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實的鄧艾到底有多厲害?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毜慕榻B,一起來看看吧!
鄧艾和石苞都出生寒門,但是卻志向遠大。兩人都屬于那種文武全才的人,司馬懿死后,鄧艾陸續(xù)官升至鎮(zhèn)西將軍,石苞陸續(xù)官升至鎮(zhèn)東將軍??梢妰扇藢τ谖簢嵌嗝吹闹匾?。
兩人的經(jīng)歷極其相似,立大功后都被人誣陷,但是結局不一樣,鄧艾被殺,石苞被貶官,但后期又官復原職。由此可見,鄧艾和石苞都有大才,但鄧艾不善于自保,而石苞則聰明的多。
那么鄧艾到底有多厲害呢?其實鄧艾也是一步一步顯示自己才能的。
鄧艾長得丑,也有口吃的毛病,但是卻從小愛讀書和鉆研軍事,這一點跟韓信有點一樣。鄧艾每到一處山川,總要模仿行軍打仗的情形,排兵列陣、布置軍營,自己陶醉其中,卻引來周圍人的嘲笑。
鄧艾早期有才學,本來可以舉薦為典農(nóng)都尉,但是因為鄧艾有口吃的毛病,所以只被委派作為一名看護稻田的小官。鄧艾一干就是二十多年,無怨無悔,逐步官升至典農(nóng)功曹。
后來一次機緣巧合的機會,鄧艾在洛陽見到司馬懿,在匯報工作的過程中,司馬懿覺得鄧艾很有才能,于是將鄧艾留下做了太尉府的掾?qū)?,沒多長時間就直線提升為尚書郎。
這時鄧艾開始發(fā)揮他文方面的才能,司馬懿派鄧艾前去考察屯田事宜,鄧艾根據(jù)淮水附近的地形地貌特征,寫了一篇《濟河論》,建議在淮河附近進行軍屯,閑事農(nóng)耕,忙時作戰(zhàn),耕戰(zhàn)結合。這樣既可以保證防守東吳用的軍糧,又可以省去運糧的麻煩。司馬懿采納了他這個建議,而魏國之所以后期能夠數(shù)次從容不迫的擊潰孫權的進攻,也與屯田之利有很大的關系。
后來,鄧艾隨司馬昭入關中,防守蜀軍大將姜維的進攻。鄧艾這時受征西將軍郭淮的節(jié)制,但是鄧艾總是能夠提出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
鄧艾與姜維的第一次交鋒就顯示出自己非凡的軍事才能,當時郭淮采用陳泰的計策,圍點打援,包圍曲城,阻擊支援的姜維援軍。鄧艾負責包圍曲城,陳泰負責阻擊姜維。后來,郭淮揚言要斷了姜維的后路,于是姜維撤軍。
這時鄧艾建議,敵軍并未撤遠,我們應當分兵,防止他偷襲后方。于是鄧艾分兵駐扎白水北岸,防止姜維返攻。果然,三天后姜維率軍突然返回,率軍駐扎在白水南岸,于鄧艾軍隔水相望。
這時鄧艾料敵先機,說敵軍數(shù)倍于我卻不渡河攻擊,必定會偷襲白水之北的洮城。于是鄧艾率軍趁著夜色搶占洮城。姜維偷襲洮城,看到鄧艾已經(jīng)布下防守,于是撤軍。
鄧艾在軍事指揮上往往能料敵意圖,搶占先機,隨機應變,這一點在以后的軍事行動上屢屢出現(xiàn)。
例如,毌丘儉、文欽在壽春叛亂,東吳孫峻趁機想渡江伐魏。司馬師率軍討伐。鄧艾率軍千里奔襲搶占樂嘉城,搶修浮橋,司馬師大軍人馬來到后得以順利進城,最后在樂嘉城堅守,打敗了文欽率領的叛軍。
鄧艾又率軍防守東吳孫峻,鎮(zhèn)東將軍諸葛誕錯誤的建議鄧艾駐軍肥陽,鄧艾審時度勢,查看地形,將防守之地選在附亭,最后和諸葛緒聯(lián)手擊敗了東吳的進攻。
后來,鄧艾在隴西數(shù)次和姜維交戰(zhàn),數(shù)次擊敗姜維,最后官升晉級為鎮(zhèn)西將軍、都督隴右諸軍事。鄧艾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就是偷渡陰平,滅掉蜀國。
