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于于禁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于禁(?~221),字文則,東漢泰山郡鉅平縣(今寧陽縣磁窯鎮(zhèn)北部)人。東漢建安年間“征南將軍”。
于禁最初跟從濟北相鮑信鎮(zhèn)壓黃巾起義,東漢中平元年,投奔東郡太守曹操。因他弓馬嫻熟,武藝出眾,談吐不俗,被曹操任為點軍司馬,領兵鎮(zhèn)守兗州。
漢獻帝建安元年,曹操從山東奉詔入京都洛陽,殲圍李傕、郭汜等。沿途大小數十戰(zhàn),于禁隨軍而行,建立不少戰(zhàn)功,與呂虔、李典、樂進、徐晃同封為校尉,地位僅次于曹氏宗親。
之后,于禁為都伯屬將,乘車去拜司徒王朗。朗以為于禁是異人,奏明獻帝,封于禁為大將軍。曹操把于禁召回,拜為司馬。曹操在河南濮陽大破呂布時,于禁乘勝請纓,獨率一支勁旅夜襲高雅,斬敵萬余。征伐黃巾軍,斬殺了張角的軍師,招降了劉辟、黃邵及數萬士兵。因戰(zhàn)功卓著,曹操奏請獻帝,封于禁為平虜校尉。
不久,于禁跟隨曹操攻打橋蕤,在苦城(今河南鹿邑東)斬敵4將。后至宛城征張繡。張繡在謀士賈詡的建議下,投降曹操。后因曹操掠張濟(張繡之叔)之妻在營中作亂,張繡怒而反曹。張繡用賈詡之謀,二更起兵。典韋戰(zhàn)死,曹操從營后門上馬逃跑,其長子曹昂、侄曹安民均被砍成肉泥。曹操倉皇率殘兵敗將逃往青州,張繡率大軍緊追。
此時于禁協(xié)助夏侯惇鎮(zhèn)守青州,夏侯惇依仗同曹操是同姓兄弟,借袁軍之名,縱兵掠劫民家。于禁率領本部軍隊沿東部剿殺擾民之流兵散勇,安撫民眾。這時,曹操已敗回青州,擾民之兵哭拜于地,說于禁造反,趕殺青州軍馬。曹操非常吃驚,命夏侯惇、李典、許褚等,整兵迎擊于禁。
于禁見曹操及諸將如臨大敵,領兵到來。有人勸說于禁先去向丞相分辯,于禁坦然說:“張繡賊兵追趕在后,立即就到,若不先準備迎敵而先分辨是非,怎么拒敵? 分辯事小,退敵事大。做將領的理應先公后私,處政則應先敵后己?!?/p>
于禁的營寨剛安頓完畢,張繡的追兵就已殺到。于禁趁張繡大軍遠道疲憊而來,率兵迎頭大舉痛殲,張繡兵敗而逃。于禁收軍點將,安頓好士兵,只身入營拜見曹操,稟明了青州兵橫行鄉(xiāng)里,掠奪財物,破壞魏軍青兗根基的情況。曹操牽著于禁的手,繞帳一周,對眾將說:“于將軍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堅壘,任勞任怨,反敗為勝。即使古代的名將也不過如此啊! ”后于禁引兵攻打張繡,他隨曹操鏖戰(zhàn)于下邳,共擒呂布,并在白門樓將其處死。
在奠定漢魏決勝基礎的官渡大戰(zhàn)中,
于禁率部再建大功。建安四年,袁紹率精兵70萬殺奔官渡,曹操發(fā)兵7萬迎敵。這時,曹營將領畏懼,文官則認為以卵擊石,而于禁偏不信邪。他請求做先鋒,和樂進率兵5000余人襲擊袁紹的兵營周圍,在延津西南到嘉、汲縣30余里的范圍內,與袁紹兩翼軍激戰(zhàn),斬首、生俘各數千人,收降袁紹的偏裨將領20余人。
后又攻擊袁紹,攻破了右大營。這時,袁紹用審配的計謀,正面戰(zhàn)場上,左右翼萬弩齊發(fā),曹軍大敗。在危難之時,于禁多次督軍并親冒矢石進行戰(zhàn)斗。大破袁紹之后,曹操提拔于禁為偏將軍。官渡之戰(zhàn)后,于禁的一個好友背叛曹操,于禁又揮淚將好友斬首。曹操更加敬重于禁,像對待同宗親信大將一樣看待于禁。
