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進被封為五子良將,是因為勇武還是資歷?真實的他成就斐然。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樂進這個人可以說是一個非常低調的人物,作為曹操手下五員猛將之中的一個,相比較起其他幾位他幾乎沒有什么存在感。就連在歷史的記載當中,也不過就是短短的幾句話而已。甚至于說連三國志的作者曾經(jīng)都也說到過,樂進一直都是以他的驍勇而出名,但是除此之外就沒有什么值得稱道。而這也是為什么在小說當中的時候,樂進就更加沒有存在感的原因,甚至于說都成為了一個二流的武將,然而歷史當中卻并不是這樣。相反他也的確是配得上成為曹操手下五大猛將之一,而今天我們就要詳細的來講解一下,究竟他有什么樣的成就能使得曹操對他如此厚愛。
首先樂進這個人雖然說是來自于名將之后,但是實際上歷史當中根本就查不到這一份資料,而且就連他的出生年月我們也根本無法得知。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是說他出自樂毅之后,只不過是到了他這一代的時候家道已經(jīng)中落。而他現(xiàn)在也只是一個地方上的游俠而已,所以說就在曹操起兵的時候,他便果斷地加入了曹操的陣營當中。但是他長得非常的矮小,在曹操這個大家庭當中顯得是那么的不起眼。因此曹操一開始也并沒有重用于他,只是讓他當起了一個小小的官員。而就在后來他親自回家拉攏了一支隊伍,再一次的加入曹操。因此才得到了曹操的重視,并且讓他當上了一個司馬官員。
所以說我們從這里看也能看出,他在剛開始的時候并沒有得到重用。而至于為什么之后曹操會看中他,也是因為在戰(zhàn)場上的時候的態(tài)度使得曹操有了改觀。他不但是作戰(zhàn)起來非常的勇猛,而且每一次都是沖在最前面。因此曹操也讓他的官職越來越高,逐漸他也就成為了曹操陣營當中非常重要的關鍵人物之一。隨后他也跟著曹操四處征戰(zhàn),從來沒有停止過。
不過從這里我們也能看出他早期的經(jīng)歷是非常坎坷的,但是我們卻能判斷出幾件事情,那就是首先了,競不是曹操自己本家的勢力,而他是完全靠著自己的能力從底層開始混起來的,所以說他這種奮斗精神值得稱贊,而第二點則是他在曹操剛剛起兵的時候,便是加入了曹操的陣營之中,所以說他也算得上是曹魏集團的元老。
而且樂進這個人的性格非常的果敢,特別是在戰(zhàn)場上總是能發(fā)揮的特別出色。每一次都是沖在最前面,從來就沒有擔心過自己的個人安危。在歷史的記載之中也曾經(jīng)描述過,只要是有戰(zhàn)爭,那么他就必然會上場。而且在曹操征討其他軍閥的過程當中,每一場戰(zhàn)斗里面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每逢開戰(zhàn)之前,他總是站在大軍的最前列,沖鋒在第一線上。所以說正是他的這些功勞積累,使得他在曹操的心目當中地位越來越高。同時他的成就也非常的多,那就是每一次攻城拔寨的過程當中,他總是能夠作為先鋒來為后面的軍隊打好基礎。而且在他一生的經(jīng)歷里面,每一場戰(zhàn)爭基本上都是勝利的結果。
