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師德憑什么能讓狄仁杰自愧不如?婁師德是個怎么樣的人?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
婁師德是唐朝宰相,也算是一位名臣。歷史上對于婁師德有著諸多典故,其實他和狄仁杰之間的故事最吸引人。而且狄仁杰還曾愧對婁師德,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狄仁杰當(dāng)宰相以后,曾多次排擠婁師德,還將他放了外任。有一次武則天問狄仁杰知不知道婁師德會看人,狄仁杰回答不知。結(jié)果武則天告訴狄仁杰,他的宰相位就是婁師德推薦的,結(jié)果狄仁杰大感慚愧。那婁師德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婁師德是武則天時期的宰相,此人雖然沒有狄仁杰的后世名聲大,但他讓武則天不由自主地為他鳴不平,被狄仁杰稱為貴人,還自嘆不如。婁師德到底做了什么,讓武則天為之不平,讓狄仁杰自愧不如呢?
在武則天的宰相中,婁師德是最膽小的一個,很會自嘲。有一次,婁師德和李昭德一同上朝,因身體肥胖,婁師德走得很慢,李昭德多次停下來等他,他還是趕不上來。李昭德不禁生氣地罵道,你這個鄉(xiāng)巴佬!
同是宰相,同朝共事,李昭德罵人顯得有些不厚道。但婁師德沒有介意,而是笑著說,師德不是鄉(xiāng)巴佬,誰是鄉(xiāng)巴佬。
婁師德不但自己不招惹是非,也不讓家人張狂。有一次,婁師德的弟弟去做地方官,臨行前,婁師德問弟弟,他心目中的保全之策是什么?婁弟弟回答,如果有人吐我一臉口水,我不還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
誰知,婁師德卻憂心忡忡地說,這正是他最擔(dān)心的。他分析道,人家朝你臉上吐口水,是對你發(fā)怒。你把口水擦了,說明你不滿,人家會更生氣。你應(yīng)該笑著接受,讓唾沫不擦自干。
成語“唾面自干”就是從這里來的。婁師德似乎膽小得有點窩囊。但他也不是沒有一點脾氣,有時候也會生氣。
婁師德巡視并州時,和下屬就在驛館吃飯。期間,他發(fā)現(xiàn)自己碗里的是精細(xì)的白米,而下屬卻是粗糙的黑米。同一撥人不同對待,婁師德很生氣,他把驛長叫來責(zé)備一番。
驛長一邊謝罪一邊惶恐地解釋,恰好存糧不多,一時又沒那么多好米,只好給下屬吃粗食。
原來如此。婁師德不再責(zé)備,反而開導(dǎo)驛長,是自己來的太倉促,沒有提前打招呼。說完,婁師德把自己的飯也換成粗食,和下屬同甘苦。
還有一次,婁師德到靈州出差。一行人在驛館吃完飯準(zhǔn)備離開了,婁師德手下的判官向他訴苦,這個驛站的人都是勢利眼,光顧著忙著招呼大人物,害得我們這些小人物連口水都沒喝上。
宰相門房七品官,更何況是宰相手下的官員。婁師德又生氣了,讓人把驛長叫來責(zé)備:判官與納言有什么區(qū)別,你竟敢不理他?拿板子來。
眼看要挨板子,驛長連忙叩頭請罪。婁師德并沒有去拿板子,而是接著說,我本想打你一頓,但我一個大使打你一個小小的驛長,傳出去對我名聲不好。告訴你的上官吧,你小命又難保。算了,思來想去還是饒了你吧。
驛長又是磕頭又是流汗地狼狽出去了,婁師德望著他的背影,對判官說,看,我替你出氣了。在他的意識中,責(zé)備幾句就是替人出氣了。
婁師德的膽小,一方面是出于對自己的保護(hù),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hù)了朝廷的穩(wěn)定。這是一種境界,委曲求全,顧全大局。
婁師德是狄仁杰的貴人,他推薦狄仁杰擔(dān)任宰相,除了武則天,他沒有對任何人提起過這件事,包括狄仁杰自己。
狄仁杰因為不知道婁師德的推薦,總覺得他窩囊,就多次排擠他,多次在武則天面前說他壞話。武則天實在看不下去了,找個機會跟狄仁杰談心。
武則天采用迂回策略,問狄仁杰,你覺得婁師德賢明嗎?
