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王用汲和海瑞兩人的性格有相似之處,王用汲生性正直,而且仗義執(zhí)言,不過王用汲又不像海瑞那么剛烈,他在官場上更加懂得如何收放自如。不過王用汲也干過一件很拼的事情,他曾上疏彈劾張居正,結(jié)果自己反被免了官職,只能回鄉(xiāng)。直到張居正去世后,才重新被啟用??赡芎芏嗳硕紝ν跤眉尺€有海瑞之間的關(guān)系感到好奇,他們兩人之間似乎是有些理念不合,不過海瑞死后他的喪事還是王用汲出錢給辦的。
一、
審完何茂才,楊金水把趙貞吉拉到了織造局,明確告訴他,呂公公有信,沈一石的家產(chǎn)必須要轉(zhuǎn)賣,而轉(zhuǎn)賣給胡宗憲,也是審時度勢,充分揣摩嘉靖帝的意思之后才做出的決定。
趙貞吉的內(nèi)心必然是糾結(jié)的,一方面他辜負了胡宗憲的囑托,另一方面他又不敢賭自己的前途,相對于仕途來講,在趙貞吉心中,最終還是壓過了對朋友的內(nèi)疚。
這邊趙貞吉還干坐在織造局發(fā)愣,那邊的海瑞和王用汲碰上頭了……
一到驛站,海瑞先喊自己的好朋友:
“王大人到了嗎?”
王用汲一臉堆笑著從室內(nèi)出來,其實海瑞這樣性格的人很難交到知心朋友,王用汲絕對是最好的那個。
驛站工作人員也給海瑞匯報:
“王老爺說一定要住你們原來住的那兩間,若是嫌辦公不便,還可以調(diào)?!?/p>
海瑞大喜,結(jié)果倆人一進門就愣住了,太奢侈了,見海瑞不快,書辦急忙解釋:
“海老爺,您老和王老爺雖還在知縣任上,可這回是奉旨辦差,我們是按規(guī)制接待?!?/p>
海瑞可是熟讀大明律,這個書辦也是膽大包天,敢跟海瑞較真,不被懟才怪呢?
“什么規(guī)制,大明官制,有這種規(guī)制嗎?”
二、
王用汲馬上出來打圓場,叫書辦趕緊按照海瑞說的辦,不用的東西都拿下去。
海瑞隨后又發(fā)現(xiàn)一個東西:
“一百兩一匹的松江棉布,用來做擦臉帕,你們也太闊氣了,我只用麻的?!?/p>
《大明王朝1566》前期圍繞絲綢展開斗爭,后期則圍繞棉布展開爭斗,這個松江棉布就是出鏡率相當高的一種。不過有些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海瑞前期主要是因為受到了倒嚴大趨勢所致,所以能順利成為青天大老爺。而等到了后期,為什么得不到重用,就是因為對立面沒有了,本來他站在老百姓的立場,懟嚴黨,等嚴黨倒臺,沒有了對立面,誰又會成為他的對立面呢?
后來朝廷在徐階的帶領下大力推行棉布,裕王也不理解:
“百萬畝棉田,歸本付息,純利便有二十萬匹,徐家和那些官紳為什么只愿意出五萬匹?譚倫這個南直隸巡撫是怎么當?shù)?”
顯然徐階成為了第二個嚴嵩,只是裕王不知,能給朝廷爭取到三成,譚倫已經(jīng)是扯下面子在干了。如果徐家也撂挑子不干了,那淞江一帶的棉紡業(yè)就沒人敢干了。而朝廷想憑借擴種棉田充盈國庫的大計,就會立刻付之東流。
實際上海瑞這種只用麻布的態(tài)度,并不能要求所有人,如果每個人都采取最基本的需要,都拿貧窮當標準去生活,那么國家永遠也富裕不了。
所以,時代不同,需求也不同,放在過去叫節(jié)約,放在現(xiàn)在叫人民消費水平降低,國家經(jīng)濟要倒退……當然,作為窮苦老百姓,我們還是能節(jié)約一定要節(jié)約!
哈哈,扯遠了,給大家一個思考,我們中國水多的地方節(jié)約用水后,非洲就能喝上水嗎?
三、
海瑞到了王用汲的屋內(nèi)后,更加感覺不舒服,太奢華了,非要到院子里去站著,王用汲勸了一句:
“剛峰兄,你自己不愿意舒服,還不讓別人舒服啊,你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海瑞要求田縣丞一定要把老父親接家里去,但是他并沒有考慮田老父親的感受,他真的愿意去嗎?后來的大興城,他讓縣令把災民安插到大戶人家,而不是朝廷去賑災,遵紀守法的大戶人家真的愿意嗎?包括他三十多歲還跟老母每天晚上共處一室,到底是老母要求的,還是他刻意的?
這個世界上有兩件事最難,一是從別人手中拿錢,另一個就是往別人腦中灌輸自己的思想。
顯然,在這一點上,海瑞并沒有說服王用汲,如果王用汲跟他一樣,后來海瑞去京城,沒有王用汲的幫助,估計連溫飽都解決不了。
王用汲索性說明白了,其實這種規(guī)制是趙中丞和織造局安排的,我們拒絕,反而會讓他們起疑心。
“上諭下來都五天了,我們來了不立刻召集我們審案,倒在規(guī)格上做起文章來?!?/p>
海瑞還是憤憤不平,隱隱約約覺得趙中丞和織造局有問題,但是又說不出為什么。
“這么大的案子,被審的人睡不著,審案的人當然也睡不著!”
倆人終于不爭論規(guī)制了,開始正兒八經(jīng)地討論起案情來,王用汲在辦案方面并不比海瑞差:
“為什么這個案子的主審官是趙貞吉,兩個陪審官是你和我?”
這還用說嘛,三個人都是裕王的人,顯然嘉靖帝是要倒嚴啊,可是嘉靖帝這人又不明說,讓底下的人猜。之前也不是沒有對嚴黨“開炮”的人,比如蕓娘的家人,結(jié)局也很慘,嚴黨必然反撲,所以這個案子審起來將面對的困難必然不小。
四、
海瑞聽出了王用汲的擔憂:
“那這幅擔子你準備怎么擔?”
王用汲一針見血:
“一句話,小事不糊涂,大事要糊涂!”
海瑞明知故問,什么叫小事不糊涂,大事要糊涂呢?
我們往往小看王用汲,他對時局的把控并不亞于裕王身邊的人,也不亞于嘉靖帝身邊的人:
“他們那些人這二十年干的事,有多少牽扯到宮里,牽扯到皇上……牽扯到鼠,我們可以嚴查,牽扯到器,我們便一個字也不能問,更不能查!”