因此我們也能夠從這些經(jīng)歷上判斷出,樂進的確是非常有實力的。而他也是依靠著自己的個人能力一步一步爬上了今天的位置,并且得到了曹操的賞識以及重用。這也是為什么曹操一定要把他歸納成為自己麾下最強的五個武將之一的原因,同時和其他的四個人物比較起來。樂進也是資歷最老同時也是最早被封為侯爵的將軍。甚至于說就在他逝世以后,曹操也依然忘不了他的功績;還給他加封為新的侯爵,以此來表彰他的勇武。
樂進是五子良將中最先跟隨曹操,曾經(jīng)是曹操的帳下吏,這說明樂進不是沒有文化的粗人,對于法律、計算等應該有基本程度,才能當曹操的吏員。而當曹操一窮二白時,樂進一人反鄉(xiāng),幫曹操征募到數(shù)千人,表示樂進的組織能力也不差。
其后跟隨曹操征張繡、圍呂布、攻劉備、擊袁紹、破袁譚和袁尚、討高干、敗關羽、挫孫權,曹操前半生時期的重要戰(zhàn)役,樂進幾乎都參與,而且每戰(zhàn)都立有功勛,常為全軍表率。
樂進(?-218年),字文謙,陽平郡衛(wèi)侯國(今河南清豐)人。東漢末年名將。
樂進容貌短小? ,以其膽烈而成為曹操帳下吏,南征北討。攻獲嘉,斬俘數(shù)千。在官渡之戰(zhàn)時,斬袁紹部將淳于瓊。又從擊袁譚、袁尚于黎陽,斬其大將嚴敬。又大破黃巾、雍奴、管承。從平荊州,留屯襄陽。
劉備入蜀后,樂進擊退關羽、蘇非,降伏南郡蠻夷,又大破劉備的臨沮長、旌陽長。后來,跟從曹操征討孫權,獲假節(jié)。曹操自合肥還,留下樂進與張遼、李典屯于合肥。
建安二十年(215 年)八月? ,孫權趁曹操用兵漢中之際,親率十萬兵馬攻向合肥。曹操在出征張魯前,派護軍薛悌送函到合肥,寫到“賊至乃發(fā)(賊軍到時就打開)”,在大軍壓境之際,張遼等便打開曹操之函,寫到:“若孫權軍來到,張、李兩位將軍出城迎戰(zhàn),樂將軍守護軍不得出戰(zhàn)?!?br>
因雙方兵力懸殊,諸將都對此指示感到疑惑。三人在逍遙津之戰(zhàn)緊密配合,大破吳軍,幾獲孫權。?戰(zhàn)后,張遼問投降的東吳士兵,剛有個紫色胡須、上身長腿短、善于騎射的人是誰,東吳降卒說那就是孫權。張遼和樂進相遇,談到這事,說早知道就急追他,搞不好就抓到了,合肥城內舉軍嘆恨。?
盡管,樂進、張遼、李典3人平級,但是,《武帝紀》、《樂進傳》都沒有記載合肥之戰(zhàn)的樂進戰(zhàn)功。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冊封為魏王。后來,曹操對樂進施行了最后一次的封賞:因為樂進在數(shù)次作戰(zhàn)中有軍功,所以分了五百戶食邑封給樂進的一個兒子作為列侯;樂進本人升遷至右將軍。“兩漢尊右卑左,久為定制”。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樂進逝世,謚曰威侯。?正始四年(243年),樂進從祀于曹操廟庭。?
曹魏五子良將戰(zhàn)功赫赫,為何無一人被封為大將軍?