狄仁杰如實回答,婁師德作為將領(lǐng)謹(jǐn)慎守職,至于是否賢明,我不知道。這等于是否認(rèn)。
武則天又問,婁師德知人嗎?
狄仁杰搖搖頭,我倆同僚,沒聽說過他知人。
武則天終于忍不住說出來,她告訴狄仁杰,你當(dāng)宰相就是婁師德舉薦的。說完,她拿出當(dāng)初婁師德舉薦的奏章。
狄仁杰看完非常慚愧。從此,他逢人便說,婁公盛德,我不及他太遠(yuǎn)了!
婁師德低調(diào)到讓皇帝親自為他喊冤叫屈,這樣的人在歷史上少有。婁師德的故事也告訴我們,低調(diào)做人,高調(diào)做事,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678年(儀鳳三年),唐高宗命李敬玄征討吐蕃,并在河南、河北招募猛士。 婁師德雖是文臣,卻頭戴紅抹額前去應(yīng)募。唐高宗大喜,任命他為朝散大夫,讓他隨軍出征。
同年九月,李敬玄兵敗,大將劉審禮被俘。婁師德在洮河收集散亡將士,后又奉命出使吐蕃,與吐蕃將領(lǐng)論贊婆會于赤嶺(今青海日月山)。他宣揚唐朝威信,陳述利害,使吐蕃既敬畏又心悅誠服,被改任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軍司馬,并主持屯田事務(wù)。
682年(永淳元年),吐蕃入侵河源軍(治今青海西寧)。婁師德率軍在白水澗(今青海湟源南)迎戰(zhàn),八戰(zhàn)八捷。唐高宗認(rèn)為他文武全才,便任命他為比部員外郎、左驍衛(wèi)郎將、河源軍經(jīng)略副使。
690年(天授元年),婁師德升任左金吾將軍、檢校豐州都督,仍舊主持屯田事務(wù)。 他身穿皮袴,親自率士卒開墾荒田,儲積糧食數(shù)百萬,使得邊軍軍糧充足,不再受糧草轉(zhuǎn)運之苦,受到武則天的嘉獎。 692年(長壽元年),婁師德被召回朝中,擔(dān)任夏官侍郎、判尚書事,次年又拜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
694年(延載元年),武則天對婁師德道:“軍隊在邊疆,必須開墾荒田,您不能因此事辛勞而畏難?!北闳蚊麨楹釉?、積石、懷遠(yuǎn)等軍及河、蘭、鄯、廓等州檢校營田大使。后來,婁師德又改封秋官尚書、原武縣男。
696年(萬歲通天元年),婁師德被任命為左肅政臺御史大夫、肅邊道行軍副總管,與夏官尚書王孝杰一同征討吐蕃。三月,唐軍在素羅汗山被吐蕃大將論欽陵擊敗,王孝杰被削官為民,婁師德則貶為原州員外司馬。
697年(神功元年),婁師德升任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再次擔(dān)任宰相。 不久,婁師德被任命為清邊道副大總管,攻打契丹,后與河內(nèi)王武懿宗、狄仁杰一同安撫河北各州。 九月,婁師德改任納言,進(jìn)封譙縣子。 698年(圣歷元年),婁師德充任隴右諸軍大使,主持河西屯田事務(wù)。
699年(圣歷二年),突厥入侵,婁師德出任檢校并州長史、天兵軍大總管。同年九月,婁師德在會州(今甘肅靖遠(yuǎn))病逝,終年七十歲,追贈涼州都督,謚號貞。