嘉靖帝讓趙貞吉到浙江辦案,其實就是為了把牽扯到的官員范圍控制在浙江,既能抓了老鼠,又能不傷到器具。這個器具,實際上就是指皇權(quán),挑戰(zhàn)皇權(quán),那是萬萬不可的。
海瑞鄙視的眼光看著王用汲,王用汲也不在乎:
“不要用這種眼神看著我!”
王用汲的主張并沒有錯,審問鄭泌昌和何茂才,他倆必然一切事情都往宮里扯,而他們又一個字都不能提宮里,難,真難!
五、
海瑞又問,是不是趙貞吉也這么想?
王用汲哈哈一笑,虧你是海瑞,海剛峰啊,你以為趙中丞為什么用這么高的規(guī)格接待咱倆這小小的縣令?
哈哈,這就是官場啊,高規(guī)格接待是織造局安排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手下留情。也是暗示他們,等到了審案的時候,一旦提到織造局,還望放過。
海瑞有點疑惑,怎么還有織造局呢?
看來,海瑞還是一根筋,就憑他能問為什么是織造局,就能看出,對時局的把握,他真比王用汲要差。
不過又得講我之前提到的一個問題,之所以領導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一個關(guān)鍵原因就是信息掌握的足。事先王用汲已經(jīng)打探到了消息,沈一石的家產(chǎn)賣給了徽商,這些徽商還是胡宗憲的親誼,而海瑞并不知道。
聽到王用汲的解釋,海瑞突然就懂了高翰文當初給他念的賬冊:
“嘉靖三十九年五月,織造局趕織上等絲綢十萬匹,全數(shù)解送內(nèi)廷織工局……”
海瑞還是比胡宗憲晚一步發(fā)現(xiàn)大明朝的弊端,那就是家國不分,而胡宗憲不過是建議趙貞吉上疏,而海瑞卻要直接拿起大明律當做武器,一查到底:
“瑞蓮,這件事我要查!”
王用汲傻了,你怎么查?
連夜提審鄭泌昌和何茂才!
《海瑞》歷史評價與正史事跡,《海瑞》人物故事小傳
海瑞(公元1514—1587年),字汝賢、應麟,號剛峰,瓊山(今屬海南省)人。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舉人。歷任知縣、州判官、戶部尚書、兵部尚書、尚書丞、右僉都御史等職。從政清廉、潔身自愛。為人正直剛毅、職位低下時即敢蔑視權(quán)貴,忌諂媚逢迎。曾諫世宗齋醮,陳時政之弊。自知觸忤當死,預購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帝怒下獄。穆宗立,釋復舊職。后遷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屬吏憚其威,墨者多自免去。銳意興革,曾疏浚吳淞江、白茆浦,摧抑豪強,扶植貧弱。張居正為相,憚瑞峭直,不予重任。居正死后,召為南京右都御史。萬歷十五年卒,謚“忠介”。
〔正 史〕
海瑞,安汝賢,瓊山人。舉鄉(xiāng)試。入都,即伏闕上《平黎策》,欲開道置縣,以靖鄉(xiāng)土,識者壯之。署南平教諭,御史詣學宮,屬吏咸伏謁,瑞獨長揖,曰:“臺謁當以屬禮,此堂,師長教士地,不當屈?!边w淳安知縣,布袍脫粟,令老仆藝蔬自給??偠胶趹棁L語人曰:“昨聞海令為母壽,市肉二斤矣。”宗憲子過淳安,怒驛吏,倒懸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過毋供張。今其行裝盛,必非胡公子。”發(fā)橐金數(shù)千,納之庫,馳告宗憲,宗憲無以罪。都御史鄢懋卿行部過,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車馬。懋卿恚甚,然素聞瑞名,為斂威去,而屬巡鹽御史袁淳論瑞及慈溪知縣霍與瑕。與瑕,尚書韜子,亦抗直不諂懋卿者也。時瑞已擢嘉興通判,坐謫興國州判官。久之,陸光祖為文選,擢瑞戶部主事。
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視朝,深居西苑,專意齊蘸。督撫大吏爭上符瑞,禮官輒表賀。廷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后,無敢言時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獨上疏曰:
臣聞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其任至重。欲稱其任,亦惟以責寄臣工,使盡言而已。臣請披瀝肝膽,為陛下陳之。
昔漢文帝賢主也,賈誼猶痛哭流涕而言。非苛責也,以文帝性仁而近柔,雖有及民之美,將不免于怠廢,此誼所大慮也。陛下天資英斷,過漢文遠甚。然文帝能充其仁怒之性,節(jié)用愛人,使天下貫朽粟陳,幾致刑措。陛下則銳精未久,妄念牽之而去,反剛明之質(zhì)而誤用之。至謂遐舉可得,一意修真,竭民脂膏,濫興土木,二十余年不視朝,法紀馳矣。數(shù)年推廣事例,名器濫矣。二王不相見,人以為薄于父子。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于君臣。
樂西苑而不返,人以為薄于夫婦。吏貪官橫,民不聊生,水旱無時,盜賊滋熾。陛下試思今日天下,為何如乎?
邇者嚴嵩罷相,世蕃極刑,一時差快人意。然嵩罷之后猶嵩未相之前而已,世非甚清明也,不及漢文帝遠甚。蓋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古者人君有過,賴臣工匡弼。今仍修齊建醮,相率進香,仙桃天藥,同辭表賀。建宮筑室,則將作竭力經(jīng)營;購香市寶,則度支差求四出。陛下誤舉之,而諸臣誤順之,無一人肯為陛下正言者,諛之甚也。然愧心餒氣,退有后言,欺君之罪何如!
夫天下者,陛下之家。人未有不顧其家者,內(nèi)外臣工皆所以奠陛下之家而磐石之者也。一意修真,是陛下之心惑。過于苛斷,是陛下之情偏。而謂陛下不顧其家,人情乎?諸臣徇私廢公,得一官多以欺敗,多以不事事敗,實有不足當陛下意者,其不然者,君心臣心偶不相值也,而遂謂陛下厭薄臣工,是以拒諫。執(zhí)一二之不當,疑千百之皆然,陷陛下于過舉,而恬不知怪,諸臣之罪大矣?!队洝吩弧吧先艘蓜t百姓惑,下難知則君長勞”,此之謂也。
且陛下之誤多矣,其大端在于齊蘸。齊蘸所以求長生也。自古圣賢垂訓,修身立命曰“順受其正”矣,未聞有所謂長生之說。堯、舜、禹、湯、文、武圣之盛也,未能久世,下之亦未見方外士自漢、唐、宋至今存者。陛下受術(shù)于陶仲文,以師稱之。仲文則既死矣,彼不長生,而陛下何獨求之。至于仙桃、天藥,怪妄尤甚。昔宋真宗得天書于乾祐山,孫奭曰“天何言哉?豈有書也”。桃必采而后得,藥必制而后成。今無故獲此二物,是有足而行耶?曰:“天賜者”,有手執(zhí)而付之耶?此左右奸人,造為妄誕以欺陛下,而陛下誤信之,以為實然,過矣。陛下又將謂懸刑賞以督責臣下,則分理有人,天下無不可治,而修真為無害已乎?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諸道;有言遜于汝志,必求諸非道?!庇萌硕赜湮ㄑ阅`,此陛下之計左也。既觀嚴嵩,有一不順陛下者乎?昔為同心,今為戮首矣。梁材守道守宮,陛下以為逆者也,歷任有聲,官戶部都至今首稱之。然諸臣寧為嵩之順,不為材之逆,得非有以窺陛下之微,而潛為趨避乎?即陛下亦何利于是?