公元263年,司馬昭制定滅蜀大計,派鄧艾領三萬人從狄道進攻姜維,派諸葛緒領三萬人從武都進軍,截斷姜維回漢中的歸路。派鐘會率領十萬人作為主力入漢中,經(jīng)劍閣道直搗成都。
誰知道開戰(zhàn)后戰(zhàn)況發(fā)生變化,姜維看出了司馬昭的真實意圖,于是沒有戀戰(zhàn),迅速擺脫鄧艾,千里奔襲劍門關,在陰平橋頭被諸葛緒堵住。這時姜維率軍北上佯裝攻擊諸葛緒后翼部隊,諸葛緒率軍迎戰(zhàn)。姜維趁機率軍快速通過陰平橋頭,然后揚長而去直奔劍門關,等到諸葛緒回軍,姜維已經(jīng)早于一天前過去了。
姜維終于趕在鐘會之前守住了劍門關,劍門關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鐘會率領的近十萬魏軍在劍門關攻擊了近一個月,毫無效果。時間一長,糧草不繼,于是考慮撤軍。
這時鄧艾開始醞釀一個大膽的計劃:偷渡陰平。陰平這個地方群山連綿,懸崖峭壁叢生。山中只有小路可行,行軍不易,一旦受挫,很容易全軍覆沒。
鄧艾率領全軍沿著景谷道向東南方進軍,繞道到劍閣道后方二百多里。在行軍途中封山開路,遇水搭橋。硬是在杳無人煙的陰平山群中走出了一條道。其中最危險的時候,山中沒有道路,面前是陡坡峭壁,鄧艾身先士卒,身披毛氈滾落山坡。士兵們大受鼓舞,于是紛紛跟隨。
最后經(jīng)過千難萬險終于偷渡陰平成功,鄧艾率軍出其不意的來到江油,守城的馬邈看到天降奇兵,沒有防備,于是投降。緊接著鄧艾率軍稍作休整,快速南下,在綿竹遇到諸葛瞻率領的守軍。
初次交戰(zhàn)魏軍失利,鄧艾大發(fā)雷霆。千里行軍,只為最后一戰(zhàn)。前有強敵,后無援軍,只有死戰(zhàn)。于是鄧艾親自擂鼓助威,魏軍再次沖鋒,終于擊潰蜀軍,在激戰(zhàn)中斬殺了諸葛瞻。
劉禪聽到綿竹戰(zhàn)敗的消息,在主降派的勸說下,領著文武百官投降了鄧艾。后來劉禪發(fā)布詔令,讓姜維投降。于是姜維投降了鐘會。
這時一個很奇怪的事情發(fā)生了,鄧艾俘虜了蜀國的君主和大臣,鐘會俘虜了蜀國的精銳部隊。兩人各有大功,不分伯仲。但是這次圍剿計劃,鐘會是全權指揮,也是主力,風頭卻讓鄧艾給占了,于是鐘會新生嫉妒之心。
鄧艾此時顯現(xiàn)出政治上的幼稚,他私自封賞劉禪及其大臣官職,專權處理了蜀中各項政務。鐘會于是向司馬昭匯報,說鄧艾有反心。
司馬昭此時懼怕鄧艾和鐘會在外手握重兵,于是對于兩人都有防備之心,他先派人收監(jiān)了鄧艾,隨后親領大軍駐扎長安,威脅川蜀。
此時蜀中的魏軍人心惶惶,終于發(fā)生內(nèi)斗。在內(nèi)斗中鐘會被殺。后來司馬昭派衛(wèi)瓘來收拾殘局,衛(wèi)瓘懼怕鄧艾再生禍端,于是派人追殺尚在途中關押的鄧艾,鄧艾及其子都被殺害。(也有可能是司馬昭背地指示的)。
至此,鄧艾、諸葛緒、鐘會三人聯(lián)合伐蜀成功,而鄧艾被殺,諸葛緒被關押,鐘會被亂軍砍死。三個功臣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最后正面回答問題,鄧艾有多厲害呢?文能定國,武能安邦,文武全才。在地方治理上,鄧艾提出淮河屯田的舉措,為魏國的南方用兵提供了充足的軍糧保障。在用兵上,鄧艾往往料敵行動,搶占先機,數(shù)次擊敗姜維的進攻,也參與平定了毋丘儉、文欽的叛亂,后期更是創(chuàng)造性的奇兵偷渡陰平成功,迫降了后主劉禪,完成了當年曹操都不能完成的大業(yè),可謂是一代奇人。
鄧艾像
