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孫權兩次求和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作為三國時代最為年輕的統(tǒng)治者,江東之主孫權為了這份孫氏基業(yè),可謂是做盡了自己的努力。事實上,江東地區(qū)雖然偏居一隅,有長江天塹這道天然防線。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江東集團有著長江阻絕,也很難發(fā)展起來,更別說是進取中原了。
另外還有一點,孫權也并非是善于進取之人。孫策對自己弟弟的這一番評價,倒也是十分中肯:“舉江東之眾,決機于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孫權在繼承大業(yè)之后,面對魏蜀兩國,也多次折腰,以換得暫時的安寧。而在劉備發(fā)動夷陵之戰(zhàn)時,孫權在這場戰(zhàn)爭的前后,都曾有過求和姿態(tài)。不過從其用意來看,這兩次發(fā)生的條件和最終的影響,也是截然不同。
首先來看夷陵之戰(zhàn)發(fā)生之前,孫權的求和是有著什么用意。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孫權可謂是誠意滿滿。他不僅要將荊州拱手讓出,還讓人將害死張飛的范強、張達二人斬首,將其首級送回了蜀國。但是在歷史上,孫權卻只是遣送了一封書信示好。據《三國志·先主傳》:“初,先主忿孫權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孫權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憋@然,孫權的這封書信,不僅沒有讓劉備放棄了攻打東吳的打算,反而讓劉備更加輕視孫權,覺得東吳可以為其任意拿捏。
那么孫權究竟知不知道,他放低姿態(tài)寫下的求和書,會起到反作用呢?從后面孫權的表現來看,答案是肯定的。如果孫權真的不想讓劉備伐吳,那么他在信中慷慨激昂一些,會不會讓劉備變得更加忌憚呢?而且在關羽鎮(zhèn)守荊州的時候,孫權也用過同樣的招數。他通過不斷示好,使得關羽放松警惕。就連關羽數次貶低孫權,后者都能忍受,從而令關羽最終放松了警惕之心。如此一來,孫權向劉備求和,不是和他忽悠關羽的做法,是如出一轍嗎?
顯然,這招確實起了一定的效果。劉備伐吳只帶了五萬人馬,從一點便能看出,他是何等的自信與輕敵了。不過劉備沒想到的是,他自身的一個依仗,卻早早就被孫權化解掉了。劉備的底氣之一,其實便是荊州內部的一些勢力。劉備在出征之前曾天真的想過,蜀漢集團在荊州三郡經營了多年,自然擁有著一定數量的支持者。再加上荊州三郡內部還有不少勢力,其族人還跟隨自己入了蜀中。在此情形之下,劉備自然會以為,只要自己親征東吳,那么荊州三郡的勢力,肯定會云集響應。這樣一來,江東軍隊在兩方人馬的內外夾擊之下,肯定會損失慘重。
可事實證明,荊州三郡響應劉備號召的,只有沙摩柯帶領了五千武陵蠻夷兵。而這,也還是劉備許以重利才爭取到的。那么劉備信心滿滿的其他勢力呢?其實答案很簡單,不止是劉備自己善于安撫民心,孫權在這方面上,更是一位老手。在他繼位之初,他便能迅速穩(wěn)定住江東局勢。從這一點來看,孫權安撫教化百姓的能力,是極為出眾的。
在孫權的授意之下,呂蒙在進入到南郡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安撫百姓。據《三國志·呂蒙傳》記載:“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不可以鄉(xiāng)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於是軍中震栗,道不拾遺?!边@樣一來,江東集團在進入南郡之后,便迅速穩(wěn)定住了整個局勢。除此之外,呂蒙還受孫權指揮,進行了一些收買人心的舉動:“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yī)藥,饑寒者賜衣糧。羽府藏財寶,皆封閉以待權至?!钡鹊綄O權來到之后,他又恩威并進,徹底讓荊州三郡的大小勢力歸降了東吳。等到一年多以后,荊州三郡早就被孫權牢牢的掌握在了手中。恐怕劉備也沒想到孫權的動作,會這么快吧。
不僅如此,當劉備大軍進駐到秭歸之時,孫權還再次派遣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再次表達了自己的求和之意。在《三國志·諸葛瑾傳》中,便記載了諸葛瑾的說辭:“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后?若審此數,易于反掌?!边@次的求和態(tài)度,似乎還要比上次更加言辭懇切,不過起到的效果,也是極好的。劉備后來放棄了水陸并進的策略,或許也有著他自己輕敵的原因在內。
夷陵之戰(zhàn),最終以劉備的慘敗而告終。劉備一路奔逃,最終來到了白帝城。孫權本可以繼續(xù)追擊劉備,但他卻依然選擇了求和態(tài)度。不過這一次,他確實真心求和的。據《三國志·陸遜傳》記載:“又備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謙等各競表言備必可禽,乞復攻之。權以問遜,遜與朱然、駱統(tǒng)以為曹丕大合士眾,外讬助國討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無幾,魏軍果出,三方受敵也?!焙髞砼崴芍⒁秴卿洝分幸苍岬?,劉備曾主動修書給陸遜,要求兩方罷戰(zhàn)。劉備的態(tài)度傳遞到孫權這里后,他竟然同意了這次求和。
說到這,孫權求和的用意其實也已經明了了。其一,夷陵之戰(zhàn)吳軍雖然勝出,但也損失了不少的江東精銳,如果此時繼續(xù)進攻,將會造成江東內部的空虛。萬一曹魏來襲,后果則不堪設想。其二,孫權保住了江東,其用意已經達到,如果真的繼續(xù)追擊劉備,則會引起蜀漢集團的反撲。正因如此,孫權答應了劉備的求和,其最終目的還是想讓蜀漢集團繼續(xù)牽制曹魏集團。
可以看到,孫權在夷陵之戰(zhàn)前后的兩次求和,雖然用意天差地別,但是他都是站在江東利益上考慮的。從這方面來看,孫權合縱連橫的手段,也當真是高明無比。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24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樂進曹魏猛將,他在歷史上是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