陛下誠知齋醮無益,一旦翻然悔悟,日御正朝,與宰相、侍從、言官講求天下利害,洗數(shù)十年之積誤,置身于堯、舜、禹、湯、文、武之間,使諸臣亦得自洗數(shù)十年阿君之恥,置其身于皋、夔、伊、博之列,天下何憂不治,萬事何憂不理。此在陛下一振作間而已。釋此不為,而切切于輕舉度世,敝精勞神,以求之于系風捕影、茫然不可知之域,臣見勞苦終身,而終于無所成也。今大臣持祿而好諛,小臣畏罪而結(jié)舌,臣不勝憤恨。是以冒死,愿盡區(qū)區(qū),惟陛下垂聽焉。
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執(zhí)之,無使得遁?!被鹿冱S錦在側(cè)曰:“此人素有癡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钡勰弧I夙晱腿∽x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shù)月。嘗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睍塾屑?,煩懣不樂,召閣臣徐階議內(nèi)禪,因曰:“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視事?!庇衷唬骸半薏蛔灾斚?,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豈受此人詬詈①耶?”遂逮瑞下詔獄,究主使者,尋移刑部,論死。獄上,仍留中。戶部司務何以尚者,揣帝無殺瑞意,疏請釋之。帝怒,命錦衣衛(wèi)杖之百,銦詔獄,晝夜榜訊。越二月,帝崩,穆宗立,兩人并獲釋。
帝初崩,外庭多未知。提牢主事聞狀,以揣且見用,設酒饌款之。瑞自疑當赴西市,恣飲啖,不顧。主事因附耳語:“宮車適晏駕,先生今即出大用矣?!比鹪唬骸靶湃缓?”即大慟,盡嘔出所飲食,隕絕于地,終夜哭不絕耳。既釋,復故官,俄改兵部。擢尚寶丞,調(diào)大理。
隆慶元年,徐階為御史齊康所劾,瑞言:“階事先帝,無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誤,畏威保位,誠亦有之。然自執(zhí)政以來,尤勤國事,休勤國事,休休有容,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鷹犬,捕噬善類,其罪又浮于高拱。”人韙其言。
歷兩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慶天十府。屬吏憚其威,墨者多自免去。有勢家朱丹其門,聞瑞至,黝之。中人監(jiān)織造者,為滅輿從。瑞銳意興革,清浚吳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賴其利。素疾大戶兼并,力摧豪強,撫窮弱。貧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奪還之。徐階罷相里居,按問其家無少貸。下令飚發(fā)凌歷,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竄他郡以避。而奸民多乘機告訐,故家大姓時有被誣負屈者。又裁節(jié)郵傳冗費,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頓,由是怨頗興。都給事中舒化論瑞迂滯不達政體,宜以南京清秩處之,帝猶優(yōu)詔獎瑞。已而給事中戴鳳翔劾瑞庇奸民,魚肉縉紳,沽名亂政,遂改督南京糧儲。瑞擾吳甫半歲。小民聞當去,號泣載道,家繪像祀之。將履新任,會高拱掌吏部,素銜瑞,并其職于南京戶部,瑞遂謝病歸。
萬歷初,張居正當國,亦不樂瑞,令巡按御史廉察之。御史至山中視,瑞設難黍相對食,居舍蕭然,御史嘆息去。居正憚瑞峭直,中外交薦,卒不召。十二年冬,居正已卒,吏部擬用左通政。帝雅重瑞名,畀以前職。明年正月,召為南京右僉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瑞年已七十二矣。疏言衰老垂死,愿比古人尸諫之義,大略謂:“陛下歷精圖治,而治化不臻者,貪吏之刑輕也。諸臣莫能言其故,反借待士有禮之說,交口而文其非。夫待士有禮,而民則何辜哉?”因舉太祖法剝皮囊草及洪武三十年定律枉法八十貫論絞,謂今當用此懲貪。其他規(guī)切時政,語極剴切。獨勸帝虐刑,時議以為非。御史梅鹍祚劾之。帝雖以瑞言為過,然察其忠議,為奪鹍祚俸。
帝屢次欲召用瑞,執(zhí)政陰沮之,乃以為南京右都御史。諸司素偷惰,瑞以身矯之。有御史偶陳戲樂,欲遵太祖法予以之杖。百司惴恐,多患苦之。提學御史房寰恐見糾撾欲先發(fā),給事中鐘宇淳復慫恿,寰再上疏丑詆。瑞亦屢疏乞休,慰留不允。十五年,卒官。
瑞無子。卒時,僉都御史王用汲入視,葛幃敝籯②,有寒士所不堪者,因泣下,醵金為斂,小民罷市。喪出江上,白衣冠送者夾岸,酹而哭者百里不絕。贈太子太保,謚忠介。
瑞生平為學,以剛為主,因自號剛峰,天下稱剛峰先生。嘗言:“欲天下治安,必行井田。不得已而限田,又不得已而均稅,尚可存古人遺意?!惫首詾榭h以至巡撫,所至力行清丈,頒一條鞭法。意主于利民,而行事不能無偏云。
《明史》卷二二六
〔注 釋〕
①詬(gou)詈(li):辱罵。②葛幃敝籯(ying):用葛編的布作的幃帳和破舊的竹器。
〔相關(guān)史料〕
嘉靖四十五年(1566)下戶部主事海瑞獄。瑞上言:“陛下即位初年,敬一箴心,冠履分辨,天下忻忻①,謂煥然更始。無何而銳精未久,妄念牽之,謬謂長生可得,一意修玄②,土木興作。二十余年不視朝政,法紀弛矣;數(shù)行推廣事例,名器濫矣。二王不相見,人以為薄于父子,以猜疑誹謗戮辱臣下,人以為薄于君臣;樂西苑而不返大內(nèi),人以為薄于夫婦。今愚民之言曰:‘嘉者,家也;靖者,盡也。’謂民窮財盡,靡有孑遺也。然而內(nèi)外臣工修齋、建醮,相率進香,天桃、天藥,相率表賀。陛下誤為之,群臣誤順之。臣愚謂陛下之誤多矣,大端在玄修。夫玄修所以求長生也,堯、舜、禹、湯、文、武之為君,圣之至也,未能久世不終;下之方外士亦未見有歷漢、唐、宋至今存者。陛下師事陶仲文,仲文則既死矣,仲文不能長生,而陛下獨何求之?至謂天賜仙桃、藥丸,怪妄尤甚。桃必采乃得,藥必搗乃成,茲無因而至,有脛行邪?云天賜之,有手授邪?然則玄修之無益可知矣。陛下玄修多年,靡有一獲,左右奸人揣逆圣意,投桃設藥,以謾長生,理之所無。斷可見已。陛下誠翻然悟悔,日旦視朝,與輔宰、九卿、侍從、言官講求天下利害,洗數(shù)十年君道之誤,置身堯、舜、禹、湯、文、武之域;使諸臣亦洗心數(shù)十年阿君之恥,置身皋、夔、伊、傅、周、召之列。民熙物洽,薰為太和,陛下性中真藥也。道與天通,命由我立,陛下性中真壽也。此理之所有,可旋至立效。乃懸思服食不終之餌,鑿想③遙興輕舉之方,求之終身,不可得已?!笔枳?,上大怒,命逮系瑞鎮(zhèn)撫獄。
