝在拋棄“尊師重道”傳統(tǒng)規(guī)范以后的必然結(jié)果。
康熙皇帝對待皇子師傅態(tài)度和做法上的失誤,使得胤礽從小就沒有樹立起尊師重道、推崇師長的觀念。與此緊密相連的“孝敬父母、有愛兄弟”的“孝悌”之心更是被胤礽逐漸產(chǎn)生的驕傲蠻橫和冷漠無情所淹沒。英明一世的康熙皇帝卻在皇子教育問題上留下了最大的敗筆,這無疑是歷史無法彌補的遺憾。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0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表為什么要把荊州給劉備他是什么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