曹操派張遼討伐陳蘭,張遼缺糧,于禁領命押運糧草。他同張遼、樂進、徐晃等并稱為魏“五子良將”。后于禁升遷為右將軍,假節(jié)鉞,增邑500戶,食俸1700戶,后又封于禁為益壽亭侯,位同曹操諸兄弟。
建安二十四年(219),曹操任命于禁為征南將軍,統(tǒng)領七路大軍15萬人解樊城之圍,卻遭遇了漢水泛溢。關羽乘大船攻之。于禁全軍覆沒,投降后被監(jiān)押在南郡。曹操得知于禁兵敗后,哀嘆良久,說:"于禁與我相知已有三十年,怎么面臨險境,反不如龐德!"
呂蒙攻破江陵后,于禁從荊州獲釋而到了東吳,有次和孫權同騎馬出行。虞翻見二人并排十分不滿,大罵于禁只是俘虜,沒有資格與孫權并排;更手持馬鞭要鞭撻于禁,孫權立刻喝止。隨后孫權在樓船與群臣宴飲,于禁聽到演樂曲時傷心流淚,虞翻又指于禁是裝可憐。
曹丕即位,孫權稱臣。黃初二年(221年),孫權遣于禁回魏國。于禁回魏后,卻遭受其他人的嘲笑。當時于禁的胡須和頭發(fā)都雪白了,臉又消瘦。曹丕表面上對于禁表示安慰,任命他為安遠將軍。 于禁拜謁曹操的陵墓時,曹丕卻命人畫關羽戰(zhàn)克、龐德憤怒、于禁降服之狀,于禁見到后,便因為覺得丟臉而羞愧得病死去,被追謚為厲侯。
一代名將,戎馬一生,最后卻落得如此下場,也是一場憾事。大家認為呢?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朝天子劉協(xié)的名義征討四方,陸續(xù)消滅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從而成為當時最強大的諸侯。其中,曹操消滅各地割據勢力的時候,自然也獲得了對方的人才,比如呂布麾下的張遼,就成為曹魏五子良將之一,至于袁紹麾下的文臣武將,也有不少投靠到了曹操這一邊。其中,就本文所要說的朱靈,就曾是袁紹麾下的武將。
在投奔曹操之后,朱靈和同樣來自袁紹的張郃一樣,屢立戰(zhàn)功,比如在征討荊州,平定馬超等戰(zhàn)役中,朱靈這位武將就跟隨在曹操身邊。不過,曹操對于這位名將,卻是又愛又恨,也即想要奪取朱靈的兵權。公元215年后,曹操因為于禁有威望,派遣于禁引數十騎,赍令書,往朱靈營奪其軍,朱靈及其部眾無人敢動。曹操讓朱靈為于禁部下,眾皆震服。在此基礎上,在兵權被曹操奪取之后,再也沒有曹操啟用朱靈領兵的記載。
一
首先,朱靈(生卒年不詳),字文博,冀州清河國人。朱靈初為袁紹部將,參與了袁紹和公孫瓚之間的較量。在此期間,清河人季雍以鄃城背叛袁紹而投降公孫瓚,公孫瓚派遣兵將到鄃城助季雍守城。袁紹命朱靈前往攻打,但朱靈的家人都在城中。結果,朱靈力戰(zhàn)攻陷鄃城,生擒季雍,然而自己一家都被公孫瓚殺害。初平四年(193年)秋,曹操以替父報仇為由,起兵討伐陶謙,當時袁紹亦派部將朱靈率軍協(xié)助曹操。
不過,朱靈之后沒有回到袁紹身邊,而是選擇投奔曹操,繼續(xù)為曹操征戰(zhàn),也即在朱靈看來,曹操是更有前途的主公,這促使其舍棄了袁紹。建安四年(199年),僭越稱帝的袁術走投無路,將帝號歸于袁紹,想投奔袁紹長子時任青州刺史的袁譚。不及之后,袁術便欲從下邳北過,曹操派遣劉備、朱靈、路招截住去路,這導致袁術無法通過,所以在途中病死。
二