《綱鑒易知錄》卷一○
〔注 釋〕
①敬一箴心,冠履分辨,天下忻忻:尊敬儒教,制度分明,天下人都感到高興。②修玄:修煉道家的長生不老之術(shù)。③鑿想:妄想。
2007年的那時候,我還在讀小學,在湖南電視臺上看到了《大明王朝1566》,當時感覺沒啥興趣,而且還看不懂,不知道講的是啥,沒看幾集就不關(guān)注了。到了稍張一些年紀,看到新聞中說這部劇當時的收視率,也就知道了當時許多人像我一樣對這部劇沒有興趣,讓這樣的一部發(fā)人深省,引人思考的劇隨風而逝。乃至到今年《人民的名義》大火之后,劇中的腐敗現(xiàn)象讓人觸目驚心,瞠目結(jié)舌,隨即對腐敗和權(quán)謀感興趣了。直到最近幾天,算是又重新觀看了《大明王朝1566》,對這種權(quán)術(shù)與智慧感到五體投地,對當時時代的官僚腐敗感到無力,對以海瑞為代表的清官感到深深折服。
在看這部劇的時候,真是令人欲罷不能,時常讓我去思索,去探究它到底想告訴,想揭示什么東西給我們。所以,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這部劇不管是演員,臺詞,表情,服裝還是故事情節(jié)都是及其精彩的,以至于讓人不想錯過任何一個情節(jié),丟失任何一個畫面。劇本講的是嘉靖與海瑞的故事。嘉靖四十年,貪墨橫行,民不聊生,國庫已經(jīng)空虛,內(nèi)閣商議在江浙推行改稲為桑的國策,以此來開源充盈國庫。這本是一項極好的政策,如果慢慢推行是可以取得較好的結(jié)果的,可是要在一年之內(nèi)就推行,完成五十萬匹的訂單,百姓的地都要立馬改為桑田,百姓當然不依。嚴黨一行人竟然干起毀堤淹天的事情,故事就此展開。表面上看是以海瑞為代表的清官和腐敗的嚴黨皇權(quán)在斗爭,整部劇要宣揚的就是反腐,在我們的歷史認知當中也認為海瑞是反腐敗的旗幟,但是在這部劇中,我認為要表現(xiàn)的更是編劇對某種完美人格與社會形態(tài)的追求,這種追求背后的堅實支撐就是民族精神。
王用汲在大堂對對質(zhì)中稱海瑞有“古君子之風”,這是一個被編劇劉和平寄寓了無限寄托的形象,也是他心中完美的古代知識分子形象----儒法結(jié)合,外法內(nèi)儒。居中不斷出現(xiàn)海瑞口稱“大明律”,將對方駁斥的啞口無言的場景,這是某種烏托邦式的美好想象。法治與人治是劇中海瑞與嘉靖分執(zhí)的天平兩端,前者如海瑞口中的“大明律”,后者如嘉靖修道房中醒目的陰陽標志,還有他最后訓示海瑞時說的一番話:
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古人稱長江為江,黃河為河,長江水清,黃河水濁,長江在流,黃河也在流。古諺云‘圣人出,黃河清’,可黃河什么時候清過?長江之水灌溉了兩岸數(shù)省之天地,黃河之水也灌溉了兩岸數(shù)省之天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因水濁而偏廢,自古皆然。這個海瑞不懂這個道理,在奏疏里勸朕只能用長江而非黃河,朕豈可乎?反之,黃河一旦泛濫,朕便治理,這就是朕為什么罷嚴嵩殺嚴世蕃等人的道理;反之,長江一旦泛濫,朕也要治理,這便是朕為什么要罷黜楊廷和,夏言,殺楊繼盛,沈鏈等人的道理。比如這個海瑞,自以為清流,將君父比作為山,水卻淹沒了山頭,這便是泛濫。
這是一番充滿中國人玄妙精神的對話,也道出了中國封建王朝構(gòu)筑的本質(zhì)----所謂外儒內(nèi)法,便是以陰陽調(diào)和為主,法律條文為輔。在道德的精心包裹下,在嚴明的法律也失去了自己的力度,日益腐蝕,和光同塵,就像紫禁城的回廊一樣,無論是徐階還是張居正,改革者依靠自己的力量無法走出這樣的怪圈,因為他們對抗的不只是嚴嵩嚴世蕃也不只是嘉靖,而是強大的傳統(tǒng)。
作為完美的人格,海瑞秉承的是外法內(nèi)儒的原則,行事的原則是大明律,支撐行事的動力則是儒家文化,也就是源源不息的民族精神。這也就意味著他在道德上必須保持完美,否則最大的支撐力便會瞬間坍塌,這個人物形象就會瞬間黯淡并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但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構(gòu)建模式中,儒是一層包裹在外面的外衣,外衣光鮮,卻可以肆意揉捏,內(nèi)核灰暗,但必須保持堅硬。海瑞和嘉靖的沖突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這便是奧妙所在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瓊山人,字汝賢,自號剛峰。他自幼攻讀詩書經(jīng)傳,博學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并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罷官抗逆顯于后世的明代廉吏海瑞任諸暨知縣;嘉靖四十五年任戶部云南司主事,上書批評世宗迷信巫術(shù),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獄。世宗死后獲釋。隆慶三年(1569年)調(diào)升右僉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懲治貪官,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后被排擠,革職閑居16年。萬歷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僉都御史,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兩年后病死于南京。
簡介