首先,姜維被捧的很高,所以感官上姜維是要強于鄧艾。姜維是蜀國后期鮮少拿得出手的名將,計謀上更是師承諸葛亮,雖說沒有諸葛亮厲害,但是也可見一斑。他北伐途中,總體來講是勝多負少,由此也可見姜維的武力值很高。而鄧艾的表現(xiàn)卻沒有更多的著墨,所以顯得有些平平。
但是另外一種說法卻是鄧艾比較厲害,這種說法也可以找到相應的證據(jù)。姜維還在魏國時,不過是一個偏將,而當時的鄧艾已經(jīng)統(tǒng)領三軍,由此可見,鄧艾的領兵能力超強。在加上,北伐時期,姜維作為攻打的一方,而鄧艾是守城的一方,歷來守城就比較困難,而在這期間,姜維也不全是勝跡,所以兩個人應該可以算是旗鼓相當。而第十一次北伐的失敗,鄧艾可謂是大敗姜維,所以,就算不勝于姜維多少,兩者最起碼也是差不多的。
而歷史上,鄧艾的死有一觀點說是姜維導致的,其實不然,雖說是姜維策反的鐘會,但之所以能如此輕易的策反實則因為鐘會早有反意,篡改了鄧艾上書辯解的詔書,再加上司馬昭忌憚等原因,鄧艾才會死,姜維最多也就是催化劑的作用。
更多的說法是覺得鄧艾和姜維與諸葛亮和司馬懿差不多,都是棋逢對手,各有輸贏罷了。
蜀國大將姜維畫像
鄧艾與姜維都有著非凡的軍事才華,他們倆在各自的國內(nèi)都是皇帝所倚重的將才。而鄧艾與姜維為了各自的國家的利益,總是屢屢交戰(zhàn)。
公元257年,魏國將領諸葛誕起兵謀反。姜維乘機攻打魏國的秦川。那時,魏國在長城囤積了大量的軍糧,而且防備力量十分薄弱。鄧艾分析形勢,當機立斷,與司馬望合軍據(jù)守長城。姜維依山為營,姜維傍水筑寨。面對姜維的多次挑釁,鄧艾都拒不出城迎戰(zhàn),形成了對峙之勢。等到諸葛誕的叛亂被平定,姜維只能撤軍還蜀。鄧艾因此而加官進爵。
公元262年,姜維再次率軍攻打魏國,鄧艾奉命率軍退敵。鄧艾分析蜀軍跋山涉水而來,且戰(zhàn)線過長,征途疲憊,糧草不濟,定然無法久戰(zhàn)。于是,鄧艾率先強占地勢,設下陣法,阻擊蜀軍。經(jīng)過一番激戰(zhàn),蜀軍大敗而逃,姜維只能退守沓中。
也是在這一年,魏國大舉伐蜀,由鄧艾率兵三萬牽制姜維在沓中的主力。之后,鄧艾巧妙部署,攻打姜維主力。姜維知漢中難保,于是擺脫了鄧艾,前往陰平,在途中被楊欣所敗。又前往劍閣與鐘會相持。而鄧艾卻在此時偷渡陰平,直取涪城,攻破綿竹,直逼蜀都,迫使劉禪投降,蜀漢至此滅亡。
所以,雖然鄧艾與姜維都有著非凡的軍事才能,但兩者相較,鄧艾比姜維更厲害。
姜維和鄧艾的能力對比:姜維個人武力值遠遠高于鄧艾,整個三國中后期能和姜維一較高下的沒幾人;
姜維統(tǒng)帥能力高于鄧艾,蜀后期近30年間姜維九伐中原,一直是蜀國的大將軍;
姜維的軍事素養(yǎng)高于鄧艾,姜維是諸葛亮的唯一衣缽傳人,其精氣神及軍事才能可說是諸葛亮翻板;姜維的政治水平不如鄧艾,鄧艾是魏國后期個人能力最優(yōu)秀的二人之一;
姜維的戰(zhàn)略及戰(zhàn)術水平不如鄧艾,姜維太過于正,沒有鄧艾的奇想妙招;
姜維的政治空間沒有鄧艾的強大,蜀后期劉禪對姜維的支持信任太低了,而鄧艾則得到魏國舉國的支持;所以綜合各方面從個人能力來說,姜維略強一點,從全局把控方面鄧艾強些。
鄧艾少為神童,與鐘會一樣,都是魏國當世奇才。但單言個人能力,姜維明顯更勝鄧艾。在大廈已傾之時,姜維還能設計鄧艾。何為智?智既知人,姜能料鄧,而不為鄧所料,足以說明姜勝于鄧。
然而形勢比人強。大廈傾覆,非一人之所能扶。在當時的大環(huán)境下,姜維注定只能是個失敗的英雄?!俺鰩熚唇萆硐人溃L使英雄淚滿襟”,用在姜維、岳飛身上都適合。深有感觸!
