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王朗被諸葛亮陣前痛罵以致死于馬下,歷史確有其事嗎
諸葛亮統(tǒng)兵北伐,智取三城后,魏明帝曹欲急忙派大將軍曹真為都督,拜司徒王朗為軍師,率領大軍直至祁山拒敵。王朗自恃元老,博古通今,有口辨之才,在陣前勸諸葛亮投降,諸葛亮一陣大笑之后,鼓其三寸之舌,將王朗助封為虐、欺君閣上種種奸侯無恥之事,當眾痛罵,氣得王朗大叫一聲,死于馬下。
歷史上的王朗的確死在諸葛亮首次伐魏的這一年(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9年)。但這一年,王朗沒有被魏明帝任為軍師,隨曹真去前線,當然也就談不上被諸葛亮罵死。不過,諸葛亮又確曾罵過王朗。
諸葛亮罵王朗,是寫文章罵的。和王朗一起挨罵的,還有魏國的華歆、陳群、許芝、諸葛璋等人。罵的時間,是在王朗死的前五年,即劉禪剛繼位不久。當時蜀漢正值多事之秋,劉備伐吳失敗,元氣大傷,南中又發(fā)生叛亂。在這種情況下,魏國這幾個名士大臣,都分別給諸葛亮寫了信,所謂“陳天命人事,欲使舉國稱藩”,勸諸葛亮順從夭命,納土歸降,作魏國的藩屬。諸葛亮當然不會買賬,也不一一作答。為了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他寫了一篇稱之為《正議》的文章。這篇古代出色的政論文,被陳壽收在《諸葛氏集》里,而為裴松之在《三國志》注上所引用。細讀此文,它和舞臺上“罵王朗”那一番言詞,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舞臺上的諸葛亮,斥罵王朗:“……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正議》則說,王朗等“二三子各以省艾之齒(年紀不算小了),承偽指(旨)而進書,有若崇、辣稱莽之功,亦將倡(逼)于元禍茍免者邪!”諸葛亮把王朗等人幫助曹王代漢,比作當年陳崇、張竦稱頌王莽的功德,幫著王莽篡位一樣,都將沒有好下場。應該說,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諸葛亮這篇《正議》,對激勵蜀漢臣僚效忠王室,增強抗擊曹魏的信心,起了一定的作用。在諸葛亮眼中,視王朗為一大奸臣,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身處漢末亂世的王朗,不僅以其學識才干成為魏國名臣,在個人品德修養(yǎng)方面,尤為當世所稱道。王朗,字景興,東海(今山東郊城西南)人。以通曉經學,拜郎中。曾師事太尉楊賜。據《三國志。王朗傳》注引《朗家傳》說,王朗為會稽太守時,“居郡四年,惠愛在民”。公元一九六年,孫策掠地江東,王朗“自以身為漢吏,宜保城邑,遂舉兵與策戰(zhàn)”,后被戰(zhàn)敗。孫策以王朗“儒雅”知名,而不加害?!度龂尽ね趵蕚鳌氛f他 “雖流移窮困,朝不謀夕,而收娜親舊,分多割少,行義甚著。”兩年后,曹操上表征王朗為諫議大夫,參司空軍事。自此,王朗忠心輔佐曹氏祖孫三代。
《漢晉春秋》記載,曹操和王朗閑談,問及孫弟何以胎占領江東時,王朗說:“(孫)策勇冠一時,有傭才大志。張子布(張昭),民之望也,北面l厄相之。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為其將。謀而有成,所規(guī)不細,終為天下大賊,非徒狗盜而巳?!蓖趵室暯瓥|孫策為“天下大賊”,與諸葛亮在戲中罵王朗“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是一個意思,三國紛爭,各為其主而已。舞臺上把王朗罵死,反映了作者推崇蜀漢為正統(tǒng)的思想。
曹操死后,曹王繼為魏王,晉升王朗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王朗本做過大理、少府,以“治獄見稱”,升任掌管司法刑政的最高官吏—御史大夫后,上疏勸曹王“育民省刑”,務養(yǎng)民力,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曹王稱帝后,王朗改為司空。魏明帝即位后,“營修宮室”,大興土木。王朗在鄴城,看見“百姓或有不足”,衣食不飽,上疏取鑒歷史,以大禹、勾踐、文景之治,規(guī)勸曹欲“省搖役而務農?!?,使“國無怨曠”,而致“升平”之世。于是,魏明帝轉王朗為司徒,以秉國政??梢姎v史上這位魏國的“公輔大臣”,非等閑之輩。