海端一生居官清廉,剛直不阿,深得民眾的尊敬與愛戴。據(jù)說聽到他去世的噩耗時,當?shù)氐陌傩杖缡вH人,悲痛萬分。當他的靈柩從南京水路運回故鄉(xiāng)時,長江兩岸站滿了送行的人群。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遺像,供在家里。關(guān)于他的傳說故事,民間更廣為流傳。后經(jīng)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編成了著名的長篇公案小說《海公大紅袍》和《海公小紅袍》,或編成戲劇《海瑞》、《海瑞罷官》、《海瑞上疏》等。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樣,是中國歷史上清官的典范、正義的象征。
海瑞中舉人。到北京,即拜伏于宮殿下獻上《平黎策》,要開辟道路設立縣城,用來安定鄉(xiāng)土,有見識的人贊揚海瑞的設想。代理南平縣教諭,御史到學宮,部屬官吏都伏地通報姓名,海瑞單獨長揖而禮,說:“到御史所在的衙門當行部屬禮儀,這個學堂,是老師教育學生的地方,不應屈身行禮?!边w淳安知縣,穿布袍、吃粗糧糙米,讓老仆人種菜自給??偠胶趹椩嬖V別人說:“昨天聽說??h令為老母祝壽,才買了二斤肉啊?!焙趹椀膬鹤勇愤^淳安縣,向驛吏發(fā)怒,把驛吏倒掛起來。海瑞說:“過去胡總督按察巡部,命令所路過的地方不要供應太鋪張?,F(xiàn)在這個人行裝豐盛,一定不是胡公的兒子?!贝蜷_袋有金子數(shù)千兩,收入到縣庫中,派人乘馬報告胡宗憲,胡宗憲沒因此治罪。都御史鄢懋卿巡查路過淳安縣,酒飯供應的的十分簡陋,海瑞高聲宣言縣邑狹小不能容納眾多的車馬。懋卿十分氣憤,然而他早就聽說過海瑞的名字,只得收斂威風而離開,但他囑咐巡鹽御史袁淳治海瑞和慈溪和縣霍與瑕的罪。霍與聯(lián),尚書霍韜的兒子,也是坦率正直不諂媚鄢懋卿的人。當時,海瑞已提拔為嘉興通判,因此事貶為興國州判官。過了很長時間,陸光祖主張文官選舉,提拔海瑞任戶部尚書。
當時,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時間長了,不去朝廷處理政務,深居在西苑,專心致志地設圪求福??偠?、巡撫等邊面大吏爭著向皇帝貢獻有祥瑞征兆的物品,禮官總是上表致賀。朝廷大臣自楊最、楊爵得罪以后,沒有人敢說時政。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海瑞單獨上疏說:
上疏
臣聽說君主是天下臣民萬物的主人,其責任最重大。要名符其實,也只有委托臣工,使臣工盡心陳言而已。臣請竭誠所見。直所欲言,為陛下陳說。
從前漢文帝是賢良君主,賈誼還痛哭流涕而上疏言事。并非是苛刻責備,因漢文帝性格仁慈而近于柔弱,雖有推恩惠到百姓的美德,將不免于怠廢,這是賈誼所大為顧慮的。陛下天資英明杰出,超過漢文帝很遠。然而漢文帝能富有仁義寬恕的性格,節(jié)用愛人,使天下錢糧豐富,幾乎達到刑具不用的境地。陛下則銳意精心治國時間不長,就被狂妄想法牽涉過去,反而把剛毅圣明的本質(zhì)誤用了。以致說遐舉可成,一心一意學道修行,傾盡民脂民膏,用于濫興上木工程,二十余年不臨聽政,法律綱紀已經(jīng)廢弛了。數(shù)年來賣官鬻爵推廣開綱事例,毀壞了國家名器。二王不能相見,人們認為薄情于父子。因猜疑誹謗殺戮污辱臣下,人們認為薄情于君臣。享樂在西苑不返回大內(nèi),人們認為薄情于夫婦。官吏貪污驕橫,百姓無法生活,水旱災害經(jīng)常發(fā)生,盜賊滋蔓熾烈。請陛下想想今日的天下,究竟成了什么樣子?
近來嚴嵩罷相,嚴世蕃受極刑,一時較快人心。然嚴嵩罷相之后還像嚴嵩未任相之前一樣而已,世道并不十分清明,不及漢文帝時太遠了。因為天下人不用直道侍奉陛下已經(jīng)很久了。古代君主有過失,依靠臣工扶正補救?,F(xiàn)在竟然修齋建醮,大都前來進香、仙桃天藥,大家一塊奉辭上表祝賀。建筑官室,則由將作官員竭力經(jīng)營;購買香料珍寶,則由度支派人四出尋求。陛下的錯誤舉動,而諸臣都跟著錯誤地順從,沒有一個人肯為陛下端正言論,阿諛奉承的太過分了。然而心中慚愧膽氣空虛,退回去又有議論怨言,欺君之罪到了何等地步。
天下,是陛下的家。人沒有不顧自己家的,內(nèi)外臣工都是使陛下的家奠基的如同磐石一樣的人。一心一意學道修行,是陛下的心受了迷惑。過分的苛斷,是陛下的情偏。然而說陛下連家也不顧,合乎人情嗎?諸臣徇私廢公,得一官職多因欺詐失敗,多因不做任何事情敗,實在有不能使陛下滿意的人。其實不然,是君主之心和臣下之心偶爾不相遇合造成的,而選說陛下憎惡卑薄臣工,因此拒諫。因一二個不合意。就懷疑千百個都這樣,使陛下陷于有過失的舉動中,而安然處之而不知怪,諸臣的罪惡太大了。《禮記》:“在上君主有疑心則百姓易迷惑,若在下的人懷奸詐難知其心則在上君治理勞苦。”就是說的這種情況。
而且陛下的失誤很多了,其大端在于齋醮。齋醮的目的是為了追求長生不老。自古圣賢留給后人的訓條,修身立命的說法叫“順理而行,所接受的便是正命”了,沒有聽說過所謂長生不老的說法。唐堯、虞舜、大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是圣人中的典范,沒有能長久在世,在此后也沒有見過真正自漢、唐、來至今仍存在的。授給陛下道術(shù)的陶仲文,因此稱為師。陶仲文既已死去了,他沒有長生,而陛下如何能夠單獨求到。至于仙桃、天藥,怪異虛妄最成問題。從前宋真宗得天書于乾佑山,孫爽說:“天如何能說話呢?豈能有書?!碧易右欢ㄊ遣烧蟛拍艿玫?,藥一定是炮制以后才能成?,F(xiàn)在無故獲得這二個東西,是有腳而能走嗎?說“天賜給的”,是上天用手拿著而交給您的嗎?這是左右奸邪的人,制造荒唐離奇的事用來欺騙陛下,而陛下去誤估了他,以為確實這樣,太過分了。
陛下又要說標明刑罰獎賞用來督責臣下,則分別職掌治理有人,天下沒有不可治,而學道修行為無害己嗎?大甲說:“有人以言語違背了你的心,一定要用意義求其意。有人以言語順從了你的心,一定要非道來考察?!庇萌硕欢ㄒ痪湓捯膊贿`背,這是陛下謀劃的錯誤。既面觀察嚴嵩,他主持政務時,有一點不順從陛下的嗎?過去為同心的人,現(xiàn)在成為戮首了。梁材遵守正道堅守職責,陛下認為是叛逆的人,歷任都成就好聲望,現(xiàn)在在戶部做官的人還在稱贊他。然而諸臣寧可學習嚴嵩的順從,不敢仿效梁材的抗爭,難道真沒有窺測陛下的細微好惡、而暗暗作為趨吉避兇的人嗎?就是陛下又從這些人當中得什么好處呢?
