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高俅,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故事。
凡是看過《水滸傳》的朋友,一定都知道高俅這個人物。小說中的高俅出身市井,卻攀龍附鳳,成為當朝太尉,陷害忠良,無惡不作。在招安梁山泊后,高俅更是無所不用其極,最終將宋江等人害死。然而《水滸傳》畢竟是小說,和歷史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那么歷史上的高俅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高俅雖然做到太尉的職務(wù),但他在《宋史》中是沒有傳的,不過通過蛛絲馬跡,我們還是可以拼湊出他的一生。高俅的出身并不清楚,關(guān)于他最早的記載,是他在北宋詞人蘇軾手下?lián)巍靶∈贰?。所謂“小史”也就是書童、秘書之類的。高俅畢竟在蘇軾手下辦事,也受到了熏染,他的字寫得非常漂亮。
后來,蘇軾由朝廷調(diào)到地方,他就打算將高俅推薦給曾布,不過曾布卻婉言謝絕。于是,蘇軾將高俅推薦給了自己的好友王詵。王詵的身份非常特殊,他的妻子是宋英宗的女兒蜀國公主。另外,王詵這個人喜歡寫詩,還酷愛書法、繪畫。當時,宋神宗的第十一子端王趙佶也非常喜歡書法、繪畫,因此與姑父王詵的關(guān)系很好。
有一次在等候上朝時,端王趙佶想修理下鬢角,但是忘記帶篦刀了,于是向姑父王詵借用。趙佶發(fā)現(xiàn)王詵的篦刀非常精致,愛不釋手。王詵就決定送端王一個,當晚去送篦刀的人正是高俅。當時趙佶正在踢球,高俅在旁邊不以為然,趙佶就讓他試試,沒想到高俅球技驚人,趙佶非常高興,當即決定留下高俅。
就這樣,高俅從駙馬府來到了端王府,成為趙佶的親信。1100年,宋哲宗病死,因無子嗣,在皇太后的支持下,端王趙佶被選為皇帝,即宋徽宗。宋徽宗即位后,大力提拔自己的親信,其中就包括高俅。不過由于高俅沒有中舉,宋徽宗只能將高俅當成武將來培養(yǎng)。為了讓高俅當上殿帥,宋徽宗派高俅是西北前線“鍍金”。
不過幾年間,高俅就就成為北宋重臣,擔(dān)任殿前司都指揮使,成為北宋禁軍的首領(lǐng)。與此同時,高俅還被授予奉國軍節(jié)度使、簡國公、開府儀同三司、太尉等職銜。與此同時,高俅的父親、兄弟、兒子也飛黃騰達,被授予顯赫的職務(wù)。高俅在位期間,沒有什么作為,完全將禁軍當成他的家奴。
據(jù)記載,高俅在任期間,“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占禁軍,以充力役”,同時還挪用軍餉,克扣工資。在高俅的調(diào)教下,北宋禁軍毫無戰(zhàn)斗力可言,“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實俅恃寵營私所致”。1125年,隨著金軍的南下,幾十萬宋軍土崩瓦解,在這種情況下,高俅被免去殿前都指揮使的職務(wù)。
宋徽宗其他的親信也遭到懲處,比如梁師成被人勒死,童貫則遭到梟首,朱勔、李彥、王黼也被處死。相比于這些人,高俅的結(jié)局還算好的,最起碼他算是善終。1126年,高俅病死于開封,不過他還是被被朝廷抄家。至于梁山泊的宋江,高俅則沒有與他有過交集,因為宋江起義是被張叔夜平定的。
在水滸中,有些人對高俅的評價就相當好。高俅本來只是東京城里的潑皮,喜歡蹴鞠,還因此得了個高毬的稱呼,注意這個毬,是氣毬的毬,毛字旁加一個求。高俅靠什么生活呢?書中說,高俅天天沒事帶著一個員外的兒子,去三瓦兩舍里玩,然后得一點賞錢。就跟今天一些富二代身邊的人一樣,總之就是不務(wù)正業(yè)。
后來,這個員外生氣了,就把高俅告了一狀,于是高俅被趕出了東京城。
高俅起初到淮西投奔了柳世權(quán),遇赦后他回到東京,通過柳世權(quán)的推薦,到了董將仕家。董將仕不敢留,把他推薦給了小蘇學(xué)士,小蘇學(xué)士把他推薦給了小王都太尉也就是王晉卿,端王趙佶的姐夫。從此,高俅就成了王晉卿的跟班。
高俅如何發(fā)跡的呢?說起來也很巧,端王跟姐夫王晉卿關(guān)系不錯,有一天看到王晉卿家用來鎮(zhèn)紙的玉獅子不錯,就愛不釋手地把玩。王晉卿說,還有一個玉筆架,待好了一起送給端王。后來,就派高俅送到端王府里。
端王正在踢毬,毬碰巧落在了高俅腳下,高俅順勢踢給了端王,于是被端王看中,留在了府里。后來,哲宗駕崩,端王繼位,就是我們常說的宋徽宗。幾年之后,端王要抬舉高俅,就讓他到邊區(qū)掛名,弄了些軍功,半年之間把他提拔為了正二品的太尉。
很多人說,高俅這人生,完全是吊絲的逆襲,熱血加勵志,值得點贊,也值得學(xué)習(xí)。
事實上,這么說不算是陰謀論,而是有點價值觀扭曲。因為高俅的成功,和他個人奮斗沒有任何關(guān)系,他能做到太尉,完全是宋徽宗的自私之舉,因為高俅既沒有科舉,也沒有真正的戰(zhàn)功,文治武功都不行,他憑什么做太尉?宋徽宗提拔他,只有一點,那就是高俅會踢球,他對高俅很信任,僅此而已。作者借此也是要說宋徽宗不會做皇帝,所以才會提拔高俅。
當然,有的人可能天生就是做官的料,哪怕他沒有考試立功,只要他能做好官也可以。但是,高俅做了太尉之后,如何呢?是個合格的官嗎?來看看就知道了。
高俅上任第一天,沒有去看前任留下的問題,也沒有考慮以后的計劃,而是點卯。這也沒啥,然而,當他看到王進的時候發(fā)怒了,應(yīng)是把請了病假的王進逼來,還要打他。而這歸根到底,不過是因為王進的父親當年打過他。
可是,即便王進父親不對,跟王進有何關(guān)系?