在消滅袁術勢力之后,曹操正式和袁紹進行了官渡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期間,朱靈跟隨曹操進攻袁紹。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平定冀州后,任命遣朱靈帶領新兵五千人、戰(zhàn)馬千匹守衛(wèi)許南。在平定河北的過程中,朱靈繼續(xù)立下戰(zhàn)功,從而越來越受到曹操的器重。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征討荊州,派趙儼兼任章陵太守,并提升他為都督護軍。彼時,趙儼需要監(jiān)領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路人馬。
而這,意味著在曹操麾下的武將中,朱靈和于禁、張遼、張郃等人一樣,可以獨自率領一支兵馬了。除了平定荊州,朱靈還跟隨曹操參加了赤壁之戰(zhàn)。當然,在赤壁之戰(zhàn)中,曹操敗給了孫劉聯(lián)軍,這也為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礎。建安十六年(211年),關中諸將馬超、韓遂、楊秋、李堪、成宜等作亂。同年七月,曹操親自西征,和馬超等勢力展開較量。
三
在渭南之戰(zhàn),或者說是潼關之戰(zhàn)期間,曹操并派徐晃、朱靈率四千精兵從蒲坂津乘虛渡過黃河,據河西為營。此戰(zhàn)過后,關中聯(lián)軍大敗,朱靈隨夏侯淵平定隃糜、汧氐,繼續(xù)立下了戰(zhàn)功。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還鄴城,以夏侯淵行護軍將軍職,都督朱靈、路招等駐長安。在鎮(zhèn)守關中之地的時候,朱靈,擊破聚眾數千作亂的南山賊劉雄(又作劉雄鳴),收降其部,劉雄逃奔漢中。
到了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在劉備已經奪取益州之地后,曹操不愿意劉備勢力的進一步壯大,于是決定西征張魯。征討漢中張魯期間,曹操一開始遇到了一些抵抗,所以曹操派朱靈、張郃等人進攻并擊敗他們。不久之后,張魯歸降,曹操得以拿下了漢中之地。在此基礎上,曹操決定奪取朱靈的兵權。也即朱靈雖然戰(zhàn)功卓著,深得曹操父子信任,但不知何故,曹操常常又對朱靈惱恨不已。
四
最后,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曹操之所以派遣于禁奪取朱靈的兵權,可能是因為朱靈性格耿直,常常頂撞曹操;也可能是是因為朱靈本非曹操嫡系,后者終究對他不放心。黃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后,他的兒子曹丕登基為帝。曹丕稱帝之后,封朱靈為鄃侯,增其戶邑。朱靈說:?高唐是我原來的籍貫。?于是改封朱靈為高唐侯。雖然曹操在奪取朱靈兵權后,一直沒有讓他領兵。但是,魏明帝曹叡在位時,卻沒有繼續(xù)閑置朱靈這位名將。太和二年(228年)秋,曹魏大軍征討東吳。在這場戰(zhàn)役中,曹休從廬江南入合肥,滿寵軍向夏口。曹休深入敵陣。東吳大軍于無強口斷夾石以截曹休退路。因為這一原因,曹休與戰(zhàn)不利,于是退走。在曹休面臨危險的時候,幸得朱靈等從后來斷道,與吳軍相遇,敵軍驚走,曹休及其部下方才得還。
大約在公元228年后,朱靈去世,不過,對于朱靈這位名將的具體去世時間,史料中沒有給出明確的記載,只是記載朱靈去世后,謚號為威侯。到了正始四年(243年),朱靈獲得了配享曹操廟庭的待遇。在三國時期,對于為曹魏建立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武將,很多都獲得了配享曹操廟庭的待遇。也即雖然被曹操奪取了兵權,但是,朱靈為曹魏南征北戰(zhàn)所立下的戰(zhàn)功,自然是不容抹殺的。