一個“唾面自干”的典故,幾乎使婁師德成了“犯而不?!钡牡浞?,或褒或貶,千古流傳。其實,“唾面自干”也好,“犯而不?!币擦T,我是很不以為然的,人總得有自己的人格尊嚴(yán),做人做到這步田地,實在也未免太乏。而且,根據(jù)“厚黑”專家李宗吾的剖析,對于此類人物也不得不存有一點戒心。
與婁師德同時代的狄仁杰,是由婁師德向武則天推薦而當(dāng)上宰相的。狄仁杰是一代名相,可謂杰出人才,稱之為“千里馬”并不過分,婁師德自然也堪稱為“伯樂”。但他從不以“伯樂”自居,從不向人(包括狄仁杰本人)透露他就是推薦“千里馬”的“伯樂”,即使當(dāng)了宰相的狄仁杰對他頗為輕慢,他也不介意。有一天,武則天問狄仁杰:“婁師德能知人識人嗎?”狄仁杰眼睛也不眨地說:“我與他同朝為官,沒聽說他有這樣的長處?!蔽鋭t天告訴狄仁杰:“我之所以知道你狄仁杰,就是他婁師德推薦的,也可以稱得上是慧眼識人才了?!钡胰式苓@才感慨萬分,說:“我為婁公的盛德包容已久,竟然看不出一點蛛絲馬跡啊!”
確實,不僅是當(dāng)時的狄仁杰為此而感慨萬分,就是今天的人們也會由衷地贊賞婁師德的寬厚與大度,并為此肅然起敬。我想,古往今來,不少正牌冒牌的“伯樂”,或許就做不到這一點。不要說是推薦別人當(dāng)宰相,就是推薦別人當(dāng)科長、處長,也是事情尚未有定局,就先去吹風(fēng)了,而且總少不了這句話:“是我推薦的”,甚至壓根兒就沒有推薦過,也會厚著臉皮去跟當(dāng)事人說這類話的。不知是出于何種心態(tài),或許是要人感恩戴德,知恩必報吧!倘若對方不領(lǐng)這個情,或者,甚至像狄仁杰對婁師德那樣的還頗有些輕慢,恐怕就更會憤憤不平。然而,婁師德當(dāng)伯樂,卻全然不是如此。他之所以推薦狄仁杰當(dāng)宰相,只是因為狄仁杰有當(dāng)宰相的才干,并不摻雜任何個人的好惡,也沒有自己的小旮旯。因而,他根本沒有想過要當(dāng)了宰相的狄仁杰對他感恩戴德,投桃報李,或者至少是另眼相看。兩相比較,婁師德的格調(diào),自然是高出一籌的。
婁師德當(dāng)伯樂的故事,與他的“唾面自干”之間有沒有內(nèi)在聯(lián)系呢?有的。因他推薦而當(dāng)上宰相的狄仁杰輕慢于他,這就很容易使人有被“唾面”之感,而他泰然處之,沒有因此而對狄仁杰嚷嚷“你當(dāng)宰相還是我推薦的呢”,這就很有“不拭自干”的味道了。于是我想,“唾面自干”也是有其兩重性的。為了自己能夠升官發(fā)財而甘愿承受各種侮辱,這種人自是狗也不如。然而,為了顧全大局而不屑與人計較短長;因為心中坦蕩而讓吐在臉上的唾液,潑在身上的臟水“不拭自干”,卻也是難得的寬厚和大度。按照史家的評說,在“羅識紛紜”的武周時期,婁師德“久為將相,獨能以功名終”,就是因為人們看重他的這種品格。這結(jié)論或許過于絕對,因為有這種品格的未必都“能以功名終”,但說這是重要原因之一,大概不算為過。
順便說說,武則天不因為狄仁杰是自己的得力助手而聽任他輕慢婁師德,也不因為看不慣狄仁杰而嚴(yán)詞訓(xùn)斥狄仁杰,只用寥寥數(shù)語,在褒揚婁師德的同時,委婉含蓄地批評了狄仁杰,使狄仁杰自察自省,這思想工作也可以算是做得及時而又得體的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0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