簡言之,在后主手下,姜維是注定不會有作為的,非關個人能力; 在趙構手下,岳飛也是; 在崇禎手下,袁崇煥也是。在蔣介石手下,也不可能有杰出的將領。
拋棄國力談個人能力空談,大的歷史歷程就那樣,魏國強,蜀國弱。姜維北伐沒超過諸葛亮,鄧艾參與伐蜀成功,鄧艾強一些吧,參考前面高手答案,鄧艾在魏國權力爭斗中是個犧牲品,伐蜀成功后死亡。姜維隨蜀國滅亡而死,兩個都是失敗者。
鄧艾是滅亡蜀漢的第一功臣,如果沒有鄧艾的努力,晉王朝想要一統(tǒng)天下,還需要很多年。所以可以說鄧艾為中華一統(tǒng)做出了巨大貢獻。
鄧艾是三國時期優(yōu)秀的地理學家和軍事家。
鄧艾出身貧寒,一生所學都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得來的。最初他只不過是在屯田軍中充當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小角色,但是他似乎認為自己不可能永遠都是小人物。所以鄧艾還是一名屯田民的時候,就開始研究地理知識。
每見高山大澤,輒規(guī)度指畫軍營處所,時人多笑焉。后為典農(nóng)綱紀,上計吏,因使見太尉司馬宣王。宣王奇之,辟之為掾,遷尚書郎。---《三國志》
每次軍隊到達一個地方,鄧艾都要對當?shù)氐牡匦巫鲆粋€仔細的勘察,順便再模擬一下,應該如何利用有利的地形排兵布陣。這一點讓跟他同行的人十分不理解,甚至有嘲諷他的人。不過鄧艾絲毫不在乎其他人的眼光,只想著研究通透地理上的知識,順便再將兵書上的內(nèi)容規(guī)劃到實際當中。
學習總是有用的,一直到44歲的鄧艾,都依舊是一名不起眼的屯田民。直到他遇到了司馬懿,人生徹底得到了改變。他所學的所有知識都能得到充分的利用,所以說司馬懿是他人生中的貴人。
在與蜀漢對峙當中,鄧艾多次擊敗姜維大軍。
姜維是蜀漢非常著名的將領,堪稱蜀漢后期唯一的支柱。所以姜維的軍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一直打算帶領蜀漢北伐成功,完成諸葛亮的遺志??墒菃栴}是姜維遇到了一生中最大的宿敵,那就是鄧艾。
不管姜維從哪個地區(qū)突圍,基本上都會被鄧艾給阻攔住。而且鄧艾曾經(jīng)多次擊敗過姜維,這在歷史上是有明確記載的。所以說論才能鄧艾要在姜維之上,有鄧艾在,姜維的北伐只能是徒勞無功。
姜維與胡濟相約共同出兵曹魏,結果姜維到了遭到鄧艾的痛擊,可是胡濟卻失約,結果蜀軍大敗而歸。過了幾年曹魏的諸葛誕造反,姜維認為時機又來了,所以興兵攻打洮陽,沒想到又遇上了人生宿敵鄧艾,再次被擊敗,姜維從此只能選擇防守。所以從幾次戰(zhàn)例上來看,姜維都沒能擊敗鄧艾,也正是鄧艾擋住了蜀漢北伐。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7145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