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李世民,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故事。
626年,秦王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以血腥的手段奪取皇位,在這個過程中,他還殺死了十個侄子,也就是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手段堪稱殘忍。李世民的兒子也不少,總共有十四個之多。常言道“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李世民的這些兒子們又是什么樣的結(jié)局呢?
按照這十四人的結(jié)局,咱們可以籠統(tǒng)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就是正常死亡的,第二類是非正常死亡的。咱們先看第一類,只有兩個人,分別是唐高宗李治以及趙王李福。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個兒子,為長孫皇后所生,于683年病死,終年56歲。李福是李世民的第十三子,于670年病死,時年37歲,沒有后嗣。
咱們再來看看非正常死亡的皇子們,這個還可以細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夭折的,第二類是流放而死的,第三類是自殺的。楚王李寬(排行第二)、江王李囂(排行第十一)、代王李簡(排行第十二)都是沒有成年就夭折了,李寬的年紀在八九歲左右,而李簡單、李囂的年紀在五六歲左右。
流放而死的皇子有四個,包括皇長子李承乾、皇四子魏王李泰、皇六子蜀王李愔、皇十子紀王李慎。李承乾原是李世民的太子,不過魏王李泰仗著李世民的寵愛,陰謀奪取太子之位,兄弟倆勾心斗角,差點釀成奪位政變。李世民于643年將其廢掉,流放于黔州,沒過多久,李承乾死于流放地。
李泰也因此事遭到廢黜,降為東萊郡王,流放于均州鄖鄉(xiāng)縣,652年死于此地,終年33歲。653年,房遺愛謀反事件爆發(fā),李愔因同母兄吳王李恪的緣故,也卷入其中,“黜為庶人,徙居巴州”,最后死于巴州。李慎被流放也與一場謀反有關(guān)。688年,越王李貞起兵,反抗武則天的統(tǒng)治,他曾寫信給李慎,李慎雖然沒有參與,但依然受到了處罰,被配嶺南,死于半路。
最后再來看下幾位自殺的皇子,他們分別是皇三子吳王李恪、皇五子齊王李佑、皇六子蔣王李惲、皇八子越王李貞、皇十四子曹王李明。李恪深得李世民的喜愛,甚至差點成為太子。后來長孫無忌利用房遺愛謀反案,陷害李恪,將其賜死。李佑于643年發(fā)動叛變,最后被李世民賜死于內(nèi)侍省。
674年,有人到京城舉報,說李惲有謀反的意圖,李惲聞訊后非常害死,就自殺了。至于越王李貞,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他因反對武則天起兵,結(jié)果兵敗,被迫自殺。李明于680年卷入了章懷太子李賢的謀反案,因此遭到流放。不過武則天還是沒有放過李明,她授意都督謝祐,“逼脅令自殺”。
綜上所述,李世民的十四個兒子中,只有兩位算是正常死亡,其余的十二位均屬于非正常死亡,不得善終。一方面說明古代嬰兒死亡率頗高,另一方說明在唐朝初期,皇室的內(nèi)部斗爭非常激烈,很是血腥,在這方面,李世民為兒子們樹立了“榜樣”。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