三國時期,武將官職分多級,大將軍最高,其次為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wèi)將軍,再次為前后左右四將軍、四征、四鎮(zhèn)、四安、四平、雜號和偏將。在曹魏、蜀漢、東吳的三國中,大將軍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但曹魏五子良將由于各種原因,均未能晉升為大將軍。
首先,我們來看樂進。
樂進是一個不幸的人物,他的官職止步于右將軍,原因是他在218年去世的時間相對較早。樂進是陽平衛(wèi)國人,跟隨曹操南征北伐,屢立戰(zhàn)功,勇猛果敢,常為先鋒將領。但是,他與張遼鎮(zhèn)守合肥時不幸去世,謚號“威侯”。
樂進的不幸也在于時機。曹丕稱帝后,他會對手下進行加官進爵,如果樂進能夠晚幾年去世,有望在曹魏中獲得更高的官職。在右將軍之上,則是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wèi)將軍等地位更高的武將官職。但是,命運對樂進不利,讓他沒能看到曹丕稱帝后的時代。
其次,我們來看于禁。在我看來,他實際上是有機會升為曹魏的大將軍的。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被冊封為魏王,對部下的任免更加隆重。同年八月,曹操任命鐘繇為相國,并開始設立奉常宗正官職。于禁之后被遷為左將軍,擔任假節(jié)鉞的職位。于禁帶兵嚴肅莊重,在戰(zhàn)斗中所繳獲的財物從不私藏,因此深得曹操器重,是曹操所有將領中唯一擔任假節(jié)鉞的人。
說起三國時候的武將,很多人會想起劉備旗下的五虎上將:關張趙馬黃。甚至在過去,有一種棋局游戲,叫?華容道?,里面的棋子就是劉備麾下的五虎將。
不過,?五虎將?屬于小說家言,在歷史上不存在。因為劉備麾下只有?四方大將?。所謂?四方大將?,指的是關羽、張飛和馬超、黃忠。因為在歷史上,趙云其實負責劉備的安保,而不是沖鋒陷陣。反倒是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將,在歷史上確實有這種說法。所謂五子良將,指的是:張遼、樂進、于禁、徐晃。
從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將,可以看出:曹操在用人方面確實別具一格。劉備的四方大將里面,馬超是考慮影響力:畢竟劉備集團草根太多,而東漢末年的社會講究門閥世家出身,因此劉備處于裝點門面考慮,于是冊封馬超為四方大將之一,并且委任為?涼州牧?(按:涼州從始至終在曹魏手里,劉備這個冊封,堪稱空頭人情)。而被封為四方大將之一,則是為了起到導向作用:即降將也可以得到重用。
曹操的五子良將里面,光是降將就有張遼和張郃,并且,張遼還痛罵過曹操,但曹操不計前嫌,依舊重用,并且曹操任人唯賢唯能,五子良將里面也沒有裝點門面的存在。
那么,如果從五子良將的成名戰(zhàn)里面進行比較,這五子良將中,誰的成就最高,誰的成就最差?
張遼
先說張遼。張遼原本是呂布麾下的大將,呂布兵敗后,張遼歸順曹操,成為曹操的麾下將領。曹操的成名戰(zhàn),一般認為是?合肥之戰(zhàn)?。
話說東漢建安二十年(西歷215年),曹操對漢中地區(qū)用兵,而孫權在赤壁之戰(zhàn)之后,也考慮擴大戰(zhàn)果,于是利用曹操在漢中打仗的機會,發(fā)兵攻打合肥,準備以合肥為跳板,問鼎中原。孫權出動了十萬大軍,可謂下了血本。
張遼和李典等人奉命守衛(wèi)合肥。張遼在合肥的守衛(wèi)戰(zhàn)中,起到了主心骨作用。張遼認為,曹操在漢中,很難抽出兵力及時趕來援助合肥,而孫權大軍來勢洶洶,想要扭轉敗局,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讓孫權的軍隊士氣出現(xiàn)動搖。于是,張遼在當天夜里選出了八百精兵,而后在黎明向吳軍發(fā)動進攻,吳軍對于張遼的八百精兵的突襲猝不及防,最終陣腳大亂,甚至孫權也亂了陣腳。
孫權在之后撤軍到逍遙津一帶集結,結果再度遭到張遼的襲擊,這一戰(zhàn),孫權險些成為戰(zhàn)俘。
逍遙津一戰(zhàn),吳國人對張遼的大名十分忌憚,甚至有聞風喪膽的味道。而《孫子兵法》講究?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并將其視為傭兵的最高境界,張遼無疑做到了這一點。
樂進
樂進在《三國演義》里面給人一種打醬油的感覺,沒什么存在感可言。不過,在歷史上,樂進算是最早追隨曹操的將領之一?;旧蠀⑴c了曹操集團創(chuàng)業(yè)到壯大的大多數(shù)戰(zhàn)役。只不過,因為沒什么機會表現(xiàn)自己,以至于樂進實在沒什么像樣的成名戰(zhàn),不過,在建安十八年,樂進曾經(jīng)和劉備麾下的將領關羽交鋒,并取得勝利。這一戰(zhàn),算是樂進從軍生涯中,最具備代表性的一次戰(zhàn)役。
于禁
如果只看《三國演義》,很多人會認為于禁是一個很無能的將領。因為于禁負責掌管曹操的水軍以后,諸葛亮曾譏笑于禁,認為于禁的治軍水平,多半會導致曹操的水軍喪命。這就讓人的第一印象是于禁是個草包。并且,關羽生擒于禁以后,于禁投降關羽,之后回歸曹魏,被曹丕羞辱而死。這些細節(jié)連在一起,讓人感覺于禁無能而且沒什么節(jié)操。
于禁的代表性戰(zhàn)役是宛城之戰(zhàn)。所謂宛城之戰(zhàn),指的是
?宛城戰(zhàn)張繡?