高衙內(nèi)本是高俅的堂兄弟,卻主動給高俅當干兒子,高俅居然也愿意了;高衙內(nèi)玷污無數(shù)女人,高俅放之任之;高衙內(nèi)看中林沖老婆,高俅就陷害林沖,即便林沖已經(jīng)被刺配,他還要斬草除根;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了林沖,破了高俅的陰謀后,結(jié)果身份暴露,被高俅逼得無路可去,只好去二龍山落草為寇。
另外,高俅率軍攻打梁山時,書中是這么說的。
再說高太尉在京師俄延了二十余日,天子降敕,催促起軍,高俅先發(fā)御營軍馬出城,又選教坊司歌兒舞女三十余人,隨軍消遣?!端疂G傳》
不考慮將士辛苦,卻選了三十多個舞女供自己消遣,這樣的太尉,合格嗎?
另外,高俅三次率軍攻打梁山,結(jié)果都是大敗而歸,自己還被活捉了。到了梁山,居然有心情喝酒,還喝醉了,喝醉了酒還要秀一下自己的相撲功夫,結(jié)果被燕青一下摔倒在地,起都起不來。
看著宋江等人南征北討,立下大功,不能幫忙也就算了,高俅還跟蔡京沆瀣一氣,蛇鼠一窩,不斷陷害宋江等人,最后還真的害死了宋江和盧俊義等人,甚至敢在皇帝的酒里下毒,陷皇帝于不義,這樣的大臣,如果徽宗知道了,恐怕也是細思極恐吧?
如此不忠不義,違背人倫的人,就因為他做了太尉,難道就值得學(xué)習(xí)了嗎?這樣的價值觀實在不敢茍同。
在高俅身上,你甚至都找不到他任何優(yōu)點。而且高俅負責(zé)禁軍,上任后不提高戰(zhàn)斗力,不去研究作戰(zhàn),只是花天酒地,耽于玩樂,最后北宋滅亡,禁軍沒有戰(zhàn)斗力,抵御不了金軍,這也是高俅的問題。
在《水滸傳》中,高俅與蔡京、楊戩、童貫并列為禍亂國家的"四個賊臣",他們沆瀣一氣、把持朝綱、排斥異己、貪贓枉法,共同蒙蔽欺騙宋徽宗,把原本清明的北宋搞的民不聊生,很多人不得不逼上梁山。
施耐庵所著《水滸傳》中的高俅,是一個"破浪破落戶"子弟,他"自小不成家業(yè)",混跡于東京開封府,"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玩耍,亦胡亂學(xué)詩、書、詞、賦"。由于劣跡斑斑,被人告發(fā),由官府拿去杖責(zé)二十,驅(qū)逐出開封府。
高俅在偶然的機會下,憑借蹴鞠中的一招"鴛鴦拐",得到了"浮浪"端王的賞識,留作貼身隨從,每日服侍在左右。端王登基為皇帝后,一路抬舉高俅作了殿帥府太尉,成了政治上的暴發(fā)戶。從受他迫害遠走延安府的王進開始,很多梁山好漢的苦難際遇,都與高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高俅蹴鞠的塑像
從宋江等人收朝廷招安,到受命征討田虎、王慶、方臘,直至最后梁山好漢們的生死離散,背后都有著高俅等人的陰謀詭計。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高俅并不是《水滸傳》所描寫的那樣,正史中記錄他的文字很少。在《徽宗本紀》上曾有兩條簡單的記載:"庚子,以殿前都指揮使高俅為太尉"、"五月壬戌,以高俅為開府儀同三司"。不但正史沒為他專門立傳,稗官、野史也只有很少的記載與傳聞。
王明清所著《揮麈后錄》中指出:"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史,筆札頗工。"可見,高俅因其文才得到蘇軾先生的青睞,并不是不學(xué)無術(shù)之輩。后來他偶遇端王,因被端王所賞識而平步青云,并不是完全靠他的阿諛鉆營。高俅顯達后,"然不忘蘇氏,每其子弟入都,則給養(yǎng)問恤甚勤。"說明高俅不是忘恩負義的小人。
《揮麈后錄》說高俅"數(shù)年間,建節(jié),循至使相,遍歷三衙者二十年,領(lǐng)殿前司職事,自俅始也。父敦復(fù),復(fù)為節(jié)度使。兄伸,自言業(yè)進士,直赴殿試,后登八坐。子侄皆為郎潛延閣,恩幸無比,極其富貴。"
開封清明上河園