于禁,字文則,泰山鉅平人,隨鮑信加入曹操集團。跟隨曹操攻打呂布,劉辟、黃邵等,屢建功勛。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在宛城同張繡交戰(zhàn)失利,暫時撤退到舞陰整編。平虜校尉于禁率本部兵馬往舞陰后退的途中,了解到夏侯敦手下的青州兵正在乘機搶劫,立刻前去圍剿,安撫鄉(xiāng)民,潰散后的青州兵跑到曹操那里誣告于禁謀反,屠殺自己人,曹操未明就里,一方面緊急應變,一方面探聽于禁軍的動向。
于禁在到達舞陰城的時候,張繡的追兵已很接近了。這時,有人告訴于禁,青州兵已經誣告他造反,應該趕快去主公處分辨是非。于禁卻正色說:"現(xiàn)在敵軍就在后面,隨時會到,不馬上防備,怎么抵抗敵人?何況曹公聰明,是非曲直,自會查明。"硬是在建立好防御陣營后,才去見曹操。
曹操問明原因后,非常高興的說:"這次戰(zhàn)役,我們輸的相當慘,將軍在一片混亂中卻能夠嚴整軍紀,討伐暴兵,還能在匆忙中整兵堅壘,有不可動之名節(jié),即使古往今來的眾多名將,也不一定能做到啊。"當場封于禁為益壽亭侯。
于禁作為大將的才能在此戰(zhàn)中初次顯露,得到了曹操的充分肯定,也奠定了他曹軍大將的地位。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之戰(zhàn)拉開序幕,三月,袁紹渡過黃河,進攻延津。防守延津的就是于禁的2000人,在袁紹過河后,又得到了樂進的3000人的支援。于禁判斷延津絕對守不住,鑒于袁紹親率主力前來,行動一定緩慢, 決定主動攻擊。于是,在于禁的規(guī)劃下,5000步騎以最快的速度,偷偷的繞過了袁紹的主力,,接連攻打延津北岸向西的袁紹軍三十幾座營區(qū),展開火攻,斬殺并俘虜了數千袁軍,擒獲何茂、王摩等二十幾員袁將,使袁紹還沒有出師就遭到了不小的打擊,袁軍為了對付于禁的游擊戰(zhàn),還被迫重新整編,影響了進軍的速度。
于禁這次機智,果斷,有效的出擊,狠狠打擊了袁軍的士氣,為后來的官渡會戰(zhàn)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作為曹營屈指可數的智將,他的名聲也與日俱增。
于禁身經百戰(zhàn),參加了曹操的幾乎所有戰(zhàn)爭,曹操每次出兵,于禁必為前鋒;曹操每次退軍,于禁必為后衛(wèi)。與張遼、樂進、張郃、徐晃一起,都是曹操集團名鎮(zhèn)天下的大將。
襄樊戰(zhàn)役前,從曹操先派于禁而不是其他名將去支援曹仁來看,于禁的地位是相當的高的,顯然在眾將之上。
我看于禁的才能,在曹營幾十員名將中,僅次于張遼,徐晃,張郃而已,與曹仁并列。
這樣一位智將,居然被人視為庸才,實在是荒謬!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2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夏侯玄在司馬懿去世之后都做了什么事情
下一篇: 曹操為什么要說荀攸智可及,愚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