,當年張魯?shù)膶傧聫埶稍眠@個戰(zhàn)例來挖苦曹操。
話說建安二年,曹操討伐張繡。張繡見曹操兵強馬壯,于是心生畏懼,投降曹操。而曹操為人風流,居然和張繡的嬸娘鄒氏搞在了一起,這讓張繡感到很惱怒,于是張繡偷襲曹操,曹軍陷入潰敗狀態(tài),好在這時候,于禁出來力挽狂瀾,保證了大部隊從容有序撤退,把損失降低在最低的程度。
這個功勞雖然談不上太大,但也能看出于禁臨危不亂的能力。
張郃
張郃原本是袁紹麾下戰(zhàn)將。在曹操和袁紹交戰(zhàn)的時候,張郃為了避禍,歸順曹操。曹操聽聞張歸順自己,居然將張郃比作自己的韓信。由此可見張郃在曹操心中的地位。
張郃歸順曹操以后,為曹操立下了許多功勞,甚至被曹操視為僅次于張遼的戰(zhàn)將。不過,張郃一生最大的戰(zhàn)績,是在曹操和曹丕去世后。
當時是曹魏太和二年(西歷228年),當時曹丕去世,曹睿登基不久,并且由于蜀漢在夷陵之戰(zhàn)之后,始終韜光養(yǎng)晦,因此曹魏覺得蜀漢已經(jīng)處于敗亡狀態(tài),對蜀漢毫無防備,諸葛亮利用這個機會對曹魏發(fā)動北伐,一時間,隴右不少地區(qū)覺得蜀漢此番北伐必能滅亡曹魏,于是歸順蜀漢。而蜀漢為了控制隴右地區(qū),需要擋住關中和隴右的聯(lián)系,因此諸葛亮派遣馬謖守衛(wèi)街亭:只要街亭守住,諸葛亮就可以穩(wěn)定隴右局勢,而后進軍關中。馬謖守衛(wèi)街亭途中遭遇張郃,被張郃擊潰。諸葛亮陷入潰敗狀態(tài)。而張郃也是讓諸葛亮感到很頭疼的對手之一。
如果街亭沒能及時奪下,對曹魏來說危害極為嚴重,因此的這一功勞不能說不大。
徐晃
徐晃最大的功勞是在襄樊之戰(zhàn)期間。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北伐襄陽和樊城。并且一路勝利不斷,于禁被關羽俘虜也是在這個背景下,這讓曹操一度陷入恐慌。最終,是徐晃在沔水之戰(zhàn)中打敗了關羽,遏制了關羽北上的勢頭,緩解了大局。
結語:
結合五子良將的功勞,以及對后來的影響,個人感覺,張遼做到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境界,該排第一;張郃穩(wěn)定一方,可排第二;徐晃阻擊了關羽的勢頭,可排第三,于禁臨危不懼,可排第四,樂進墊底。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2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解縉深得朱棣器重,最后被埋入雪堆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