宋徽宗為了培養(yǎng)高俅,將他派往名將劉仲武軍中,劉仲武深知徽宗將高俅托給自己的目的,在對吐蕃、羌的兩次戰(zhàn)爭中都虛報了高俅的功勞。累加起來的"軍功",使高俅及其家族都倍享尊榮。投桃報李,高俅后來在朝堂之上對劉仲武也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高俅掌管禁軍二十余年,在軍隊訓(xùn)練上搞了不少花架子。據(jù)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高俅每次主持的軍隊爭標競賽都是熱鬧非凡:"橫列四彩舟,上有諸軍百戲,如大旗、獅豹、棹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又列兩船,皆樂部。"爭標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后面的爭標競賽,也要搞出"旋羅"、"海眼"、"交頭"等各種花樣,令宋徽宗看了很是贊賞。
根據(jù)《靖康要錄》記載:"高俅身總軍政,而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占禁軍,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藝工匠,既供私役,復(fù)借軍伴。"、"夫出錢者既私令免教,無錢者又營生廢教,所以前日緩急之際,人不知兵,無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實俅恃寵營私所致。
"高俅在掌管禁軍時,私自將軍營的地皮建成私宅,把禁軍當做私人勞力,不但自己隨意指使,還派給當朝的顯貴們無償使用。禁軍的日常訓(xùn)練荒廢了,戰(zhàn)斗力急劇下降,以至于遇到金兵一觸即潰。
從這些文獻資料里可以看出,在宋徽宗的刻意栽培下,掩蓋了文書小吏出身的高俅在軍事上的低能。他把禁軍當作討好宋徽宗、結(jié)交巴結(jié)權(quán)貴和謀取經(jīng)濟利益的牟利工具。從其在官場的所作所為和危害程度來看,他至多是個弄臣,不應(yīng)將其列入"賊臣"之列
施耐庵的小說《水滸傳》中,高俅作為反面人物、十惡不赦的大奸臣而廣為人知。他以一市井小流氓的身份出場,因為具有很高的蹴鞠技術(shù),被喜愛蹴鞠的端王所賞識。在端王登基成為皇帝后,高俅便飛黃騰達,很快官至太尉。他陷害林沖,手段之毒辣,心計之精巧,讓開卷不久的讀者瞠目結(jié)舌!120回《水滸傳》結(jié)束,108條梁山好漢被高俅陰謀陷害幾近死絕。
高俅(?mdash;1126年),歷史上確有其人。但真正的高俅,與《水滸傳》中的描述相差甚遠。據(jù)南宋王明清所著的《揮麈后錄》記載,高俅,原本是蘇軾的小史(也就是小秘書一類的角色,《水滸傳》中說是書童),他為人乖巧,擅長抄抄寫寫,不僅寫得一手漂亮的毛筆字,有一定的詩詞歌賦的功底;且會使槍弄棒,有一定的武功基礎(chǔ),而高超的蹴鞠技術(shù)只不過是他多項旁騖的雜學(xué)之一。
歷史上的高俅之所以被后來的坊間百姓和藝術(shù)家們加工成為奸臣,一者或許是他因善于蹴鞠竟然獲得高官厚祿來得過于容易;二者或許是因為他為官貪欲確實在靖康年間曾經(jīng)被大臣上書揭發(fā)過。高俅掌管禁軍20余年,不僅將軍營的地皮建成私宅,還把禁軍當做私役,不管訓(xùn)練,專管為他營私出力。于是軍隊紀律廢弛、軍政不修,成為人不知兵,無一可用的無用擺設(shè),以至當國家面臨虎狼之師金軍的進攻,開封城內(nèi)幾十萬禁軍很快瓦解,作為大宋的最高軍事統(tǒng)帥之一的高俅顯然難辭其咎。這也難怪被人彈劾揭發(fā)了。高俅的歷史結(jié)局是于1126年病死于開封。蓋棺論定,時人對他的評價是大節(jié)無虧,總體上尚算是一個好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方臘的勢力如何呢手下都有哪些大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