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馬皇后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在后宮中能夠成為皇后的女人并不僅僅是靠自己,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都要靠自己的家世背景,這樣大臣也不會太過擔心皇后的品格教養(yǎng)會影響到皇室子孫,對皇帝的統(tǒng)治也有好處,這樣能夠得到大臣的支持。
不過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妻子出身卑微,雖說朱元璋一開始也是如此,但成為皇帝后,他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能夠挑選更好的女子,但最終還是讓妻子馬氏成為皇后。由此可見夫妻二人之間確實是有真情實意的,在馬氏死后,皇帝也沒有再立新的皇后。
眾所周知,朱元璋創(chuàng)造了奇跡,他是從社會底層奮斗到開國皇帝,出身貧苦的他,遭遇了許多的不幸,父母兄弟都死于瘟疫,死后沒有錢買棺材,只能是用草席埋葬,埋葬過后只剩下他一人孤苦流浪,但天無絕人之路,他投靠了郭子興,這才有了一條活路。
正是因為投靠了郭子興,他才能遇到今后的妻子馬秀英,說起馬秀英,兩人從小的經(jīng)歷也有些相似之處,馬氏是安徽人氏,自幼喪母,父親雖然還在,但因為殺人避難,將自己的女兒托付給了好友,此人正是收養(yǎng)了朱元璋的那人。比起朱元璋,她還是幸運的,可以有像親爹一樣的郭子興照顧她,教她讀書寫字。
兩人見面后,正值少年時期,春心萌動也是正常的,兩人很快就互相愛慕。關(guān)于馬皇后有一件軼事,她并未裹足,所以腳長得正常,比起當時的女子來說,她的腳有點大,后來也被人稱為“大腳皇后”。其實馬皇后并不丑,還有幾分姿色,只是在古代以“小腳”為貌美,所以都認為她丑。
據(jù)說朱元璋曾經(jīng)被郭子興關(guān)禁閉的時候,不準吃飯,馬氏很是擔心他,不惜違背義父意愿,偷偷給丈夫送飯。她在廚房拿了一個熱騰騰的饅頭,路上碰到了義母張氏,害怕被發(fā)現(xiàn)她偷拿食物,馬氏將饅頭塞在了懷中,忍著被饅頭的燙傷,她給朱元璋送去了食物。
在朱元璋和陳友諒大戰(zhàn)的時候,朱元璋受傷,不能再跑了,此時馬氏背著他逃跑,這才保全了性命。太子朱標曾經(jīng)畫了這幅圖,一直放在懷中。有一次他頂撞了父皇,朱元璋氣極了,追著打他,朱標懷中的畫像也在追趕中掉落了,朱元璋看見后,登時哭得不能自已,對兒子的氣也消了。
在當上皇帝后,朱元璋對馬氏仍舊是深情不改,將她立為皇后,她生下的子嗣也先后被立為太子,當然這也與他本人重視傳統(tǒng)觀念有關(guān),嫡系繼位。馬皇后本人也是賢良淑德,管理后宮井井有條,讓人挑不出錯來,后世人對于她的評價也是很高的,而且認為一國之母就應當這樣,母儀天下。
歷史學家認為馬皇后是女子中的典范,作為封建社會中的妻子,馬氏如此賢良淑德,通情達理,這自然與她從小接受的教育有關(guān)。成為皇后并沒有改變她優(yōu)秀的品格,她還擔起了一國之母的重任,時時刻刻勸諫皇帝要成為明君。因為他們都從社會底層一步步走來,經(jīng)歷的磨難有很多,馬氏多次說到不能貪圖享樂而忘了民間的窮苦大眾,對待百姓要施以仁政,輕徭薄賦,讓他們更好地安居樂業(yè)。
后宮中有如此賢良的皇后,嬪妃們之間的相處也少了許多的爾虞我詐,她們是真心認可馬皇后的為人,不僅如此,馬氏還以身作則,勤儉節(jié)約,雖然身為皇后,卻從不鋪張浪費。有這樣的皇后,朱元璋也很是珍惜,她生病后,朱元璋親自給她送飯喂藥,讓堂堂帝王做到如此地步,馬氏的付出還是值得的。
古代女子的悲哀之處就是需要容忍自己的丈夫也是別人的,作為皇后,更需要比尋常女子多加寬容忍耐,通情達理。馬皇后善待后宮中的諸位嬪妃,對皇帝的風流事也不會多加勸阻,只是會在必要的時候勸誡幾句。根據(jù)史料記載,朱元璋有四十多位嬪妃,這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中也不算多,馬氏跟她們和平相處。
她死的時候,也還心心念念著丈夫,害怕不能有賢良的女子來管理后宮,她告訴朱元璋,要選擇合適的女子作為新皇后。她病逝的時候,剛過人生半百,51歲,但他們夫妻二人已經(jīng)相處了很長時間,朱元璋也習慣了她的陪伴,如今溘然長逝,怎么能不讓朱元璋痛心呢?他給馬氏的謚號評價也非常高,“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圣高皇后”,此后也沒有再立皇后。
身為皇后,母儀天下,德行是第一位的。很多人問,為何朱元璋放著三千佳麗不要,只寵她一人?難道她有什么絕活?有,其實得到帝王心只有一個方法最管用,用真心去換真心,安安分分做一個賢惠的女人,帝王也不傻,久了他會感動,知道誰是真正知冷知熱疼他的人。
馬氏何其幸運,有著一個愛自己的丈夫,情真意切,感情深厚,陪著丈夫一同打天下和管理天下,兩人一同經(jīng)歷風雨,她做皇后多年,馬皇后的美名被后世人稱贊敬佩,成為后宮女子的典范,史學家給了她極高的評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1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