陛下的確知道齋蘸沒有好處,一旦翻然改悔,每天!臨朝聽政,和宰相、侍從、言官等人,講論天下利害,雪洗數(shù)十年以來的積誤,置身在唐堯、虞舜、大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圣賢君主的行列,使諸臣也得以自己洗凈數(shù)十年阿庚奉承君主的恥辱,置身于皋陶、夔龍、伊尹、傅說賢明輔臣的行列中,天下有什么憂慮不能治,萬事有什么憂慮不能理。這只是在陛下一振作之間而已。放下這些不作,而急迫于輕身能飛脫離世間,枉費精神,用來追求擊風捕影、茫然不可知的領域,臣見勞苦一輩子,而最終將一無所成。現(xiàn)在大臣為保持祿位而喜歡阿諛奉承,小臣害怕治罪而不敢說話,臣制止不住自己的憤恨。因此冒著死的危險,愿意竭盡誠摯之情,希望陛下聽取。
海瑞清廉近詐
在《萬歷十五年》中,黃仁宇先生把海瑞視為一個“古怪的模范官僚”。他那種“一個有教養(yǎng)的讀書人服務于公眾而犧牲自我的精神”,不僅在當時宛若污水橫流中的一脈清泉,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也有點另類。電視劇《大明王朝》較真實地展現(xiàn)了嘉靖45年(1566年)以前海瑞的一段經(jīng)歷,不過它提供給人們的都是臺前的海瑞形象,現(xiàn)在讓我們從幕后來看幾眼這個清官。
嘉靖四十五年二月,戶部主事、六品官海瑞上書直斥皇帝的荒怠,被下獄。當時,滿朝文武多認為獨攬乾綱的皇帝不會放過他,必殺之而后快。但此時有一個叫何以尚的戶部司務卻窺出皇帝沒有殺海瑞的意思,他上書請求赦免海瑞。除此之外他還打著救人的幌子,想拍一下皇帝的馬屁,沒想到竟被皇帝覺察了。嘉靖極為惱火,下旨先將他杖了一百下,之后關(guān)進了鎮(zhèn)撫司獄,并命晝夜用刑。嘉靖原以為,何以尚會很快死掉,沒料到自己竟死在了何以尚前面。1567年,隆慶改元,何以尚與海瑞同時被赦出獄,官復原職。在緊接著的“捍徐(徐階)倒拱(高拱)”斗爭中,何以尚再次與海瑞站到了一邊(見《明史·海瑞傳》、沈德符撰《萬歷野獲編·卷二十一》)。按常理海瑞應該感謝這個人,但是后來海瑞是怎么對待何以尚的呢?
萬歷十四年(1586年),海瑞出任南京右都御史,何以尚以部郎的身份前去拜見,令他傷心的是海瑞竟將他的座位設在了靠邊的角落里。何以尚說:“如果按名位,你這樣安排座位我沒有意見,不過我們曾經(jīng)并肩戰(zhàn)斗,結(jié)有情誼,難道你不能以客禮待我嗎?”何以尚此去并非公事,應該說他的要求屬于人之常情,并不為過,但是卻遭到了海瑞的拒絕。受到冷落的何以尚非常氣憤,當即離去并發(fā)誓:“不及黃泉,無相見也”,他這句話“浸聞于時”(《萬歷野獲編·卷二十二》)。這樣看來,模范官僚海瑞不光是有點古怪了,是不是也有令人難以信服的地方呢?
同是《萬歷野獲編》的記載,海瑞在任南京巡撫期間,曾經(jīng)要求屬下見他的時候不用低著腦袋,但官員們懾于其威嚴,一見到他都不敢仰視。沈德符說他有一個姓郁的鄉(xiāng)人,出任績溪縣令。郁縣令年齡大了,又挺個大肚子,行動、尤其是俯仰極不方便,拜謁上司時只有他“起止迂緩,腰領屹然”,一副笨拙的樣子。然而海瑞卻非常喜歡,視其為“第一強項吏”,在沒有對其才能和資歷進行調(diào)查的情況下,就上書向朝廷推薦。不可思議的是,朝廷居然還真用了。試想,如此推薦人才,模范官僚海瑞怕不是古怪,倒是有點荒唐了吧!