陳壽在《三國志》上稱道王朗“文博富贍”,為“為一時之俊偉”?!段郝浴犯f王朗“高才博雅”,而其性情“嚴整慷慨”,又“多威儀”,在個人生活上,“恭儉節(jié)約”。王朗所著《易》、《春秋》、《孝經》、《周官》傳,以及他寫的奏議論記,“咸傳于世”。他的兒子王肅,遍注諸經,開一代學宗,成為魏國杰出的經學家。
諸葛亮罵死王朗是真的嗎
在《三國演義》當中有著不少經典片段,“諸葛亮罵死王朗”便是其中之一。按《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北伐時,王朗不顧年事已高,與大都督曹真等人迎戰(zhàn)諸葛亮,陣前與諸葛亮一番舌戰(zhàn),結果被諸葛亮犀利的言辭駁倒,一氣之下從馬背上衰落而死被。不過這段雖然精彩,但卻只是《三國演義》中虛構的,歷史上并未發(fā)生過,歷史上并無這一片段。
這段舌戰(zhàn)雖然精彩,但畢竟是虛構的,歷史上王司徒并未參加這一戰(zhàn),自然也就無法與諸葛亮舌戰(zhàn)了,而且王朗去世雖然與諸葛亮北伐發(fā)生在同一年,但距離此戰(zhàn)結束事實上已經過去了半年之久,顯然不是被罵死的。
王朗并非被諸葛亮罵死
對于諸葛亮此次北伐,《三國志·魏書·明帝紀》中有載,“(太和)二年(228年)春正月……蜀大將諸葛亮寇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亮。遣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并進兵。右將軍張?擊亮于街亭,大破之。亮敗走,三郡平”。也就是說,諸葛亮此次北伐發(fā)生在228年春天,街亭之戰(zhàn)后諸葛亮便退走了,且曹魏方面并沒有關于以王朗為軍師,隨軍出征之事。
關于王朗的去世,《三國志·魏書·明帝紀》同樣有記載,“十一月,司徒王朗薨”。由此可見,王朗去世之時,諸葛亮的北伐已經結束大半年時間了,顯然不可能是被諸葛亮臨陣罵死的。
王朗事實上是個典型士子學者
事實上,王朗在三國時期是個典型的名士學者,《三國志·卷十三·魏書十三·鐘繇華歆王朗傳》記載其有“《易》《春秋》《孝經》《周官》傳,以及奏議論記”等著作,并稱其“咸傳于世”,后世更是把他注解里的思想稱為“王學”,王朗子王肅便是”王學“的代表人物。
裴松之《三國志注》還引《魏略》所載,對其大為稱贊,“朗高才博雅,而性嚴整慷慨,多威儀,恭儉節(jié)約,自婚姻中表禮贄無所受。常譏世俗有好施之名,而不恤窮賤,故用財以周急為先”。
由此可見,王朗乃是一個以德立世、才器兼?zhèn)?,不肯媚俗求名的廉吏,世人對其評價極高,顯然不是《三國演義》當中的那副形象。
《三國演義》一書中,魏國蜀國交戰(zhàn),魏國的軍師王朗企圖勸北伐的諸葛亮投降,但是被諸葛亮的三寸不爛之舌活活氣死了,這一故事也被大家所津津樂道,那么歷史中的王朗真的是活活氣死的嗎?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三國演義是一本以三國時期的戰(zhàn)爭故事、加以編寫杜撰出來的小說。雖然具體的人物、事件走向是和歷史一樣的,三國爭霸,晉朝統(tǒng)一,但是在一些不要緊、影響不到歷史進程的小事件里,不乏張冠李戴、顛倒是非的現(xiàn)象。既然是小說,那就需要和正史互相區(qū)分開來了,小說中夾雜了許多個人的主觀臆想,將作者喜歡的人物神話,討厭的人物抹黑,例如揚劉抑曹,將一些卓越的貢獻加到作者喜歡的人身上……
其次,我們可以在正史上、如陳壽寫的《三國志》中了解歷史上真正出現(xiàn)過的王朗這個的生平事跡。王朗籍貫東??ほ翱h,現(xiàn)今山東臨沂市郯城人,早年在徐州刺史陶謙手下任職,當過會稽太守,后會稽被孫策攻破,王朗也被擒獲,卻不愿給孫策效命。之后王朗被曹操舉薦到許昌當官,一直到曹丕稱帝,屢屢升職,最后當上了諫議大夫、司空。位列三公,身兼重職,但主要都是在皇帝身邊出謀劃策,并未在諸葛亮北伐中任職魏國軍師。
且王朗是魏國歷史上有名的儒學大家,擅長校注儒家經典,為后人對于這些典籍的學習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任職期間喜歡向皇帝諫言,也有實施許多有效的政治舉措,歷史上對其的評價也很高,是國之良臣,絕對不是《三國演義》中的那個蒼顏匹夫。
病死的。三國演義里說的是王朗隨曹真在祁山迎戰(zhàn)諸葛亮被罵死,然而第一次北伐時在祁山迎戰(zhàn)諸葛亮的是張郃而不是曹真,曹真這時候是被派去和趙云對陣了,而王朗和諸葛亮兩人一輩子根本就沒見過面,這一年王朗已經病死了。小說“為狀諸葛而近妖”所以安排諸葛亮罵死了王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2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