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寧憑什么在三國中首屈一指?他的游戲,很少人懂!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除了猛將智士,在三國里還有一種人,隱士。
其中,最有名的是管寧。
在歷史學(xué)家錢穆那里,管寧是三國里首屈一指的人物。
這很奇怪,管寧既沒打過什么大勝仗,又沒出個什么大計謀,憑什么首屈一指呢?
這錢穆先生,下此結(jié)論時,沒發(fā)什么燒吧?
當(dāng)然沒有。
和管寧同一時代的人物,華歆、陳群等人,和錢穆先生的觀點一致——管寧這個人,足堪大用,可以當(dāng)朝廷太尉、司徒。
曹丕、曹睿、曹芳三代帝王,先后請管寧出來做官,管寧都拒絕了。
生于公元158年,死于241年的管寧,以白丁的身份,活了83年,真正地慣看秋月春風(fēng),糞土功名利祿。
茍且性命,不求聞達(dá)。
這曾經(jīng)是諸葛亮的理想,未出山時,他仿佛也是一位管寧,而且還把管寧的祖先——管仲當(dāng)成人生偶像。
后來,諸葛亮出山了,實現(xiàn)入世理想,拜相濟(jì)世。
而管寧,一直就在山里呆著。
那么,問題來了?
一個始終出世,無所作為的管寧,為什么被一直在官僚系統(tǒng)工作,靠日積月累各種功勞,爬到太尉、司空的華歆、陳群相信,能夠擔(dān)任朝廷三公的職責(zé)呢?
這好比,現(xiàn)在突然讓一個沒有任何工作經(jīng)驗的人,擔(dān)任國家首腦。
常人看來,這不是瞎胡鬧嗎?
回答是不是瞎胡鬧之前,簡單回顧下管寧的一生。
管寧很小就沒了母親,16歲又沒了父親,親戚們可憐他窮貧困和孤單,紛紛送給他治喪的費用,管寧都沒接受,靠自己的財力給父親送終。
管寧和華歆、邴原是好友,一起求學(xué),和盧植、鄭玄也曾同學(xué)。
天下大亂時,大約公元190年左右,管寧、邴原、王烈、太史慈、劉政、國淵等人,到遼東避亂。
遼東太守公孫度聽說他們來了,空出一座館舍,專門接納他們。
但是,管寧見到公孫度,只談儒家經(jīng)典,不聊世間俗事。
后來,中原慢慢安定,邴原、太史慈、劉政、國淵等人,陸續(xù)回家。
只有管寧和王烈,留了下來。王烈在219年,以78歲高齡,死在遼東。
管寧住在遼東郡的北部山谷,短短一個月,慕名而來,跟隨他住在一起的人,就形成一個村落。
管寧給大家講《詩經(jīng)》、《書經(jīng)》,講如何祭祀,如何禮讓……
他悠哉游哉,似乎要在東北過一輩子。
曹操用朝廷的名義,征召管寧當(dāng)官。
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藏起詔書,不告訴管寧。公孫康想請管寧幫自己,但始終不敢說這個話。
公元223年,曹丕征召管寧。管寧察覺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可能會對他叔叔公孫恭不利,遼東會起戰(zhàn)亂,借著這個由頭,回到中原。
離開東北時,管寧把公孫度、公孫康、公孫恭饋贈的所有物品,全部歸還。
回到老家,管寧依然不受征召,一直到死。
換到現(xiàn)在,給管寧寫悼詞的人肯定會頭痛——
管寧同志,一直沒有正式工作,平時愛看書,喜歡管鄰居閑事,好在大家都聽他的,他也沒挨過打,沒挨過罵。
管寧同志,深受外界喜歡和推崇。東北王想請他當(dāng)官,但沒敢張口中。魏國三屆皇上,拿豪華馬車請他出來當(dāng)政府首腦,他也沒干。
管寧同志,最喜歡的是一個木頭矮床,在上面一坐就是幾十年。
回到前面的問題,大家為什么相信管寧能當(dāng)好首腦呢?
這是因為,管寧的為人,管寧的品德,在幾十年里,被世人看得清清楚楚。
世人知道,管寧不會為利所動,不會為名所動。
如果把他擺到首腦的位置,他能不存私人,能不存小我,能公平公正處理每一件事,作出有利于大多數(shù)人利益的判定。
心正,才有德政。
錢穆、華歆、陳群,在對管寧的認(rèn)識上,是知音。
他們懂得,管寧的游戲是什么。他們和管寧,也是知己。
1、管寧割席的管寧漢末三國時期隱士。管寧字幼安。北??ぶ焯摽h(今山東省安丘、臨朐東南)人。主要成就:在遼東講學(xué),整治威儀、陳明禮讓。
2、管寧割席典故:管寧和華歆一同在菜園里刨地種菜,看見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寧不理會,舉鋤鋤去,跟鋤掉瓦塊石頭一樣,華歆卻把金子撿起來再扔出去。還有一次,兩人同坐在一張坐席上讀書,有達(dá)官貴人坐車從門口經(jīng)過,管寧照舊讀書,華歆卻放下書本跑出去看。管寧就割開席子,分開座位,說道:“你不是我的朋友?!?br>
3、管寧割席,漢語成語,意思是比喻朋友間的情誼一刀兩斷,中止交往,或中止與志不同、道不合的人為朋友。
管寧吧,孫翊挺無聊的,就是一個勁的摸牌管寧對于環(huán)境來說可能是一個壞事,但是對于挑戰(zhàn)類型的pve來說簡直不要太完美,弱智AI可以通過管寧的防御頻率保住自己的小命,越到后期自己越能滾雪球。如果說講究速度的關(guān)卡首要選擇的是留贊的話,那么細(xì)水長流的關(guān)卡需要的就是管寧了。對于有些需要朋友的關(guān)卡,帶上管寧大部分也能輕松通關(guān)。你就說這玩意放到pvp里有多無語吧;
《管寧割席》中的管寧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著名隱士,也是春秋時期齊國名相管仲的后代,主要成就包括在遼東講學(xué),整治威儀、陳明禮讓。管寧的主要代表作是《氏姓論》,又有文集三卷。
《管寧割席》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譯文:管寧和華歆同在園中鋤草??匆姷厣嫌幸黄穑軐幰琅f揮動著鋤頭,像看到瓦片石頭一樣沒有區(qū)別,華歆高興地拾起金片,然而看到管寧的神色后又扔了它。曾經(jīng),兩人坐在同一張席子上讀書,有個穿著禮服的人坐著有圍棚的車剛好從門前經(jīng)過,管寧還像原來一樣讀書,華歆卻放下書出去觀看。管寧就割斷席子和華歆分開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北酒ㄟ^管寧、華歆二人在鋤菜見金、見軒冕過門時的不同表現(xiàn),顯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
《管寧割席》中的管寧是什么人
管寧割席中的管寧具有拾金不昧的品質(zhì),他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不會因為外物改變自己,當(dāng)然對朋友的要求也很高。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3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