萬歷十五年(1587年)陽歷十一月十三日,身為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的海瑞病逝(據(jù)《萬歷十五年》)。頗有海瑞之風的僉都御史王用汲前去吊唁,見海所居之處“葛幃敝籝,有寒士所不堪者”。王用汲痛哭流涕,募捐了一些錢為他殮葬(《明史·海瑞傳》)。海瑞之清貧由此可見。但是,這說的仍然是臺面上的事,其清貧的程度真正“有寒士所不堪者”:在生病期間,有人前去探望他,見其臥在草墊之上,無席無帳,身上僅蓋著一件婦人的裙子。想想看,盡管明代官員的俸祿極低,但他乃是朝廷的二品大員,難道連置辦一襲布帳、一床被子的錢都拿不出來嗎?這也就難怪時人謝肇淛說:“海忠介之清,似出天性,然亦有近詐者”。(《五雜俎·卷十五》)
入獄
嘉靖皇帝讀了海瑞上疏,十分憤怒,把上疏扔在地上,對左右說:“快把他逮起來,不要讓他跑掉?!被鹿冱S錦在旁邊說:“這個人向來有傻名。聽說他上疏時,自己知道冒犯該死,買了一個棺材,和妻子訣別,在朝廷聽候治罪,奴仆們也四處奔散沒有留下來的,是不會逃跑的?!被实勐犃四瑹o言。過了一會又讀海瑞上疏,一天里反復讀了多次,為上疏感到嘆息,只得把上疏留在宮中數(shù)月。曾說:“這個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紂王?!闭錾匣实塾胁。那閻炗舨桓吲d,召來閣臣徐階議論禪讓帝位給皇太子的事,便說:“海瑞所說的都對。朕現(xiàn)在病了很長時間,怎能臨朝聽政?!庇终f:“朕確實不自謹,導致現(xiàn)在身體多病。如果朕能夠在便殿議政,豈能遭受這個人的責備辱罵呢?”遂逮捕海瑞關(guān)進詔獄,追究主使的人。不久移交給刑部,判處死刑。獄詞送上后,仍然留在宮中不發(fā)布。戶部有個司務叫何以尚的,揣摩皇帝沒有殺死海瑞的心意,上疏陳請將海瑞釋放。皇帝大怒,命錦衣衛(wèi)杖責一百,關(guān)進詔獄,晝夜用刑審問。過了兩個月,嘉靖皇帝死,明穆宗繼位,海瑞和何以尚都被釋放出獄。
出獄
嘉靖皇帝剛死,外面一般都不知道。提牢主事聽說了這個情況,認為海瑞不僅會釋放而且會被任用,就辦了酒菜來款待海瑞。海瑞自己懷疑應當是被押赴西市斬首,恣情吃喝,不管別的。主事因此附在他耳邊悄悄說:“皇帝已經(jīng)死了,先生現(xiàn)在即將出獄受重用了。”海瑞說:“確實嗎?”隨即悲痛大哭,把剛才吃的東西全部吐了出來,暈倒在地,一夜哭聲不斷。被釋放出獄,官復原職,不久改任兵部。提拔為尚寶丞,調(diào)任大理。
隆慶元年,徐階被御史齊康所彈劾,海瑞上言說:“徐階侍奉先帝,不能挽救于神仙土木工程的失誤,懼怕皇威保持祿位,實在也是有這樣的事。然而自從主持國政以來,憂勞國事,氣量寬寵能容人,有很多值得稱贊的地方。齊康如此心甘情愿地充當飛鷹走狗,捕捉吞噬善類,其罪惡又超過了高拱?!比藗冑澇伤脑?。
經(jīng)歷南京,北京左、右通政。隆慶三年夏天,以右金都御史身份巡撫應天十府。屬吏害怕他的威嚴,貪官污吏很多自動免去。有顯赫的權(quán)貴把門漆成紅色的,聽說海瑞來了,改漆成黑色的?;鹿僭诮媳O(jiān)織造,因海瑞來減少了輿從。海瑞一心一意興利除害,請求整修吳淞江、白茆河,通流入海,百姓得到了興修水利的好處。海瑞早就憎恨大戶兼并土地,全力摧毀豪強勢力,安撫窮困百姓。貧苦百姓的土地有被富豪兼并的,大多奪回來交還原主。徐階罷相后在家中居住,海瑞追究徐家也不給予優(yōu)待。推行政令氣勢猛烈,所屬官吏恐懼奉行不敢有誤,豪強甚至有的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的。而有些奸民多乘機揭發(fā)告狀,世家大姓不時有被誣陷受冤枉的人。又裁減郵傳冗費,士大夫路過海瑞的轄區(qū)大都得不到很好地張羅供應,因此怨言越來越多。都給事中舒化說海瑞迂腐滯緩不通曉施政的要領,應當用南京清閑的職務安置他,皇帝還是用嘉獎的語言下詔書鼓勵海瑞。不久給事中戴鳳翔彈劾海瑞庇護奸民,魚肉士大夫,沽名亂政,遂被改任南京糧儲。海瑞巡撫吳地才半年。平民百姓聽說海瑞解職而去,呼號哭泣于道路,家家繪制海瑞像祭祀他。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握吏部,早就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職務合并到南京戶部當中,海瑞因此遂因病引退,回到瓊山老家。
明神宗萬歷初年,張居正主持國政,也不喜歡海瑞,命令巡按御史考察海瑞。御史到山中審察,海瑞殺雞為黍相招待,房屋居舍冷清簡陋,御史嘆息而去。張居正懼怕海瑞嚴峻剛直,中外官員多次推薦,最終也不任用。萬歷十二年冬天,張居正已死,吏部擬用為左通政,皇帝向來器重海瑞名,給他以前職。明年正月,召為南京右金都御史,在道上改為南京吏部右侍郎,海瑞當時年已七十二歲了。上疏言衰老垂死,愿意效仿古人尸諫的意思,大略說:“陛下勵精圖治,而治平教化不至的原因,在于對貪官污吏刑罰太輕。諸臣都不能說到其原因,反而借待士有禮的說法,大家交口而文其非。待士有禮,而平民百姓則有什么罪呢?”因而舉明太祖刑法剝?nèi)似ぱb上草制成皮囊以及洪武三十年定律枉法達八十貫判處絞刑的規(guī)定,說現(xiàn)在應當用這樣的方法懲治貪污。其他謀劃時政,言語極為切實。只有勸皇帝用暴虐刑法,當時評議認為是錯誤的。御史梅鵑柞彈劾海瑞?;实垭m然認為海瑞言論有過失,然而清楚海瑞的忠誠,為此免去梅鵑柞俸祿。
皇帝屢次要召用海瑞,主持國事的閣臣暗中阻止,于是任命為南京右都御史。諸司向來茍且怠慢,海瑞身體力行矯正弊端。有的御史偶爾陳列戲樂,海瑞要按明太祖法規(guī)給予杖刑。百官恐懼不安,都怕受其苦。提學御史房寰恐怕被舉發(fā)糾正要先告狀,給事中鐘宇淳又從中慫恿,房寰再次上疏誹謗誣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請求退休,皇帝下詔慰留不允許。萬歷十五年,死于任上。
去世
海瑞沒有兒子。去世時,南京都察院僉都御史王用汲去照顧海瑞,只見用葛布制成的幃帳和破爛的竹器,有些是貧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因而禁不住哭起來,湊錢為海瑞辦理喪事。海瑞的死訊傳出,南京的百姓因此罷市。海瑞的靈樞用船運回家鄉(xiāng)時,穿著白衣戴著白帽的人站滿了兩岸,祭奠哭拜的人百里不絕。朝廷追贈海瑞太子太保,謚號忠介。
治學
海瑞一生的治學,以剛為主,因而自號剛峰,天下稱為剛峰先生。曾經(jīng)說:“要想天下清明安定,一定要實行井田,不得已而為限田,又不得已而實行均稅,尚可存古人的遺意?!币虼俗詮淖隹h官直至巡撫,所到之處力行清丈,頒行一條鞭法。意圖主張在于有利于老百姓,而行事不能沒有偏差。
海瑞祖居在海南瓊中石峽村,東依海公山,地勢順山順水。石峽村現(xiàn)存有海氏世居遺跡,海氏家族祖墓四座,明始祖海公之墓(海答兒渡瓊始祖之墓)、皇明淑孺人吳氏墓(八世海一龍之墓)、十二世祖海見龍之墓、海忠介節(jié)母誥封太泰人謝氏墓(海瑞母之墓)。明嘉靖28年,海瑞回石峽村祭祖墓住了25天,耳聞目睹官軍殺黎族同胞,非常憤慨,為他后來寫《治黎策》、《平黎疏》提供了依據(jù),海瑞的這兩篇奏疏,闡明處理民族矛盾的意義及方法,駁斥當時一些人的大漢族主義傾向,為海南民族團結(jié)以及改善黎族人民的地位誠心盡意,也是海瑞愛民思想的一個表現(xiàn)。海氏家族在當?shù)叵騺硇猩剖┤?,后來出了一代忠臣海瑞,石峽村人民群眾對海氏家族素懷敬意。歷年來,每逢清明節(jié)期,人民帶著香燭紙錢,魚肉雞鴨等前往海氏家族進行拜祭,添土護墓。
海瑞祖居遺跡是當?shù)厝嗣袢罕娮詣颖Wo下才保存至今,不僅可供人們觀賞,在歷史研究上也有一定的價值。
教育
清官代表海瑞的母親和孟母一樣,也是個年輕的寡婦。她和年幼的兒子相依為命,在偏遠的海南島過著清貧苦悶的生活。她一手打造出了中國最具知名度的清官符號。
海母和孟母一樣,深知幼兒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海瑞年幼時期,海母就讓他讀《孝經(jīng)》、《尚書》、《中庸》等圣賢書,樹立儒家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而且,海母還粗暴地捏碎了小海瑞天真無邪的童心,剝奪了他作為兒童的游戲權(quán)利。她不讓小海瑞像其他孩子一樣,快樂地玩耍嬉戲,而是“有戲謔。必嚴詞正色誨之”。小海瑞只要冒出玩耍的念頭,就會遭到母親義正詞嚴的一通教育。所以,海瑞打小就不“戲謔”,總是一本正經(jīng),老氣橫秋,甚至可能連笑都不會。在母親怪異極端的教育下,他形成了孤僻的心理,得上了自閉癥,這導致他成人后也總是和別人相處不好。
海母用自己的強悍意志始終主宰著海瑞的精神世界,致使海瑞幾乎成了海母的精神翻版。在海母嚴于律己、嚴于律人的處世哲學中,有著明顯的自虐和他虐傾向。這種傾向,使得海母和海瑞都具有嚴重的道德潔癖。
在海母殘酷的教育之下,海瑞始終不知幸福為何物,甚至還總是給身邊的人帶來不幸。他一生娶過三個老婆,納過兩個妾。
第一個老婆生了兩個女兒,因為和海母不合而被海瑞休了。
第二個老婆進門不到一個月,又因為相同的原因被趕出家門。
第三個妻子也在盛年之時十分可疑地暴死。而此前,他的一個妾也自殺身亡。海瑞的不幸婚姻和海母有著莫大的關(guān)系。孝子海瑞甚至到了三四十歲時還和母親同屋而睡。在海母的鐵腕之下,海瑞完全無法獨立。
海瑞逼死女兒之迷
1.故事
海瑞逼死5歲女兒的事情更是讓人不寒而栗。小女兒在饑餓之時,接受了一個男仆人給予的一塊餅,恰巧被父親海瑞看見了。
他破口罵道:“一個好女子怎能隨便地接受男人的東西呢?只有你餓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兒!”在此番羞辱之下,小女孩竟然鐵下心絕食七天,直至死去。
2.故事來歷
記載海瑞逼死女兒此事的有3本書,沈德符撰《萬歷野獲編》、沈德符后人沈振輯《野獲編外補遺》、周亮工《書影》。沈德符生于萬歷六年(1578年),海瑞萬歷十五年(1587年)死時,作者才9歲,他又怎么知道具體的事情呢!而《野獲編外補遺》系沈德符后人沈振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輯成! 周亮工《書影》就更是不靠譜了,竟然詳細講述了海瑞如何逼死女兒的經(jīng)過,周是清朝人,又怎么會知道明朝的事情呢!只是根據(jù)《野獲編外補遺》胡亂想像而已!
《萬歷野獲編》只是明未筆記,作者自稱是聽別人說的,也就是說這是路邊社出品的八卦新聞。海瑞生平是否有這件事無任何證據(jù),不論直接間接。當年海瑞買了豬肉都能傳的沸沸揚揚,被當時的官僚們當作批判譏諷海瑞而互相談論的時候,海瑞逼死女兒的事情卻被他們放過了呢?
《海瑞罷官》
中國京劇作品。吳晗編劇。發(fā)表于1961年。劇情是明代松江府告老還鄉(xiāng)的太師徐階的第三子徐瑛霸占民田,魚肉鄉(xiāng)里,強占民女趙小蘭。小蘭母洪阿蘭告狀,華亭縣令王明友受賄,杖斃小蘭祖父。應天巡撫海瑞微服出訪,路遇洪阿蘭,查明真相,判處徐瑛、王明友死罪,飭令退田。徐階買通太監(jiān)、權(quán)貴,妄圖罷免海瑞,推翻定案。海瑞識破奸計,斷然處斬二犯,然后交出大印,慨然罷官歸里。全劇主要頌揚了海瑞執(zhí)法嚴明,為民申冤除害,不畏強暴的剛正不阿精神。
1965年,江青授意姚文元在上?!?文匯報 》上發(fā)表了《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一文,對此劇任意歪曲,羅織罪名。文化大革命中,吳晗被迫害致死,株連許多演員和戲曲評論工作者。1979年,《海瑞罷官》參加建國30周年獻禮演出,獲創(chuàng)作榮譽獎。
海瑞確實是清官……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海瑞被任命為淳安知縣。淳安縣的案件很多,海瑞明斷疑難案件,深得民心。海瑞生活節(jié)儉,他穿布袍、吃粗糧糙米,讓老仆人種菜自給。總督胡宗憲曾告訴別人說:“昨天聽說??h令為老母祝壽,才買了二斤肉啊?!?br>1587年(萬歷十五年),海瑞病死于南京任上。海瑞沒有兒子,所以去世后,僉都御史王用汲去主持海瑞的喪事,看見海瑞住處用葛布制成的幃帳和破爛的竹器,有些是貧寒的文人也不愿使用的,因而禁不住哭起來,湊錢為海瑞辦理喪事。
這些都是正史明文記載的!
至于“有些人”的說法……不要理他啦!在某些人的嘴里,世界末日都來過好幾次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0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